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學會說話比學會做事更重要。只有溝通順暢,才能更好地做事,否則,做越多錯越多。然而,好好說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學習,更需要練習。讓我們跟隨邱麗娃老師一起學會說話,好好溝通。
與玲玲吃過那一頓學習型的午餐后,小慧收獲頗豐,感覺自己的生活馬上就要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然而,知易行難。
小慧心里知道,想要改善和小銘的關系必須用一致性溝通和他互動,想要改善和孩子的關系也得這么做,可心里想是一回事,能做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回到家后,小慧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致性溝通究竟難在哪里呢?
我們先來梳理下小慧的狀況。對她來說,最容易發(fā)火的時間段有兩個。
一個是下班回到家的時刻,大寶在寫功課,小寶在旁邊玩,老公小銘在看手機,而自己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另一個是吃早餐出門的時刻,小慧急得跳腳,大寶和小寶卻磨磨蹭蹭,小銘則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身上,梳頭發(fā)、穿西裝、打領帶。
這兩個場景將會是她實踐一致性溝通的絕佳場景,今天我們先來看看大寶的早餐時刻。
實踐成功的早晨
這天早上,眼看時間快來不及了,大寶還在那兒有一搭沒一搭地吃著早餐,小慧急瘋了。
如果是往常,小慧一定會脫口而出一長串:“大寶,都快來不及了,你還在慢吞吞磨蹭什么???等會兒遲到了,看你怎么辦?遲到了被老師罵,是你活該,別怪我沒提醒你!”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有時候,大寶會抓緊時間把很多食物塞進嘴巴里,邊走邊嚼。但更多的時候是,大寶大哭一場,含著眼淚硬是把食物塞進嘴里,邊走邊哭邊嚼,而這些都不是小慧所期待的結果。
更氣人的是,小銘常常在一旁搗亂。有時候,他會站在小慧這邊:“遲到很不好,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會影響你的學習。”有時候,他又站到大寶那邊:“吃飯就是要細嚼慢咽,才能品出食物的味道呀!”每當這時,小慧都恨不能一巴掌拍死小銘,凈說添亂的廢話!
當小慧想到三個關注(關注自己、關注對方、關注情境)的時候,本來要沖口而出的這些話硬生生被她按了暫停鍵。然而,這一暫停,她突然有些不知所措,憋著、忍著,也好難受啊。唉,一致性溝通太難了,一點也不像玲玲描述的那么容易。雖然提前和玲玲演練過,但情況不一樣,對方是大寶,又不是老公,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呀!
正當小慧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她做了幾個深呼吸,然后做最后一次“掙扎”:先關注自己,問問自己現(xiàn)在的心情、情緒、感受、想法、需求是什么?就是這么一剎那 ,小慧突然聯(lián)結上了自己:時間的緊迫讓她感到著急,不只是為大寶著急,也為自己著急。
于是,小慧對大寶說:“大寶,現(xiàn)在時間很緊迫,媽媽特別著急。我擔心自己上班會遲到,也擔心你會遲到。不知道你吃飽了沒?如果吃飽了,我們一起收拾下趕緊出門!”
聽到媽媽這么說,大寶看了下媽媽,又看了下早餐,很快就把早餐吃完了。幾乎每天都會上演的早餐風暴居然就這么被化解了。
第一個實踐疑惑:被按暫停的語言與情緒哪里去了?
這次的成功經驗讓小慧非常驚訝,也感到很驚喜。不過,很快她就產生了新的疑惑:這算是一致性溝通嗎?那些被我壓下去的慣常出現(xiàn)的語言,還有那個快要爆出的“生氣”到哪里去了呢?我又該怎么安放它們呢?
為了解開這個疑惑,小慧撥通了玲玲的電話。
小慧:玲玲,告訴你個好消息!今天早上,看到大寶吃早餐慢吞吞的,我壓住了以前的火暴脾氣,慢慢地跟大寶說我的著急,我擔心自己上班遲到,也擔心大寶上學遲到。說完后,大寶一反常態(tài),很積極地吃完了早餐。我的疑惑是,被我壓住的火氣哪里去了?我慣常用的那些罵大寶的話語去了哪里?
