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佳
摘要:作為一國對外形象的集中展現(xiàn),國家形象的傳播深受中國政府的重視。然而在跨文化背景之下,中國自身的文化屬性和傳播過程的跨文化特質,增加了國家形象傳播的難度,使其長久以來面臨重大挑戰(zhàn)。通過堅定文化自信、解構傳播話語邏輯以及提高話語輸出準確度等方式,從跨文化視角提供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優(yōu)化方案,以期不斷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關鍵詞:國家形象 跨文化傳播 優(yōu)化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現(xiàn)實環(huán)境出發(fā),在實際對外工作的開展中,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策略,包括先義后利,義利兼顧的正確義利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合秩序觀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從外交策略看中國國家形象的傳播,文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當代對外傳播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障礙,這是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也是當下國家形象對外傳播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因而從跨文化視角解讀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優(yōu)化路徑是目前緊要的任務。
一、國家形象的基本概念與構成要素
美國政治學家布?。˙oulding, K.E.)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通過對這一定義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國家形象是國際交往互動、信息輸入與輸出以及自我認知與國際認知的集合體。
如何準確地認識國家形象,關鍵在于如何更好地區(qū)分國家形象與國際形象。國際形象實質指國際對一個國家的綜合評價以及總體印象,而國家形象涵蓋了國際和國內兩方面,既包括國際對一個國家的評價與印象,也包含國內人民對本國的評價與印象。從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的角度,國家形象更多指國內人民塑造的本國國家形象傳播到國際后形成的該國國際形象。
從較為廣泛的層面看,國家形象包括經濟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等,涉及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過去、當下和未來,涵蓋了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而從相對狹義的角度去解讀,小到茶文化、餐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都屬于國家形象構建與傳播的一部分,能夠展現(xiàn)中國的獨特性與民族性。近年來,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廣受世界各國關注。在全球媒介的作用之下,產生了諸多關于中國或正面或負面的評價,不可否認這都是中國國家形象的一部分。
二、跨文化視角下國家形象傳播面臨的挑戰(zhàn)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底蘊,對中國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悠久的中華文化賦予人民足夠的底氣塑造并傳播國家形象,憑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揚長避短,古為今用,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出帶有中國特色與中國智慧的“中國傳播”,如孔子學院在國外的建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等,都與古老的中華文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然而從跨文化角度解讀,具體的實踐過程也存在著一些挑戰(zhàn)。
1.單一沖擊式輸出:缺乏系統(tǒng)性與整體性
目前的國家形象對外傳播主要依賴“國家”這一主體,依賴本國與他國的互動與交流,主體過于單一化,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須知國家形象的跨文化傳播并不是僅以“國家”作為傳播主體,“政府”“媒體”“社會組織”“公民個人”都可以作為傳播主體,比如留學生群體,便是跨文化傳播國家形象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傳播主體之外,傳播客體也是重要一環(huán),不同的傳播客體對信息的接受程度并不相同。根據(jù)與中國的關系,傳播客體主要分為三類,以西方英美國家為代表的民眾,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民眾,以及中國周邊國家的民眾[ 1 ]。根據(jù)不同的國家關系應當采取不同的傳播方式,一概而論的沖擊式輸出,容易取得相反的效果。
不論從傳播主體角度還是從傳播客體角度,系統(tǒng)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都是必要的。整體的功能往往大于個體之和,從系統(tǒng)論角度出發(fā),把各個要素視為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使各要素之間協(xié)調發(fā)展,方能發(fā)揮整體的力量。
2.傳播話語本土化:缺乏靈活性與認同性
每一種文化都是在歷史的積淀和現(xiàn)實的檢驗中“成長”起來的,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由于各國之間的文化往往有所差異,在國家形象傳播過程中不易產生對彼此文化的認同,中華文化的悠久更使得其具有尤為鮮明的文化特性,大大提高了文化認同的難度。目前在對外國家形象傳播的話語構建中,對中國特色與中國方案的強調雖然增強了中國的文化自信,卻也削弱了對異質文化的含納與融合。
傳播話語過分本土化使得異質文明國家難以理解其真正的內涵。這一認知上的偏差,主要源于跨文化性質下國與國之間缺乏共有的知識與理念[ 2 ],雙方都從自己的立場與固有理念出發(fā)去闡釋與理解,導致傳播話語“失效”,難以促進國家形象的傳播,只能是流于表面的表達。
3.話語輸出間接化:缺乏精確性與直接性
由于語言環(huán)境不同,國家形象的跨文化傳播往往還需依賴翻譯轉述,具有延時性的弊端,甚至可能出現(xiàn)內容上的錯漏。翻譯不是客觀存在的產物,譯者本身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與意識形態(tài),社會環(huán)境本身也有自己的符號內容,翻譯內容無法確保客觀性與精確性。
