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小學(215021) 何 苗
納蘭性德《長相思》一詞,文字雖短,但情真意切;其內容含蓄朦朧,極富情韻,給人虛無縹緲之感。這首詞以其獨特的文學意蘊、文化價值,為很多名師公開課執(zhí)教時所選。
在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暨優(yōu)課評選活動中,李春然老師執(zhí)教的《長相思》一課,那蕩氣回腸的朗讀、那充滿豐富的想象、那立足文本的師生對話,凸顯了她著力構建的基于語用訓練、立足板塊融合的詩意課堂。
溫儒敏教授指出:“‘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板塊設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綜合性也有所加強。老師們使用教材時,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惫P者將結合具體課堂教學實錄,聚焦板塊融合,談談如何讓小學古詩詞教學詩意橫生。
朗讀是一種傳統(tǒng)且被普遍采用的語文教學方法。對古詩詞的教學,可以單純朗誦,讓學生慢慢領會文章的意趣;也可以是先讀后講,在講析中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深刻領會作品的情境。
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長相思》一詞的教學中,李老師自始至終精準把握“讀”的要義,讓“讀”成為貫穿整個教學的主線。課堂上,李老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喚醒了文字的聲音、興發(fā)了內心的感悟,使學生逐步觸及了詩詞的境界。
師:自由讀《長相思》,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可以多讀幾遍。
(生讀)
師:讀得非常流利,特別是文中標注出來的這四個音讀得很準,再請一位同學來讀這首詞。
師:古詩詞很講究韻律美。同學們自己把這首詞再讀一讀,讀出這種味道來。
師:請大家默讀全詞,記住注釋,理解它的意思,待會兒和同桌交流交流。
師:同學們,一切景語皆情語。納蘭性德的詞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瘢氉x又感到淡淡的憂傷。在《長相思》一詞中,作者借助自然景物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同學們,讓我們拿起書本再來誦讀這首《長相思》,想象景物,體悟那美妙的大自然吧……
李老師讓學生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直至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這個過程不僅量大面廣,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且充分發(fā)揮了朗讀的功能。李老師關于“讀”的巧妙設計,先是“讀準字音”“讀懂意思”,再到“感悟身心分離”,又到“對比美夢現(xiàn)實”……讓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納蘭性德情真意切、無奈至極、內心痛楚的復雜情緒。
全詞短短36 個字,課堂上學生以多種形式一遍一遍地讀,再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層層遞進式的引讀等,整堂課學生不僅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反而越讀越有激情,越讀越有新體會。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朗讀中,讀出了意境,讀出了情韻,更讀出了詩意。課堂中,李老師的把控張弛有度,循序漸進,使得古詩詞教學更具詩情畫意與無限韻味。
特級教師王崧舟認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顯像結構并沒有什么可感性,必須借助人的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讓干癟的符號化為鮮活的畫面。要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教師應該在古詩詞教學中挖掘發(fā)展想象力的因素,讓學生思緒飛揚。在《長相思》的教學中,在學生了解基本詞義的前提下,李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逐步讓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和心境中。通過一次次的想象,輔之以動情吟誦,師生們與詞人展開了跨越千年的心靈對話。
師:那時夜色已漸漸深了,我們輕輕地來到將士們的營帳中。想象一下,在千帳燈下,將士們會做些什么呢?
生1:我覺得他們可能正在給家里的親人寫信,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就像一句詩寫的那樣“家書抵萬金”!
師:你還看到他們在干什么?
生2:我還看到他們圍坐在桌子旁邊,一邊靠著炭火取暖,一邊看著地圖,商量著明日的行程。
生3:路途漫漫,或許在路上,他們不小心受過傷。我覺得他們正在帳篷里包扎傷口呢。
……
師:此時,他們突然想到了故園的哪些美好場景呢?
生4:納蘭性德可能會想到他和親朋好友一起飲酒做詩的畫面。
師:好不愜意呀!
生5:他們在想,鞭炮聲起,家家戶戶都團圓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過新年,多么祥和、幸福的畫面。
生6:我覺得納蘭性德會想,春暖花開時節(jié),自己與家人一起走進田野,去踏青、去賞花,鮮花是五顏六色的,處處彌漫著醉人的香味。
師:是呀!征途可謂是風雪交織,寒意侵襲。故園卻是寧靜溫馨的,充滿著溫暖。這一寒一暖,給作者帶來了心靈的沖擊,難怪作者如此說——(生讀:“風一更,雪一更……”)
師:此時,寒風冷雪聒碎了納蘭性德的內心。還有誰的心,也被這風雪聒碎了?
生7:不僅僅是納蘭性德的心,其他將士的心也被這風雪聒碎了。
師:同學們,我們的目光從“千帳燈”聚焦到“一盞燈”,從“帳外風雪聲”聚焦到“帳內夢不成”,我們體會到了納蘭性德和將士們長長的相思。
師:誰能讀出這份綿長的思念?(生讀)
師:學到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納蘭性德與將士們明明心系故園,可是為什么還“身向榆關那畔行”呢?
生8:我覺得這是皇帝的指令。在古代,皇帝的指令沒有人敢違抗。即便不想,也沒辦法。
師:你的意思是,他們是忠于君主,是嗎?
生9:我覺得用“舍小家為大家”來形容他們更合適!
