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群,吳克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的高特異性老年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特征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遲緩、平衡障礙等運動癥狀和認知、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1-4]。據(jù)臨床觀察,病人在早期表現(xiàn)為姿勢異常、平衡能力下降,出現(xiàn)起步、行走困難等現(xiàn)象,且部分病人在2~3個月內就失去行走功能,病情進展迅速,生活無法自理[5]。而目前對PD病人主要采取綜合治療,以左旋多巴、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藥物治療為主,手術治療為輔,預后不佳;加上PD的發(fā)病機制包括年齡、環(huán)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臨床治療有一定難度[6-8]。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提高病人日常活動能力,即提高病人肌張力、促進病人的運動功能恢復。穴位氣壓療法是一種新的血液循環(huán)共振理論與中醫(yī)傳統(tǒng)經(jīng)絡理論和氣體動力相結合的治療方法,通過負電荷產(chǎn)生脈沖氣流來刺激四肢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僵直。鑒于此,本研究將在PD病人通過藥物治療減緩病情進展的同時,采取穴位氣壓療法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的方法,觀察對PD病人運動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住院的64例PD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2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75.30±7.33)歲;病程(5.30±1.7)年;基礎疾?。焊哐獕?6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5例;PD嚴重程度Hoehn-Yahr分級:Ⅰ級13例,Ⅱ級11例,Ⅲ級8例。試驗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74.09±6.80)歲;病程(5.10±2.3)年;基礎疾病:高血壓18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4例;Hoehn-Yahr分級:Ⅰ級11例,Ⅱ級13例,Ⅲ級8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基礎疾病、Hoehn-Yahr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我國帕金森病診斷標準[9];且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及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結果確診;②處于康復期,病情穩(wěn)定;③Hoehn-Yahr分級為Ⅰ級~Ⅲ級;④年齡為60~80歲,無性別要求;⑤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的PD綜合征;②合并嚴重的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及其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精神疾??;③四肢不健全或有偏癱;④有嚴重聽力、認知等障礙;⑤Hoehn-Yahr分級為Ⅳ級~Ⅴ級。
1.2 方法
1.2.1 研究人員 2名醫(yī)生、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相互協(xié)助共同完成試驗。
1.2.2 干預方法
1.2.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及治療,遵醫(yī)囑服用左旋多巴、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藥物,同時指導病人進行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運動療法:①評估病人、環(huán)境。病人需心率、血壓等各項指標正常,身體無異常癥狀,房間光線明亮,地面清潔、干燥且防滑。②用物準備。準備血壓計、指脈氧儀、搶救儀器等設備及藥物,隨時保障病人安全。③訓練方法。做好訓練前的拉伸、放松,指導病人進行肌肉的熱身,緩慢地拉伸四肢,時長5 min,避免訓練時關節(jié)、肌肉損傷;關節(jié)訓練包括內收、外旋、內旋及環(huán)轉等動作,盡量讓身體各部位關節(jié)得到鍛煉,時長15 min;步態(tài)訓練主要包括起步訓練、控制步頻和步長、糾正錯誤步態(tài),時長15 min;臉部訓練包括皺眉訓練、反復用力睜眼閉眼、吹口哨練習、“哈哈”等露齒練習,時長10 min。④訓練時間。每天45 min,每周3 d,共10周。作業(yè)療法:主要是鼓勵病人進行一系列的基礎日常活動,如穿脫衣服、如廁、刷牙、洗臉、梳發(fā)、坐-站-躺轉移等。
1.2.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輔助穴位氣壓療法。①評估病人、環(huán)境,同對照組。②用物準備:穴位氣壓治療儀、血壓計、指脈氧儀、搶救儀器及藥物等。③穴位選擇:雙上肢選擇合谷穴(手背第1、第2掌骨間,拇指與食指并緊后的肌肉隆起處)、外關穴(手背腕橫紋向上3橫指,尺橈骨之間)、后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jié)后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內關穴(手掌腕橫紋向上3橫指,尺橈骨之間);雙下肢選擇俠溪穴(足背外側,第4、第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解溪穴(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兩筋之間)、行間穴(足背側,在第1、第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水泉穴(足內踝后下方至腳跟底的中間,當跟骨結節(jié)的內側凹陷處)、太白穴(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④固定綁帶,連接穴位:將寫有“腕”的綁帶用于外關穴、內關穴的管蓋;將寫有“掌”的綁帶用于后溪穴、合谷穴的管蓋;將寫有“踝”的綁帶用于單獨水泉穴管蓋、解溪穴和水泉穴管蓋的固定;將寫有“趾”的綁帶用于俠溪穴和太白穴管蓋、俠溪穴和行間穴管蓋的固定。⑤固定治療頭端管蓋:按照(穴位及管蓋的固定位置說明)將治療頭端管蓋塞入綁帶相應的穴位處,將其固定。