這種話語輸出的間接性容易造成國與國之間的溝通障礙,原始的表達內容經由翻譯有所更改,偏離話語輸出的本義。而國家形象的跨文化傳播正依賴于與其他異質文明國家的不斷溝通與交流,對外話語經由翻譯再傳播,等于進行了話語輸出的二次詮釋,很大程度上無法確保最終語言輸出的準確性。
三、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多重路徑
國家形象傳播過程需要關注傳播主體與傳播客體,也需要關注傳播內容。從跨文化視角來看,傳播內容在思維邏輯和表現(xiàn)形式上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成為了中國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的“壁壘”。為此,以下提供了一些針對性措施,包括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解構傳播話語內在邏輯以及提高話語輸出準確度,以期能有所裨益。
1.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是主體對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審視”,文化自信則是主體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肯定和堅守”。[ 3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高國民文化自信一直擺在國家政策的突出位置,這也是中華民族進行跨文化國家形象傳播的驕傲與底氣。作為基礎性原則與動力,對本國的文化認同有利于傳播主體明晰傳播定位,不受外界傳播媒介與傳播環(huán)境的影響。
如何真正做到在跨文化傳播中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于精確定位本國文化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的位置,并培養(yǎng)理性客觀的文化心理。對本國文化的定位,具體表現(xiàn)為理解文化的歷史沿革,關注文化的當代發(fā)展,探究文化的未來延展。中華文化幾千年的脈絡是博大精深的,也是兼收并蓄的,提醒傳播者在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中保持謙遜態(tài)度,從理性和客觀角度展現(xiàn)中華形象,既不夸大也不弱化,以最真實的方式呈現(xiàn),這是傳播內容的基礎性特征。
2.解構傳播話語內在邏輯
塑造國家形象,需要呈現(xiàn)傳播內容的客觀性,也需要關注其“適應性”。受本國文化影響,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過程呈現(xiàn)出中國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話語邏輯。由于這一類認知邏輯是中華文化熏陶下獨有的,其他國家處于不同文化環(huán)境之中,很難對此產生文化認同。因而,在傳播話語的構建過程中,不僅需要客觀表達,也需要對話語的內在邏輯進行解構,充分闡釋話語背后的邏輯,以獲得異質文明國家民眾的理解,從而使他們產生一定的文化認同,這是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的邏輯起點。
近年來的“一帶一路”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背后便蘊含著“義利兼顧的正確義利觀”“天地人和的和合秩序觀”以及“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等。這些凝聚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觀念是中國特有認知邏輯的產物,需要在傳播過程中進行加工和細化,以適應具體的傳播環(huán)境,符合受眾的邏輯認知,方能發(fā)揮傳播的最大效用,實現(xiàn)中國國家形象的跨文化傳播。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在解構傳播話語內在邏輯的過程中,雖需要關注傳播客體的需求,但同樣需堅定傳播主體地位不動搖,不能本末倒置,失去了主體傳播意識。
3.提高話語輸出準確度
如何更好地進行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從傳播主體角度,堅定文化自信是首要條件,從傳播客體角度,解構傳播話語內在邏輯是必要條件,而從傳播行為本身的角度,直接傳播與精確傳播是重要條件。
中國國家形象要實現(xiàn)跨文化傳播,離不開傳播話語的轉換,這一過程需要譯者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作為創(chuàng)造性的產物,翻譯帶有社會環(huán)境、意識形態(tài)等多種烙印,具有政治性、社會性與文化性等多種屬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目前的技術大環(huán)境不足以支撐話語輸出的直接性,為了提高傳播話語的準確度,采用多語種輸出的方式是較優(yōu)選擇,能夠降低翻譯內容被篡改的可能性。此外,培養(yǎng)高尖端翻譯人才仍然是必要的,同時還需加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養(yǎng)。在認同堅守中華文化前提之下,通過譯者將中華文化客觀理性地推廣至全世界,使世界各國對中華文化基本內涵有所認知,得以更準確地理解中國的傳播話語,這將有效降低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的難度。
四、結語
國家形象這一議題繁復龐雜,一國國家形象涉及社會環(huán)境、思想文化、意識形態(tài)諸多方面,因而國家形象塑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調整方式方法,更加貼近當下實際。近年來中國國內高度重視國家形象塑造,盡管從跨文化視角,在傳播主體意識性、傳播客體適應度以及傳播過程精確化方面還有待改進,但中國不斷以實際行動彌補著塑造與傳播國家形象過程中存在的疏漏。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需要重視內涵與方法,也需要關注“實際”,展現(xiàn)“實績”,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國家形象的有效傳播。
【參 考 文 獻】
[1]吳獻舉.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的系統(tǒng)特性與實現(xiàn)路徑[J].中州學刊,2020(5):164-171.
[2]薛麗.跨文化視角下的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構[J].人民論壇,2020(34):97-99.
[3]張友誼.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N].光明日報,2017-11-29.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