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應明 劉 婧 戚 暢 王 卓 陳 智 楊 李 盧文婕 唐 威 祁閃閃 熊 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yī)院 1.血液腫瘤科,2.心血管內(nèi)科,3.腎臟內(nèi)科(湖北武漢 430016)
隨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geneic hema 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技術(shù)的飛速進展,某些難治性惡性血液病、惡性腫瘤及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有了治愈的希望,但隨之而來的挑戰(zhàn)是日益增多的移植相關并發(fā)癥對移植患兒長期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其中移植后腎臟損害是嚴重影響移植預后的因素之一,嚴重時可導致患兒死亡[1]。目前研究認為,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與全因死亡率和非復發(fā)死亡率相關,而需要急性透析患兒的病死率更可高達80%以上。導致AKI的因素可能包括膿毒癥、腎毒性藥物、骨髓輸注綜合征、肝竇間隙阻塞綜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血栓性微血管?。╰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感染以及移植物抗宿主?。╣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2-3]。兒童allo-HSCT后AKI 的臨床資料研究相對較少,由于巨大的內(nèi)在差異,來自成人研究的數(shù)據(jù)不能直接外推到兒童人群。本研究擬總結(jié)患兒接受allo-HSCT 后發(fā)生AKI的臨床特性,并進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以期早期診斷并減少患兒allo-HSCT并發(fā)AKI的風險,改善移植患兒長期生存質(zhì)量。
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3月武漢兒童醫(yī)院血液腫瘤科接受allo-HSCT 治療患兒的臨床資料。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行allo-HSCT并隨訪1年以上。排除標準:①資料不完整或失訪者;②allo-HSCT 中途退出者;③家長不同意參與此項目者。兒童AKI采用急性透析質(zhì)量倡議工作組提出的pRIFLE標準[4]進行評估,pRIFLE標準根據(jù)肌酐清除率(Ccr)、尿量將AKI 分為風險期、損傷期、衰竭期、腎功能喪失和終末期腎病(表1)。根據(jù)血肌酐(Cr)、Ccr平將患兒分為AKI組和非AKI組。
表1 兒童AKI的pRIFLE診斷標準[4]
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臨床資料收集 記錄患兒原發(fā)疾病,供者與受者HLA位點相合程度,移植方式,預處理方案,移植后100 d 移植相關并發(fā)癥包括急性移植物抗宿主?。╝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SOS、出血性膀胱炎、巨細胞病毒感染、EB 病毒感染、TMA等,移植前后血Cr水平、Ccr以及移植后1年的總體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況。
1.2.2 預處理方案 白消安(busulfan,BU)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為基礎的經(jīng)典清髓預處理方案,其他常用預處理藥物包括氟達拉濱(fludarabine,F(xiàn)LU)、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司莫司汀(semustine,CCNU)、兔抗人胸腺細胞球蛋白(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ATG)。各化療藥物的用法用量:BU 12.8 mg/(kg·d),-7 d~-4 d;CY 120 mg/(kg·d),-3 d~-2 d;ATG 4.5 mg/(kg·d),-2 d~-1d;VP16 200 mg/(m2·d),-5 d~-4d;CCNU 250 mg/(m2·d),-5 d;FLU 40 mg/(m2·d),-6 d~-4 d。
1.2.3 造血干細胞動員、采集 供者皮下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每日10 μg/kg)動員,第5~6天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德國費森尤斯)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目標為CD34+細胞(5~8)×106/kg,單個核細胞(8~10)×107/kg。
