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與蘇格拉底在東西方歷史長河中都如太陽一般照耀著兩大文明。兩位先哲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均提出了獨特的教育思想,他們各具特色,相互取長補短,并且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通之處,可供比較研究。本文以兩位先哲的教育思想作為主要考察依據(jù),從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五大方面進行教育思想的異同比較。
【關鍵詞】 孔子;蘇格拉底;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05-0123-03
孔子與蘇格拉底在東西方歷史長河中都如太陽一般照耀著兩大文明。他們的教育思想猶如人類之瑰寶,深刻影響了中西方多個文明,在全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甚至在今天的文化之中依舊能在教育理論、教育方法等方面看到兩位先哲影響的痕跡。孔子和蘇格拉底生活的時間相距約有一個世紀,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也大不相同,這就決定了二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各具特色、各有長短,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并且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通之處可供比較研究。從兩位先哲所處的時代背景、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五大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其教育思想之異同。
一、思想背景:殊途同歸、以教興國
孔子首開中國私學之風尚,被后世學者尊稱為“萬世師表”。孔子所處時代,正好為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關鍵轉型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逐步由奴隸制向封建制度過渡。由于當時封建政權尚未確立,各國執(zhí)政者大都還是奴隸主貴族或世卿,由于歷史的局限,孔子所倡導之思想還是帶有奴隸主貴族階層的色彩??鬃娱L期在底層社會中厲行實踐,飽嘗世間冷暖,切實感受到了百姓的困難與愿望。這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產生具有一定的推動和影響。
孔子處于春秋末年,禮崩樂壞的過渡的社會之中,強調禮治的國家并不適合這一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孔子儒家政治主張并沒受到到統(tǒng)治者的喜愛。在文化層面上,在孔子所在的時代之前,中華文化也已經有了豐厚的文化積累,這豐厚的文化積淀對于孔子來說既是一種豐厚的資源也是一種沉甸甸“負擔”。
其一,這筆豐厚的歷史文化財富是孕育孔子教育思想的肥沃土壤,其二,這一文化所具有的強大慣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儒家文化的發(fā)展方向??鬃映錾淼臀ⅲ吧僖操v,故多能鄙事”,其在求學過程中幾乎是自學成才且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積極求學堅持“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孔子對于知識的態(tài)度是述而不作與蘇格拉底形成了對比。蘇格拉底所處的時代文化水平,遠遠落后于中華文明,成文典籍鳳毛麟角,口耳相傳是知識的主要傳播方式。所以蘇格拉底對于知識的態(tài)度傾向于批判繼承,進行創(chuàng)造。孔子的教育思想便是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之中孕育而生。
蘇格拉底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對于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其思想重點在于哲學和民眾教育。教育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社會與政治的支持,古希臘教育思想在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與古希臘雅典奴隸主民主制度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的。蘇格拉底處于母邦雅典的極盛時期,但社會暗流涌動,其社會發(fā)展已經顯出衰敗之勢。由于當時雅典戰(zhàn)爭頻發(fā),民主制度隨之走向了極端,社會道德水平低下?!按蠖鄶?shù)的人寧愿稱惡事為聰明,而不愿稱頭腦單純?yōu)檎?。他們以第一品質而自豪,而以第二品質為恥辱”[1]面對如此困局,蘇格拉底將問題的焦點放到了人的身上,他認為雅典出現(xiàn)的病癥主要是由于雅典人道德上的墮落,這也成為他教育思想發(fā)展的重要來源。蘇格拉底因此提出了“認識你自己”的著名哲學論斷并將其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在他看來政治統(tǒng)治者也是需要專門的知識作為基礎的,而這也是需要教育去培養(yǎng)。兩位先哲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產生了孕育產生了璀璨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推廣教育
