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奇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天津 301830)
根據(jù)霍爾三維空間結構解決問題的思路,從主體、內容和過程三個維度對PPP項目風險分配相關研究進行分類[1]。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內容維度,針對PPP風險識別、評估與分配的研究占比較大,而針對PPP項目主體間風險分配比例的研究較少。現(xiàn)有研究更多地是將眾多風險分門別類進行分析,或是針對某一特定風險的承擔或分擔主體進行探討,或是提煉概括風險分配應遵循的原則。基于過程維度,根據(jù)PPP項目不同階段所具有的特點,將PPP項目風險分配過程進行階段性劃分,這為研究PPP項目風險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基于過程維度的研究較少,大部分研究更偏向從風險內容出發(fā)進行定性分析,PPP項目各階段的劃分也不盡相同。主體維度雖然打破了將PPP項目主體分為公私部門的常規(guī)劃分方式,將更多的主體納入風險分配范疇,但是基于該維度的現(xiàn)有研究同樣偏少,且大部分研究均為在原有公私部門主體上進一步的細化分類,將兩方主體劃分為三方或四方,其本質變化不大。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梳理和分析PPP項目風險分配相關研究,基于博弈論視角,設計適用于PPP項目各階段風險分配的討價還價博弈模型,旨在體現(xiàn)公私部門間PPP風險分配及轉移的過程,并針對PPP項目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分析。
根據(jù)Rubinstein的討價還價模型[2],對PPP項目公私部門各階段風險分配的博弈過程做以下描述: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雙方針對PPP項目某一風險進行分配。其中一方先出價,即提出某一風險分配比例的方案,另一方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若接受,則談判結束;若拒絕,則由拒絕方再出價,對方選擇接受或拒絕。以此類推,當且僅當其中一方接受了另一方的出價時,談判結束。
目前,國內已有一些學者通過討價還價博弈模型對PPP項目風險分配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3-5]。其中,具有代表性成果的研究要點總結見表1。
表1 基于討價還價博弈模型的相關研究要點總結
由表1可以看出,地位對比及風險轉移、信息條件、出價次序是現(xiàn)有相關研究的主要關注點。這些假設和條件間的不同組合體現(xiàn)了現(xiàn)有相關研究間的主要區(qū)別,但也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第一,對公私部門地位非對稱性理解的片面性。已有研究雖然承認PPP項目風險分配中公私部門雙方地位的非對稱性,但這種非對稱性僅指公共部門相較于私人部門的強勢地位,這顯然與現(xiàn)實中PPP項目運行的實際情況不相符。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已有學者發(fā)現(xiàn),在PPP項目生命周期內,公私部門的地位始終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6]。這種相對的強弱勢地位變化在過程維度中尤為明顯,并且會引發(fā)公私部門間風險的轉移。第二,對討價還價博弈模型的解釋力理解不足。在PPP項目風險分配的過程中,由于PPP項目的周期較長且影響因素復雜多變,風險的類別和大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7]。因此,PPP項目初期一次討價還價博弈所產生的風險分配結果顯然具有天然的不完全性。討價還價博弈模型不僅可以描述PPP項目初期的風險分配,而且可以對后續(xù)展開的風險分配加以解釋。換言之,PPP項目生命周期內風險分配的過程可以看作公私部門雙方不斷發(fā)起和進行討價還價的過程。
1.2.1 地位對及與風險轉移
