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莎,浙江省臨海市回浦中學教師。
余光中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特別強調(diào)以意象營造豐富立體的語言感覺,突出文字的形式美感,使得其散文具備了詩的氣質(zhì),呈現(xiàn)出詩歌的意境與唯美?!堵犅犇抢溆辍芬浴坝辍睘閷徝缹ο螅瑢⒅T多雨的意象交融在對時空地域的自由聯(lián)想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沉依戀中,營造出凄迷渺遠的意境,較為鮮明地體現(xiàn)了余光中散文的美學特征。結合學生的閱讀心理和困惑,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這一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筆者運用多種方法深層次品味文本的審美意蘊,通過執(zhí)教《聽聽那冷雨》這篇美文,探尋散文審美教學的常規(guī)路徑。
一、吟詠品味“雨”言美
《聽聽那冷雨》通篇文字近乎奢華,講究語言本身的精致、準確和神韻,將漢語的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作者在運筆行文之際,注重調(diào)動讀者的各種感官刺激,讓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同時享受。這樣的詩質(zhì)散文,深情多樣的誦讀是必不可少的。
筆者將文章第5—11段設計成師生合作、配圖配樂誦讀,帶領學生進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幽深廣遠的情境中,在氤氳的雨氣中初步領略詩化語言的魅力。
余光中的文字滲透著傳統(tǒng)文字的音韻美,講究平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使用大量的疊詞。連綿不絕的疊字,將雨的聲響、形態(tài)、質(zhì)感形象展現(xiàn)。在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閉目聆聽雨滴落在屋瓦上的聲音,再選取其中一段范讀(如第8段“在日式的古屋里聽雨……秋意便彌漫日式的庭院了”),緊接著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重音或輕度,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談談疊音詞使用的效果。有的學生認為“斜斜的西北雨斜斜”中“斜斜”一詞寫出了雨飄落時的形態(tài)、方向,也寫出了雨的輕盈。也有學生抓住“忐忐忑忑忐忑忑”這一疊詞,感受到了雨勢之大、雨聲之響以及音韻起落,變化有致的回旋美。
“冷雨”之美還美在文無定法,可以開闔自如。文中句式長短相間,錯綜靈活。短句短到兩個詞:“杏花。春雨。江南?!遍L句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比绾尾拍茏寣W生深切體會到長短句變化之美呢?筆者挑選文中若干個短句,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短句參差跳躍帶來的明快感,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效果。同時,筆者以第10段為例,采取對比品讀法。先讓學生自由誦讀長句子,再將此句改寫成短句,讓男生誦讀改寫后的短句,讓女生誦讀原文中的長句,對比體會句式變化帶來的不同效果。學生自然而然地能體會到一氣呵成的長句子不僅韻律感鮮明,余韻綿長,恰如連綿不斷的雨絲,也是余光中內(nèi)心綿延不絕的鄉(xiāng)愁。
散文的語言,比小說多幾分濃稠和雕琢,又比詩歌多幾分樸實和清淡。散文審美教學,要讓學生在語言的藻飾與樸素、濃密與恬淡之間咂摸它的美,所以美讀是必不可少的。所謂美讀,須情動于中、聲發(fā)于外,充分運用語音的輕重緩急、音調(diào)的抑揚頓挫,節(jié)奏的錯落有致,適當時借助音樂作背景,靈活變換誦讀形式,如范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單讀等,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充分調(diào)動聽覺、視覺等感官,把聲調(diào)的美、韻律的美等美育因素表現(xiàn)出來,讓這些如珠似璣的文字引領學生進入美的領域,叩擊學生的心靈,以己心會文心,引起閱讀共鳴,在愉悅深切的吟誦體驗中提升審美情操。
二、想象領略“雨”境美
《聽聽那冷雨》一文主要攝入了“雨”的意象,瀟瀟冷雨、杏花春雨、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斜斜的西北雨等。“雨”不僅是可聽可觀可觸可感的雨,它還成了鮮明的感官刺激的審美意象。在意象的構造上,余光中通過蒙太奇手法,將不同感官貫通起來,融合多種物態(tài),營造出凄迷闊遠的意境。
在執(zhí)教第3段時,筆者為學生播放一段淅淅瀝瀝的春雨聲,讓學生聆聽的同時放慢語速、輕聲誦讀,初步感知意境美。
為了引領學生更深入地體味意境,筆者調(diào)動學生的審美想象,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自己熟悉的經(jīng)歷,比如漫步在江南初春綿綿不絕的細雨中,細嗅泥土的氣息,感受雨中空濛的山色等生活體驗。
當學生的審美體驗被喚醒后,再讓學生運用點評法默讀該段,隨時記下自己的閱讀體會,勾畫出精彩的詞語、句子。當學生評點完后,筆者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個別同學就“雨是女性,應該富于感性”一句甚至還提出了自己的質(zhì)疑:“將雨比作女性太過片面,春雨是溫柔的女性,暴雨則像性情急躁的大漢?!碑攲W生飛躍文字的表面意境,潛入文字深層,反復玩味、細嚼慢品,從感性層面認識“美”,上升到從理性角度分析、鑒賞“美”,自然就能理解那蘊藏在語句內(nèi)部的深層意境,走入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境。
余光中行文高明處更在于將古典詩詞的意趣帶入語言中,引用或化用古詩詞意境,得詩詞之神韻,賦予作品典雅之美。如第4段“中國詩詞里‘蕩胸生層云’,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要領略‘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回中國”一句化用了杜甫的《望岳》、姜夔的《點絳唇》和王維的《鐘南山》。學生初讀之下,會覺得文字晦澀難懂。要想讓學生領略到化用詩詞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美,前提是要讓學生讀懂、理解這首詩詞。