孔子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率先辦起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限制,跨越階層限制傳授知識。其教育對象的選擇上打破了貴族的限制采取了有教無類的方法?!靶韵嘟玻曄噙h也”,孔子人性論是其教育思想產生的重要哲學基礎。在辦學過程中“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只要肯為老師帶上十條肉干以表示求學的誠意,孔子就會傳授知識,充分打破了“學在官府”的牢籠使得知識下移。由此可知,孔子所辦的私學,不再限于學生的身份地位之差別,打破了奴隸主身份地位的限制,讓知識不再專屬于統(tǒng)治階級??鬃拥膶W生來源非常廣泛,分布于社會各階層和地域和國家,既有貴族也有底層貧困的百姓??鬃油ㄟ^其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廣泛推廣其教育思想,迅速擴大私學規(guī)模,一時間孔子的私學影響范圍極大??鬃邮组_私學的經驗也成為教育史中的一筆重要財富,對于后世辦理教育,傳播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蘇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并力求將知識傳遞給民眾?!八J為政治學的任務就是‘關心所有同一城邦人民的靈魂,使他們達到盡可能的完善?!盵2]對于受教育者蘇格拉底十分熱情,采用的是主動傳遞知識的方式,這一點與孔子的教育方法想不同,蘇格拉底在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固定的教育場所,一切地方都是他傳授知識的場所,在教育對象上也沒有身份的限制,同孔子一樣做到了有教無類。蘇格拉底學生中有貴族、平民、本邦人、外邦人、政治家甚至是將軍,只要想要學習知識他都會熱情的教授于他。孔子和蘇格拉底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交匯之下,都采取了有教無類的授課方式,將知識播撒到底層百姓之中,打破了貴族關于知識的壟斷。
三、教育目的:道德為先、培養(yǎng)賢達
孔子的政治抱負是建設一個充滿“仁”的仁愛世界,在教育上體現(xiàn)為培養(yǎng)“賢才”為主要目的??鬃铀^的賢才,主要指“君子”和“士”,與之相配套的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培養(yǎng)出符合“君子”標準的賢達之士。因而,“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充分總結了孔子多年來傳播教育的目的,也充分展現(xiàn)出他人才選拔的方法??鬃铀囵B(yǎng)的“君子”是那些:能夠保持“修己”,并在此基礎上可以“安人”,最終實現(xiàn)“安百姓”的賢達君子。[3]在倡導出世的儒家思想體系中,培養(yǎng)這種賢達君子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觀點被其學生概括為“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學而優(yōu)則仕很好地概括出孔子的人才觀,通過學習能力的標準來代替血緣出身來進行選拔官吏。
孔子教學過程中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唯血緣考察管理的方法,打通了一條由底層通往上層的晉升通道。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點既底層百姓提供了晉升條件,又在一定程度上將知識傳播到普通百姓之中,引起了一股學習之熱潮。這也相應的促進了私學的蓬勃發(fā)展,對于“學在官府”的奴隸制社會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為后世的封建制社會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蘇格拉底認為人天生是存在一定的區(qū)別的,但是可以通過教育去彌補這一差距。通過教育去培養(yǎng)人的德行,以實現(xiàn)從政的目的。蘇格拉底在教育目的上與孔子高度相似,其教育觀念倡導通過教育實現(xiàn)圣賢治國,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培養(yǎng)國家所需要的賢達人士。他認為雅典普遍原始的直接民主是存在問題的,國家需要專業(yè)的、少數(shù)優(yōu)秀人士去管理和控制。這些賢達不是通過直接抽簽選取的也不是通過暴力和欺騙產生的,而是通過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這就是蘇格拉底的圣賢治國的理論,這一觀點也被后來的柏拉圖所繼承。蘇格拉底將培養(yǎng)治國人才為己任,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哲學研究和教育事業(yè)之中。他試圖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出真正能夠管理國家的治國人才。
四、教育內容:德育為主、多科并行
孔子教育思想體系之中,道德教育占據(jù)了絕對重要的位置?!白右运慕蹋男兄倚拧?。在教育內容上可以劃分成文化教育與道德教育兩大部分?!拔男兄倚拧彼慕讨杏腥N是屬于道德教育范疇,而僅剩的文化教育之中也蘊涵著道德教育內容??梢娍鬃拥慕虒W內容之中,德育占據(jù)主體地位、多科相互滲透和補充。
孔子的德育教育思想貫徹著“仁”的思想,整體內容可以概括總結為“仁德”二字。其“仁德”思想博大精深,大體上包括如忠、孝、誠、信、智、勇、溫、良、恭、儉、讓、廉、和、寬、敏、惠、中庸等等。[4]其中仁德的核心是愛人,這一觀點打破了奴隸主的束縛和壓迫。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奴隸制還并未衰亡,奴隸制之下對于人們的思想具有極大的束縛作用。孔子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將愛人這一思想放在愛物之上,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生存權利,這一舉動可以視為極為先進、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的。
孔子的道德教育以仁作為最高標準,以孝悌作為其基礎。由“孝悌”為道德基礎擴展開來,就能實現(xiàn)全部的仁德。“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入則孝,是指在家庭內部要做到孝敬父母;出則悌是指走出家庭要尊敬兄長。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孝”和“忠”是緊密相連的。忠就是要做到推己及人,“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敝挥性诩夷軌蚪弑M全力去孝順父母,在朝廷之中才能夠做到用心輔佐天子??鬃右愿缸又g的“孝”作為基礎,推廣到君臣之間要忠、兄弟之間要悌和朋友之間要信??鬃訌娬{的是君要承擔起君的義務、臣子要擔負自己的責任、父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兒子也要盡自己的義務。在雙方都盡到自己的義務的前提上達到政治目的。“孝悌”作為孔子道德思想體系的重要基礎,將父子之間的關系視為最為基礎的道德關系,并將這層關系擴大到君臣之間。這樣就建立了由個人至家庭、父子到君臣之間的一個嚴密的等級道德體系。
