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玉 ,顏 軍,沈 波陳愛國,黃彩花
兒童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的概念已經(jīng)擴展到積極心理學的范疇,生活滿意度是其中一個重要概念(Keys,2006)。生活滿意度是個體依照個人選擇標準對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或持續(xù)一定時期內(nèi)生活狀況的總體性認知評估(Shin et al.,1978),是個體主觀幸福感的認知成分。生活滿意度是兒童青少年發(fā)展時期的重要心理變量(孟秀紅 等,2010),與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情感和行為有密切關(guān)系(時春陽 等,2019;Valois et al.,2004;Zullig et al.,2001)。然而,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并不樂觀(中國兒童中心,2020)。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關(guān)鍵期,面臨生理、心理和人際等重大變化,更容易產(chǎn)生抑郁與焦慮的負性情緒(楊紅丹,2012),對生活滿意度的積極體驗感不足。課外體育鍛煉是指學生在學校體育課之外參與的體育鍛煉,是具有一定強度、頻率和持續(xù)時間的身體活動,能增進學生的自信心水平與積極情感體驗(顏軍 等,2020b),且能促進學生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zhì)與頑強堅韌的心理品質(zhì)(顏軍 等,2019)。此外,課外體育鍛煉、自信心、心理韌性與生活滿意度兩兩之間都具有重要關(guān)系(Hu et al.,2015;Mak et al.,2011)。深入探究課外體育鍛煉、自信心與心理韌性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機制,對于有效提升其生活滿意度水平,進而促進其心理、情感與行為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目前,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的關(guān)系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guān)注。對于學生群體,相關(guān)研究一致認為,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具有正相關(guān)(Maher et al.,2014;Pengpid et al.,2019;Zullig et al.,2011),且實證研究驗證了體育鍛煉對生活滿意度的促進作用(錢凱娟 等,2020;趙昀 等,2019)。對于老年人群體,有研究認為,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具有直接關(guān)系(王平 等,2017),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具有間接關(guān)系(戴群 等,2012)。據(jù)此,本研究提出假設(shè)H1:課外體育鍛煉能顯著預測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活滿意度。
自信心是個體對自身行為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和充分估價的體驗,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楊麗珠,2001)。研究表明,自信心是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變量(謝小虎,2013),自尊、自我效能是預測兒童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重要指標(劉旺 ,2005;Giovanni et al.,2007)。鮮有研究直接探討自信心對兒童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然而,Marsh等(1985)把自信心作為自尊的組成部分;楊麗珠(2008)認為自信心包含自我效能。由此推測,自信心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生活滿意度可能存在預測作用。此外,課外體育鍛煉是提高個體自信心水平的有效途徑,研究指出,中等強度體育鍛煉(顏軍 等,2019)、足球游戲練習(朱治玉,2016)能夠顯著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水平。據(jù)此,本研究提出假設(shè)H2:自信心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
心理韌性(resilience)又稱心理彈性、心理復原力或抗逆力,是個體應對壓力、挫折和創(chuàng)傷的能力或特質(zhì),是重要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Davydov et al.,2010)。作為積極心理學概念,心理韌性被認為在培養(yǎng)生活滿意度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理韌性與高水平的生活滿意度有關(guān)(Hu et al.,2015),課外體育鍛煉對個體心理韌性具有積極作用。例如,體育鍛煉能積極預測大學生的心理韌性(劉朝輝,2020);每周有規(guī)律地參加3次及以上,每次30 min以上(劉曉云,2013)、中等強度(胡啟權(quán),2019)的體育鍛煉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韌性;參與大運動量和中等運動量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心理韌性明顯優(yōu)于參與小運動量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宋秀麗 等,2014);足球訓練對于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韌性具有顯著作用(劉祥卓,2017)。據(jù)此,本研究提出假設(shè)H3:心理韌性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
自信心與心理韌性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隨著自信心的增強,心理韌性也會增強(Pinar et al.,2018)。心理韌性作為一種心理保護機制,對個體生活滿意度有保護作用,自信心則是心理韌性的保護因素。此外,課外體育鍛煉對于個體自信心、心理韌性以及生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已經(jīng)得到相關(guān)研究支持(錢凱娟 等,2020;Liu et al.,2010)。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提出假設(shè)H4:自信心和心理韌性在課外體育鍛煉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生活滿意度的過程中具有鏈式中介效應。本研究的假設(shè)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自信心與心理韌性的鏈式中介效應模型Figure 1. Chain Mediated Effect Model of Self-confidence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采用方便取樣法,選取湖北荊州市、武漢市、十堰市,寧夏銀川市,上海市松江區(qū)與江蘇昆山市的4所城市小學與3所農(nóng)村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知情且同意填答。以班級為單位發(fā)放紙質(zhì)問卷與網(wǎng)絡(luò)問卷,被試在主試指導下完成問卷填寫,現(xiàn)場回收與提交問卷1 100份。剔除回答不全和作答有規(guī)律等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1 009份,有效率為91.7%。其中,男生519人(51.4%),女生490人(48.6%);五年級學生576人(57.1%),六年級學生433人(42.9%)。調(diào)查對象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diào)查對象的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基本情況Table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Age, Height and Weight M±SD