從PPP項目生命周期分析可知,不同階段公私部門的地位對比顯然有所不同。在項目招投標階段,公共部門占據(jù)買方優(yōu)勢。PPP模式的產生是通過引入私人部門,實現(xiàn)主體間的風險共擔。但同時,該階段占據(jù)強勢地位的公共部門也很容易向私人部門進行額外的風險轉移[3],這也是以往研究所關注的重點。在項目建設階段,公共部門依然占據(jù)強勢地位,但當私人部門逐漸進入項目并成為確定的唯一合作者后,私人部門的自身地位將得到提升[8]。由于外部經濟、政治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和PPP合同天然的不完全性[9],私人部門更傾向于發(fā)起風險的再分配,向公共部門合理地轉移一部分風險,甚至利用公共部門更容易受到公眾的指責[10]且社會公眾對項目反饋不足[11]等條件,采取機會主義行為,對公共部門進行額外的風險轉移。此時,作為提供公共物品的終極責任方,公共部門只能被迫接受這一風險[12]。在項目的運營階段,私人部門逐漸失去“在位者”優(yōu)勢,公共部門仍處于強勢地位。此時,雙方進行風險分配顯然對于公共部門而言更加有利。
1.2.2 信息條件
在PPP項目風險分配過程中,完全的信息條件顯然是一種理想狀況。一方面,項目建設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和項目本身的復雜性,使得信息收集和梳理的難度不斷增加[11];另一方面,博弈雙方一般會故意隱瞞一些信息,且會考慮為極力獲取全部信息所付出的成本。因此,必須構建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討價還價博弈模型。需要說明的是,以往相關研究通常將公私部門雙方地位的強弱勢與掌握信息的優(yōu)劣勢相混淆。事實上,信息條件的優(yōu)劣勢只會影響公私部門地位對比所導致的風險轉移發(fā)生的概率,并不直接決定雙方地位的強弱。
1.2.3 公私部門出價次序
討價還價過程會使雙方承擔一定的談判成本,因此,先出價的一方存在可置信威脅。如果對手不同意其出價,博弈將會進入下一階段,雙方會為此產生更多的消耗。換言之,先出價者可以占據(jù)一定的主動優(yōu)勢[12]。在PPP項目風險分配的各個階段,公私部門各自先出價的實例均存在。因此,需要考慮出價次序對雙方風險分配產生的影響。
2.1.1 模型的前提假設
模型的前提假設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公共部門(G)和私人部門(P)均為理性人,風險分配過程中均期望自身承擔風險最小化,但雙方有意就PPP項目的風險分配達成一致。
(2)PPP項目中的各項風險相互獨立。
(3)針對某一風險,公私雙方承擔的比例之和為1。其中,公共部門承擔的比例為ki(0≤ki≤1),私人部門承擔的比例為1-ki。
(4)風險分配過程處于不完全信息條件下。
(5)公共部門先出價。
2.1.2 模型的參數(shù)設定
模型的參數(shù)設定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談判損耗系數(shù)。其設定源于討價還價博弈模型中的貼現(xiàn)因子,即雙方為談判所支出的與風險成比例的談判成本。隨著談判時間與輪次的增加,這種損耗也會逐漸增加,雙方所承擔的風險也會變大。因此,將其設定為談判損耗系數(shù)δ,且δ>1。在實際的PPP項目運行過程中,公私部門的談判損耗系數(shù)不盡相同。通常,公共部門的談判成本較小,承擔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以及為獲取信息所消耗的成本等的能力更強。因此,設定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談判損耗系數(shù)分別為δ1和δ2且δ2>δ1>1。
(2)風險轉移值。將公共部門利用強勢地位向私人部門轉移的風險比例設定為ri,將私人部門利用強勢地位向公共部門轉移的風險比例設定為si。公私部門各自轉移的風險比例不會大于自身所承擔的風險比例,因此ri的取值范圍為0≤ri≤ki,si的取值范圍為0≤si≤1-ki。
(3)策略的概率。博弈論專家海薩尼于1967年提出了一種處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方法。通過引入一個虛擬參與人參數(shù),將所有具有不完全信息的博弈轉化為完全但不完美的信息博弈,即海薩尼轉換[13]。雖然參與方對于博弈的支付不完全清楚,但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通常會根據(jù)主觀概率進行分類構建模型。設定公共部門利用自身強勢地位轉移風險的概率為a1,不利用自身強勢地位轉移風險的概率為a2,且a1+a2=1;私人部門利用自身強勢地位轉移風險的概率為b1,不利用自身強勢地位轉移風險的概率為b2,且b1+b2=1。
