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山東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濟南 250100)
詹姆斯真理觀是否為相對主義真理觀的問題,有賴于我們對詹姆斯真理觀的進一步廓清。為了便于討論詹姆斯真理觀,必須首先界定相對主義真理觀。關于相對主義真理觀有兩種代表性的定義,巴格勒米安· 瑪利亞(Baghramian.Maria)和卡特· 亞當(Carter.J.Adam)將其定義為:“對一個個體或社會群體正確的東西對另一個可能不正確,并且沒有中立的立場來裁決這個問題。真假總是與概念、文化或語言框架有關。”[1]西格爾(H.Siegel)將其定義為:“知識(以及/或真理)是相對的——相對于時間、地點、社會、文化、歷史時代、概念圖式或架構(gòu),或者,相對于個人的訓練或信念——因此,所謂知識,均依賴于這些變量的一個或多個值。”[2]
上述兩種定義均有其合理之處,但都不夠全面。前者的合理之處在于指出了真理是相對于個體、社會群體、概念而言,但是忽略了時間、地點、社會等因素,并未指出知識的真或假依賴于這些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后者的合理之處在于指出了知識的真或假相對于時間、地點、社會等因素,并強調(diào)知識的真或假依賴于這些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但是忽略了個體、社會群體的影響。綜合兩者可以得到更為全面的定義,即知識的真假相對于個體、群體、時間、地點、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而言,知識的真假依賴于這些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并且沒有中立的立場來裁決這個問題。
學者們圍繞詹姆斯的真理觀是否相對主義真理觀展開了爭論,這方面的批評與辯護都很多,我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加以討論。
羅素對詹姆斯真理觀的批評可以歸結(jié)為兩點。
首先,羅素反對詹姆斯把效用作為真理的唯一標準,基于以下兩點理由:
其一,效用不是真理的標準,因為判斷一個觀念是否有用往往比判斷它是否為真困難。在羅素看來,詹姆斯認為判斷一個觀念的后果是否好是容易的。但是羅素認為考察一個觀念是否“值得”時,我們很難判斷觀念的后果是好或壞,“我們必須知道接受這個觀念的后果是什么、拒絕它的后果是什么;我們還必須知道什么后果是好的、什么后果是壞的、什么后果是更好的、什么后果是更壞的?!盵3]
其二,羅素認為,沒有先天原因表明為什么真理和效用應該聯(lián)系在一起。假設我接受實用主義的標準,并假設你說服我讓我相信某種信念是有用的,我由此得出結(jié)論說這種信念是真的。但羅素認為“信念是有用的”到“信念是真的”這兩者之間有明顯的轉(zhuǎn)變,并沒有先天原因表明為什么真理和效用應該聯(lián)系在一起,在所有已知的情況中,效用總是伴隨著真理,因此效用被歸納性地證明為真理的標準,“效用只能通過它在所有已知情況下都伴隨真理而被歸納證明為真理的一個標準,這要求我們在許多情況下應該早已知道什么是真的?!盵4]
其次,羅素主要通過以下三點反對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起作用”的假設:
其一,在羅素看來,詹姆斯說一個信念為真時,意思是說它是一個“起作用”的假設,詹姆斯的這種觀點只考慮了假設的效果,并沒有考慮假設的真實性。我們關心的是這些假設可能使我們做出的關于可觀察對象的推論,對這些假設的要求是它們應該“起作用”,即這些假設與可觀察對象的結(jié)果一致。但在這種情況中人們并不相信這些假設完全為真,因此詹姆斯似乎是從以下的情況中得出了什么是構(gòu)成真信念的概念,只考慮假設能否起作用,而不考慮假設的真假性。
其二,羅素認為如果我們把實用主義的真理觀應用到關于情感的問題上,這種真理觀并不能令人滿意。在“其他人是否存在”的問題上,假設“其他人存在”的信念能起作用,因為相信“其他人存在”能給人帶來幸福。但是如果我被唯我論困擾,在實用主義的意義上,“其他人存在”的觀念為真也不能減弱我的孤獨感。我應該拒絕唯我論以獲得好處的看法并不足以使我拒絕唯我論,因為我想要的不是在實用主義意義上唯我論是錯誤的,而是事實上其他人真的存在。實用主義的觀點和唯我論的觀點互相矛盾卻都成立,因此“其他人存在”的觀念的真假性是相對于不同人而言。羅素認為這種自相矛盾的結(jié)果是實用主義者把事實與真理分開的結(jié)果,實用主義者假設沒有人對事實感興趣,而“其他人存在”的假設的真實性足以替代“其他人存在”的事實。
