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 王 輝
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荒漠、沙漠鹽生植物根部的寄生植物,寄主有紅柳、梭梭、鹽穗木、鹽沼沼、四翅濱藜、堿蓬等,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 其味甘、咸,性溫,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抗衰老、調(diào)整內(nèi)分泌、促進代謝等作用。 由于野生資源匱乏、市場需求加大,近10 年來人工種植快速發(fā)展,但是隨著種植面積增加,肉蓯蓉品質(zhì)良莠不齊,生態(tài)林接種肉蓯蓉后,寄主衰退快,生態(tài)功能弱化。 本文以梭梭為寄主接種肉蓯蓉為例,從梭梭苗木的培育、種植、幼樹的管理、肉蓯蓉的接種及接后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闡述,為梭梭接種肉蓯蓉高產(chǎn)提供技術(shù)參考。
梭梭,藜科梭梭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白色,木材堅而脆。 生長于沙丘、鹽堿土荒漠等處。 具有抗旱、耐高溫、耐鹽堿、耐風蝕、耐寒等諸多特性,具有沙漠衛(wèi)士之稱,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qū)分布極為廣泛, 具有很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1.1 播種 選擇鹽堿度適中的沙土地或沙壤土, 要求澆灌方便, 土壤含鹽堿礦物質(zhì)量小于8 g/L。 平整土地,便于小水澆灌不積水,不發(fā)生徑流。 春季播種, 當?shù)販胤€(wěn)定在15 ℃以上、30 ℃以下時播種,在此期間內(nèi)盡量早播,每畝播種量20 kg 左右,撒播。 播前進行土壤殺菌,畝施150~200 g 多菌靈或代森錳鋅粉劑, 播種前1 周進行種子發(fā)芽實驗(溫度18 ℃以上、濕度80%左右8~10 小時萌發(fā)),發(fā)芽率不能低于60%,低于60%的種子不合格,需另換。 播種后覆土,深度1 cm 左右,澆水澆透但不能積水,1~3 天出苗基本完成。 播種第2~3 天視土壤墑情和種子拱土情況,可以小量補水,加速出苗。 出苗后立苗前(20 天左右)盡量不澆水,沙化嚴重或沙礫質(zhì)育苗地視土壤墑情而定。幼苗40 天左右是育苗危險期,高溫、干旱,此時梭梭的根系很脆弱,抗性差,要及時觀察,根據(jù)具體情況滴灌、噴灑補充水分,確保安全度過危險期。
1.2 幼苗管理 重點是水分管理和預防病蟲害。 梭梭育苗非必要不澆水,年澆水3~5 次,視土壤墑情確定。 6—9 月易發(fā)生白粉病, 每20天噴灑低濃度卡菌(多菌靈)2 000 倍液+吡蟲啉3 000 倍液預防,同時緩解旱情。
2.1 接種肉蓯蓉造林地的選擇 選擇沙性或荒漠化土壤, 鹽堿含量不小于6 g/L。 若小于6 g/L,梭梭生長不良。
2.2 安裝調(diào)試滴灌設(shè)備 造林前,裝好或調(diào)試好滴灌設(shè)備,灌足冬水壓鹽堿,根據(jù)土壤鹽堿量確定滴灌時間,一般滴灌不少于36 小時。 梭梭喜鹽, 幼樹適宜生長的土壤鹽含量10.4 g/L,臨界值13.7 g/L,極限值17 g/L。
2.3 深根造林 苗木規(guī)格: 地徑0.5~3 mm,高20~70 cm, 根長25 cm 以上, 栽植深度30~40 cm。 栽植過淺,會窩根、斷根,容易旱死或生長不良, 超過40 cm 則會影響成活率。 株行距0.5 m×3 m、1 m×3 m 或1 m×4 m, 大行距利于機械化操作。 開淺溝或平地造林。
2.4 苗木來源 首先選擇自育或當?shù)孛缒?,外調(diào)苗木時應做好苗木檢疫和質(zhì)量把控。 尊重自然規(guī)律,不過季造林。 在生產(chǎn)實踐中,造林地準備不充分或有特殊需要須延期造林的, 要注意苗木質(zhì)量,苗木假植時間不可過長(起苗后不能超過1 周),或梭梭樹發(fā)芽半月以上移栽成活率低。 慎重使用冷庫儲藏苗和窖藏苗。
2.5 管理 及時灌足頭水, 滴灌不少于12 小時。頭水后視墑情10~15 天澆第2 水;成活后一般每月澆水1 次,如土壤濕潤可以不澆水;當新梢長至25 cm 以上, 畝施10 kg 尿素,9 月份后畝施磷鉀20 kg+1 000 kg 有機肥,培養(yǎng)壯樹,為來年或2 年后接種肉蓯蓉打好基礎(chǔ)。
2.6 病蟲預防 預防為主,防治為輔,防早、防小。及時預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對癥下藥,綜合防治。 主要病蟲害防治同幼苗管理。
3.1 選種 選擇飽滿、黑色、無蟲蛀的種子,好種子圓潤有光澤,萌發(fā)率高,種子凈度90%以上。
