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田河初級中學 包 敏
在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推進中,教師要讓多元教學得到充分滲透。課堂上不僅要善于廣泛引入各種生活化的實例作為知識分析解讀的依托,教學過程中也應當關注于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同時,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豐富學生的良好交互,在交流的背景下活躍大家的思維,讓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更強。這些都是多元教學背景下可以采取的教學實施方案,這會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收獲更加豐富,物理課程教學的多元訓練目標也可以很好的達成。
多元教學有很多不同的體現(xiàn)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知識要點就課程教學的方式做合理創(chuàng)設,讓教學的針對性更強,并且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印象??紤]到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物理知識普遍有較強的生活化色彩,不少知識點不僅會在生活中有直觀體現(xiàn),還可以用于分析解讀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充分遵循物理課程的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廣泛引入各種生活化實例作為依托,讓學生可以快速建立就理論知識的學習感受,幫助學生有效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高,不僅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學習探究的欲望,學生也會認識到物理知識的用途,并且會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對各種現(xiàn)象的觀察和思考來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掌握。這樣的學習過程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實質性的收獲,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原理有更好的掌握,學生也會體會到物理知識學習探究的樂趣。
比如在教學《熔化和凝固》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合理引入一些生活化實例作為知識點分析解讀的依據(jù)。上課伊始,教師首先給大家介紹兩種熟知的生活現(xiàn)象,分別為春天時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的場景,以及冬天時萬物凍結、水滴凝結成冰的狀態(tài)。引出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后,教師以此來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于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談一談這兩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其中是否包含一些典型的物理學知識??紤]到學生普遍在生活中見過這些場景,大家也具備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因此會引出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上述問題普遍探究的熱情。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表達了各種觀點,有的學生能夠較為準確地分析其中的知識原理,有的在論述上則存在偏差。教師要鼓勵學生廣泛表達自己的各種看法,讓學生之間不同的觀點得到良好交互。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來引入知識教學,給學生做更加細致的知識點的分析解讀。這種層層推進的教學實施方案可以發(fā)揮更好的教學實效性,會讓學生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印象,學生整體的課堂學習感受也會更好。
對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知識,教師也可以采取列舉實例的方法,來對概念知識加以分析解讀,幫助學生更快地建立學習認知。有些物理學概念對學生來說十分陌生,并且概念在文字界定上理論性較強,學生如果僅僅依靠字面含義來領會概念的意涵,會產生較大的學習障礙。對于這樣的知識點,教師要積極找尋化繁為簡的方法,要給學生的理解過程搭建橋梁,結合概念列舉實例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比如在教學“比熱容”這個知識點時,在給學生解釋了概念的字面含義后,很多學生還是不太理解概念真正的含義。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操場上感受到比熱容不同所帶來的生活現(xiàn)象。在操場上,教師讓學生在上下午的課余時間分別多次測量石灰地面、橡膠地面和沙子地面的溫度,其中學生測量到沙子地面的溫度變化最為明顯,而這正是因為其比熱容較小的緣故,升溫速度和降溫速度都很快。教師讓學生將幾次測量的結果清晰記錄下來,將這些數(shù)據(jù)歸納匯總,這樣溫度變化的程度及變化的規(guī)律便一目了然。有了來源于生活實例中的真實數(shù)據(jù)作為依托后,學生再來解析課本中概念的含義,可以更快地理解概念的實質。這樣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化解了教學難點知識,并且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
將生活實例和生活范例引入物理課程,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非常明顯的教學輔助效果。從上面的實例中可以看到,透過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生活實例引入課堂,這可以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到學習主題中。教師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一些思考問題,學生交互討論的熱情也很高。這才是多元教學背景下教師應當采取的知識導入形式。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就知識要點的實質有更深入的探析,大家也能夠更快地吸收掌握知識原理。這會讓課堂教學整體推進效率更高,學生對于理論知識也會有更好的理解掌握程度。
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是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是很重要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可以隨著知識教學的逐漸深入,慢慢地在物理課堂上引入一些實驗的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教師不僅可以給學生設計專題實驗課程,讓學生展開細致深入的實驗問題探究,教師也可以在知識教學的展開中融入一些簡單有趣的實驗活動。這同樣會有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還能夠透過實驗活動的展開輔助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吸收。這樣的課堂組織與創(chuàng)建方法很好地符合多元教學的基本要求,能夠讓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更高,同時也可以很好地增添課程探究的趣味性,讓學生獲得更加多樣化的課堂學習收獲。
比如在教學《浮力》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個知識點設計相應的實驗探究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自主實驗的形式完成相應的探究過程,教師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空瓶子拿出來,然后將空瓶按入裝滿水的水桶中,瓶子一點點進入水底,讓學生留意這個過程有哪些具體感受。完成這個簡單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后,再來讓學生試著談一談物體受到的浮力和哪些因素有直接關聯(lián)。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大家紛紛展開了各種猜測和判斷。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睂W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課堂學習氣氛十分活躍。教師不用馬上判斷學生觀點的正誤,可以將持相同觀點的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然后讓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驗證實驗。這樣的教學活動方式為課堂注入了更多趣味性與活力,同時也是對于學生綜合實踐探究能力的激發(fā)。學生會紛紛找尋解決方案,并且設計一些相應的實驗思路,課堂學習氣氛變得十分濃厚,大家在這樣的活動背景下很快就理解了知識原理,課堂上理論知識教學的效率得到了充分保障。