鑒于此,筆者篩查出文章中化用的詩詞,在上課之前,專門留有一節(jié)課時間供學生細讀這些詩詞。譬如第5段中“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一句化用了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這首小令以“聽雨”為媒介,描繪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少年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xiàn)。學生只有讀懂蔣捷的《虞美人·聽雨》,熟知其一生遭遇之后,才能理解一生歷經(jīng)坎坷的余光中與蔣捷的生命經(jīng)歷是何其相似,才能進入到化用蔣捷詞句的意境中并理解其用意。
意境是散文的靈魂,散文意境淡遠、思想深邃,如何循其通達意境的路徑,引領學生入境、融境,探求境外之意,成為散文欣賞之關鍵。實際教學中,我們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從表層意境著手,借助畫面、聲樂、誦讀、想象等手段,進入到散文營造出來的意境里,初步感受其美。再引導學生運用點評法、批注法等方式,深入到文字的內(nèi)里,咂摸咀嚼關鍵詞,賞析文章中引用、化用的詩句,適當?shù)芈?lián)想自身的生活閱歷與體驗,尋找到自身與文字的契合點,進入到散文的深層意境中,摸尋作者真實的創(chuàng)作心境。
三、感悟體驗“雨”思美
余光中和那時漂泊到臺灣的文人們一樣,屬于“無根的一代”,他們既感受著離家萬里的孤寂之苦,又在內(nèi)心充盈著對中國傳統(tǒng)古典文化的依戀。歸屬感的失缺讓漢字成為余光中的心靈寄托,“冷雨”承載了余光中這份復雜的情韻。這種鄉(xiāng)愁有別于常人,它不僅僅是地理距離的,更多是歷史文化層面,這是讀書人的文化鄉(xiāng)愁。依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生命閱歷,很難深入品味到文字背后蘊含的情思。
例如第2段“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一句,學生發(fā)出這樣的疑惑:“為什么中文不老?磁石一般的向心力指的是什么?”為此,筆者首先向學生展示了漢字的不同書法,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然后,筆者為學生選讀了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的《對中國文化的鄉(xiāng)愁》中的相關內(nèi)容,以及讓學生閱覽胡穎的《余光中:年逾古稀的中文衛(wèi)士》一文。最后筆者為學生呈現(xiàn)余光中的《民歌》,讓學生在輕聲吟誦后,結合自己的感悟,再來談談對原文第2段句子的理解。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會到以漢字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直縈繞在作者內(nèi)心的鄉(xiāng)愁。
再如學生無法理解第12段“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一句,認為作者的想法甚是夸張。因此,筆者特地播放柴靜《看見》專訪臺灣老兵高秉涵《沒有深夜痛苦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一期節(jié)目,當學生看到高秉涵家的冰箱里一直存放著28年前老家的芝麻糖和胡辣湯,即便變質(zhì)硬結成塊也舍不得吃;當學生聽到高秉涵說的那句“家國,就是一個人的窩”時,一些同學的眼眶濕潤了,部分同學小聲感慨著“游子想要歸鄉(xiāng)而不得的酸楚”。緊接著筆者讓學生自由誦讀洛夫的《邊界望鄉(xiāng)》、余光中的《當我死時》和袁凱的《客中夜生》等詩作,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此一來,學生紛紛表示終于理解余光中闊別故土幾十載的漂泊之苦和思鄉(xiāng)之痛。
情感是文學作品的生命,散文往往成為作者內(nèi)心情感最自然、最熨貼的寄托。散文往往是作者立足于個體的生命閱歷與體驗,關注生命群體的精神思考,側重于內(nèi)心思想的獨白剖析,而外化成雋永豐厚的文辭。
那么散文審美教學如何引領學生感悟文章的情思美?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的這段話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發(fā),“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边@需要教師搭建起散文與學生之間的平臺,尋找情感聯(lián)接點,讓學生以個體的生命與文本進行交流,把閱讀散文的過程當成自己情感體驗、生命體驗的過程,與散文中的“自我”進行對話、溝通、碰撞,去傾聽文本發(fā)出的最細微的聲音,真正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引起閱讀共鳴,收獲審美體驗。
散文教學是件優(yōu)雅的美差,字里行間滲透著優(yōu)雅,吟誦體悟中洋溢著優(yōu)雅。我們不必拘囿于固定僵硬的閱讀解題技巧、高考考點分析,以此來破壞、褻瀆散文的美。只要帶引學生浸潤在散文的世界里,師生一起用個體的審美心理、審美眼光建構文本的意義,用美文來催生學生的審美體驗,喚醒學生的審美表達與創(chuàng)造,當詩意地棲居成為學生的生活常態(tài),他們能用審美的眼光與心理對待自己、對待生活,這或許就是散文審美教學的成功。而《聽聽那冷雨》的學習,為我們?nèi)绾卧谏⑽慕虒W上落實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這一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一個好的范例。
參考文獻:
[1]孫紹振.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2]宋其蕤.語文教學美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曉虹.中國當代散文審美建構[M].海天出版社,1997年.
[4]劉勰.文心雕龍[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5]康術智.談如何增強散文教學的美感效果[M].中小學教學研究,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