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城關小學 張禮端
《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時要注重他們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探究能力、應用能力外還有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是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到諸多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十分重要,這不僅是貫徹與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的必要選擇,也是推動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的基礎。尤其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迫在眉睫。然而,就線下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專注于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等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故筆者在本文中就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以及具體的實踐策略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旨在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推動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從字面上來看,數學閱讀能力就是讀懂與數學有關材料的能力,實際上它有著豐富的內涵。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尤其是概念、公式等,既抽象而且又有很強的概括性,此外數學教學內容中還包括幾何圖形等信息,這些信息決定了數學閱讀能力與語文等學科的閱讀能力有所差別。具體來說,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構成如下:第一,有挑選信息以及語意轉化的能力。與普通的文字閱讀不一樣,數學閱讀中涉及到公式、圖形、符號等,所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對有關信息進行挑選與語意轉化,將其轉變?yōu)橥ㄋ滓锥男问?。第二,邏輯推理與內容理解的能力。由于數學知識有很強的抽象性,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要求也比較高,這需要學生在語意轉化、挑選信息的基礎上正確理解素材,注重數理關系的銜接,從中獲取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尤其在解答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與內容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在數學閱讀過程中,小學生要具備細心、耐心的投入能力。歸根究底,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遇到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容易出現(xiàn)粗心、煩躁等情緒,這會影響他們對于題意的正確理解。特別是一些急于求成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盲目求快,容易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或者在解題過程中跳讀,這會影響他們解題的準確率。
首先,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數學語言與漢語不同,它涉及到很多符號、公式等,而且數學概念、定理等知識有很強的概括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因為理解不透徹而存在認知偏差,導致做題的時候出錯。與此同時,由于語言使用不規(guī)范,學生在解題時也容易出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可以幫助他們規(guī)范使用數學語言,這對提升其解題速度與正確率也有重要意義。
其次,有助于開發(fā)教材閱讀價值。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教師需要靈活地使用教材,將其作為提升學生數學水平與綜合素質的重要工具。然而,教材上數學理論知識豐富,很多知識比較深奧,學生理解起來吃力,導致學習淺顯化。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可以提升他們解讀信息的能力,促使學生從教材中挖掘出更多更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育人價值,而且有益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最后,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教學的主旋律,從本質上來說,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就是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眼光看問題,會用數學語言去表達問題。以“數學建?!边@一素養(yǎng)為例,它是指學生在面對現(xiàn)實中的問題情境時能夠用數學語言進行抽象化處理,將其變成一個數學模型,然后使用數學公式、定理、概念等基礎知識去解決的能力,這其中就需要很強的閱讀能力的參與,學生只有會閱讀,才能提取有效信息并建立模型。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十分重要,這有助于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無法由他人替代完成,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無論如何也是學不好的。眾所周知,數學語言與漢語表達有一定的區(qū)別,它主要以數學符號、圖形等代替,有很強的嚴謹性、抽象性與邏輯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全身心投入,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活躍度。換言之,數學語言更加強調嚴謹、凝練以及邏輯性,所以具有邏輯之美、簡潔之美,而這些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他們不容易理解,也很難產生興趣,這就導致在閱讀過程中敷衍了事。要想讓他們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升其閱讀能力,首先要讓他們產生閱讀的興趣,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教師要抓住“閱讀興趣”這一影響因素,以此為切入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這對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有積極作用。例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法,給予學生良好的視覺體驗,以此調動他們的學習能動性。舉個例子,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點時,若是直接給學生講解“軸對稱”這個抽象的概念很難讓他們記住,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京劇臉譜、鼠標、蜻蜓與蝴蝶、故宮等物體,然后組織學生一起“找規(guī)律”。通過對這些圖形的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一個規(guī)律,就是圖形左右兩邊或上下兩邊是一樣的。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用語言去界定“軸對稱圖形”。結合之前的發(fā)現(xiàn),學生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接著,再組織學生閱讀課本上對于“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并且讓學生將自己的概括與課本上的定義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不足。這樣的閱讀教學形式充分凸顯出學生主體地位,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還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嚴謹性。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語言越來越規(guī)范,這也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數學建模能力。
