田玉彬
舊時管肩挑擔子、手搖小鼓沿街叫賣日常用品的小販叫貨郎。本期我們看的就是一幅描繪貨郎的代表作,作者是南宋風俗畫家李嵩。李嵩的《貨郎圖》傳世有四本,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本人物最多、規(guī)模最大,描繪的貨品有三百來件。此畫可分為兩部分,左邊是貨郎和他的貨郎擔,右邊是正在趕來的婦女和孩子。我們先看右邊。
畫面右邊,一位媽媽正抱著小孩趕往貨郎擔。這位媽媽用頭巾包裹頭發(fā),頭發(fā)上插著梳子,既固定頭發(fā),又作為裝飾。她的頭發(fā)聳起,頂部還插著一個東西(紅色箭頭所指)——那是一個燈球飾品。有學者認為這個燈球是點明時間的事物之一,畫中的時間可能是元宵節(jié)。媽媽左側(cè)乳房露出,一方面表明她抱著的小孩還在哺乳期,一方面也顯示她急于趕路而未好好地整理衣服。小孩子趴在她的肩頭,大概剛才匆促間中斷吃奶,只好吃手作為補償。媽媽身后的小哥哥沖小弟弟搖著撥浪鼓,想必是為了讓不懂事的小弟弟不要哭鬧,以免耽誤媽媽趕路(從而影響他買新玩具)。媽媽抱著孩子努力快走,可是媽媽身前的小姐姐似乎還嫌媽媽走得慢,伸出胳膊來仰頭催促媽媽。
“媽媽,快走啊!去晚了貨郎就走啦!”
“這不是走著嘛!”媽媽手心朝上,指著貨郎的方向做出表明的手勢。她的腳后跟抬起,重心正切換到右腳上,可以感到她抱著孩子負重前行,心情是既有點著急又有點無奈。
這家人的身后尾隨著好幾只狗。數(shù)一數(shù),正好四只,一只大狗、三只小狗——也許畫家是有意的,跟一個媽媽帶三個孩子相呼應,為的是增加諧趣。有趣的還有那兩個男孩,一個要把另一個拽走,但另一個就是不走,手還指著貨郎的方向。拽人的男孩一邊拽人一邊拿東西往嘴里塞,那應該是包子。那包子是從貨郎處買來的——是的,貨郎擔上什么都有,也有包子。
右邊這組人物中還有一個女孩相對較為獨立,她年紀大一些,一根手指點著自己的嘴唇,眼睛笑瞇瞇地斜向畫外的觀眾,那眼神充滿不言自明的得意, 似乎在說: “ 瞧他們,才剛剛?cè)?,我可是已?jīng)去過了?!彼嶂粋€大葫蘆,里面裝的想必是酒,她是去為爸爸打酒來著。古卷是從右向左漸次展開看,觀者看到剛才的這一切,會更加好奇貨郎何以有如此大魅力。下期就帶你好好地看看貨郎擔上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