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情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詩歌承載了人類的種種情感,描述人類的共同體驗。愛情詩以詩歌精煉的形式反映了愛情的方方面面。中西方愛情詩都經(jīng)歷了較長時間的發(fā)展,卻因各自創(chuàng)作受不同社會歷史背景、文化環(huán)境、宗教倫理觀念等方面的影響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本文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對中西愛情詩的基調(diào)、抒情方式和反愛情類型的表達進行比較,以期總結(jié)各自特點并分析其形成背后的文化因素。
關(guān)鍵詞:愛情詩 基調(diào) 抒情方式 反愛情類型
愛情是人類普遍的生命體驗,也是文學的永恒主題之一。詩歌作為重要的文學體裁,反映著包括愛情在內(nèi)的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今中西,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比比皆是,長詩情真意深,短詩含情脈脈。中西愛情詩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受歷史、宗教、思想等因素的影響發(fā)展出了各自的特點,其中中西愛情詩在基調(diào)、抒情方式、反愛情類型的表達等方面的差異較為突出。
一、中西愛情詩基調(diào)的差異——怨戀與愛慕
中國文化注重家國意識,個人的兒女情長不及群體的興盛衰亡。古代中國多戰(zhàn)亂,社會動蕩,文人多心系國患民憂。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投身官場,或因前途離開家人,或因保家衛(wèi)國遠赴沙場,留給愛人的多半是思念。而傳統(tǒng)的愛情觀強調(diào)忠貞,“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的守候較普遍,這導致在中國關(guān)于婚后怨戀,得一人而長相思的思念詩比較多,多悲苦與凄涼之情。如“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思婦懷著對情人歸來的盼望倚樓眺望,卻苦等到絕望,這一過程漫長難耐,基調(diào)悲苦。“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表達了作者對舊時分離,往日不在的怨恨,情真意切,催人淚下。“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錯誤》)則表達了詩人對戀人思念過深,以致寂寞、失落的無奈。
中國愛情詩中普遍的愁緒往往借人、物、景、事等意象表現(xiàn)出來,反映了含蓄的東方文化,也加深了閱讀印象?!芭@煽椗钡膫髡f被很多詩人引用來表達怨戀的基調(diào),例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保ㄘ短鎏鰻颗P恰罚盃颗?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保ú茇А堆喔栊小て湟弧罚袄w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保ǘ拍痢肚锵Α罚?。
怨戀的基調(diào)不僅通過詩人運用的典型意象表達,也往往借助詩人自身經(jīng)歷、所處環(huán)境及個性的想象體現(xiàn)。李商隱的一首無題戀情詩開篇以“閃爍星光”“和煦微風”這些具體的意象追憶了初遇心上人的美好片段,無奈一切都定格在了過去,已是虛無縹緲的存在,這里暗含詩人心中的“怨”。第二句回到當前,詩人巧妙地借用“彩鳳”和“靈犀”抒情,用“身無彩鳳雙飛翼”來暗示如今與心上人相隔的無奈,用“心有靈犀一點通”來表達雙方相互愛慕,心靈間有著感應(yīng)。這里的“無”與“有”對應(yīng),既體現(xiàn)了相愛的雙方不能再相見的惆悵,也有詩人領(lǐng)悟到的彼此心靈相通帶來的慰藉,怨的同時也有幾分滿足。第三句以“隔”“分”兩字引導,用“酒”“燈”等意象營造出熱鬧的情境,表面寫“鬧”,實際是反襯詩人內(nèi)心的空寂。詩的基調(diào)再次回到“怨”,且讀“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越是阻隔,越是悵惘,渴望與她見面的心情就越強烈,寂寞的痛苦也就越深,而詩人借著這種寂寞的處境自然引出了末句的嗟嘆,整首詩的怨戀基調(diào)便達到了高潮。
與中國愛情詩相比,西方關(guān)于婚前愛慕,大膽追求甚至是婚外移情的詩居多,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為對愛情的向往,對戀人的贊美和追求。這種特點與西方的地緣條件、社會歷史條件都不無關(guān)系。西方多國臨海,開放的陸洋環(huán)境為人們的表達、探索提供了條件;重視商業(yè)的環(huán)境強調(diào)人際交流,豐富人們經(jīng)歷,這使得西方愛情詩普遍趨于交流向。古希臘女詩人薩福在《給所愛》中贊美了以“他”“你”為代表的戀人的魅力,對戀人帶給“我”的感受的描述也比較直接。愛慕在人稱間跳動,仿佛音符串聯(lián)成一首曲調(diào)。