其三,詹姆斯的真理觀給宗教領域帶來了誤導。羅素認為,實用主義方法的優(yōu)點是通過純粹的世俗論證,即通過“上帝存在”的觀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效果,解決“上帝存在”的真實性的問題,但是卻得出了平凡的結(jié)論,即如果“上帝存在”的觀念是有用的,那么這個觀念就是真的。而宗教所渴望的是“上帝存在”的結(jié)論,實用主義在宗教領域得出的結(jié)論并不具有它們所說的那種作用,羅素認為詹姆斯只是在無意識地玩弄文字。
綜上所述國內(nèi)外學者在研究影響商品住宅價格時大多選用因子分析、傳統(tǒng)回歸分析以及層次分析法等一些缺少考慮空間性質(zhì)的方法對商品住宅價格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而本文試圖通過具有空間意義的地理加權(quán)回歸分析法更精確地來分析不同空間區(qū)位的沈陽市商品住宅房價的影響因素在空間上的異質(zhì)性。
普萊特認為詹姆斯的真理有兩種:詹姆斯不僅把觀念的真理等同于觀念的證實,即:如果一個觀念能起作用、令人滿意、成功地引導,這個觀念就得到了證實;也把觀念的真理等同于觀念的可證實性,一個真觀念或是已經(jīng)被證實了的,或是能被證實的,觀念的真實性在于其具體的經(jīng)驗引導至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或這種引導的可能性。
普萊特對詹姆斯真理觀的批評可以歸結(jié)為兩點。
首先,普萊特反對詹姆斯用觀念的可證實性確定真理,認為作為可證實性的真理概念在本質(zhì)上是非實用主義的,更接近理智主義者的真理觀。這種批評基于以下兩點理由:
(1)在普萊特看來,詹姆斯所說的觀念的可證實性并不包含在任何人的經(jīng)驗里,是超越每一個有限經(jīng)驗的一個或一組條件。(2)普萊特認為,觀念的可證實性是觀念成為真觀念的發(fā)生條件,是觀念成為真觀念的可能性,但是觀念的證實沒有發(fā)生,“它是觀念的發(fā)生條件,而不是某事‘發(fā)生’在它身上,它不是‘已經(jīng)被造成’的,而是早已在那里”[5]。因此普萊特認為,觀念的可證實性與實用主義真理觀的特征幾乎完全不符,把真理等同于可證實性在本質(zhì)上是非實用主義的,更接近理智主義者的真理觀。
其次,普萊特反對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觀念的證實?!捌鹱饔谩⒘钊藵M意、成功地引導”屬于個人經(jīng)驗的范圍,甚至是當下的心理過程,因此詹姆斯所說的真理是相對于個人經(jīng)驗而言的,真理是相對的。例如,約翰認為彼得牙疼,并且事實上彼得牙疼。普萊特認為約翰關于彼得牙疼的觀念如何得到證實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思想的外部對象證實了約翰關于彼得牙疼的觀念,當彼得治好了他的牙疼并告訴了約翰,這個觀念才被證實為真。第二種情況是他人的主觀感覺證實關于彼得牙疼的觀念,如果第三人湯姆關于彼得牙疼的觀念是令湯姆滿意的、與湯姆當時的經(jīng)驗協(xié)調(diào),那么湯姆關于彼得牙疼的觀念就能得到證實。但這種情況存在以下問題,假設湯姆有些愚蠢并且聽力不好,他誤解了彼得的行為和表情,另外一個人錯誤地告訴他彼得沒有牙疼,因此湯姆認為彼得沒有牙疼。在這種情況中,湯姆認為彼得不牙疼的觀念是由約翰的主觀感覺來證實的,但是湯姆關于彼得不牙疼的觀念并不是真的。
如果我們反駁湯姆的觀點沒有得到真正的證實,只有那種既發(fā)揮作用又得到充分調(diào)查的思想是被真正證實的。普萊特回應認為,反駁者首先要回答“充分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而充分?”[6]的問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區(qū)分真正的證實和‘主觀滿足’的證實,需要證實過程之外的其他標準”[7],普萊特主張訴諸理智主義者的真理觀。綜上所述,按照實用主義者的觀點,觀念的滿意、成功引導和一致性是相對于個人的經(jīng)驗而言的,因此觀念的真或假是相對的。
