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彬 王學勤 梁蘭菊
(棗莊學院光電工程學院 山東 棗莊 277160)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并強調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在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隱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教學效果和親和力密切相關.
“親和力”原屬化學領域的一個概念, 特指一種原子或分子與另一種原子或分子間的關聯(lián)屬性, 后來被廣泛應用于社會領域, 強調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愿意接近、相互趨同的特性[1].學者王潔認為“親和力”是指一種能夠拉近人與人、人與物和物與物之間距離以達到親密和諧關系的力量[2].學者杜武征認為課程思政親和力超越思政課程的“距離感”和“陌生感”,盡快將受眾引入思政課程“境域”,使受眾在專業(yè)課的學習研究過程中對思政課產(chǎn)生“親近感”和“熟悉感”[3].課程思政親和力是學生對課程思政元素所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親近感和趨同感.在這種親和力的作用下,學生首先能夠感同身受,然后達到情感共鳴,最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些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自豪感、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技興國、工匠精神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和任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不足造成了在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比較機械、呆板、缺乏親和力.這嚴重制約了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提升課程思政親和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達到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如何提升課程思政的親和力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我們以大學物理課程為例,探究如何提升課程思政的親和力.
斯金納說過,“無論你喜歡與否, 都是教材而不是教師在教學生”.這句話看似極端, 但不是沒有依據(jù), 因為學生在學校80%以上的時間都用在學習教材上[4].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工具,還具有傳遞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功能.在教材編寫中要借助故事、素材、內容引申、隱性課程等途徑將社會主流價值觀巧妙地“植入”到教材中去,從而達成一種“潤物細無聲”“價值滲透”的無痕教育效果[5].目前大學物理教材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大部分是公式、定理的推導和證明,內容比較枯燥,缺乏親和力,忽視了德育的滲透.在教材中適量加入一些物理學史和我國物理學家的勵志故事,從中提煉出課程思政元素,會提高課程思政的親和力.
提升教師的親和力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展開.
(1)提升教師教學語言的親和力
教師教學的言語行為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 而且在引導學生學習、啟發(fā)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渲染學習情緒、實現(xiàn)教育目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6].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全程面無表情,而是在適當?shù)臅r機要通過語言,輔助以面部表情、語氣或手勢,把自己的態(tài)度、情感、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最終使學生達到情感共鳴.例如,鄭州大學的周榮方老師在課堂上講焦裕祿故事的時候,潸然淚下,幾度哽咽,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不僅是因為焦裕祿的故事本身感人,也和教師語言的親和力密切相關,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共情.
(2)提升教師的教學業(yè)務能力
教師要不斷地鉆研教材,研究學情.教學中能夠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努力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業(yè)務能力對于教師本身來說就是一種愛崗敬業(yè)的體現(xiàn),是課程思政的一個好的思政素材.此外,較高的教學業(yè)務能力能夠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一種崇拜感和信任感,這種信任感能夠轉移到教師對學生們的價值引領中來.
(3)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言行舉止、氣質、風度、能力水平等.人格魅力包含的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高尚的品德和對學生無私的愛.高校教師要恪守《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不斷加強師德修養(yǎng).教師要對學生充滿關愛,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這種愛要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例如教師要利用好課間10min,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他們解決;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要幫他們找出原因,經(jīng)常督促和鼓勵他們;要擴大作業(yè)的批改面和提高作業(yè)的批改次數(shù);對于學習態(tài)度端正和學習認真的同學要經(jīng)常性地表揚.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7].
師生間存在3種關系:專制型師生關系, 縱容型師生關系和良好型 (和諧型) 師生關系[8].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學習時心情是放松、愉快的,能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1)學生平時成績的構成以及分值比例可以由學生和老師商討決定.要嘗試讓學生參與到期末考試命題中.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章節(jié)的期末考試命題.老師從每個小組所出的題目中挑選一部分高質量的題目作為期末考試題的一部分,學生所出題目的分值占比控制在20%左右.
(2)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教師不能總是滿堂灌,要給學生提供發(fā)言、討論的機會,增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疑惑的知識點.對學生取得的進步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課程思政案例的挖掘要遵循貼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緊跟科技前沿等原則,以提高其親和力.在講授瞬時速度的概念時, 可以以超速行駛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為情景導入.如以南京“620”寶馬肇事案為素材, 播放事故現(xiàn)場的視頻, 事故的原因是車輛行駛通過路口時超速, 車速竟然高達195.2km/h.順便指出超速駕駛和違章駕駛的危害, 讓學生學會遵紀守法、珍惜生命.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老師在線上平臺提供學習資源,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線上教學資源,在課堂上教師重點講解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時遇到的難點.線上線下相統(tǒng)一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9].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資源的呈現(xiàn)方式不僅可以為文字、音頻,還可以為視頻,而以視頻方式呈現(xiàn)的思政資源體驗感更強,更具親切感.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小組討論教學更加有效,使得教師可以用啟發(fā)式和探究式教學方法去實現(xiàn)思政元素的靈活融入,比傳統(tǒng)灌輸式植入更具親和力.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選擇,提升課程思政的親和力是落實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有效路徑和內在要求.課程思政親和力是一種合力,高校教師要緊緊抓住提升課程思政親和力的著力點,大力推行課程思政,不斷增強學生的獲得感,使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