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存與希望的可能
——雙雪濤小說中的死亡書寫

2022-02-09 03:53:50李懿潼
海外文摘·藝術 2022年17期
關鍵詞:雙雪濤詩意理想

□李懿潼/文

對“死亡”主題的書寫是文學的傳統(tǒng),也是文學作品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雙雪濤作為極具個人特色的80后作家,他筆下所呈現(xiàn)的死亡具有獨特性。他在敘事中反復出現(xiàn)對“生與死”問題的描寫,一定程度上表達出了一代人面對生活困境的絕望感,以及個體在時代的浪潮之下喪失理想的悲劇事實。本文以雙雪濤的小說為研究對象,試從生理死亡、精神信仰崩塌、及死后的新生三個層面對雙雪濤筆下的死亡書寫進行探討。

黃平在《新東北作家群論綱》一文中,將“新東北作家群”定義為“概指雙雪濤、班宇、鄭執(zhí)等一批近年來出現(xiàn)的東北青年作家。[1]”這批青年作家的崛起,不僅僅代表著“東北文學”的變化,同時也是80后文學的革新與突破。在雙雪濤的小說中,“死亡”是人們不可逃離的必然性結局,從早期的《翅鬼》到《平原上的摩西》《飛行家》《獵人》,雙雪濤用一個個故事表達了自己對于“人”本身的關注與對“生與死”問題的不斷思索。他不僅將目光聚焦在人的生理性死亡的悲劇場面上,更是關注人的精神層面,將理想、愿望、詩意的消逝納入表現(xiàn)“死亡”的書寫范圍之中,力求全方位地探討“被壓抑”“被遺忘”的人生困境。但雙雪濤并沒有止步于死亡本身,而是進一步思考死亡帶給他者的意義,即死后的新生與救贖。

1 “零度敘事”下的生理死亡

死亡是雙雪濤小說中經常出現(xiàn)的命題,無論是以還原兇案為內容的小說,還是記錄普通往事,或是帶有傳奇性質的短篇小說都伴隨著人物的死亡離場。但是,他在作品中對于死亡的呈現(xiàn)很少直接描寫血腥慘烈的場面,或是運用大段的追憶與抒情,而是用接近于“零度敘事”的寫法表達出作者對于人性生存的哲學思考。作為敘述主體的“我”,對死亡悲劇的發(fā)生時常表現(xiàn)出漠然的態(tài)度。

這種寫法在短篇小說《劇場》中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秳觥芬晃睦铮魅斯拔摇弊鳛橐幻麆偖厴I(yè)不久,屈居于麻木平淡生活里的年輕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片迷茫的人生荒原之中,這使得“我”在講述自己的回憶時,常常帶著漠然的態(tài)度。在這種“零度敘事”的模式下,“我”在講述父母住處“筒子樓”起火,燒死十二人,重傷十人的悲劇時,也只是冷靜地道來?!拔摇鄙踔吝€能通過想象去還原當時的情景,來描述給讀者聽,對于父親母親在火災里逃生情景的敘述“兩人最終沒有被困在屋內,而是從四樓翻下,在緊要關頭,他們離棄了住所,在空中飛了一會,我的父親手里還拿著我母親的老花鏡。[1]”“我”所流露出來的情緒僅僅是驚異而再無其他。

在對待陌生人、鄰居、親戚甚至是父母的死亡時,敘述主體的“我”通常不是第一現(xiàn)場的目睹者,而是通過記憶去追溯和還原,將敘述的時間距離拉長,以此表現(xiàn)出對待意外死亡與自然死亡的冷漠態(tài)度。值得注意的是,在雙雪濤的很多小說中,敘述主體都不可避免地處于一種與生活疏離的狀態(tài),這也構成了其對待死亡所產生態(tài)度的背后原因?!秳觥分小拔摇敝鲃拥嘏c生活疏離——處于一種毫無社會參與感的,邊緣人位置的生命狀態(tài);與家庭疏離——并沒有濃烈的血親之情,對于親人的不幸無動于衷;與講述的故事疏離——作為旁觀者,他人的死亡只是旁觀的對象,并不構成值得關注的事件;與讀者疏離——敘述主體并不期望讓故事聽眾窺探記憶,還原死亡與悲劇的原貌已經不再重要,它們只作為敘述中遙遠而模糊的所在。在這種強烈的疏離感中,死亡本身不再有意義,只是生理上的必然現(xiàn)象。當讀者閱讀時,不再對死亡充滿恐懼與痛苦,而是排除其背后隱含的情感等因素,將視角聚焦在生命本身。