英國詩人拜倫的《她走在美的光彩中》是典型的以愛慕為基調(diào)的愛情詩,詩中他將對心上人表里的正面描述與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融合,熱烈地贊美了他在一次舞會上邂逅的仍在服喪的霍頓夫人。這一大膽的告白看似魯莽,卻是拜倫這樣經(jīng)歷豐富的詩人常見的表達。拜倫博覽歐洲文學、哲學著作,興趣廣泛,曾在1809到1811年間游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較大。創(chuàng)作于1814年的《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自然有了他獨特的印記。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的《紅玫瑰》韻律鮮明,情感強烈。彭斯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親近大自然的鄉(xiāng)下度過,這使其在《紅玫瑰》中對愛情的贊美顯得格外真摯、淳樸,如“吾愛吾愛如管弦,其聲悠揚而玲瓏”;“我心愛你永不渝,直到四海海水枯”。
如果說以上的愛情詩能給人風浪般清新澄澈的感覺,那么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愛倫·坡無疑為愛獻上了一場“完美風暴”。愛倫·坡一生疾苦,妻子因病早逝,愛倫·坡痛苦不已,臨終創(chuàng)作了《安娜貝爾·李》來祭奠逝去的愛人,表達了愛情永存的美好愿望。在這首詩中,愛倫·坡營造了一個幻想的世界,里面有時間,有地點也有故事。詩的首句“那是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前”,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也表明愛人離世已久。詩人把地點設(shè)定為“大海邊一個王國”,因為大海是西方文明的搖籃,是自由精神得以發(fā)揮的領(lǐng)域,更是詩人向往的能讓愛人輕松享樂的地方,它的永恒也象征著愛情的永恒。而安娜貝爾·李不僅是作者為押韻而杜撰的名字,更是他愛人的化身。這首詩從第二節(jié)起寫少男少女純真的愛戀,怦然心動的感覺觸動了對方也震顫了讀者的心弦,如浪花般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三、四節(jié)交代兩人深深的戀情引起了天使的嫉妒,由此引發(fā)了愛人的離世,可謂波瀾四起。詩的最后兩節(jié)是全詩的高潮,詩人先是如怒??耧L般斥責了天堂的天使和海底的惡魔,又在月亮星辰的見證下堅定了他如洶涌波濤般的誓言:“無論是那些住在天上的天使/還是那些在海底的鬼蜮,都永遠不能把我倆的靈魂分開,我和我的安娜貝爾·李?!痹姷淖詈笠磺谢謴推届o,詩人躺下陪伴已逝的安娜貝爾·李,任潮起潮落,永遠在一起。
二、中西愛情詩在抒情方式上的差異——細膩與熱烈
中西文化分別“從群體本位與個體本位的原則出發(fā),導致了中國人注重節(jié)制、追求和諧與平穩(wěn)的文化性格與西方人鼓勵競爭、追求功利的價值目標”a。中國詩人受儒家思想等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較大,幾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使人們普遍重視順應(yīng)規(guī)律,崇尚規(guī)矩。這幫助我們形成了平和、溫良的民族個性。在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上,詩人們普遍含蓄隱約,“詩中不寫‘情字,而情自現(xiàn)”b,表達上也注重細膩美。古詩《關(guān)雎》作為《詩經(jīng)》第一篇,通過興寄這一委婉的表現(xiàn)手法,以“雎鳩”寄托淑女君子相配的愿望,以摘取荇菜表達追求淑女的復雜,體現(xiàn)了一種含蓄美。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在《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中用高樓、微風、綠草、云霧、夕陽構(gòu)建了一個悲涼的場景,又借物抒情,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委婉地表達了對戀人執(zhí)著的愛?,F(xiàn)代詩人舒婷也在《致橡樹》中有“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diào)的歌曲”這樣相對朦朧的表達。
中國愛情詩表達內(nèi)斂,程度卻不減,詩人們穿針引線,表達的綿綿愛意令人回味。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傾訴了思婦的相思、孤獨之苦。詞的首句營造了凄涼的環(huán)境,襯托出作者的孤獨。作者對一花一景的記錄不僅體現(xiàn)她對眼前景象的細膩觀察,更是借景抒情的體現(xiàn)。其中,“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句表面描述不顧人情的落花流水自然地流淌,實則用落花指代她凋零的青春,而借冷漠的流水指丈夫的遠行。這種表達與上面的《關(guān)雎》有異曲同工之妙?!耙环N相思,兩處閑愁”又將自己的感慨和憂傷延至丈夫,表達二人互相思念,體現(xiàn)了有情人共有的無奈思緒?!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表達了這種糾纏于表里的相思之苦無法排遣的心情,怎一個“怨”字了得!
