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偉
列車從北京西站開動的時候,我的心其實早已經(jīng)飛到了內(nèi)蒙古高原的陰山腳下,飛到了那片蒼茫的黃土地上,也飛到了綠波瀲滟的牧羊海畔。五十年了,古老的陰山還是我年少時的樣子嗎?蒼茫的黃土地還是我年少時的樣子嗎?牧羊海還是我年少時的樣子嗎?
五十年的時間,我的心中總有一股思念,坐在火車上,思念就更加強烈起來。面對著起起伏伏的思念,我感到還有許多起起伏伏的思考。這些思考是幾十年來持續(xù)不斷的思考,雖然年代久遠,但是至今沒有完結,反而愈加強烈了。
第二天天兒蒙蒙亮的時候,我打開窗簾,車窗外的大青山蜿蜒西來,又蜿蜒東去。山上仍然是一些稀稀落落的的小樹,仍然掩蓋不住那許許多多裸露的山石。
在初秋明媚的陽光里,我終于又站在了牧羊海這片黃土地上。熟悉的河套平原,熟悉的陰山,還有那些熟悉的老戰(zhàn)友的面龐,都讓我的心臟快速跳動。誰說土地無情,誰說樹木無情,誰說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無情,我的嘴笨拙了,眼睛濕潤了,嗓子哽咽了,竟然什么也說不出來,只有深厚的情感在沖撞著我的胸膛。
那是一種說不完道不盡的想念之情。
第一次知道中國廣袤大地上有一個叫做牧羊海的地方,是我十六歲的時候。1969年,我初中畢業(yè),懷著一腔熱血、滿腹豪情,成為內(nèi)蒙古建設兵團的戰(zhàn)士。那年的初秋,我們經(jīng)過兩天一夜的行程,在包蘭線上的五原車站下車,再乘坐團里的大卡車前往十六團——牧羊海,大卡車路過五原縣城時天已大黑,可以看到幾盞泛著渾黃色的燈光。夜晚的天空沒有月亮,卻有許多星星閃閃爍爍,讓我深切地感到天際的遼遠。大卡車在漆黑的夜色中行駛,一輛一輛的汽車射出雪亮的燈光,刺開了黑沉沉的夜幕。我看不見夜色中的一切,只是感覺汽車行駛了好一陣子才停下來,有人說我們已經(jīng)到了十六團團部——牧羊海,一個在我們心中很是神秘的地方。
站在深夜中牧羊海的土地上,我才想到是命運把我像一葉扁舟送到了那里。從此,在牧羊海的鹽堿地上,留下了我年輕的足跡,歪歪扭扭地走過了六年。
這里就是牧羊海,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個點,一個黃了又綠、綠了又黃的點。
其實牧羊海是一個地名,當然也是一片湖泊的名字。
那是一片很廣闊很碧綠很美麗的湖泊,在我國西北的廣袤大地上,散布著許許多多這樣的湖泊,這些湖泊都被叫做“海子”。其實這些海子不是大海的意思,而是湖泊的意思,就像北京的北海、什剎海一樣。把湖泊叫做海子,據(jù)說源自于蒙古語的音譯,對此我沒有研究,不知就里。牧羊海的位置在我們連隊東邊,連隊的西邊南邊還有兩個小海子,都不遠,一個叫二羊海子,一個叫張彭嶺海子,很小,方圓也就不到一個平方公里,海子里的水也很淺,沒不過人。雖然這些小海子不大,但它們的綠色水面常常引來不少水鳥在水面上飛翔,為荒原增添了許多的生氣和活力。閑暇的時候,這些小海子也是我們游玩消遣的去處。
我竟一下子喜歡上了牧羊海,因為牧羊海,我當時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生活很豐富:遠處的陰山,近處的沙丘,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湖水,有展翅高飛的天鵝、鴻雁,有隨風搖曳的綠色蘆葦,還有我們宏大的理想、追求和奮斗的目標,那是一個很大很大的目標……站在牧羊海畔,我會大聲地背誦“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北朝民歌。
除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景色之外,我還看到了“涼州城外少行人,百尺烽頭望虜塵。健兒擊鼓吹羌笛,共賽城東越騎神”的蒼涼景象。這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意境,非常符合我們這些熱血青年當時的心境,那時的我們正是懷著滿腔熱血建設邊疆、保衛(wèi)邊疆,大有“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的雄心壯志。
