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十年關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綜述

2022-02-26 06:15王袁玲
工業(yè)技術與職業(yè)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素質評價教育

王袁玲

(電子科技大學,四川 成都 611731)

“破五唯”首要的是解決好教育評價中最基礎的問題——“唯分數”評價。作為破解“五唯”問題的重要抓手,綜合素質評價對凸顯教育育人功能,削弱選拔功能發(fā)揮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傳統(tǒng)科舉文化、應試教育等沉疴痼疾的影響,使綜合素質評價在現(xiàn)時代出現(xiàn)乏力情況,實效性不足問題日益凸顯。借助綜合素質評價變革傳統(tǒng)評價思維、更新教育評價內容體系、革新方式方法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是當前面臨的時代任務。但由于當前我國綜合素質評價的理論和實踐運用還處于初級階段,諸多方面仍需完善。故筆者在對綜合素質評價近十年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研究的基礎上,探討當前綜合素質評價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的現(xiàn)實狀況,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著力補充綜合素質評價的理論支撐和方法借鑒,希望促進綜合素質評價的縱深發(fā)展。

1 關于綜合素質評價內涵的研究

1.1 從政策層面看,綜合素質評價在發(fā)展中不斷完善

培養(yǎng)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改革和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主要價值訴求。社會歷史發(fā)展條件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條件下,對于學生的品質和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這具體反映在各個時期國家政策及教育改革目標上。

“綜合素質評價”概念第一次提出大約是20世紀末,人們都默認它是“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要標志。在萌芽醞釀階段,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對學生培養(yǎng)目標作出重大決策調整,在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突出強調“三維”目標,即學術界統(tǒng)稱的“新課程改革”目標;在實施發(fā)展階段,2014年12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中第一次對“綜合素質評價”進行官方的概念界定,即“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fā)現(xiàn)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在深入發(fā)展階段,“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人工智能技術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新的思路,但是綜合素質評價的根本性特征和內容實質上是保持一致的。例如,2018年召開的新時期全國教育大會,要求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國情懷、高尚的個人品德,豐厚的學識、奮斗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思維等。2020年6月頒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首次明確提出“四個評價”,即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綜合評價。至此,“綜合性評價”的統(tǒng)稱逐漸出現(xiàn)在學術研究中,但是學術界此前大多是采用“綜合素質評價研究”的統(tǒng)稱,使用“綜合評價”“綜合考核”等統(tǒng)稱的也不少見。

1.2 從學術研究看,綜合素質評價在探索中不斷深入

內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抓住事物的根本屬性、根本特征才能準確的把握事物,分析事物。把握好綜合性評價的內涵是促進教育評價改革的基礎,是綜合素質評價后續(xù)工作開展的依據和來源。為把綜合素質評價落到實處,在不同的政策指導下,各個時期的學者都對綜合素質評價的內涵展開過深入研究。

在改革初期,教育行政部門和研究者對“綜合素質是什么”的認識仍處于雛形階段,只能根據學生日常社會實踐活動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形成對“綜合素質評價”的模糊認識,即綜合素質是學生區(qū)別于學業(yè)成就之外的,是一種展示個人的基礎性能力,因而具有長期性和全面性。經過十余年的改革,綜合素質評價在糾錯過程中日漸完善,學者陶西平對學術和非學術能力進行嚴格區(qū)分,指出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術能力范圍之外的知識、情感、意志和能力進行考察和鑒定,以此作為學術成績的補充,從而對學生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學者袁振國也持有相似的觀點,他在《當代教育學》中認為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不是僅僅依靠學習能力支撐,而是需要六個方面的特征(需要、興趣、智力、 能力、氣質、性格)相互補充,協(xié)同共進。進入新時代以后,華東師范大學的田愛麗教授認為[1],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學生整合利用自身的心理社會資源解決困難,滿足需要的能力,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觀、思維方式等都在這個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并決定學生的一言一行。

2 關于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研究

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教育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學者們在不斷探索新的評價模式、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技術、評價方法、評價原則、評價路徑,并努力尋求未來發(fā)展趨勢和走向等熱點問題,逐步形成科學完整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閱讀相關文獻后發(fā)現(xiàn),學術界對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主要涉及如何看待綜合性評價的對象,綜合性評價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以及綜合性評價的方法主要是什么等問題。學者們的觀點存在相同之處,又各有突破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展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綜合素質評價的對象