閱讀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但是很多小學生并不知道,所以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出錯,或是混淆概念或是理解錯誤。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傳授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學生掌握了科學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提升:(1)數學概念的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概念時,首先要求他們正確理解概念中的字詞,能夠用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與文字語言互譯。其次,要聯(lián)系實際找出對應的實物或正反例子。以“分數”為例,在閱讀這個概念時可以列舉“切蛋糕”“折紙”等例子,這樣可以加強閱讀與理解。最后,要弄明白概念的外延和內涵,能夠對相近的概念進行區(qū)分,知道概念適用范圍。(2)數學定理的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定理時,首先要求學生學會區(qū)分定理的結論、條件。其次,探討定理的證明方法與途徑,分析證法的優(yōu)劣與正誤。再則,要聯(lián)系類似的定理進行分析比較,有效掌握其應用。最后,去思考數學定理能否逆用,進行引申與推廣。(3)數學公式的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公式時首先讓他們弄清楚公式的來龍去脈,學會推導公式。其次,要探討公式的特征并且想辦法去記住它。再則,注意公式應用條件,對于它的內在聯(lián)系要弄明白,了解公式的運用。(4)數學例題的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例題時,首先要求他們認真審題,梳理題目中已知條件與待求問題,嘗試著自己去解題。其次,通過比較法比較自己的解題過程與課本中的解題過程,學會簡潔、正確地書寫解題過程。最后,對解題規(guī)律進行總結,探索新的解題途徑。(5)數學應用題的閱讀。應用題是數學閱讀教學最好的載體,也是最需要學生閱讀能力參與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取數形結合方法去閱讀,即一邊閱讀問題一邊繪制圖形。例如,對于“甲乙兩個人從A、B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一條路長100米,第一天修了1/3,第二天修了剩下的……”這類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圖形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直觀地閱讀,更容易理解。掌握了這些閱讀技巧與方法,學生在閱讀任何形式的數學知識時都能游刃有余,其閱讀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得到顯著提升。
思維是影響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響學生的邏輯推理、數學抽象等素養(yǎng)。在指向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閱讀活動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如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法。顧名思義,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讓很多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在交換觀點、經驗的過程中,他們的閱讀思維得到拓展,而且這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知識的認知、理解和掌握,從而顯著提升其數學學習效率。例如,筆者在課堂上曾經給學生展示這樣一道題目:“某工程隊準備修建一條長120米的道路,前面5天時間修了這條道路的20%,按照這樣的修路速度,該工程隊還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這條路?”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閱讀并解決這道題。對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站在“工作效率”這個角度去閱讀,列出“120÷(120×20%÷5)-5”這樣的式子;有的學生從“分數的意義”這個角度去閱讀,列出“1÷(20%÷5)-5”這樣的式子。在交換觀點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思維、視野得到開闊,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去閱讀知識,這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
閱讀習慣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教師要予以重視,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數學閱讀需求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即閱讀數學知識時要養(yǎng)成動手圈圈畫畫的習慣。眾所周知,數學語言嚴謹、準確、簡潔,所以在敘述過程中通常沒有多余的字詞,需要學生在閱讀時“思辨結合”“咬文嚼字”,對問題中的每一個符號、每一個字的含義進行推敲。比如“減少到”“減少了”這兩個詞語,看著相似但意義相差很大,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摳字眼”的習慣,將這些容易混淆的詞語圈出來,學會對數學知識或問題進行思辨。其次,要養(yǎng)成提取關鍵信息以及隨手畫圖的良好習慣。很多數學問題或語言表述看似相近,但是差別很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提取關鍵信息以及隨手畫圖的良好閱讀習慣。舉個例子,植樹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比較常見,其中“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需要進行分類討論,如不封閉路線中兩頭都栽、只有一頭栽、兩頭都不栽等關鍵信息都會直接影響問題結果。教師要讓學生有意識地關注這些信息并且畫出圖形,根據圖形進一步分析數量關系,這對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以及數據分析、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錯題資源是有效的教學資源,在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為導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整理數學錯題的良好習慣。錯題暴露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短板,其中就包括了閱讀方面的不足,而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他們需要深入分析出錯的原因,再將正確的答案、解題思路與錯誤原因進行對比分析,這對他們邏輯思維、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通過課外作業(yè)、數學考試等渠道收集自己做錯的題目,摘抄下來并對錯題原因進行分類,定期歸納與總結,還可以用思維導圖去呈現(xiàn),這會在無形中提升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指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今天,教師要站在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視角重新調整教學方案,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納入到教學體系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影響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因素有閱讀興趣、閱讀方法與技巧、閱讀習慣、閱讀思維等,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去激活這些影響因素,將它們正面的影響充分發(fā)揮出來,推動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有效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