與中國愛情詩的委婉相比,西方愛情詩的表達直白,情感往往流露于措詞之上。西方相對開放的海陸體系鼓勵人們將愛情看作是一種情感上的探索,主張自由、平等、博愛價值觀的西方文化使人們在愛的表達上更加直接,西方詩人創(chuàng)作的愛情詩普遍熱烈、直率。英國文豪莎士比亞在他的第一百三十首十四行詩中用“可是天哪,我認為我情人比那些被瞎比一通的美人兒更加超絕”。直言自己的戀人好于任何人。英國女詩人伊麗莎白·勃朗寧在十四行詩《吾愛汝深深幾許》中以“思君不見日難度,柔情入盞飲朝暮 /于晝不可無金烏,是夜豈能少龍燭/吾心真率無猶疑,坦若君子承浩氣/吾愛純粹無污穢,潔如贊歌攜頌回”等詩句毫無收斂地坦白了她對戀人深深的愛。美國現(xiàn)代派詩人卡明斯在《我將你的心帶上》中以“我將你的心帶上/放進我心里”作首尾呼應(yīng),大膽表達了與戀人同心的強烈愿望。英國女詩人溫迪·可普在《又見情人節(jié)》中也有“你知道我是你的,而我也清楚你屬于我”,這般對愛的肯定。
在濟慈的《致芳妮》這首十四行詩中,他誠摯勇敢地向自己的戀人告白。在他眼中,芳妮有著美麗的形體和純潔的愛。被愛這一強烈的愿望通過詩人毅然決然的語氣及“懇求”“專一”“坦誠”“整個”“全給我”等詞表達出來,而他極端的假想將他的意愿和決心完全暴露,令人在贊嘆之余對芳妮之美產(chǎn)生無盡聯(lián)想。再如,羅伯特·彭斯支持自由主義的宗教理念,他在愛情詩中的表達大膽直白。在《如果你站在冷風里》中,詩人大膽遐想,強調(diào)自己為愛可做的犧牲,無論狂風暴雨?!皶薄皩ⅰ薄爸灰薄白睢钡茸衷~將詩人強烈的愿望放大,勾勒出一位懷有誠摯感情的愛慕者形象,令人難忘。
三、中西愛情詩在表達反愛情類型的選擇上的差異
愛情并不總是美好的,愛的過程以及它帶來的不同結(jié)果使體驗者擁有多種情感,對應(yīng)這些可能性也出現(xiàn)了反愛情詩。反愛情詩事實上并不單純地否定愛情,而是表達詩人在面對分手訣別、單相思等在內(nèi)的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時,經(jīng)受失望、怨恨、無奈等感情的詩歌。對于這類情感,中文詩多通過景致、靜態(tài)物、動態(tài)物等意象側(cè)面烘托。景致包含風、花、雪、月、水等常見的自然景觀,往往帶給人較強的畫面感。西漢才女卓文君在《白頭吟》中寫道“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苯琛把焙汀霸隆敝复篮玫膼矍橐蚕笳髯约旱募儩?;在“溝水東西流”中,詩人借“水”指一去不返的美好愛情。相對景致的普遍性,靜態(tài)物和動態(tài)物的選擇較多變。卓文君在另一首《訣別書》中借助大量意象表達了被拋棄后的怨恨,這其中既有“花”“江”“露”等景致,也有“琴”“木”“鏡”這樣的靜態(tài)物及“鴛鴦”作為動態(tài)物意象。
反愛情詩借物、景寄托詩人因愛而生的怨、悔、恨等情感受“中和”意識影響,“溫婉柔情,含蓄有致” c這類詩句還有很多,如崔郊在《贈婢》中的“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用到了典型意象“羅巾”。謝直在《卜算子·贈妓》中的“雙槳浪花平,夾岸青山鎖”提到了“槳”“浪”“岸”“山”。李白的《秋風詞》將懷念舊愛的悲傷和無奈通過“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等意象構(gòu)成的畫面烘托出來,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現(xiàn)代詩人鄭愁予在《賦別》中表達分手后的悲傷時,用到了“風雨”“風箏”“沙灘”“泉水”等意象。顧城的分手詩《別》中也出現(xiàn)了“手帕”“落花”“露水”“彩蝶”等意象。