⑥接通電源,設定時長,每次治療時間為25 min,最多不超過4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10周。⑥注意事項:治療前,心率一般控制在(170-年齡)/min,各項生命體征正常,若有皮膚易過敏者,可在穴位上墊一層柔軟薄紗布再放置醫(yī)用硅膠管管蓋;部分病人在初次治療時身體某些部位可能會出現(xiàn)痛、脹、癢等感覺,是局部循環(huán)不良而產(chǎn)生的正常生理調整反應,逐漸適應后血液循環(huán)會慢慢變好;治療期間注意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如果出現(xiàn)胸悶、頭暈等不良癥狀,應立即停止操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干預前、干預10周后兩組病人運動功能和自理能力的變化。①運動功能評估:干預前后對所有病人運動功能進行評估,采用國際通用的統(tǒng)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中的UPDRS-Ⅲ(運動功能部分)評分[10],主要包括言語、面部表情、手運動功能、靜止性震顫、肌強直、步態(tài)、姿勢穩(wěn)定性等14項內容,每項分值為0~4分,總分為56分,各項評分相加,分數(shù)越高病情越嚴重。②日常生活能力的評估:參照Barthel評定量表來評估PD病人的自理能力[11],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強。重度功能障礙:總分≤40分,日常生活全部需他人照顧;中度功能障礙:總分為41~60分,日常生活大部分需他人照顧;輕度功能障礙:總分為61~99分,日常生活少部分需他人照顧;功能正常:總分為100分,無需他人照顧。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UPDRS-Ⅲ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Barthel評分比較 單位:分
3.1 PD病人流行病學及治療現(xiàn)狀 近年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PD病人平均患病年齡為60歲,其中6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 700/10萬,且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患病率逐年上升,現(xiàn)已成為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關注重點[12]。PD在臨床上屬于不可逆轉的神經(jīng)中樞系統(tǒng)疾病,表現(xiàn)為多巴胺缺失,運動功能出現(xiàn)障礙,常發(fā)生跌倒、站立不穩(wěn)等現(xiàn)象,病人的生活質量呈整體下降趨勢[13]。目前服用抗PD藥物等臨床主要治療方法對延緩病情、改善認知有一定的作用[14-15],但不能明顯改善病人站姿不穩(wěn)、平衡障礙等運動功能及其生活質量,且長期藥物治療會對PD病人造成不良影響,如開-關現(xiàn)象等[16-17]。近幾年的物理療法、運動療法等方式的康復措施對PD病人自理能力和運動能力的改善有一定幫助[18-19],但采用相關輔助治療儀器與其相結合的研究較少。鑒于此,本研究將穴位氣壓療法配合康復訓練應用于PD病人中,觀察其對PD病人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3.2 穴位氣壓療法配合康復訓練能有效促進病人運動功能恢復,提高自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干預前后UPDRS-Ⅲ評分和Barthe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兩組病人運動功能和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但干預后試驗組UPDRS-Ⅲ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Barthe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穴位氣壓療法配合康復訓練能有效促進病人運動功能恢復,提高自理能力。原因如下:①穴位氣壓治療是一種利用新的血液循環(huán)共振理論與中醫(yī)傳統(tǒng)經(jīng)絡理論和氣體動力相結合,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絡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非介入性物理治療方式,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實用性強,其根據(jù)電流負電荷產(chǎn)生特定頻率的脈沖振動氣流,利用其脈沖振動能量作用于手、足部位的特定穴位,產(chǎn)生刺激能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絡,促進肢體血流流動,一定程度上能預防肢體失用性萎縮。另一方面,穴位刺激身體局部使得大腦同步接收了新的刺激,各類反饋不斷刺激神經(jīng)元的活性,促進其生長進程,促使神經(jīng)中樞功能的重新組合,建立新的神經(jīng)傳導,逐漸恢復病人的肢體運動功能,從而使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顯的改善[20]。②規(guī)律的運動療法和作業(yè)療法等康復訓練可以促進病人受限的關節(jié)慢慢恢復靈活性,以維持或增加關節(jié)活動范圍,預防關節(jié)、肌肉攣縮及僵硬,延緩關節(jié)強直,增強下肢和軀干的力量,提高病人生活質量。Giardini等[21-22]相關研究表明,規(guī)律的肢體康復訓練能提高PD病人動作協(xié)調性、本體感覺功能,從而提高坐-站-走轉移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③選擇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級為Ⅰ級~Ⅲ級的病人為研究對象,特點為單側肢體癥狀或輕中度雙側肢體癥狀,屬于早中期,保留了一定的獨立能力,在康復訓練及穴位氣壓治療時配合度高且恢復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PD病人采用穴位氣壓治療配合康復訓練能有效促進病人運動功能恢復,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效果優(yōu)于單純的康復訓練,體現(xiàn)了兩者結合的優(yōu)勢,效果明顯,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及應用前景。本次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較少,可能存在偏倚,未來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并完善,為臨床提供更科學的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