基于前提假設與參數(shù)設定,可以描述各回合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對風險討價還價的過程。通過海薩尼轉換,可將原本不完全信息的討價還價博弈轉化為完全但不完美的討價還價博弈。該模型雖然是一個無限回合的討價還價,但是不管以第三回合還是第一回合為基點開始逆推,其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通過計算,得到子對策完美納什均衡解分別為
K=(δ2-1)/(δ1δ2-1)+a1r-b1s
(1)
1-K=(δ1δ2-δ2)/(δ1δ2-1)-a1r+b1s
(2)
前文已經提到,參與雙方出價是有先后次序之分,不同的次序會產生不同的博弈結果。因此,要對私人部門先出價的情況進行討論。同樣針對某一風險,如果假設雙方承擔的風險比例之和為1,私人部門承擔的風險比例為ki(0≤ki≤1),公共部門則為1-ki。由私人部門先出價,其他條件不變,可得
1-K=(δ1δ2-δ1)/(δ1δ2-1)+a1r-b1s
(3)
K=(δ1-1)/(δ1δ2-1)-a1r+b1s
(4)
以公共部門先出價為例,由式(1)和式(2)可以看出,(δ2-1)/(δ1δ2-1)+a1r-b1s為公共部門名義上承擔的風險比例,(δ2-1)/(δ1δ2-1)為公共部門實際承擔的風險比例,(δ1δ2-δ2)/(δ1δ2-1)-a1r+b1s為私人部門名義上承擔的風險比例,(δ1δ2-δ2)/(δ1δ2-1)為私人部門實際承擔的風險比例??紤]到不同階段PPP項目風險分配中公私部門的地位對比及風險轉移,將雙方名義和實際承擔的風險比例匯總,見表2。
表2 公共部門先出價的風險分配比例情況匯總
由表2可知,在項目招投標階段,由于公共部門擁有強勢地位,a1r為公共部門可能額外轉移的風險比例;在項目建設階段,由于公私部門各自擁有強勢地位,a1r、b1s分別為公私部門可能額外轉移的風險比例;項目運營階段的分析同項目招投標階段。其中,a1、b1代表不同信息條件下風險轉移發(fā)生的概率。以a1為例,當a1為1時,公共部門掌握完全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強勢地位對私人部門轉移額外的風險比例;當1>a1>0時,公共部門掌握部分信息,不能充分利用自身強勢地位對私人部門轉移額外的風險比例;當a1為0時,公共部門不能利用自身強勢地位轉移風險。a1和b1的取值,既取決于主體對風險的掌握,又取決于主體對對方討價還價能力的掌握。項目及項目所處環(huán)境的復雜性、雙方出于理性故意的信息隱瞞以及對為獲取信息所付出的成本的考量,都可能影響a1和b1的取值,進而影響風險分擔比例。
此外,出價次序也會影響公私部門風險承擔的比例。為體現(xiàn)不同出價次序產生的不同的博弈結果,以模型中私人部門為例進行分析。具體公式為
1-K=(δ1δ2-δ2)/(δ1δ2-1)-a1r+b1s
(5)
K=(δ1-1)/(δ1δ2-1)-a1r+b1s
(6)
其中,式(5)和式(6)分別為公共部門先出價情況下和私人部門先出價情況下的私人部門的最終均衡結果。通過計算可知,(δ1δ2-δ2)/(δ1δ2-1)>(δ1-1)/(δ1δ2-1),說明無論是名義還是實際,隨著私人部門由后出價改為先出價,其承擔的風險比例都變小了,這也體現(xiàn)了討價還價博弈模型中的先動優(yōu)勢??紤]到出價次序不同,對私人部門先出價的風險分配比例情況進行匯總,具體見表3。
表3 私人部門先出價的風險分配比例情況匯總
(續(xù))
(1)應從項目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PPP項目各階段的風險分配。當前,PPP項目周期較長、項目環(huán)境復雜、單次且初次的風險分配具有不完全性,不足以應對初始風險分配不均等問題。除了需要加強項目風險的識別與評估,還需要從過程維度出發(fā),掌握不同階段的項目特點,平衡公私部門間關系,合理分配風險。公私部門參與PPP項目的目標并不相同:公共部門追求社會效益,私人部門追求自身經濟效益[13],由此導致雙方在風險分配的討價還價中都更愿意提出有利于自己的報價。從PPP項目整體的生命周期來看,如果將公私部門風險分配的整體過程看作雙方不斷對風險進行討價還價的過程,那么后續(xù)階段的討價還價其實是對之前討價還價結果的一種補充。