相比中國反愛情詩,西方的反愛情詩側(cè)重敘事,多通過描述個人的單相思或舊時戀愛的過程及與戀人分別的情景,進而表達當時的感受及后來的心情。這與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表達及西方人直觀的思維方式密不可分,也受到西方人在處理人與自然關(guān)系過程中發(fā)展出的控制與征服欲望的影響。英國詩人拜倫在《從前我們倆分手》中,按時間順序用較短的詩節(jié)和斷開的句子回憶了與戀人分手及其帶來的創(chuàng)傷,帶領(lǐng)讀者一步步拾起記憶的碎片,而順應(yīng)事情的發(fā)展,詩人也引出了遺憾、無奈、怨恨等感情,展現(xiàn)出愛恨交織的狀態(tài),讀來真摯動人。艾米莉·勃朗特在《愛與友誼》中將愛比作玫瑰,友誼比作常青藤,將二者在四季中的變化做對比,反襯出愛的脆弱和短暫。托馬斯·懷特在《別了,愛》中細數(shù)愛的“罪狀”,以特別的方式向愛告別。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在《沒有第二個特洛伊》中將國家的命運和對心上人的追求聯(lián)系起來,借用木馬屠城的典故對心上人盲目通過暴力救國的無謂之舉表示無奈, 也表達了自己面對無望之愛時掙扎的痛苦和怨恨。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在《瑪格》中回憶了愛情帶來的“煩惱”及被戀人拋棄后的痛苦,充滿了對現(xiàn)實的厭惡和愛上對方的悔意。英國詩人李·亨利在《珍妮吻了我》中斥責時間仿佛帶給他很多卻帶走了愛,讓時間背負罪名。美國近代女詩人薩拉·梯斯苔爾在《愛情之后》中感嘆愛情已失去魔力,言語中透露了無奈。
四、結(jié)語
愛情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詩歌承載了人類的種種情感,描述人類的共同體驗。二者的結(jié)合賦予中西愛情詩不可忽視的聯(lián)系。中西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受不同社會歷史背景、文化環(huán)境、宗教倫理觀念等方面的影響呈現(xiàn)出各自鮮明的特點,特別是在詩歌基調(diào)、抒情方式和反愛情類型的表達等方面。中國愛情詩的基調(diào)以“怨戀”為主,多借景抒情,善于使用意象表達相思之苦、戀愛之甜、離別之痛;西方愛情詩則呈現(xiàn)出熱烈、直白的特點,內(nèi)容多為歌頌愛情的美好和對戀人的追求。在抒情方式上,中國愛情詩委婉含蓄,纏綿蘊藉,情感表達較細膩;西方愛情詩多直抒胸臆,敢于表達內(nèi)心的愿望,表達情感的方式較開放。在表達反愛情類型的選擇上,中國愛情詩多借助意象,西方愛情詩則以敘事為特點。隨著中西社會的發(fā)展,文化交融的加深,加上人類普遍的對愛情無限的向往,中西愛情詩在內(nèi)容、形式、抒情方式等方面也會繼續(xù)相互影響,二者間的差異性會伴隨普遍性變得更加豐富。
ac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頁,第279頁。
b 茅于美:《中西詩歌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24頁。
參考文獻:
[1] 胡家?guī)n.英國名詩詳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茅于美.中西詩歌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 李正栓,申玉革.淺析中英古代愛情詩的美學差異[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
基金項目: 本文系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校級一流課程“中西詩歌比較賞析”階段性成果
作 者: 林偉,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比較文學。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