蘇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是針對當時雅典城邦內部道德問題,所提出的德育教育成為蘇格拉底教育思想中的重點。蘇格拉底道德教育的主要觀點是“道德是一種善”“知識即道德”“守法即正義”和“自制是道德的基礎”。這與孔子德育思想存在著異同。蘇格拉底在教育內容上十分重視體育訓練,他認為通過嚴格的體育訓練,可以使人體經受得住嚴寒、酷暑等極端情況下的考驗。一方面蘇格拉底強調要向懂得如何保持健康的人學習,另一方面每個人也應當時刻注意何種食物對于人體更加有益處,以及怎樣保持身體健康這方面的知識。
蘇格拉底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還有一點區(qū)別于孔子的德育教育思想。除了政治、道德外還需要學習一些天文學、算術、占卜等知識??鬃铀鶄髁囍械摹皵?shù)”雖然也包含了天文、陰陽、算數(shù)、占卜等知識,但孔子在教育的重點上更偏重于道德方面的知識去傳授,這些科學內容所占比例較少。這也解釋了中國與西歐之間為何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系統(tǒng),一定程度上受孔子思想與蘇格拉底在教育思想上側重不同所影響。
五、教學方法:啟發(fā)誘導、觸類旁通
在教學方法上孔子和蘇格拉底都倡導啟發(fā)式教學。學生掌握知識是一個主動探索和領會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個體反應,教師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精神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孔子提出了“啟發(fā)誘導”這一教學原則。
孔子強調的啟發(fā)誘導教學原則有兩層含義。其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住講授的時機,在正確的時機,基于恰當?shù)囊龑ё龅郊皶r施教。當學生處于一種已經思考出一些結論,但不能有效的表達出來的情景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啟發(fā)幫助學生梳理清楚。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就是激發(fā)并保持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鼓勵學生積極快樂的學習,這一點與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
蘇格拉底在不斷提問的同時會雖然會不斷引導學生思考,但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求知欲望。其二,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實現(xiàn)從具體的推導一般的能力,之后再從一般的、普遍的原則推導出具體的、特殊的事物。孔子的啟發(fā)誘導思想比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要早幾十年且其內容相較于蘇格拉底更為豐富,對于教育教學具有極大的啟發(fā)作用,是世界教育史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蘇格拉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著“產婆術”,又稱為“助產術”。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可以分為譏問,歸納,定義和總結幾大部分,是通過與受教育者之間不斷提問進行來探尋真理的一種方法。蘇格拉底在教學過程中常采用問答的方式,通過一系列的發(fā)問與學生互動,以此達到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主動尋求答案的目的。[5]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避免填充式灌輸知識。通過不斷向學生提出深刻的邏輯問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前后矛盾,并以此為切入點逐步深化,最終探索出最終的知識內容??鬃釉诮虒W中采用的啟發(fā)誘導式教學相較于蘇格拉底則更加靈活多變,孔子通過多種方法去鼓勵和啟發(fā)學生,希望學生最終通過自己思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并且在這一啟發(fā)誘導的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做到啟發(fā)誘導和因材施教相結合。
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和流程上各有特色,但整體思路上堅持貫徹著啟發(fā)誘導的思路,并在這一維度之下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內容。
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對于今天的教育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對于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仍然有著巨大的啟示和指導作用。東方與西方兩位先哲雖然在相距幾萬公里、相差一個世紀,但思想上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今天教育的發(fā)展應該吸收東西方之特色,相互取長補短采用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東西方的文化,以利世界之發(fā)展、人類文明之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嵐.孔子與蘇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較[J].鄂州大學學報,2000,(01):52-54.
[2]劉兆偉.孔子與蘇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較[J].教育評論,2002,(05):88-90.
[3]曲鐵華,李娟.新編中國教育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68.
[4]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5.
[5]陳桂生.孔子“啟發(fā)”藝術與蘇格拉底“產婆術”比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3.
作者簡介:
李紹勇,男,遼寧北鎮(zhèn)人,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