1.2.4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預防 采用環(huán)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嗎替麥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經(jīng)典三聯(lián)GVHD 預防方案。預處理開始時予CsA 1.5 mg/(kg·d)持續(xù)靜脈滴注,造血干細胞輸注6 h 后調(diào)整為3 mg/(kg·d),當患兒粒細胞植入,胃腸功能恢復后改為口服,維持CsA 谷濃度150~250 ng/mL;移植前1 天開始口服MMF 30 mg/(kg·d),移植后30天如無aGVHD 即可減停;移植后第1 天甲氨蝶呤15 mg/m2,第3、6天10 mg/m2靜滴。
1.2.5 植入證據(jù)檢測 移植后中性粒細胞絕對值連續(xù)3天超過0.5×109/L者第1天為粒細胞植入時間,血小板連續(xù)7 天超過20×109/L 的第1 天為血小板植入時間。以嵌合體短串聯(lián)重復序列(short tandemrepeat,STR)檢測作為植入證據(jù)的判斷指標。
1.2.6 allo-HSCT 后發(fā)生AKI 患兒的治療 發(fā)生AKI后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大部分預后良好。治療措施包括嚴格控制體液電解質(zhì)平衡,調(diào)整腎毒性藥物的使用(如停用環(huán)孢素A、他克莫司,改用糖皮質(zhì)激素預防GVHD等),積極處理HSCT相關并發(fā)癥如SOS、GVHD、膿毒癥等。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四分位數(shù)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將P<0.1 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allo-HSCT 后發(fā)生AKI 的危險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線及Log-Rank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147 例allo-HSCT 患兒納入本研究,其中男85 例、女62 例,接受移植時中位年齡5.5 歲(0.7月~16 歲)。原發(fā)病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46 例(重型及極重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5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8 例、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2 例、噬血細胞綜合征5 例、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4 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9 例、先天性中性粒細胞缺乏癥2 例、重型β 地中海貧血9 例、范可尼貧血3 例、高IgM 血癥1 例、腎上腺腦白質(zhì)營養(yǎng)不良2 例、黏多糖貯積癥4 例、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Wiskott-Aldrich,WAS)綜合征2例、X連鎖淋巴增值性疾病3例、異染性腦白質(zhì)營養(yǎng)不良1例、先天性血小板減少1例。
移植方式均為allo-HSCT,其中親緣供者106例,無關供者41 例;全相合供者45 例,不全合供者102例。粒細胞植入中位時間為12.5(10.0~15.0)d。血小板植入中位時間15.3(13.0~19.0)d。
147例患兒中并發(fā)aGVHD 78例、SOS 26例、出血性膀胱炎30例、膿毒癥97例、巨細胞病毒血癥65例、EB 病毒血癥50 例;其中49 例發(fā)生1 種并發(fā)癥,42例合并2種并發(fā)癥,56例合并≥3種并發(fā)癥。
147 例移植患兒移植預處理前Cr 及Ccr 均在正常范圍。101例(68.7%)患兒發(fā)生AKI,中位時間為24.0(-5.0~91.0)d。與非AKI組相比,AKI組移植后Cr較高,Ccr較低,aGVHD、SOS發(fā)生率較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移植后aGVHD、SOS是AKI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allo-HSCT后AKI與非AKI組指標比較
表3 allo-HSCT后AKI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按pRIFLE 診斷標準將發(fā)生AKI 的101 例患兒分為風險期組54例、腎損傷期組31例以及腎衰竭期組16 例,腎功能喪失和終末期腎病組均為0 例。不同分期之間患兒Cr及Ccr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腎衰竭期組Cr水平較高,Ccr水平較低。見表4。
表4 三組AKI患兒Cr及Ccr比較[M(P25~P75)]
