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霞
(永靖縣移民中學,甘肅 永靖 731600)
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壟斷了課堂權力資源,一節(jié)課的時間幾乎是教師從頭講到尾。填鴨式,滿堂灌。而學生只是按照教師事先的安排被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程序,一節(jié)課所要交代的教學任務都是在教師的操控下有條不紊地展開完成。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幾乎沒有,課堂上學生能夠做的只是傾聽教師的獨白,幾乎很少提出自己的質疑,養(yǎng)成了課堂中依賴教師的習慣,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都很差,以致出現(xiàn)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作為課堂活動的操控者,教師為了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課堂上他們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部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因為在這部分群體身上最能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效果。課堂上大部分的教學活動基本上是在教師與好學生之間進行的。相反地,基礎差的學生只能處于被動觀望的角色,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有一種被人遺忘的感覺,學習的興趣下降,造成一個班上兩極分化的嚴重惡果。
一節(jié)課要教給學生多少東西,這對一節(jié)課的成敗至關重要。如何保證讓好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學困生吃得了,事先如不做到胸有成竹,這是很難把握的。而事實上往往由于受課程教學進度的限制,有時候教師為了趕進度,完全不顧班上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地超前趕課,一節(jié)課所授的內容大大超出了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結果如期完成了教學進度,教學的質量卻大打折扣。這種情況經常出現(xiàn)在學期收尾之時。更有甚者,有的教師上課沒有整體計劃,平時上課拖拖拉拉,老牛拉破車,教學進度過于緩慢,一節(jié)課教授的內容少得可憐,學生感到無所事事,教學效率低下。無論內容過多或過少,都影響了該課堂的實際效益。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教學亦如此,只有我們事先對自己上的這門課程做到充分地準備,在課堂上我們才能游刃有余,自如發(fā)揮。教學準備的好壞與課堂的教學效果有直接的關系,目前所進行的新課改,對教師在課堂上角色的定位有了改變,它要求教師不再是教材的頑固不化的盲從者,而是對教材的一個整合者、創(chuàng)新者。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人的因素,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的,個體的作用是巨大的,備好教材的同時要備好學生,要養(yǎng)成研究學生的習慣。一個班上學生知識水平的參差不齊,個體素質的差異每個教師都是無法回避的,因此教師在完成教材的前期準備工作之后,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教法做實事求是的調整與變化,這是每一個有經驗成功教師所應該具備的能力。只有我們在了解了自己又了解了學生的基礎上,我們的教學效果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
1.認真解讀教材,并善于合理處理教材
仔細解讀教材及教參時,就像是我們自己與教材的一場對話,有時候甚至是一場辯論,要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把教材中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切忌生搬硬套,不要被教材與教參牽著鼻子走,或刪或減,或改或變,完全根據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教師要有這樣的能力。例如作文教學中對英雄人物的感悟。如果課外知識較少,閱讀面不寬,在這種情況下要讓每個學生進行討論肯定不會有多大的收獲,這時候教師就要大膽地處理教材,或部分刪減,或 “偷梁換柱”用學生比較熟悉的人物替換。比如幾年前一心為民以身殉職的河南省登封市女公安局長任長霞的事跡,還有在奧運會上為國爭光的巾幗英雄的事跡,將上述內容這樣處理變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討論時有話可說,避免課堂上出現(xiàn)冷場及全班沉默的尷尬局面。處理教材也是一門藝術,教材是為教學服務的,只要我們在不脫離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做一些靈活的處理,這是完全能夠做到的,也是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否則,教師就變成了真正的教書匠。
2.問題的設置要合理
語文課堂上的提問大多采取師生問答的方式,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必要方式。一個有創(chuàng)意、有價值的問題引發(fā)的學生討論遠遠勝于教師單向地百費周折的解釋。設置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引發(fā)思考,切忌問題設置脫離主題或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問題的設置要大眾化,要能夠讓每個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理可辯,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達到設疑的真正目的。
1.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教學
引用教育專家的話“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所謂“生成教學”,指的是師生交往互動中的即興創(chuàng)作,是師生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識、技能。生成性的課堂能讓學生盡情綻放自己的思維感受,而絕非一成不變的、預設的僵化程序的完成。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況,機智有效地處理好這些問題,這對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和現(xiàn)場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記得有一次參加蘭州市舉辦的一次新課標教師培訓研討會,有位專家舉了這樣一個案例,至今記憶猶新。在一節(jié)生物課上教師給學生講解麻雀的生物特性與生理構造,其間教師向全班提問:我們這里近幾年麻雀很多,你們知道它們是從哪來的嗎?答案五花八門,其中有一位比較淘氣的男生喊道:“它們來自海灣地區(qū)?!保ó敃r美伊戰(zhàn)爭開始)此語一出立刻引來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但是這位教師微微一笑順便說道:“是啊,這位同學說得不錯,我想它們肯定來自海灣地區(qū),它們那兒炮火連天而我們中國人民熱愛和平,所以連鳥雀們也飛到我們國家來了。”教師這樣一講又引來了全班同學的鼓掌歡笑,很巧妙地化解了面前的不利局面而又不失幽默風趣 。因此我們站在講臺上的時候,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不能讓學生問倒,也不能對他們的問題置之不理。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前有預見性地備好課,做到收放自如。
2.設置課堂活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有效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它所達到的效果往往比通常意義的語言文字呈現(xiàn)方式要深刻得多。正如我們大家所感受的,帶有語言動作的真實畫面往往比單純的語言描述給人留下的記憶深刻得多。比如在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上,我要給學生上一篇閱讀文章《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待到自己準備熟練之后,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模仿梁先生的語氣、神態(tài)等將枯燥的課本內容生動地再現(xiàn),帶動了課堂氛圍,也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感悟學習了人物刻畫的方法,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的陳述,多角度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設置也要做到通盤考慮,周密謀劃,不得有半點疏忽,否則容易造成課堂上的混亂局面。
“溫故而知新”,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再現(xiàn)課堂的情景,將課堂的每一個片段回放,研究與思索自己所設置的每一個問題以及學生對此的課堂反應。從教學的實踐中豐富語文教學,所以教師要找到自己有個性的課堂實踐創(chuàng)造力。長此以往自然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教師也自然成長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一節(jié)課下來,總有優(yōu)點和敗筆。教師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感受課堂實踐的做法及時地記錄下來,及時總結反思;對不盡如人意之處,分析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之成為日后教學的指導和借鑒,作為個人成長記錄檔案。
語文課堂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此,在備課、施教、課后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要有預見性地備好課,通過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去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驗,面對全體學生設置課堂提問要能在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都變成與學生交流的課堂,通過研究反饋信息,及時掌握情況,做好每節(jié)課的課后反思,集腋成裘,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讓這點滴之水匯聚語文課堂的江海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