因此,一方面,羅素和普萊特對詹姆斯真理觀的批評有合理之處,詹姆斯在《實用主義》一書中對真理和效用的闡述略為含糊,對可證實性的闡述也不是十分清晰。另一方面,他們都對詹姆斯的真理觀持有一些誤解,羅素的誤解在于把詹姆斯所說的觀念的引導作用簡單地理解為觀念所產(chǎn)生的效用。而普萊特的誤解在于,在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證實過程的觀點上,沒有理解詹姆斯把真理看作是觀念與實在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根基是經(jīng)驗世界。在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可證實性的觀點上,普萊特沒有看到詹姆斯強調(diào)觀念的可證實性作為觀念的一種傾向?qū)傩?,證實活動是觀念為真的根源。
珀金斯把對詹姆斯真理觀的批評者的觀點歸結(jié)為以下三點:“(1)真理等同于證實;(2)真的即有用的、或令人滿意的、或成功的;(3)觀念或命題的真假不是固定的或永恒的,而是可變的?!盵8]并認為后兩者是(1)的必然推論,如果(1)被合理地歸因于實用主義者,那么(2)是對證實定義的替代說法;那么就其證實或證偽程度而言,任何觀念或命題的狀態(tài)都是可變的。珀金斯指出,反駁批評者們時,(1)是策略性的,如果實用主義者不接受這一觀點,那么他們接受后兩種觀點的證據(jù)就會變得微不足道,對實用主義的相關批評也是無效的,因此珀金斯主要分析討論(1)來為詹姆斯辯護。
珀金斯為詹姆斯的真理觀進行了辯護。他否認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證實,認為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可證實性,可證實性并非指“理論上能夠被證實或證偽”,而是“p是可證實的=如果p在無限長的時間內(nèi)得到了仔細的驗證,它將得到越來越高的證實(確認)”[11]。珀金斯認為把真理等同于可證實性有充足的文本依據(jù),“經(jīng)驗前的真理僅僅意味著可證實性”[12]。珀金斯認為把真理等同于可證實性解決了反對者們提出的問題,可證實性指“每一個命題必然具有或確定沒有的一種性質(zhì),無論這個命題曾經(jīng)或?qū)硎欠癖滑F(xiàn)實地證實”[13],命題要么被證實,要么被證偽,不存在不真不假的情況,排中律是有效的。命題具有的這種性質(zhì)是永久的,命題的證實狀態(tài)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矛盾律是有效的。
但這種觀點也有其困難之處,珀金斯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1)定義是反事實條件,因此在分析中會出現(xiàn)問題;(2)很難清楚界定“長期過程”;(3)可證實性定義所具有的這些優(yōu)點表明,它與詹姆斯提到的“把真理等同于證實”不一致。珀金斯主要分析了第三個問題,他試圖通過分析詹姆斯著作的動機或原則,以闡釋詹姆斯為什么會提出兩個不相容的真理定義。
珀金斯認為,詹姆斯未能始終堅持“可證實性”的最重要原因是詹姆斯通常同時討論三個不同但相關的問題,其中前兩個問題經(jīng)常和第三個問題發(fā)生沖突。三個問題分別是“a.根據(jù)觀念與證實的某種關系(即被證實的能力)來解釋真理;b.發(fā)展一種新的實際證實理論,即‘功利主義’理論;c.激進地倡導極端唯名論,堅持對具體事物的概念進行分析,而具體概念本身就是最終的指稱”[14]。詹姆斯經(jīng)常專注于b和c,而表面上卻在做a,這是他在表達可證實性真理理論方面有缺陷的主要原因。在考慮b對a的影響時,假如我們把可證實性作為詹姆斯對真理的定義,那么我們需要分析三個要素:“(1)‘假如……那么就會’的條件形式;(2)‘長期過程’概念;(3)‘證實過程’概念”[15]。人們經(jīng)常忽視前兩個,因為在詹姆斯的整個哲學理論中,最獨特的是把證實看作是令人滿意地運作或成功地起作用,因此詹姆斯很難處理這樣一個問題:其解決辦法必須提到證實,而不讓對證實的分析成為他的主要關切。