(2)公私部門的地位對比及風險轉移存在階段性差異。在PPP項目的招投標階段、建設階段和運營各階段,公私部門的地位對比始終存在變化,雙方都有可能進行風險轉移。因此,合理的風險轉移對PPP項目風險分配尤為重要。將風險進行適度的合理轉移,可以降低項目的總風險,提高PPP項目的合作效率[14],而盲目的風險轉移則容易導致風險失控,造成項目失敗。因此,公私部門在風險分配時要考慮私人部門的承受能力與范圍,不應通過公權力的強勢地位過度轉移風險,而應與私人部門平等協(xié)商,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關注私人部門追求的經濟效益,在風險分配時給予私人部門適當?shù)募?,促進私人部門通過提高效率化解風險。同時,政府部門要主動轉變思想觀念,努力提高專業(yè)知識技能[15],充分發(fā)揮監(jiān)管作用,盡量規(guī)避由私人部門不合理的風險轉移所帶來的超額損失。私人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身地位條件,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通過與公共部門的優(yōu)勢互補降低項目整體風險以達成合作共贏,切忌通過風險轉移的方式投機取巧,損害社會和公眾利益。公私部門還應注重非正式機制的關系治理[16],加強彼此間的了解,構建相互信任的關系,實現(xiàn)“非正式的自我履約治理”[17]。
(3)信息條件是貫穿PPP項目始終影響公私部門風險分配的重要因素。在PPP項目風險分配過程的各個階段,公私部門雙方在信息方面的優(yōu)劣勢都是相對的。作為項目的發(fā)起者與政策的制定者,公共部門擁有一定的先天信息優(yōu)勢,并且由于其在項目中既是參與者又是監(jiān)管者,很容易通過相關監(jiān)管手段與考核措施獲取信息,甚至可以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審核增強信息方面的優(yōu)勢;私人部門作為多年的從業(yè)者,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與較強的專業(yè)技術,這些私有信息確立了其獨有的先天優(yōu)勢[18-20],私人部門在進入項目建設期后將逐漸成為項目的直接管理者,這也使其更容易獲取相關信息以確立自身的優(yōu)勢。
(4)出價次序會影響PPP項目中公私部門風險承擔的比例。由前文分析可知,先出價的主體會占據(jù)一定的先動優(yōu)勢。因此,在風險分配中面臨不利處境或前一階段不合理的風險分配時,應積極主動發(fā)起報價。如已成為后出價者,則應盡可能提出合理的均衡報價,縮短談判時間,減少談判輪次,以削弱對方的先動優(yōu)勢。掌握不同出價次序帶來的不同結果,了解相關風險信息,針對特定階段積極主動地發(fā)起風險分配報價,有利于PPP項目風險分配的均衡化與合理化。
(5)PPP項目中公私部門風險分配的比例與談判損耗系數(shù)相關。由于公私部門參與PPP項目的目標并不相同,雙方都會傾向于提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報價,這使得風險分配處于不斷重復出價到還價再到出價的過程?,F(xiàn)有研究結果表明,阻礙PPP項目實施的三個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冗長的談判期[21],談判時間與輪次的增加必然加劇雙方成本的損耗。因此,公私部門在談判中應了解相關風險信息,權衡談判損耗成本和己方承擔風險能力,盡快提出合理的均衡報價,以達成相對公平的風險分配比例。
綜上所述,討價還價博弈模型可以較好地表述PPP項目中公私部門風險分配的過程?;谝延醒芯浚ㄟ^對模型再設計并進行構建求解與分析可知,PPP項目公私部門風險分配應關注項目全生命周期,考慮階段性雙方的地位對比及風險轉移、信息條件、出價次序等因素,以降低討價還價過程中的談判損耗,進而促使雙方實現(xiàn)風險共擔與合作共贏。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中,PPP項目公私部門風險分配過程更為復雜。今后,應重點關注如何進一步從博弈論的角度拓展PPP項目風險分配中主體與內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