玲玲:你做得很好!你有關注自己,也有聯(lián)結到自己的心情。
小慧:是呀是呀,我做了好幾個深呼吸呢!我也想要做到三個關注,但不確定有沒有關注到三個。
玲玲:溝通不像計算機程序那么一板一眼,可以有很多變通。一致性溝通也沒有標準,一定要怎么做才對,也沒有語法,一定要怎么說才對。不過,倒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有效的溝通”。你這次溝通有效嗎?
小慧:有效啊!大寶聽完我的話,很快就吃完早餐上學去了。你這么一說,我倒是明白了,一致性溝通不一定要很精準,也沒有辦法公式化。但我還是很好奇,那些被壓住的、沒有沖出口的話語以及生氣去哪里了?這些都不用處理嗎?我聽說壓抑負向情緒不太好呀。
玲玲:你現(xiàn)在想到早上的事情還生氣嗎?還著急嗎?還想要破口大罵嗎?
小慧:那倒沒有,不生氣,不著急,也不想罵人。
玲玲:當有意識地“壓住生氣”的時候,你做了深呼吸,這些負向情緒跟著你的深呼吸就被轉化了。因為你關注自己,關注大寶,關注情境,這些負向情緒也就離開你了。注意哦,是離開,而不是壓抑。如果是壓抑的話,現(xiàn)在想起早上的事情,你還是會生氣的。
小慧:原來如此!我明白了,是“轉化”,離開了!真好!謝謝你。
第二個實踐疑惑:轉化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
小慧:玲玲,我還有不懂的地方。
玲玲:你說。
小慧:為什么深呼吸與三個關注就可以轉化負向情緒與負向語言呢?
玲玲: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我們會無意識地呈現(xiàn)出一些“自動化”反應,就像你提到的脫口而出一長串話,指責批評大寶,這是指責的溝通形態(tài)。這些自動化反應是我們學習來的,可以用來快速應對事情,卻不能達成有效的溝通。
怎么辦呢?既然這些自動化反應是學習來的,這些不良溝通形態(tài)造成了我們的困擾,那么,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一致性溝通來達到有效的溝通。
深呼吸時,我們就阻斷了舊模式的自動化反應,也給了自己最貼近內在的新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是關注自己、關注對方、關注情境,在這三個關注之下,溝通開始逐漸變得有效。
此時,負向情緒因為有效的溝通而消融了,因為聯(lián)結到自己而得到自我理解,因為自我理解而得到釋放。既然負向情緒得到了釋放,那些火爆的語言就沒有必要了。這就是轉化的過程。
小慧:這下我就都明白了!看來,一致性溝通還是需要多多實踐啊,我會繼續(xù)在生活中練習運用的!感謝玲玲老師!
掛了電話回到工作崗位時,小慧臉上還掛著滿足的笑容。同事們看見了,紛紛打聽:“小慧有什么喜事分享出來,我們也沾沾喜氣。”“該不是老板要給你升職吧,這么樂?”“還是你愛人賺大錢啦,要買大房子買好車?”
小慧:都不是!
同事們很疑惑:那是什么事讓你這么開心???
小慧:我在學習一致性溝通,效果特別好!而且,心中的好多疑惑也都得到了解答,讓我更堅定要繼續(xù)使用一致性溝通,哈哈!
原來,學習也能讓人這么開心,同事們紛紛向小慧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回家途中,小慧習慣聽聽音頻課。這一天,她聽到了這樣一段話: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出現(xiàn)一種情況后就如何如何,稱作刺激-反應聯(lián)結。比如一個人說話聲音尖銳,就是刺激;我們感覺不舒服,就是反應。從刺激到反應,看起來好像順理成章,然而,往往并非如此。察覺,就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尋找一個中介歷程。當你意識到過去媽媽兇你,在你心里留下了陰影,你心里有恐懼有憤怒,所以,你才不喜歡聽到類似的聲音。那么,再一次聽到別人聲音尖銳時,可能就不會那么不舒服了。你看,如果我們忽略了這個中介歷程,就會形成自動化反應,而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只覺得不太對勁兒?!?/p>
聽完這一段,小慧心想:原來我做的深呼吸是把刺激與反應的快速聯(lián)結給中斷了,讓我自己有了實現(xiàn)三個關注的空間與時間,于是,相同的刺激卻有了不同的反應。這個有意識有覺知有選擇的過程讓我脫離了自動化反應。至于老師說的“中介歷程”,我還要想想。同時,小慧也在心里做了一個決定:在溝通時,一定要記得“深呼吸”,把自動化的反應轉化成有意識有覺知有選擇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