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是由很小的冰晶體組成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單個冰晶體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雖然一個冰晶體的表面因為反光弱而顯得透明,但多個冰晶體的反射則會使雪花幾乎變成“鏡子”。這樣一來,雪花的每一面都要反射一部分光線回來,這些凌亂的平面就反射了全部光線,所以我們看到的雪花也就變成了白色。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冰本來是無色的,但人們用錘子將它砸碎,破碎的部分就會呈現(xiàn)出白色——也是因為冰晶體對光線的反射作用。
高處的風總是比低處大些,這是由于摩擦力作用造成的。風雖然來去無蹤,但卻是空氣流動的產物,因而也會與各種物體發(fā)生摩擦。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尤其是起伏不平的山地,風在行進中經常被山擋回來,形成旋渦運動,漸漸減弱,同樣,有建筑物的地方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就會感到低處的風小一些,然而隨著高度的增加,阻礙物越來越少,摩擦力作用也漸漸減少,風速自然也就增大了。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一生都不喝水。淡水魚的體液中鹽的濃度要比周圍的淡水高,滲透壓也比淡水高,因而周圍的淡水會從四面八方滲入淡水魚體內。所以,這些淡水魚不但不必喝水,還得想方設法把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不然它們會被水活活漲死。而生活在海水中的魚需要經常喝水。因為海水的含鹽量比這些魚體液中的含鹽量高得多,海水中的滲透壓也比魚體內的滲透壓大得多。海水拼命地吮吸著魚體內的水分,使這些魚不得不經常喝水。我們都知道海水是不能解渴的,茫茫大海中魚類去哪兒找淡水喝呢?魚類在海洋中有幾億年的進化史,不斷的進化使它們早已適應了海水的成分,魚類會吞進大量的海水來攝取水,再通過鰓中特殊的泌鹽細胞將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而一些海鳥和海龜則會通過眼角泌鹽腺把體內多余的鹽分排出。但也有少數(shù)例外,例如鯊魚就不喝水,這是由不同的生理構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