在近于“零度敘事”冷靜客觀的筆觸下,雙雪濤通過書寫死亡實則想表達的是,在枷鎖束縛的普通人的生活里,他人的死亡只構成自己日常生活的聽聞,無論是忙忙碌碌或是無所事事,人們最終的歸宿只有順從地走向死亡。這種“零度敘事”下的死亡書寫,包含的并不是作者對待生命的漠然態(tài)度,雙雪濤意圖告訴讀者要把目光聚焦在復雜生活本身。面對茫然無望的人生,活著遠遠比死亡更復雜。

2 理想與詩意的“精神之死”

在雙雪濤筆下,死亡成為一種稀松平常的事物。死亡并不局限于生理上的死亡,它在更深層面蘊含的是普通人精神上的絕望感以及這種絕望感所引發(fā)的生命強力的消退與沖動渴望的喪失。除了生理上的死亡外,理想與詩意的“精神之死”成為了雙雪濤在小說中經常表現(xiàn)的主題。20世紀80年代,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東北大批國企工人下崗。雙雪濤小說中所描寫的受到時代影響的一代人,在現(xiàn)實的裹挾下,他們心中的理想與浪漫只能在夾縫中生存,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消失與滅亡。雙雪濤在描寫死亡時,不只是對特定環(huán)境下人的生存境遇的探討,更多的是超越生理死亡之外的精神廟宇的瓦解,從某種意義上說,雙雪濤是在寫發(fā)生在東北大地上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雙雪濤筆下,與現(xiàn)實平行之處,存在著“烏托邦”性質的精神殿堂,這種理想的廟宇成為了普通人對抗無望生活的心靈庇護所。但隨著年齡與際遇的改變,這些精神廟宇不可避免地坍塌,最后消失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成為灰燼?!八劳?,是哲學的,是詩性的。唯有詩描摹生命的荒謬于萬一,也構成了荒謬的核心。[2]”《長眠》是一個極具詩意與魔幻色彩的故事。作品中,老蕭不僅是一位詩人,更是“詩”的化身。小說中老蕭創(chuàng)作三首詩《蘋果河》《回去》與《長眠》,代表著“對詩意的追尋”“堅守詩意對抗現(xiàn)實”“面對詩意的瓦解選擇走向死亡歸宿”的過程。這三首詩歌背后不僅暗示著老蕭的人生軌跡,更是隱喻了村落淹沒于海,信仰崩塌的發(fā)展走向。

精神殿堂的毀滅不僅是詩意的瓦解,同樣也代表著自我個性的損壞。雙雪濤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對死亡的描寫,一定程度上寫出了一代人面對生活困境的絕望感,以及個體在時代浪潮之下不得不喪失理想和獨特性的悲劇事實。在《我的朋友安德烈》一文里,主人公安德烈是一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絕接受外界社會的馴化的“怪人”,最后因為研究朝鮮間諜走火入魔,被送進瘋人院。在安德烈身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他一生中理想不斷破滅的過程。精神的離去,靈魂的剝離使得安德烈不再有生命力,在不被社會所容后,安德烈走向癲狂的行為是理想之死、靈魂之死的無聲吶喊。

這種對于人本身個性以及生命力的抹殺更為明顯地體現(xiàn)在青春題材的小說之中?!睹@啞時代》以“聾啞”為名,正是在當時的教育體制下,青少年在迷茫的成長時期,面對生活無所適從,即使想發(fā)出叫喊也無濟于事的心態(tài)的體現(xiàn)?!睹@啞時代》中的安娜與《天吾手記》中的安歌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樣作為“后進生”,兩者卻有著敏銳的藝術天賦,但在唯成績論的校園里,兩者都是處于邊緣的個體。在原生家庭與學校的雙重壓迫之下,適于迷茫階段的安娜嘗試割腕自殺,安歌選擇離家出走后生死未卜。在現(xiàn)實中,兩者的精神已經找不到可以棲息的地方,死亡與逃跑成為了對抗生活牢籠的方式?!拔摇睂χT縫喊安娜:“你為什么要自殺?為什么要自殺?”并未得到確切的答案。

雙雪濤筆下的“死亡”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年輕個體處于喪失自我的迷茫狀態(tài)下的沖動,與其試圖打破生活原狀的嘗試。當理想淪為泡沫,藝術受到排擠,愛與關懷成為奢望之時,他們不得不通過死亡的沖動行為換得安慰和解脫。以《聾啞時代》為代表的學生群體,他們自身存在著時代影響下個性的缺失,雙雪濤筆下的他們正是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試圖實現(xiàn)自我的追尋和與人生的和解。

3 死后的新生與救贖

雙雪濤對于死亡的敘述不僅僅停留在生理死亡,或是更深層次的精神死亡層面,他將筆觸延伸,伸向死亡背后,即死亡最終指向是——普通人對于自我的救贖。“于無所希望中得救”是雙雪濤筆下反復表達的精神主題,他用審視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殘酷與人性的復雜,并從中發(fā)現(xiàn)希望的可能。