實驗活動還能夠很好地揭示知識原理,提升課程教學實效。比如在教授《光的折射》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完成一個有趣的物理小實驗。教師首先給每位學生一個盛有水的量杯,再分給每位學生一根細木棍,當學生把木棍放進水中后,讓學生分別從量杯的上方和側方去發(fā)現(xiàn)木棍的不同。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從上方看下去,木棍并沒有任何異常;但是,當從側面看過去時,木棍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錯誤”,木棍和水面接觸的地方仿佛折斷了一樣,有一個彎曲度。學生對這種狀況都十分好奇,對于產生的原因很感興趣。基于這個趣味化實驗過程,教師隨之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一步給學生講解光的折射的相關知識。學習了這部分內容后,學生便能夠很好地理解上述實驗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利用物理實驗來優(yōu)化課堂,這能夠將很多理論知識以趣味化的形式展開在學生面前。不僅如此,基于實驗活動還會很好地引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伴隨著這種良好的教學開端,教師再來給學生解析新課內容,學生不僅在聽課時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大家學習的自主性也會更強。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要多為學生設計各種實驗活動,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自主完成的實驗活動,這些都能夠為學生知識的吸收帶來輔助,并且可以顯著提升課堂教學的綜合實效。
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發(fā)展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這不僅是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讓學生感受到課程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多將趣味性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和知識教學進行融合,并且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實驗探究空間。這會非常有助于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激發(fā),能夠帶給學生更多觀察與思考。經歷了實驗探究活動后,學生才會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識原理,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會更高,學生也能夠獲得更加多樣化的課堂學習體驗。
基于物理課程的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的學科能力有很多,教師要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做差異化的教學設計,并且有針對性的發(fā)展鍛煉學生的學科智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學習能力的進步與提升。在教學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掌握的越來越多,這個時期教師可以更多的將教學關注點放在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上,要讓學生有更強的獨立思維能力,可以借助學過的知識自主解決各類問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教師可以多給予大家學習引導與啟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整體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鍛煉與提升。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輔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合理的梳理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入思維導圖,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匯集,并且形成、建立自身的知識結構與框架。這會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會讓學生吸收的知識更加牢固,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訓練效果。
比如學習了《聲現(xiàn)象》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將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利用思維導圖做歸納匯總。有的學生從“聲”這個關鍵詞出發(fā),以此列出了聲音是什么,聲音如何產生,聲音有哪些特性等分支;也有學生結合這個關鍵詞列出了聲音的概念界定、聲音的特性、聲音的應用、噪音的損害等分支。從學生思維導圖的繪制情況和對于知識點的歸納總結狀況來看,學生就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整體上有較好地吸收掌握。不僅如此,學生還會在思維導圖中就自己不太理解,或者存有一些疑問的知識點做重點標記。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這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會讓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整體效率更高,大家的綜合學科能力也會得到鍛煉提升。
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自主完成已有知識的梳理總結,這是發(fā)展學生學科能力很好的途徑,并且是多元教學積極功效的一種體現(xiàn)。隨著學生知識積累得越來越豐富,教師可以多發(fā)展鍛煉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且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吸收掌握課本知識,也會讓大家對于自己真實的學習情況有更直觀的認識。教師可以多將思維導圖引入課堂,鼓勵學生利用這種方式自主完成已有知識的梳理匯總。這才會從整體上提升知識教學的實效,并且會讓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與強化。
初中物理知識有很強的實踐性,很多知識點能夠在生活中有直觀應用與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經歷和體驗,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物理知識的體現(xiàn)形式或者作用方式。這樣的活動過程會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學習印象。尤其是有過真實的活動經驗后,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其中包含的知識原理,學習的效率會更高。教師在構建課堂時,可以多結合知識要點,設計各類學生參與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產生更真實的學習感受。這樣的活動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建立,還會引發(fā)學生的相關思考討論,為學生的知識吸收帶來輔助。在教學《壓強》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對于課本中給出的關于壓強的概念很難直接理解。與其讓學生生硬地理解概念可能產生學習障礙,教師不妨轉換教學思維,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給學生完成知識的解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都有的一些學習用品,利用簡單的實驗設計,讓學生感受壓強的存在。比如,可以讓學生將兩只鉛筆作為實驗工具,一支筆尖被削尖,另一支則沒有,然后分別用兩支鉛筆的筆尖壓在手指上,感受二者的差異。
這兩個實驗在對比下作用效果非常明顯。學生立刻會感受到筆尖作用在手指上很疼,而完整的鉛筆則完全沒有這種感覺。這便非常生動地為學生闡述了壓力的作用效果,也讓學生認識到了壓力大小與接觸面積之間的關系。這種生動直觀的實踐活動,快速建立了學生的學習認知,讓學生可以牢固地實現(xiàn)對于知識的吸收掌握。這種教學模式輕松有趣,起到的效果也十分顯著,這才是優(yōu)質物理課堂在構建的過程中應當采取的實施方法。
總之,基于多元教學的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推進中,教師要利用生活實例分析理論知識,創(chuàng)設開放化的實驗探究環(huán)境,發(fā)揮思維導圖的輔助效果,讓學生經歷實踐探究過程,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