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桑
某年冬,一友去山里,說許多年未見這樣的大雪,把路也埋了,枯枝也壓斷了,極目四望,莽莽蒼蒼,人在那時(shí),心無所思,只是跟著腳步走,不知會走到哪里——也許是一戶人家門前,也許是更深更冷的山里??傆X得自己會迷路,但最終還是走了出來,記得來路有松,松枝覆雪,沉沉欲墜,幾成不可承受之重。漸近黃昏,順著那些松樹的指引,好不容易走出深山,回到暖燈可親的家中,心就安了。
看他發(fā)來的照片,萬物都在深雪里,我只感到一陣清寒。
大雪紛飛,美則美矣,卻也凍手凍腳蕭瑟難耐,最自在莫過于閉門不出,煮水燒茶,喝滾燙的普洱,讀明清小品,手倦拋書,擁被午寐,窗簾不必拉上,睡眼蒙眬之際,仍見大雪片片,輕飄飄落在屋外。
然而他隨雪去了山里,見了更為深靜的琉璃世界,那里一點(diǎn)人煙也不見,一點(diǎn)人聲也不聞,目之所見,全都是白,萬籟俱寂的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白。“走在雪中,就算迷路,我也愿意。”
看著照片中厚厚的積雪,頓覺寒意撲面。我回復(fù):“先生冒寒不易?!?/p>
隨之說起《雪夜訪戴》,王子猷行事灑脫率意,自有一段魏晉風(fēng)流。那樣的大雪夜,寒惻惻天地一白,誰不想擁被而眠一枕黑甜。王子猷偏不,記起戴安道在剡,就要乘興而往,駕一葉扁舟經(jīng)宿方至,到了人家門前卻不進(jìn)去,掉頭回去了?!拔岜境伺d而行,興盡而返?!边@話說得也有意思,好興致都在雪夜行舟間,興致盡了,自然也就不必見戴了。
“戴安道事后得知,不知會做何感想?”朋友發(fā)來消息。
我說:“大概也會覺得‘先生冒寒不易吧,那么遠(yuǎn)的路途,四處落雪,寂無人聲,難為王子猷舟中過了一夜。”若我也有雅興雪夜訪友人,必不會效仿王子猷,怎么也得討碗熱茶喝,而后與友人一同踏雪閑行,有梅探梅,無梅探松,竹亦可。
先生冒寒不易。
這一句,起先是在詩人周夢蝶《不怕冷的冷》一詩中讀到的:
最宜人是新雨后晚風(fēng)前
當(dāng)你曳杖獨(dú)游,或臨流小立
猛抬頭!一行白鷺正悠悠
自對山,如拭猶濕的萬綠叢中
一字兒沖飛──
冷冷里,若有鼓翼之聲來耳邊,說:
“先生冒寒不易?!?/p>
讀著極喜歡,新雨、晚風(fēng)、白鷺、青綠,俱在眼前,水流潺潺,曳杖人獨(dú)立,不怕冷,也不怕孤寂,能得山水禽鳥以恬淡詩意酬贈,那么,遠(yuǎn)路而來所受之寒也就不值一提。
曾完整地把這首詩抄在筆記本里,日間誦讀,紙頁間都是山風(fēng)拂過般的清寒。
后來方知,此句原出自《三國演義》。
書中,劉備說得最克制而有人情味的一句話,莫過于“先生冒寒不易”。其時(shí),劉備為請諸葛亮,三顧草廬,兩次尋訪不遇,第二回臨走見一人冒雪騎驢而回,誤認(rèn)為此人是諸葛亮,遂上前施禮道:“先生冒寒不易!劉備等候久矣!”
細(xì)細(xì)品味,這句話是很有意思的,堪下酒。尤其暮天飄雪,燒著紅葉,隔水溫陳釀,偶有微雪飄入火里,眨眼即化。酒溫好,仰頭喝進(jìn)肚里,腸胃俱暖。
看雪,烤火,飲酒,再想想劉、關(guān)、張也都是冒寒而來,劉備卻閉口不提,只說人家的不易,世故人情與欽慕關(guān)懷都在里邊。何須小菜下酒,只一句“先生冒寒不易”,就足夠滋味深長了。
諸葛亮受了劉皇叔的三顧之恩,這一顧二顧三顧都是冒寒而來,委實(shí)是“冒寒不易”,諸葛亮想來是能體會到這種不易的,遂決計(jì)出山輔佐。奈何劉備“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受托孤之重,為復(fù)興漢室,南征北伐,親理細(xì)事勞心勞力,終致形疲神困心力衰竭,病故于五丈原。一身智謀隨風(fēng)散去,真是可嘆可惜!
這時(shí)再念一聲“先生冒寒不易”,不知幾多況味在其中矣。
(趙 燕摘自微信公眾號“潘慕白”,陳 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