風險期組51例經(jīng)治療后Cr恢復正常,2例進展至腎損傷期,1例死于膿毒癥;腎損傷期組22例隨訪Cr 恢復正常,4 例進展至腎衰竭期,5 例死亡;腎衰竭期組2例Cr恢復,4例Cr無改善,10例死亡。
納入研究的147 例患兒中移植1 年隨訪期間死亡18例(12.2%)。AKI組死亡16例(風險期組1例,腎損傷期組5例,腎衰竭期組10例),占總死亡人數(shù)88.9%,其中8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GVHD所致的多器官衰竭,3例死于原發(fā)病復發(fā),2例死于SOS;非AKI 組死亡2 例,其中1 例死于感染,1 例死原發(fā)病復發(fā)。
Kaplan-Meier生存曲線提示無AKI組1年OS為(95.70±2.97)%,AKI組1年OS為(84.00±3.86)%,Log-Rank 檢驗提示兩組間1 年OS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34,P=0.042)。見圖1。
圖1 AKI 組與非AKI 組患兒的累積生存曲線
隨著HSCT 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臨床適應癥不斷增多,越來越多先前常規(guī)治療無法治療/治愈的兒童惡性血液病及一些先天性遺傳代謝/免疫缺陷病獲得長期生存的希望。然而allo-HSCT 后的并發(fā)癥依然是影響患兒長期生存的難題。HSCT 術(shù)后AKI 發(fā)生率為10%~73%,約4.8%的患兒需要腎臟替代治療[5-6]。AKI導致腎臟損害的病理類型包括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局灶性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亦可見急性腎小管損傷、間質(zhì)纖維化、小動脈硬化等表現(xiàn)[7]。本研究顯示,147例患兒中allo-HSCT后發(fā)生AKI 有101例(68%),中位時間為24(-5~91)d,與國內(nèi)外成人allo-HSCT報道一致[8-9]。一項對1 057例接受HSCT的兒童患者進行的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移植后100 天內(nèi)AKI發(fā)生率為68.2%,發(fā)生AKI的中位時間為14天,其中AKIⅠ期22.0%、AKI Ⅱ期41.4%、AKI Ⅲ期36.6%[9],提示兒童發(fā)生AKI概率更高,發(fā)生時間更早。
本研究中,147例患兒中共發(fā)生SOS 26例;AKI組中24例發(fā)生SOS,非AKI組僅2例。幾乎所有SOS患兒都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AKI,AKI 的表現(xiàn)方式與肝腎綜合征類似,50%以上患兒發(fā)展為嚴重的AKI,需要持續(xù)腎臟替代治療[10-11]。其發(fā)生機制可能是因肝小靜脈、肝竇的纖維化及狹窄導致門脈高壓而引起腎臟血流灌注不足,造成腎小管損傷,導致腎前性AKI發(fā)生[12-13]。GVHD可引起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及免疫損傷而導致AKI發(fā)生,同時預防及治療GVHD使用的腎毒性藥物(如鈣調(diào)磷酸酶抑制劑、甲氨蝶呤、糖皮質(zhì)激素等)可進一步損傷腎小管[14-15]。嚴重腸道GVHD 常伴有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也可引起腎前性AKI 的發(fā)生。相關研究在小鼠急性GVHD模型中發(fā)現(xiàn),腎小管上皮細胞中α-Klotho mRNA 水平下降,同時伴有α-Klotho 蛋白合成減少,提示αKlotho蛋白參與了GVHD誘導的腎臟損傷,為治療AKI提供了新的思路[16]。目前,臨床上AKI 的治療僅以對癥治療為主,主要為減少腎毒性藥物的使用,保證有效循環(huán)容量,同時積極治療GVHD、SOS及感染等并發(fā)癥。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單倍體HSCT 后AKI 患兒的2年OS 為72.8%,而且OS 隨AKI 的嚴重程度而降低,AKI Ⅰ期 75.8%,AKI Ⅱ期58.7%,AKI Ⅲ期44.6%[17]。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移植后AKI 顯著增加了5 年非復發(fā)死亡率,同時顯著增加了慢性腎病的風險[18]。本組147 例allo-HSCT 患兒隨訪1 年死亡18例(12.2%),其中AKI組16例(風險期1例,腎損傷期5例,腎衰竭期10例)。無AKI組1年OS為95%,AKI 組為84%,log-rank 檢驗提示AKI 與移植患兒OS密切相關(P<0.05)。
綜上所述,兒童allo-HSCT發(fā)生AKI較為常見,其危險因素為GVHD、SOS,嚴重AKI與HSCT患兒預后密切相關,其治療原則以對癥治療為主,同時預防及治療AKI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未來需要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研究以探索有效控制allo-HSCT 過程中AKI 的相關危險因素,預防并早期診斷AKI,以期改善患兒的生存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