珀金斯認為,第三個動機是詹姆斯用實際的證實而非可證實性來確定真理的最重要的動機。對于詹姆斯來說,把真理作為觀念的一種傾向?qū)傩允遣煌暾?,詹姆斯的著作中最為強調(diào)的是這一公理:“一個概念僅僅是一組具體事件的抽象,而這些具體事件窮盡了概念的指稱”[16]。從這一公理引申出來、在實踐中同樣得到強調(diào)的原則是:“對每一個概念的理解,無非是將抽象性質(zhì)分解為具體的個別事物?!盵17]這既適用于真理的概念,也適用于任何別的概念。詹姆斯最開始的分析中真理等同于可證實性,但是在最后的分析中把真理等同于具體的證實活動,因為他對于抽象關系的原型所發(fā)現(xiàn)的唯一具體關系是證實關系。詹姆斯正是基于這樣一個理論基礎做出了許多關于真理定義的表述,但這些表述是他堅持唯名主義的依據(jù),是一般抽象理論的結(jié)果,而不是真理理論的結(jié)果。
所以,珀金斯對詹姆斯真理觀的辯護有其合理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珀金斯否認把“把真理等同于證實”,這種看法誤解了詹姆斯的觀點。詹姆斯明確地提出把真理等同于觀念的證實,他是從發(fā)生學的角度討論觀念如何成為真理的,他認為觀念的真實性就是它證實自身的過程,觀念的證實就是它的引導過程。
根據(jù)羅素、摩爾、普萊特等學者的評論,我們可把他們對詹姆斯真理觀的批評總結(jié)為三點:(1)效用是真理的唯一標準;(2)真理等同于證實過程;(3)觀念的真理性受經(jīng)驗條件的限制。批評者們認為正是在這三點上詹姆斯的真理觀走向了相對主義真理觀。下面將結(jié)合詹姆斯的著作對上述三點逐一討論,看看詹姆斯的真理觀是否相對主義真理觀。
對于羅素的批評,詹姆斯認為他完全沒有把握其觀點,詹姆斯的回應主要有以下兩點:(1)羅素認為實用主義者說一個為真的命題,意思是任何相信一個命題為真的人,必然首先就知道其結(jié)果是好的,這個信念必然原來就在該事實之中。在詹姆斯看來這是明顯的荒謬,因為該事實宣告了一個新的命題,與第一個命題不一樣,并且通常很難驗證命題的效果。(2)對于羅素提出的“效用只能被歸納地證明為真理的一個標準”這一批評,詹姆斯認為羅素誤解了其觀點,好的結(jié)果并不是真理的確定符號或標記,雖然有時候好的結(jié)果會有符號的功能,而是確立真理時的“潛在動機”[18],這是我們確立真理的原因,詹姆斯的上述兩點回應拒斥了羅素關于相對主義的指責。
對于羅素的第二點批評,即反對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起作用”的假設,詹姆斯對羅素的回應可歸結(jié)為以下兩點:首先,詹姆斯認為對于A是否存在的信念,如果A存在的信念能夠令人滿意地“起作用”,那么實用主義者把這個信念稱為真,就真正的實用主義原則而言,A一定要存在,并強調(diào)了以下兩點:“首先,與意見一致的客體必須是可以找到的(或是關于該客體的確定符號必須被發(fā)現(xiàn));其次,這樣的意見必須不能與其他我察覺到的的任何意見矛盾?!盵19]詹姆斯提出的這一回應無法有力地反駁羅素的批評。例如,詹姆斯認為上帝存在的信念能給人帶來慰藉,上帝存在的信念是真的。但我們無法找到上帝或是關于上帝的確定符號,這一信念與無神論者的觀點常常發(fā)生沖突。
詹姆斯提出了進一步的回應。按照羅素早期邏輯原子主義的思想分析“真理”“意義”“信念”等概念,這些概念都是自我充分的,不需要其他的說明;一旦將這些概念作成等式,它們就能彼此互換。按照羅素的思想,詹姆斯用“起作用”來說明真理,即把“起作用”作為觀念的“真理”的意義,并把它作為真理的定義。因此,只要有人稱一個信念為真,而且意指這個詞“起作用”的意義,那么就只能相信它真得有作用。
詹姆斯指出,真理和“起作用”都有隱含的意義,當他把一個信念稱為真,且把真理定義為“起作用”時,他的意思并不是說這是一個關于“起作用”的信念,而是一個關于客體的信念。在“其他人存在”的命題上,如果任何人相信其他人存在,這是他的信念內(nèi)容,其真理的隱含意義是事實上他們應該存在。進一步地,詹姆斯認為,“其他人存在”這個社會命題與實用主義者的命題“相信其他人存在是有利的”來自不同的論述世界,第一個命題表達的是一個信念的客體,第二個命題表達的是確立真理的條件,這兩個命題共同包含“其他人”,但沒有任何一致性;如果認為這兩者可以互相替代,那就是放棄現(xiàn)實的做法。詹姆斯指出了羅素邏輯中隱含的問題,并澄清其真理觀并非相對主義者真理觀。