我想,這些感受在北京是絕對不會產(chǎn)生的,你不身臨其境哪來的感受?而北京只有紅色的宮墻,金黃色的宮殿,還有淺灰色的胡同和院落,幾棵槐樹,一片垂柳,樹上知了鳴叫。在北京的胡同里,你的胸懷不會寬廣,你怎么也體會不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茫?;脑险故境鰜淼男蹨?。想一想,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西邊天空的落日,照耀著高聳在天際的“孤煙”,那一刻,我以為你肯定會熱血沸騰。
河套一帶有許多的民歌流傳,爬山調(diào)即是其中的一種。爬山調(diào)也叫爬山歌、山曲兒,是一種短調(diào)民歌,有后山調(diào)、前山調(diào)、河套調(diào)之分。爬山調(diào)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河套到處都可以聽到牧羊人、趕車人以及農(nóng)人們高亢悠揚的歌聲。
我最初就是從趕車的車老板那里聽到爬山調(diào)的,他們坐在大車上,搖晃著手中的鞭子,可著嗓門兒唱。車老板愛唱爬山調(diào),牧人也愛唱爬山調(diào),我想這都是因為他們的苦悶所致:一個人天天趕著幾頭不會說話的牲口,一個人天天趕著只會咩咩叫的羊群,心中的苦悶肯定無處所說,那么就唱爬山調(diào)吧。
爬山調(diào)可唱的內(nèi)容很多,五花八門,十分隨意。有一首爬山調(diào)是這樣唱的:“騎著馬兒四處走,一張嘴爬山調(diào)就流出口。三十三顆蕎麥九十九道棱,爬山調(diào)唱起來就不由人……”可見爬山調(diào)確實是當?shù)乩相l(xiāng)們的最愛。我在河套地區(qū)生活了幾年,竟然也學會了幾句:“大青山下一片片紅,草原上有了鋼鐵的城……”
唱爬山調(diào)要使勁兒吼,要扯著嗓子,有些像吼秦腔,好像只有那樣才能抒發(fā)情感,才能表現(xiàn)出草原人的豪爽。不過,這是我的感覺。
上世紀60年代的牧羊海地區(qū)人煙稀少,相隔很遠的幾個小村落散布在牧羊海的周圍。站在高高的沙丘上,你可以看到稀稀落落的土黃色低矮小屋,這些小屋全部使用土坯,土坯外面用黃土泥抹墻,和黃色的大地十分融合,遠遠看去蒼黃一片。唐詩中有“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的詩句,用來描寫這里的景色十分貼切。
身臨古老的敕勒川,我真正體會到了荒原的冷峻和百姓的艱辛,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敕勒川,陰山下”的詩韻,也深深地體會到敕勒歌的真諦。
但是牧羊海的名字很美,就是這個美麗的名字,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多美好的聯(lián)想。
我曾在一篇散文《牧羊海印象》中寫到: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從極遠極遠的天邊浩浩湯湯地流過來,泛著渾黃色的波濤,又浩浩湯湯地流過去,給河套平原留下了長長短短的河流,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湖泊,當?shù)乩相l(xiāng)把這些湖泊叫做“海子”。在我們兵團連隊的周圍就有許許多多的海子,它們像碧綠的翡翠,一塊一塊平靜地鑲嵌在黃色的土地上,給這塊古老的土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氣,也給我們這些年輕的學生帶來無窮的快樂。我們非常喜愛鏡子般的海子,喜愛海子中的一切。這個地方最大的海子叫牧羊海,方圓有百八十里大小,里面全是綠色的蘆葦、蒲草,微風吹來,像一片緩緩蕩漾的綠浪。
當?shù)氐睦相l(xiāng)們說牧羊海就是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所以叫做牧羊海。我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認為那是老鄉(xiāng)們久遠的傳訛。知青還是了解一些歷史知識的:蘇武于公元前100年奉漢武帝之命持節(jié)出使匈奴,卻被匈奴扣留,囚禁在北海。然而他誓死不降,堅貞不屈,堅守民族氣節(jié),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直至回國。但歷史上的北海所在何處,很多年來一直不太清楚,所以蘇武牧羊地就有了幾個說法:有說蒙古草原的,有說中國新疆的,還有說在貝加爾湖的。但根據(jù)大多數(shù)的說法,蘇武牧羊的地方應該是現(xiàn)在的貝加爾湖。