雙雪濤在寫死亡所引發(fā)的悲劇時,有意將側重點放在描寫幸存者或是他人產生愧疚感后,通過行動補救以獲得內心救贖的行為上。在小說《劇場》中曹西雪的父親由于實驗失誤,引燃了筒子樓,致使發(fā)生火災,小說中對于死亡本身的描寫很簡單,但其真正指向是悲劇背后,主人公“我”與曹西雪如何實現(xiàn)心靈救贖的過程?!皠觥辈恢蛔鳛橐粋€地點,更是精神世界的依托,承載著主人公面對死亡悲劇的心理救贖。對于曹西雪來說,劇場的意義便是她走出現(xiàn)實,救贖自我的途徑。劇場中每一場劇目的演出,其實都是另一個層面的生活,她在這個理想的世界里重新書寫生活,參與生活,這是她面對過往走向新生的選擇。

同樣,在《飛行家》中,面對父親的死亡,主人公以自己的方式從中獲得新生的力量。父親臨死前留下的只言片語在李明奇的內心深處種下了較之一般人更為強烈的,對死亡的反抗意識。這里的死亡不只是生理上生命終結,還是一種偉大的夢想的消逝。李明奇的一生中做過許多買賣,仍然沒有放棄制造飛行器,他以這種方式來反抗走不出的生命循環(huán),為理想找到寄托和救贖?!短煳崾钟洝分?,正在“淡化消失”的小久是李天吾的精神向導,她在生命的一點點流逝中,最終指引李天吾找到了所謂的“教堂”。李天吾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生與死的問題中做出了選擇。在這里,雙雪濤用隱喻的方式表達了對自我價值的推崇,也將死亡帶來的救贖歸結于自我完善與追尋。

一個好的世界并不是沒有死亡與暴力的成分,而是所有個體在自己該在的位置,各得其所。雙雪濤用客觀冷漠甚至帶有頹廢反叛的態(tài)度書寫死亡,實質上是在表述,死亡并不是沒有溫度的、冷冰冰的事實,肉體死亡也好,精神死亡也罷,死亡不是一切的終點,它背后承載的不應該是徹頭徹尾的絕望,作為普通平凡的個體,我們要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可能。

4 結語

從文學史的角度看,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書寫死亡、暴力和人性之惡,不僅包含他們對國家民族心理的認知,也包含著他們對文化的反思以和對文學現(xiàn)代化的實踐。更重要的是,他們以文學的方式去書寫中國的歷史,去批判現(xiàn)實、解剖人性的黑暗。雙雪濤在采訪中坦言“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具有道德感的人,希望文學無處不在的道德感能感染我,讓我接近自己心目中的美好。[3]”書寫死亡是他探尋人生境遇與精神困境的途徑,他用文字一邊審視著自己的生活,一邊回顧著被掩埋的歷史。文學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但作為一名作家,始終以嚴肅態(tài)度對待生命的要求是不變的。雙雪濤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并且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前行。生與死的哲學問題并沒有答案,但面對幽深未知的前方,雙雪濤無疑是堅定又專注的,他對文學的熱愛與赤誠足以抵抗外界的嘈雜,支持他走向光明廣闊的遠方。■

引用

[1] 黃平.新東北作家群”論綱[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1):174-182+223.

[2] 王德威.艷粉街啟示錄——雙雪濤《平原上的摩西》[J].文藝爭鳴,2019(7):35-39.

[3] 雙雪濤,走走.寫小說的人,不能放過那道稍縱即逝的光芒[J].野草,2015(3):196-206.

猜你喜歡
雙雪濤詩意理想
詩意地棲居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THE ROUGE STREET BLUES
漢語世界(2022年3期)2022-06-19 06:05:48
The Rouge Street Blues
主持人語
新文學評論(2021年4期)2021-11-11 13:03:45
2021款理想ONE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冬日浪漫
雙雪濤 寫作是個嚴肅的事兒
晋城| 石泉县| 石首市| 鄯善县| 界首市| 辽宁省| 民丰县| 明光市| 攀枝花市| 大新县| 广平县| 三门县| 龙海市| 抚州市| 镇江市| 万全县| 碌曲县| 佛坪县| 聂拉木县| 韩城市| 当雄县| 武穴市| 龙泉市| 策勒县| 衡山县| 平潭县| 敦煌市| 会同县| 青龙| 黔江区| 原平市| 福贡县| 扎赉特旗| 威宁| 宿迁市| 乐清市| 三门县| 乌拉特后旗| 金山区| 泗洪县|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