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浙江省義烏市后宅街道德勝小學 浙江金華 3220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各學科的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實際教學改革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逐漸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與重視。小學美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種難題,導致教師的教學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嘗試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有效的交流與討論,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及交際能力,更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打破以往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情況,為小學美術課堂帶來民主性,營造更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這樣,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積極性可以被激發(fā)出來,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與吸收速度自然會大大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率也能有明顯提高。此外,小組合作學習還能打破以往教學中死板的書面講解模式,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發(fā)展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學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加速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入小學美術教學,能更好地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發(fā)展特性,而且還遵循了當代“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1]。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根據(jù)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活動范圍內(nèi)進行自主學習,這樣能大幅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果。
雖然現(xiàn)在一直在強調(diào)素質教育,但由于我國教育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為深刻,學生、家長及教師仍然會認為美術并不是必要的學習學科,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希望能在考試中取得更為優(yōu)秀的成績。正是由于這種錯誤的想法,導致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只是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思路,不能對美術知識進行獨立的探索,從而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改善這一情況,讓學生在與其他組員的合作交流中,對美術知識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知識獨立探索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要想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合理進行小組劃分及明確小組成員分工是非常重要的,小組劃分及組內(nèi)分工會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美術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及能力等情況,將班級內(nèi)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而且,在分組時要注意把握小組的人數(shù)不要太多或太少,太多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率,太少則無法起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最好將4到5名學生分為一個小組。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進行明確的分工,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長處,以此帶動小組內(nèi)其他學生的發(fā)展[2]。例如,學習“走迷宮”一課時,教師先為學生講解了迷宮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到了迷宮的魅力,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繪制迷宮,并為小組中的成員分配了不同的任務,美術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繪畫,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則負責設計,還安排了一名學生負責輔助工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培養(yǎng)了學生對迷宮游戲的興趣,并且有效提高了小學美術教學效率。
小學生的心智和思維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在與人的交際方面經(jīng)常會遇到問題,很多時候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會因為情緒波動較大而無法與他人良好相處。如果在小學美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這種情況,必然會影響小學合作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且開展多元化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此調(diào)動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主動性。此外,通過多元化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教師還能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為接下來的教學安排指明方向。例如,在欣賞評述“皮影”的時候,教師為學生講解了皮影的來歷及相關成就,激發(fā)了學生對這一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又為學生講解了皮影的制作方法,并讓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小組思考和分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刻意觀察每一名學生的狀態(tài),并及時進行幫助,使小組合作學習更順利地進行。其中,在學習皮影制作方法的時候,教師將組員合作學習變成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以此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對中國皮影藝術產(chǎn)生了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之后,對教學及學生表現(xiàn)的評價是非常關鍵的,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能對教學成果進行總結,為后續(x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奠定扎實基礎。此外,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自信心。然而,在實際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注重這一環(huán)節(jié),即便是進行了相應的評價,也只是“應付式”的評價[3]。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性,在心理上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教師對其在合作學習中的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與消化,還能使下次的小組合作學習更加順利地進行。例如,在美術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自我評價,評選出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然后讓小組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吸收對方值得學習的地方。最后,教師再對不同的小組和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公平、公正的原則指出每一名學生值得表揚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積極性能夠得到激發(fā),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良好的體驗,會對接下來的美術學習會更有自信心。
總的來說,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fā)展,也能提升班級凝聚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及目的,并結合班級內(nèi)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開展多元化的合作,并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這樣不僅能顯著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果,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及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