一方面,從“具體的人”出發(fā),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柳夕浪在其論文《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三個轉向”》中認為[2],人是具體情景中的總體存在,不應該把眾多學生抽象化而提出理想型的“類”標準用于檢測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群體特征的共性是寓于學生個體的特性之中的,并且通過每個學生表現(xiàn)出來,揭示出社會群體的本質是為了進一步走向獨立的個體,發(fā)現(xiàn)具體個人的獨特價值。杜瑞軍、鐘秉林在文章中提出,綜合性評價是基于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產生的,主旨是“見分又見人”,是從知識性的單一考試到彰顯個性、多元評價的重大轉變。在這一評價下,學生能夠進行多元選擇,選擇個人特長優(yōu)先發(fā)展的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另一方面,從整體出發(fā),關注學生全面性發(fā)展。程龍[3]認為綜合性評價的內容并不是對不同素質進行機械的“組合”或者簡單相加,而應該是探索各方面素質之間的內在隱性聯(lián)系,實現(xiàn)靈活的有機融合,把學生看作一個全面綜合的整體。肖磊、李本友認為[4],綜合性評價應該淡化甄別和選拔功能,不僅重視對學習成績做出評價,同時運用評價的教育性功能將學生其他多方面的素質激發(fā)出來,將綜合性評價的全面性、發(fā)展性的育人原則凸顯出來。

2.2 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

綜合性評價體系涵蓋要素廣泛,學術界致力于探究一個好的、具有普適性的綜合性評價體系,為此,對綜合性評價的指標、信度和效度、原則等進行廣泛研究:其一,學者們普遍認同,綜合性評價的指標和維度應當和學生各個時期的培養(yǎng)目標高度契合,是對不同教育階段目標的細化和延伸。例如,根據學生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要求,需要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道德品質、語言表達、抗挫能力等進行教育目標細化和分析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其二,關于信度和效度,學者李志厚、莫嘉敏認為[5],首要的便是真實的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范圍、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重心等等。比如,信度可以體現(xiàn)為評價學生道德品質時幾乎不會出現(xiàn)誤差率,即最后的綜合素質等級或評分與學生的道德意識、法制觀念以及世界觀、價值觀等發(fā)展的程度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效度可以理解為評價結果與學生真實水平相一致,結論和事實相符合,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較高。其三,學術界對綜合性評價的原則形成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例如公平合理原則、引領激勵原則、實效性原則等等。陳為峰、張存玉等學者意識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綜合素質存在巨大差異,但是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有城市化傾向,農村地區(qū)的學生特有的優(yōu)良品格被忽視掉,因此扭轉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農村學生的弱勢地位,促進城鄉(xiāng)公平顯得尤為重要。

2.3 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

在綜合素質評價落地的初始階段,關于指標維度的構建、具體實施方法都還沒有達到完全的共識,但是不少學者在研究中肯定了檔案袋評價方式的價值和可行性。例如,孔德環(huán)、江汝等學者在文章指出[6],運用電子檔案袋評價方式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志愿活動參與記錄、獲獎作品記錄、體育文藝活動情況以及自我和他人的評價記錄等等,有助于使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精準化。寫實性自我描述、評語以及成長記錄等檔案袋評價的使用,有利于激勵學生更加自信地完成更高階段的彈性目標。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也給評價改革注入新鮮活力。不少學者努力探究如何發(fā)揮大數據的優(yōu)勢滿足綜合素質評價的需要。余勝泉教授曾明確指出將人工智能評價應用于綜合素質評價。同樣地,學者田愛麗認為綜合素質評價智能化能夠讓評價、教學與學習過程一體化,更公正、客觀的評估學生綜合成效和發(fā)展?jié)撡|。如果要實現(xiàn)對綜合素質的智能化評價,主要的方法是需要設置個性化評價標準,然后進行過程性的伴隨式數據采集并及時對之進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和呈現(xiàn),及時反饋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情況。張治、戚業(yè)國[7]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育評價的局限性,結合上海市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實踐經驗,提出一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多源多維綜合素質評價模型。該模型能夠利用大數據多視角、多維度地搜集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客觀數據和信息,形成基于大數據的學生個體和群體的綜合素質數字畫像,為改進評價提供準確的價值判斷和解決思路。

3 關于綜合素質評價現(xiàn)實困境的研究

認清綜合素質評價的現(xiàn)實困境才能更好的促進其發(fā)展,學者們在這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探討,取得一定進展并且也獲得一些實踐經驗,但是存在的困境和難題也亟待解決。目前來看,學者們主要從概念內涵、評價主體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闡述,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3.1 概念模糊不定