師:真厲害!他感悟出了納蘭性德他們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夜深千帳燈”一句,言有盡而意無窮,表面寫出了壯觀景象,實則道出了情深心苦的真切感受。白日行軍,跋山涉水;夜深時刻,燈火通明。將士們夜不能寐,這不禁讓學生思緒萬千。在想象與表達中,學生走進了將士們的心里。
在教學中,李老師通過文字的浸染、場景的渲染,逐步引領學生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學生在吟詠中,打開想象的翅膀,馳騁于詞的意境中。那“心系故園”的心境,觸動了學生的內心;那“身向榆關”的畫面,呈現(xiàn)于學生的眼前。漸漸地,學生也領悟到了詞人“身”“心”分離的復雜情感。納蘭性德與將士們的“聒碎鄉(xiāng)心”豐富著學生的精神世界,也構筑了《長相思》的精神主題。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李老師匠心獨運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她通過想象成功實現(xiàn)了文字、形象、語言的三者互現(xiàn)。這一互現(xiàn),在無形中也讓學生看到了文字背后人的形象、詞的至情,觸摸到了古詩詞的內核。
有人說,教學不僅僅是告訴,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感悟。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利用好文本,呵護、培育學生思想的嫩芽呢?李老師以平和親近的語言、智慧的鋪墊,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古詩詞文本。下面的教學片段彰顯了她用真心賞識稚嫩生命的理念。
師:那你體會到納蘭性德怎樣的情感呢?
生1:納蘭性德很思念家鄉(xiāng),他的內心是極其孤獨的?!帮L一更,雪一更”一句就是很好的體現(xiàn)。外面風雪很大,此時他還擔心家鄉(xiāng),說明他很孤獨、很思念家鄉(xiāng)。
師:你看,他讀出了納蘭性德的孤獨和思鄉(xiāng)。
師:“故園無此聲?!蓖瑢W們,是不是北京就沒有風雪了?顯然不是!那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2:北京是有風雪的。因為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有親人的溫暖陪伴,在愛的港灣中,再冷再大的風雪也不會讓詞人感到寒冷。
師:有理有據(jù)!此時此刻,故園的人、故園的景浮現(xiàn)在眼前,故園的情涌動在詞人心頭。一切的一切,對于詞人而言,都是那么美好!
師:同學們,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長相思》一詞中,作者納蘭性德選取了不少常見的自然景色,或是山水,或是風,或是雪。景物是樸實的、樸素的,但是表達的情感卻是最真實的。請大家讀讀王國維先生的一句評價:“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p>
古人云:“詩無達詁。”一首古詩詞沒有固定的、完全正確的解釋,其妙處就在于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那么,教師就應當基于學情,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在課堂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李老師整體建構了古詩詞的意境、情境,盡量復原作者納蘭性德的境遇,重塑了古典詩詞背后的精神世界,教學層層深入,直指詞的情韻。李老師還對學生賦予真心的賞識,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如汩汩清泉,蕩滌心靈。
“詩言志,歌詠言,聲依韻,韻和聲?!闭f的是詩與歌是并存的藝術形式,也道出了詩歌與音樂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當古聲與今音融為一體時,或許是世間最澄澈的聲音了。吟唱,便是感受古典詩詞那迷人的恒久魅力的一種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鼓勵其大膽地吟唱,讓古詩詞課堂古韻十足,余音裊裊。
師:同學們,每首詞都有旋律,是可以唱出來的,《長相思》也不例外。想不想聽老師來唱?
(師吟唱)
師:經典就是經典!誰想來嘗試一下把這首詞唱出自己的旋律,秀出自己的風采?
……
課堂上,李老師借用吟唱的方式,吟出了紙上的文字,唱出了詩詞的樂感。整個過程,實則是一個讓詩詞逐步豐富、立體、鮮活的過程。李老師以身為范,給學生帶來了精彩的古詩詞吟唱表演,讓學生沉醉其中。
吟唱方式引入古詩詞教學中,對很多教師而言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吟唱古詩詞,升華古詩的音樂美、情感美,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給予學生充分的美學浸潤,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追尋的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習能力,在課外拓展中培養(yǎng)興趣。”這是許多語文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筆者認為,讀寫結合、拓展閱讀是古詩詞教學的兩大延展方式,值得教師將它們融入課堂教學中。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讀寫結合已經成為很多語文教師十分熟悉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閱讀教學理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基本手段。
師:此時此刻,故園的人、故園的景浮現(xiàn)在眼前,故園的情涌動在詞人心頭。一切的一切,對于詞人而言,都是那么美好!
師:他會想到些什么呢?拿出小本子寫下來。
……
讀是吸收,是基礎;寫是表達,是內化。在古詩詞教學中,寫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讀,是讀的延伸,是閱讀過程中感受與體驗的表達。李老師緊扣“故園無此聲”一句,自然對話,精心營造了寫的情境。這一板塊的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想象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的文字流于筆端,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詞人對故園濃濃的思念之情。
師:雖然納蘭性德一生短暫,卻給世人留下了三百余首詩詞。今天所學的這首《長相思》是其中有名的一首。大家可以搜集他其他的作品讀一讀,唱一唱。在練筆紙的反面,有一首李煜的詞——《長相思·一重山》。請你對比著《長相思》來讀一讀,想一想這兩首詞的異同之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崩罾蠋煹恼n外延展,既是對拓展閱讀的落實,又是對比閱讀、古詩吟唱等學習方法的滲透與鞏固,可謂頗具匠心。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延展中生情,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使學生在詩意的課堂中詩意地學習。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方法、策略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以朗讀貫穿課堂、以想象走進詩情、以對話深入文本、以吟唱熏陶審美、以延展發(fā)展能力等教學板塊巧妙融合,聚焦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是值得一線語文教師參考借鑒與進一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