體育鍛煉等級量表由梁德清(1994)修訂,從參與體育鍛煉的強度、頻率和持續(xù)時間方面考察被試的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604,各題項因子載荷在0.503~0.704之間。
兒童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量表由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居住環(huán)境、自我和朋友滿意度5個維度共25題組成(董奇 等,2011)。本研究中,該問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29,各題項因子載荷在0.623~0.874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shù)CFI=0.930,TLI=0.921,RMSEA=0.058,SRMR=0.051。
兒童青少年自信量表由自我效能、自我表現(xiàn)和成就感3個維度共17題組成(董奇 等,2011)。本研究中,該問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895,各題項因子載荷在 0.527~0.732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shù)CFI=0.928,TLI=0.916,RMSEA=0.060,SRMR=0.037。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由個人力和支持力2個維度,共27題組成。其中,個人力包含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3個因子,支持力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2個因子(胡月琴 等,2008)。本研究中,該問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05,各題項因子載荷在0.637~0.809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shù)CFI=0.888,TLI=0.874,RMSEA=0.063,SRMR=0.066。
采用SPSS 25.0和Mplus 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自信心、心理韌性和生活滿意度進行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Pearson相關(guān)分析;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法,通過3 000次樣本抽樣估計中介效應95%置信區(qū)間。擬合指數(shù)CFI與TLI>0.9表示模型擬合較好,>0.8表示模型擬合可被接受;RMSEA<0.05表示擬合較好,<0.08表示可以接受;SRMR<0.08表示模型擬合理想。設(shè)定P<0.05為檢驗結(jié)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實測程序上,所有問卷均采用匿名方式填寫,運用正反計分控制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進行檢驗。對數(shù)據(jù)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jié)果顯示KMO=0.951,Bartlett值為 33 493.407,df=2 346,P<0.001,說明該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將所有變量納入未旋轉(zhuǎn)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13個特征根>1的因子,最大因子方差解釋率為25.69%(<40%)。據(jù)此認為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描述性及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表2)表明,課外體育鍛煉、自信心、心理韌性以及生活滿意度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
表2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guān)系數(shù)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the Variables
為了有效控制測量誤差,采用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進行多重中介效應的檢驗。將課外體育鍛煉作為自變量,生活滿意度作為因變量,以自信心和心理韌性為中介變量進行路徑分析,建立鏈式中介模型(圖2),擬合指數(shù)CFI=0.949,TLI=0.933,RMSEA=0.064,SRMR=0.033。結(jié)果顯示,課外體育鍛煉對生活滿意度、心理韌性的直接作用均不顯著,假設(shè)H1、H3未得到驗證。如圖2所示,自信心與心理韌性在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發(fā)揮中介作用。該中介作用包含2條路徑:一條是課外體育鍛煉通過影響自信心,間接影響生活滿意度;另一條是課外體育鍛煉通過自信心到心理韌性的鏈式中介效應,進一步作用于生活滿意度。
圖2 課外體育鍛煉對生活滿意度影響的中介模型Figure 2. Mediating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on Life Satisfaction
Bootstrap檢驗結(jié)果(表3)表明,課外體育鍛煉在自信心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效應顯著,假設(shè)H2得到驗證;自信心、心理韌性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顯著,假設(shè)H4得到驗證。
表3 中介效應檢驗的Bootstrap分析Table 3 Bootstrap Analysis of Mediating Effect Test
本研究顯示,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r=0.218),進一步驗證了兩者之間的相關(guān)性。以往研究表明,課外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與減少焦慮、抑郁,對生活滿意度有積極的影響(McKinney et al.,2016;Str?hle et al.,2009)。但在納入中介變量自信心與心理韌性后,課外體育鍛煉對生活滿意度的直接預測作用不顯著,這與另一研究結(jié)論相同,即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完全中介效應(戴群 等,2012),也進一步說明了體育鍛煉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自己生活狀況的認知評估。從邏輯上來說,個體行為對認知的影響不是直接的(戴群 等,2012),而是需要通過一些因素介導。因此,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個體對自身行為能力和價值的認識與體驗,以及應對壓力和創(chuàng)傷的能力或特質(zhì)的變化,可能完全介導個體對生活滿意度的判斷。