蘇武牧羊的故事流傳很廣,可謂婦孺皆知。因其流傳太廣,在許多地方就產(chǎn)生了許多的傳說和附會,并有了多個版本,有的地方還建有蘇武廟,比如河北的豐寧,比如寧夏的中寧。
平沙莽莽,塵土漫漫
不管怎么說,蘇武牧羊的故事是非常美好的,表現(xiàn)了千百年來老百姓認同的一種民族氣節(jié),也是一種值得弘揚的民族精神,要不老百姓為什么口口相傳呢?其實牧羊海的老鄉(xiāng)們關于蘇武在牧羊海牧羊的訛傳,就是他們認同蘇武堅守民族氣節(jié)、堅持民族精神的結果,是把蘇武牧羊的美麗傳說套在了牧羊海這個地方,使之更加讓人留戀。我之所以寫了幾篇有關牧羊海的文章,一是對牧羊海的喜愛,二是對蘇武在牧羊海牧羊傳說的心理認同。
雖然牧羊海流傳著美麗的傳說,但牧羊海的生活很艱苦。我在前面的文字中既有對牧羊海美麗風光的描寫,也有對牧羊?;臎龅拿枋?,看似矛盾,其實不然。根據(jù)我在牧羊海生活幾年的感受,給我深切的體會是牧羊海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是美麗的,這個美麗的時段包括春末、整個夏季和秋天的前半部分。一定不要去看暮秋以后的時段,“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那時綠色盡失,平沙莽莽,北風低吼,塵土漫漫,完全是一片寒風蕭瑟了。牧羊海的春天到得晚,口里已經(jīng)是“千樹萬樹梨花開”了,這里還是“飛鳥千里不敢來”呢。初春的景色不好看,大地上狂風刮過,卷起鹽堿地上的漫漫沙塵,讓人感到高原上的了無生機。
可是,夏末初秋的時候,卻是各種瓜果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河套平原上一年一度的好季節(jié)來了,空氣中飄散著瓜果濃濃的香氣,讓人們深深地陶醉。牧羊海也不例外,哈密瓜,華蘭士,西瓜香瓜……怎么也有十幾種瓜吧,讓你盡情地吃。一到這個季節(jié),我們這些大小伙子絕對禁不住瓜香的引誘,千方百計要把香甜的瓜果送進嘴里。不過,我們這些年輕的小伙子們卻還要去偷瓜,因為偷瓜,我被連里點名批評,和我一起被點名批評的還有其他戰(zhàn)士。哈哈,原來偷瓜的人真不少。
有瓜的季節(jié)是牧羊海最好的季節(jié)。
雖然生活艱苦、工作緊張,可是我們很多人還在想方設法地學習。我們組織學習小組,在工作之余,趴在自己用小墨水瓶做的煤油燈下讀書,或者寫筆記。那時候沒有什么書可讀,全連也沒有幾本除了毛澤東選集之外的書籍。有一天,我看見戰(zhàn)友有一本《詩詞格律十講》,就央求著人家借了過來,答應人家看幾天必還。我太喜愛這本書了,僅僅看一遍實在不過癮,于是決定把它抄下來,這樣就可以隨時翻看閱讀。
那本手抄本我一直精心保存,至今還在書柜中擺放著,那是一本很普通的黑色硬皮本子。
我的一個戰(zhàn)友喜歡研究哲學,可以說已經(jīng)到了酷愛的程度,平常沒事就捧著一本哲學著作認真地閱讀。閱讀的時候他眉頭緊鎖,一副深刻思考的模樣兒。他是個半禿腦門兒,我們便笑他有一個列寧的腦袋。他對哲學有一股極強的鉆研勁頭兒,業(yè)余時間都用來學習哲學方面的文章,包括一本黑格爾的什么著作。據(jù)別人說,他曾表示過,今生的理想就是當一個哲學家。對此我十分不解,他怎么就鉆到了這個牛角尖里了呢?我對哲學實在不感冒,頭疼,總鬧不懂其中的那些奧妙,理不清其中的深刻哲理,也就敬而遠之,不去費那個力氣了。
我不喜歡哲學,就跟我不喜歡吃河套地區(qū)的糜子米飯一樣。但是我喜歡中國的詩詞,特別對唐詩宋詞頗有偏愛,沒事兒的時候就讀讀看看,還抑揚頓挫、搖頭晃腦地念叨念叨,細心領會詩詞中的意境,感受詞句的各種“味道”,既玩味辭句的華麗,也體味詩詞中的甘辛;既享受大江東去的宏大氣魄,也領略北國風光的廣闊遼遠。我感覺那里面既有淺吟低唱,也有金戈鐵馬;既有委婉凄美,也有氣貫長虹。詩詞里面的內(nèi)容太多了,也太美了,我真的喜歡。由于喜歡,我就多讀了一些,或者說多學了一些。正因為那時的自讀自學,我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至今還是對書、甚至可以說對帶字的紙片兒,都有一種特殊的偏好。
現(xiàn)在回憶那時的情景,我仍然感覺學習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由于強烈的要學習的念頭,我還有了學習的副產(chǎn)品:理想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那時候年輕,誰沒有個理想和追求呢?說實話,我們這些知識青年在邊疆、農(nóng)村的廣闊天地中,很多很多的人都曾經(jīng)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刻苦地學習過、奮斗過。