3.2 播前處理 將選好的種子放在陽光下晾曬(50 ℃以下),高錳酸鉀消毒后,用梭梭根浸液10 mg/L+100 mg/L 赤霉素或10 mg/L 氟啶銅+100 mg/L 赤霉素混合液浸泡, 打破休眠,促進種子萌發(fā),萌發(fā)率可達70%,且萌發(fā)整齊。
3.3 選擇寄主 選擇地徑3 cm 以上、 高度120 cm 以上的梭梭,如機播接種,80%以上寄主符合上述條件才能接種。
3.4 促發(fā)根 寄主梭梭直根性強,側(cè)根少,可沖施含有生根功能的有機肥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加大梭梭的發(fā)根量,增加肉蓯蓉接種成功的概率。
3.5 機播接種 距梭梭種植行兩側(cè)30~50 cm播種。 播種器牽引動力不低于90 馬力(904、1104 拖拉機),每畝播種量100~150 g,播種深度30~40 cm。 肉蓯蓉種子加入0.05%~0.1%保水劑粉末同時播下,提高接種率。
肉蓯蓉種子下種后, 在自然狀態(tài)下成活率很低,僅有3%~5%,必須強化管理才能獲得較高產(chǎn)量。肉蓯蓉一般春秋季接種,第2 年少量出土, 大部分在第3~4 年出土開花結(jié)實。 新疆吐魯番三堡鄉(xiāng)白克力肉蓯蓉種植戶通過科學種植第2 年畝產(chǎn)達到550 kg, 連續(xù)3 年畝均產(chǎn)突破480 kg,取得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
4.1 水分管理 水質(zhì)要符合梭梭生長的需求,鹽分含量低于6%,pH 值低于8 的水質(zhì)不宜澆灌梭梭,可在澆灌時適當加入“硝塊”或食鹽以提高鹽分;澆水量、澆水次數(shù)以滿足梭梭正常生長為前提, 同時保持接種溝土壤有一定的持水量和濕潤度,促進肉蓯蓉種子萌發(fā)和吸器形成;滴灌時可以加入水溶性有機肥和殺蟲劑, 減少用工量。 10 月份后不澆水,防止凍害和影響冬季采挖。
4.2 肥料管理 施入有機肥、 農(nóng)家肥有利于提高肉蓯蓉種子的萌發(fā)和接種率, 同時補充N、P、K,維持梭梭因接種肉蓯蓉而引起的功能性改變和退化。 采用機械開溝,施肥溝寬20~30 cm,深15~20 cm, 畝施有機肥1 000 kg+生根肥 50 kg作基肥,可以在肉蓯蓉播種前開溝施入。 有機肥2~3 年施1 次,有條件的也可以1 年施1 次。
4.3 肉蓯蓉采挖 11 月至次年3 月肉蓯蓉出土前均可采挖。 采挖時沿接種溝一側(cè)用單面犁機械清除多余的土,再人工小心清理,盡量保證肉蓯蓉的完整。 在肉蓯蓉與寄主的連接點向上5~8 cm 截取,然后回填土,稍加踩實,這樣接種1 次可保證穩(wěn)產(chǎn)3~5 年。 如果要重新接種則全部挖凈。 采挖后鮮貨及時銷售或烘干。
4.4 肉蓯蓉采種 肉蓯蓉出土后馬上開花結(jié)果, 花期20 天左右, 在吐魯番4—5 月開花,5月中下旬種子成熟,種子成熟后應及時采收。采收時先將開敗的花序完整采下(此時種子并未完全成熟),集中到通風場地晾曬,經(jīng)過20 天左右,輕輕敲打使種子脫落,即可收種。 加工去雜后裝袋,存放在通風、陰涼、干燥的室內(nèi)。如存放時間長(1 年以上),要經(jīng)常檢查是否有蟲蛀,發(fā)現(xiàn)蛀蟲及時晾曬,以免造成損失。
4.5 肉蓯蓉采后更新 經(jīng)過連續(xù)3~4 年的采挖,寄主梭梭嚴重衰退,肉蓯蓉產(chǎn)量降低,此時應加強梭梭的管理,不再播種肉蓯蓉,待梭梭完全恢復長勢(2~3 年)再播種,或在原有梭梭的行間重新造林交替使用。
近幾年梭梭病蟲害越來越嚴重, 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漠尺蛾、綠盲蝽、大沙鼠等;肉蓯蓉也經(jīng)常受到蛀蠅及漠尺蛾的嚴重危害。
1)梭梭白粉病。 多發(fā)生在6—9 月,危害嫩枝,可用嘧菌酯、苯并咪唑、二甲酰亞胺等藥劑2 000~3 000 倍液噴霧,交替使用。
2)梭梭根腐病。 多發(fā)生在苗期,危害根部,發(fā)生期可用50%多菌靈1 000 倍液灌根。
3)漠尺蛾、綠盲蝽。 多發(fā)生在3 月中旬至4月初, 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5 000 倍液或螺蟲乙酯3 000~5 000 倍液噴霧。
4)蛀蠅。發(fā)生在肉蓯蓉出土開花期,成蟲在肉蓯蓉莖尖產(chǎn)卵,幼蟲危害嫩莖,并能蛀入地下莖基部,以老熟幼蟲在肉蓯蓉莖內(nèi)越冬,發(fā)生嚴重地區(qū)蛀蠅危害率60%以上。 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5 000 倍液灌根或在成蟲羽化期懸掛黃板誘殺,也可在滴灌時加入毒死蜱5 000 倍液。
5)大沙鼠??惺乘笏笾l或根部及肉蓯蓉,使梭梭受損,肉蓯蓉被吃光或腐爛??捎枚攫D誘殺或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