研究發(fā)現(xiàn),自信心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效應顯著,說明自信心對解釋課外體育鍛煉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有重要意義。自信心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r=0.614),說明自信心可能是生活滿意度的保護因子。究其原因,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個人資源,是個體對自己身體、能力和情緒的信任(Bal et al.,2020)。高自信心個體對自我持肯定的正面評價,能夠體驗到更多的正向情感,進而提升生活滿意度。課外體育鍛煉與自信心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295)。自信是一種介于能力和人格之間的特質(zhì),在兒童早期和晚期之間是可變的。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中,隨著運動技能的提升、群體合作關(guān)系的建立,以及鍛煉目標的達成,將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提升自信心水平(顏軍 等,2019)。綜上認為,體育鍛煉是自信心的影響因子,自信心是生活滿意度的保護因子,自信心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顯示,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的鏈式中介作用路徑中,自信心在課外體育鍛煉與心理韌性之間起中介作用。自信心與心理韌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562),與Pinar等(2018)的研究一致,說明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資源對心理韌性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幫助個體成功地應對困難或挫折,是心理韌性的保護因素。研究顯示,在整體模型中,課外體育鍛煉對心理韌性的直接效應不顯著(P=0.164),但二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r=0.234),進一步支持了以往研究結(jié)果(劉朝輝,2020),說明課外體育鍛煉可能是心理韌性的保護因素。對心理韌性起積極作用的因素被稱為保護性因素,
其中內(nèi)部保護因素包括良好的溝通能力、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較強的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等積極個性特征,外部保護因素包括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穩(wěn)定的社會支持以及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等(陳琴 等,2014)。在心理韌性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內(nèi)部與外部保護因素起到關(guān)鍵作用,能激發(fā)和促進個體心理韌性的發(fā)展(賈士昱 等,2018;繆勝龍,2012)。以往研究表明,課外體育鍛煉能夠提升個體自我效能感(劉朝輝,2020),提高個體情緒調(diào)節(jié)水平(陳作松 等,2003),促進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顏軍 等,2020a)。這些都與個體心理韌性的內(nèi)外部形成因素有關(guān)。綜上可知,自信心與體育鍛煉是心理韌性的保護因素,課外體育鍛煉也可以提高自信心水平。因此,體育鍛煉能夠通過自信心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心理韌性。
本研究顯示,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的鏈式中介作用路徑中,心理韌性在自信心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心理韌性與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618),與 Abolghasemia等(2010)研究一致,說明心理韌性是生活質(zhì)量的保護性因素,有利于個體提高生活滿意度。究其原因,心理韌性作為個體重要的心理資源,其增加會使個體獲得更多的滿足感,開發(fā)更好的生活資源(Abolghasemia et al.,2010),從而擁有更多的內(nèi)外部資源以應對壓力事件,具備更強的消極情緒處理能力,進而提升生活滿意度(Cazan et al.,2015;Tugade et al.,2004)。鑒于心理韌性是生活滿意度的促進因素,自信心是心理韌性的保護因素,自信心能夠通過心理韌性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生活滿意度。
綜上,自信心不僅在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還能通過影響心理韌性間接影響生活滿意度。本研究的鏈式中介效應是對自信心與心理韌性,以及心理韌性與生活滿意度關(guān)系研究的整合和拓展,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課外體育鍛煉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生活滿意度影響的內(nèi)部作用機制,對于提升其生活滿意度水平,進而促進情感發(fā)展、行為改善以及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1)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僅在前期相關(guān)研究的基礎(chǔ)上探討了預測性結(jié)果。雖然探索到的變量間關(guān)系為實證研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撐,但仍需采用縱向跟蹤實驗干預深入研究變量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2)本研究的測量方式較為單一,后續(xù)研究可以對課外體育鍛煉的頻次、時間、強度以及鍛煉量進行科學監(jiān)測,作為體育鍛煉等級量表的補充。3)本研究只考慮了自信心和心理韌性在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效應,但現(xiàn)實中可能還存在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意識以及體質(zhì)健康等中介變量,有待深入研究。
后續(xù)研究中,要圍繞享受樂趣、增強體質(zhì)、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目標,以促進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立足點,從強化兒童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出發(fā),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手段,改進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生態(tài)學效度,關(guān)注不同群體并擴大研究對象的范圍與樣本量,幫助兒童青少年獲得更多的支持路徑,形成自信的人格品質(zhì)、堅韌的意志品質(zhì)和良好的健康習慣,不斷提升其生活滿意度,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課外體育鍛煉能夠顯著正向預測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信心水平,提示課外體育鍛煉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信心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雖然課外體育鍛煉不能直接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活滿意度,但可以通過自信心以及自信心與心理韌性鏈式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其生活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