對于普萊特反對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觀念的可證實性和證實過程的觀點,詹姆斯在《真理的意義》中回應了普萊特的這一批評,詹姆斯提出,當一個觀念經(jīng)過多次證實,大量驗證狀況已足夠,但其證實過程沒有完全完成時,我們?nèi)匀粦撓嘈潘鼘嶋H上是真的,這是在用潛在性說明實際性,“只要它存在,且在客體和觀念之間可能有令人滿意的通道走向它,那個觀念對于客體就是且將已經(jīng)是真的,而無論是否有完整發(fā)展的驗證”[20]。
真理等同于觀念的可證實性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觀念是可證實的,即使從未得到任何現(xiàn)實的證實。另一種情況是當一個觀念經(jīng)過了多次證實,已存在大量的驗證狀況,但其證實過程未徹底完成時,這個觀念是可以證實的,即觀念有可證實性。而觀念的證實過程和可證實性并非不相容,當觀念的證實完成時,詹姆斯把真理等同于觀念的證實;當觀念即使從未得到任何現(xiàn)實的證實,或者當觀念經(jīng)過了多次證實但其證實過程未徹底完成時,這個觀念是可證實的。詹姆斯強調(diào)觀念的可證實性作為觀念的一種傾向?qū)傩砸蕾囉谧C實活動,而證實活動是在經(jīng)驗范圍內(nèi)進行的,并不是普萊特所說的“超越經(jīng)驗”,因此詹姆斯反駁了普萊特的這一批評。
對于普萊特反對把真理等同于證實過程的觀點,詹姆斯也作了回應。詹姆斯強調(diào)真理是觀念與實在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基礎是經(jīng)驗世界。在驗證過程中,“客體的性質(zhì)、場所和各種關系,以及觀念的性質(zhì)與聯(lián)結(jié)傾向,當然都在使這特定的通道成為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21],因此,真理并不是普萊特所說的“在主觀經(jīng)驗中”。在“繼承人”與“遺產(chǎn)”的關系的例子中,其基礎是經(jīng)驗的世界:其中包括遺囑者、遺囑和執(zhí)行人。詹姆斯的這一回應反駁了普萊特的批評。
對于這一批評,即一個信念或觀念的真理性是可變的,詹姆斯指出這種誤解是人們把實用主義和實證主義混淆的結(jié)果。實用主義者探究理想的真理是什么,這個問題屬于純粹思辨的領域,但是實用主義的批評者們忽略了詹姆斯對絕對真理的追求,認為實用主義脫離理論的領域,實際上詹姆斯認為解決理論問題是首要的。
觀念的真假性受具體條件的限制,經(jīng)驗總會超越既有的局限,觀念的真理性是相對于一定的經(jīng)驗范圍而言的,其真或假就時間、空間、個體等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而言,因此詹姆斯提出了絕對真理的概念,以避免他的真理觀轉(zhuǎn)向相對主義真理觀。絕對真理作為“以后可以成立的、潛在的、較好真理的調(diào)節(jié)觀念”[22]調(diào)節(jié)著我們現(xiàn)有的真理,我們把現(xiàn)在的真理作為比較真的,這意味著在經(jīng)驗的范圍內(nèi)它們是真的;絕對地說,這些真理是假的,人類的經(jīng)驗隨時有可能超過它們的限制,但是真理趨向絕對的真。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絕對真理“引導人們將真理作為認知的終極目標,驅(qū)使人們永無止境地去追求?!盵23]因此,詹姆斯的絕對真理拒斥了相對主義真理觀的指責。
綜上所述,首先,詹姆斯并非把效用作為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的標準有兩種,即觀念對實在的摹寫及觀念的引導作用。其次,把真理等同于證實過程并不會致使真理成為相對的,真理是觀念與實在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基礎是經(jīng)驗世界。觀念的可證實性作為觀念的一種傾向?qū)傩?,依賴于證實活動,而證實活動是在經(jīng)驗范圍內(nèi)進行的。最后,批評者們忽略了詹姆斯提出的絕對真理概念,絕對真理是指不會再被以后的經(jīng)驗所改變的真理。所以,通過對詹姆斯真理觀的三種批評的逐一討論,結(jié)合詹姆斯本人的思想及其捍衛(wèi)者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詹姆斯真理觀并非相對主義真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