從起源來看,“綜合素質評價”,首先是教育政策術語,是針對“唯分數論”和過分強調升學選拔功能提出來的?!秶一A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qū)2004 年初中畢業(yè)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評價”,這是國家文件第一次使用“ 綜合素質評價”的概念。直到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發(fā)布,作為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提出“綜合性評價”“綜合評價”等概念。這說明國家對這一概念的內涵和理念處于不斷完善和探索的階段,這也就導致學者們在使用這一概念時缺乏統(tǒng)一的定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靈活研究,不能形成公認的統(tǒng)一概念。例如,熊弋輝在文章中直接指出,綜合素質評價自身缺乏系統(tǒng)的、特有的理論研究,真正的含義還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楊九詮[8]通過梳理政策文件也發(fā)現(xiàn),政策層面的綜合素質評價概念表述是一個根據情況發(fā)展而比較隨機調整的概念,部分語詞邊界把握不清楚,但是政策文件作為頂層設計所具有根本的指導作用這一特性,必須具備“硬度”,才能引導教師、學校、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觀。

3.2 評價主體素養(yǎng)不高

教師,在綜合素質評價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對其綜合教學素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學者們發(fā)現(xiàn)在評價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影響深遠,難以適應綜合素質評價思想。周雨懌在論文中指出絕大部分的教師依舊偏向于分數作為評價依據,把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反而忽略了學生的能力、智慧、情感等方面。邢利紅認為教師對綜合素質評價概念的不理解,實施過程中的應付行為以及缺乏對評價結果的合理利用,在這些行為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下,綜合素質豐富內涵被消解了,其本體價值也被遮蔽了。第二,教師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綜合性評價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其所具有的新特點和新屬性,劉志軍教授[9]通過分析教學評價的實然性與應然性的博弈狀態(tài),提出強勢的實然性導致課程改革的理念都與實然的踐行逐漸脫節(jié),加劇了教育理論與實踐不斷分化。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專業(yè)化的評價知識和技能來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適應新時代綜合性評價發(fā)展需要。否則,教師缺乏專業(yè)系統(tǒng)的綜合性評價培訓,將會直接對學生綜合評價結果產生實質性影響,甚至會危害整個教育改革實施效果。

3.3 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第一,評價指標劃分單一、簡單化。劉志軍和徐彬認為[10],學生是受多種多樣復雜的因素影響而動態(tài)發(fā)展的人,但是對復雜的事物和人的評價指標采取簡單化處理,長遠來看,在這種評價結果的影響下可能會導致學生同質化和平庸化,如此下去會導致更個民族國民素質的降低,不利于培養(yǎng)各個領域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同樣的,清華大學的學者魏晶也指出,評價的指標體系構建無法周全,因為每一位學生是獨立復雜的,現(xiàn)有的指標體系根本無法涵蓋一個人所有的素質。第二,評價內容不合理,主觀性傾向明顯。羅勇、宋璐怡認為[11],把人的多樣化特質通過運算的數據表現(xiàn)出來,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弊端,例如“一刀切”現(xiàn)象、評價指標“大而空”以及“量化陷阱”等等。并且,難以量化的因素或者量化不精準的局限就會為發(fā)揮人的主觀因素提供了操作空間。羅祖兵和鄒艷[12]也同樣認為“由于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過于籠統(tǒng)且?guī)в袠O強的主觀色彩”,導致了可操作性不強。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者關注到綜合素質評價的公正性問題,以及城鄉(xiāng)學生的學習差距問題,例如學者靳培培、劉亮[13]意識到綜合評價模式仍然處于探索階段,落實過程中也存在不少應付的現(xiàn)象,因為缺乏客觀穩(wěn)定的評價標準,這就為“權力尋租”和“暗箱操作”提供了機會,嚴重影響到公平公正。此外,城鄉(xiāng)學生所具備的家庭文化資本的不同,綜合素質的生成以及表現(xiàn)方式也必然不同。如何兼顧城鄉(xiāng)學生綜合素質的共性與個性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4 關于綜合素質評價路徑的研究

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評價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廣大學者在建立和更新我國教育綜合評價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符合我國教育實際狀況的綜合評價的具體方案和路徑。目前,學術界在關注綜合性評價實施過程中遇見的困境和難題的同時,也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4.1 夯實理論研究基礎,促進綜合素質評價常態(tài)化

一方面,加強綜合素質評價相關理論研究。無論是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還是指標維度的劃分,以及指標賦權等問題都需要對綜合素質評價進行學理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例如,學者辛濤認為[14],加強綜合素質評價的學理研究,可以澄清很多學術界爭議問題,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評價指標劃分的不科學性以及指標賦權的隨意性。另一方面,綜合素質評價常態(tài)化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劉志軍教授認為,綜合素質評價首要的目的是育人,做好頂層設計最核心和最基礎的在于推動綜合素質評價在基礎教育教學中常態(tài)化實施。從小學到高中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內不間斷地實施,并依托課程教學活動和各種實踐活動,開展基于反思的日常性評價、個性化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可以使其成為中考、高考有價值的參考。學者董裕華[15]基于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的實踐,認為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的常態(tài)化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反思、內省提升,通過填寫成長平臺工作的常態(tài)化,可以倒逼學生參與綜合素質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過程。