我和幾位喜愛文學的戰(zhàn)友組織過一個學習小組,以學習“語文”為主,這和當時我有一本《大學語文》的課本有關系。那本《大學語文》是內(nèi)蒙古某大學1960年的課本,是我在呼和浩特的一個舊書店里買到的,灰色的書皮,很薄,也就是一百頁多點兒。因為有了這本課本,我們的學習小組才有了教材。我們是從第一課開始學習的,由此,“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就成為我們反復背誦的課文了,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蘊,也在我們年輕的心中有了朦朦朧朧的感覺,在對理想的追求之中,暗暗地多了一點兒對異性的渴望。
這些追求一直存于心中。
屯墾戍邊是艱苦的,需要精神和體力上的極大付出,甚至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誰也沒有想到,我那位哲學戰(zhàn)友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生命,永遠被埋葬在連隊西邊的沙丘里。當他的遺體被葬入黃土地之后,我想到的是,他在那個世界還學習哲學嗎?他的靈魂還研究哲學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靈魂從那一刻起,就開始在牧羊海的天空中游蕩了。
汽車經(jīng)過二十多分鐘的行駛,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白色的略顯歐洲風格的大門,很是典雅清新,那是現(xiàn)在的牧羊海牧場的場部大門。
牧羊海到啦!遠遠地,看見幾個老戰(zhàn)友已經(jīng)在路邊迎接我們。下車后,大家熱烈地握手擁抱,說著笑著,有幾個戰(zhàn)友還流下了激動的熱淚。我知道,那是他們的真情所導引的。他們的熱淚也讓我激動,我便扭過臉去,悄悄地把淚珠擦掉。
我們在下午的燦爛陽光下參觀了過去的團部,又驅(qū)車到牧羊海的深處,游覽了那里的旅游景點,在藍天碧水之中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深情回憶當年所謂戰(zhàn)天斗地的火熱場面。在藍天下,我們在敘述;在碧水邊,我們在眷顧。今天的牧羊海,就是我們過去生活的地方。
回我們原來的連隊駐地是我們此行的最大愿望,我們可以說義無反顧地回到了連隊的駐地??囱矍暗囊磺惺悄菢拥厥煜ぃ阂慌排诺臓I房是我們的勞動再現(xiàn),高大的禮堂是我們的熱情“鑄就”,溝渠兩邊的柳樹,更是我們的青春寫照。啊,牧羊海的一切,哪一樣不是用我們的雙手和血汗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想是不是因為我們年輕時的艱苦勞動,才使我們對牧羊海深深地眷戀。
大家行走在這片曾經(jīng)火熱的土地上,就像當年行走在這片土地上一樣,還是那么青春,還是那么精神,竟然沒有一點點的“頹敗”,甚至沒有一點點的勞累。
現(xiàn)在的牧羊海水少了,水面也小了,沒有了當年成群天鵝、鴻雁飛翔在藍天下的美景,也沒有了當年牧羊海令人神往的綠波瀲滟。我看到流經(jīng)團部旁邊的大水渠,現(xiàn)在變得淺淺的,沒有了當時一渠綠水蕩清波的意境;水渠兩岸的柳樹卻粗壯了許多,記述著時間的流逝。
我特意去西沙丘轉(zhuǎn)了一大圈,一是尋找當年西沙丘的模樣兒,二是尋找哲學戰(zhàn)友的墓地。西沙丘還在,卻沒有了那時的高大。尋找哲學戰(zhàn)友的墓地卻一無所獲;我想,五十年了,他的墳墓被風雨沙塵滌蕩平了,我還想,他的靈魂安息了嗎?
其實,牧羊海故地重游就是一種思考,而不僅僅是懷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北朝牧人的長歌,也有千百年來牛羊的蹄印,還有我們那一代人的腳步聲聲。還有其他什么留在我們心間?肯定還有,我想是不是五十年的不斷思考?
我認為五十年的不斷思考是一種回歸正常、不斷深入的思考,足夠我們一生享用。
不過,站在第二故鄉(xiāng)的土地上,站在牧羊海邊,我心中唯一的信念是:牧羊海,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