4.2 培養(yǎng)專業(yè)評價技能,實現(xiàn)綜合素質評價專業(yè)化

專業(yè)化技術是破解綜合素質評價難題的重要依托。劉志軍教授從評價主體、評價方案設計以及教育評價研究三個方面探討了促進教育評價專業(yè)化的路徑和方法:根據評價主體來設計專業(yè)性的評價技術難點和重點;評價方案是否專業(yè)化將會影響信度和效度的可靠性;專業(yè)化的研究不僅是重要支撐和保障,而且事關構建中國特色的教育評價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從教師綜合素養(yǎng)提升層面,學者熊弋輝在改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建議討論中提出,教師應當及時更新正確的評價理念,追隨評價改革步伐,利用外出進修的學習機會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評價水平。盧海弘、張也[16]深刻分析部分地區(qū)和學校綜合素質評價難以落地所面臨的系列難題的基礎上,提出運用專業(yè)化技術破解“怎么評”的問題,政府、科研院可以通過課題招標的形式加大試點力度,集中力量攻克教育評價技術、人才測評技術等方面的應用難題。

4.3 建立多元聯(lián)動機制,保障綜合素質評價規(guī)范化

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實施是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xiàn)綜合素質評價教育功能的重要保證。辛濤認為必須要建立健全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保障機制,學校層面而言,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包括公示制度、誠信機制、申訴復議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等;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層面,需要適當放權,激發(fā)地方學校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完善相關監(jiān)督和管理機制。鄭志湖、陳孝杰在總結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踐經驗時,認為需要需要建立保障體系,尤其要完善培訓制度、公示與復議制度、監(jiān)督與追責制度,為綜合性評價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劉志軍在論文中表示,面對綜合評價改革中的問題需要理性看待和慎重處理,避免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但是也要建立終身追責制度,依據法律法規(guī)對觸碰改革紅線者進行懲罰,使改革制度不斷規(guī)范化,改革過程更加公平公正。

總之,無論是從研究的深度還是研究的廣度來看,學術界對于綜合素質評價的內涵、評價體系、困境及解決路徑等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可以提升。從綜合素質評價的內涵來看,大多數學者注意到綜合素質評價與應試評價的區(qū)別,但是對于綜合素質評價的核心組成要素難以統(tǒng)一,難以形成對綜合素質評價的準確定義;從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來看,學術界對主要評價對象達成比較一致的看法:既要看到學生的共性和個性,也要認識到學生是個體和整體的集合體,但是關于評價指標、信度效度和原則方法等的研究視角有待進一步拓展;從綜合素質評價的困境和解決路徑研究來看,學者們幾乎在文章中指出困境并一一提出破解之道,但是大多數基于理論研究和總體宏觀的探討,對實際應用價值缺乏重視。為此,往后的研究重點應當尋求新角度、新領域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創(chuàng)新發(fā)展,吸收我國已有的優(yōu)秀評價經驗,借鑒國外已有先進經驗,努力實現(xiàn)綜合素質評價與國際接軌,建設中國特色的教育評價體制機制,培養(yǎng)全面杰出的新青年,讓青年人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長志氣、強骨氣、厚底氣。

5 未來展望

202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標志著我國教育評價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以評價改革驅動教育發(fā)展是未來教育的重大課題。同時伴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這為教育評價提供了新的發(fā)展動能,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表現(xiàn)狀態(tài)網絡化、數據化,這些數據沉淀,為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提供基礎和條件。依靠智能技術優(yōu)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能克服傳統(tǒng)數據不夠、經驗不足等問題,實現(xiàn)學生學習軌跡的全過程記錄和及時反饋評價,有利于推動評價內容多維度發(fā)展,有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谥悄軙r代的綜合素質教育評價勢在必行,也是未來教育評價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

猜你喜歡
素質評價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tǒng)評價再評價
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yǎng)成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好“變”的態(tài)度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额敏县| 文水县| 黄山市| 定南县| 阿拉善左旗| 民县| 梅河口市| 阜平县| 五华县| 汉沽区| 云梦县| 小金县| 浮山县| 龙山县| 嘉鱼县| 图木舒克市| 海伦市| 枞阳县| 广德县| 辉南县| 普兰店市| 勃利县| 右玉县| 子长县| 武胜县| 新乡市| 镶黄旗| 浦东新区| 宁晋县| 会泽县| 祁阳县| 孙吴县| 米易县| 门头沟区| 兴国县| 武夷山市| 保靖县| 邻水| 西盟| 合阳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