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睢寧縣徐州空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221200) 王姣姣
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不再單純地講授某一知識點,而是在教學具體內(nèi)容的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探索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就是單元整體教學的內(nèi)涵,也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重點。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注重詞句解讀,教師要細致講解知識點,深挖文本內(nèi)涵,旨在把知識點講清楚、講明白,讓學生學會運用。這樣教學雖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不能從整體出發(fā)把握教材和課堂教學。革新教學形式,將單元知識整合、歸納,進行整體教學已迫在眉睫。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以單元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就為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整合、優(yōu)化,挖掘知識點和單元內(nèi)容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學生深入學習英語做好鋪墊。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姆認為:“有效的教學不一定是細致的講解以及多元教學手段的疊加,但一定是有清晰明了的目標,并知道學習的方向在哪里,不僅教師要知道,學生更要知道?!弊鋈魏问虑槎急仨毮繕饲逦?、準確,這一點在學科教學中體現(xiàn)得尤為顯著。小學英語是一門具有理論性、實用性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非常多,但又相對零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要引導學生從宏觀視角感知學習方向,明確單元整體的學習目標,確保知識學習一體化,為高效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學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 時,為了給學生思維以清晰的指引,教師在課始就提出問題:“Children,please watch the theme of the unit carefully and think carefully about w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is unit?”學生認真思索,很快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看法,通過交流討論,單元學習目標的雛形呈現(xiàn)出來。教師將學生討論的結果逐一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細致篩選:會讀、會拼寫“summer holiday”“stay”“Disneyland”等單詞和詞組;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語,如“will you...”“Yes,I will/No,I won’t.”等。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制訂的學習目標也參差不齊。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方向更明確,教師對學生制訂的學習目標進行整合、優(yōu)化、升級。師生一起思考、分析,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這樣教學,提升了學生的認知高度,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非常豐富,教師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倪x擇和重組,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所用課時。同時,教師要縱覽全局,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再分解制訂課時目標,層層遞進,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在語言類學科教學中,知識感知是學習活動的第一步,但一些教師對其存在誤解,總是先將單元內(nèi)容分為幾個課時,然后逐一引導學生學習。這樣教學看似科學、高效,但知識被分解了,閱讀量少了,學生還沒學到什么,教學就結束了。知識學習是一個整體,需要全方位安排,這一點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尤為重要。小學英語教材內(nèi)容由多個部分組成,各個部分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特別是閱讀部分。因此,教師要從整體視角出發(fā),引導學生對單元內(nèi)容進行整體閱讀,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英語學科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某一知識點或者某一內(nèi)容的教學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快速感知新知,感受英語表達的趣味性。
例如,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的故事性極強,學生閱讀趣味濃厚。課堂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不僅會讀這段對話,而且能很好地理解對話內(nèi)容。為了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拓展學生的學習維度,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讀得非常認真,很快完成了單元內(nèi)容的閱讀,思維活躍度得到提升。閱讀結束后,教師通過問題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驗:“What’s your favorite part and what did you read from it? What did you get?”學生答:“I like to read the content of fun time.This part mainly describes...”在趣味化的復述中,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復述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如果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不熟悉、不了解,單元學習根本無法推進。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單元語言的整體感知著手,為后續(xù)教學的推進掃除了障礙。
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點零散地分布于各單元中,語言表達內(nèi)容不多,如果將其拆分,每課時學生學到的知識會更少,這樣教學就失去了價值。上述教學,教師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文本內(nèi)容,明確學習方向,再抓住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想學好英語,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必須從單詞學習著手。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積累詞匯。以往教師對單詞的教學都是逐個進行的,即教學一個單詞后再教學另一個單詞,引導學生逐一突破,掌握相應的單詞。逐一突破雖是高效的學習方法,但教師忽視了一個問題:單元詞匯表呈現(xiàn)出來的單詞不是孤立存在的,無論是外在形態(tài),還是內(nèi)在屬性,它們都存在相關性。及時將詞匯之間的相關性和內(nèi)在聯(lián)系梳理出來,并以此為教學啟動點,教學效果會大大提升。
例如,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 作為這一冊教材的最后一個單元,大量的詞匯讓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提升學生詞匯學習的實效,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需要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教師可對單元詞匯表進行梳理,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Please choose two or more words to learn together.You can form sentencesand compare them,or find word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remember together.”詞匯學習比較枯燥,教師沒有從單個詞匯的學習出發(fā),而是讓學生以組團的形式進行突破,提高了詞匯學習的趣味性?!癕y dream is to go to the moon by spaceship in the future.I love being an astronaut.”在自由表達的氛圍中,學生學習單詞的熱情高漲,獲得了顯著的詞匯學習效果。
上述教學,教師巧妙設計,用對照、拼組的形式教授單詞,獲得了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因為有其他單詞作為參照,學生的思維廣度和認知深度得到拓展,真正理解與掌握了所學知識。
語法是英語語言學習的三大要素之一,屬于英語語言規(guī)則,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學習語法知識不僅能強化閱讀行為,還能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小學英語教材涉及的語法知識較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這些少而精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梳理每個單元的語法知識,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整冊教材的語法知識點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更快地觸摸知識核心。
例如,教學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 A healthy diet 時,教師從語法角度著手對學生進行思維指引:“Please take a look at the followinggroups of words.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不同之處:左邊的單詞都是可數(shù)名詞,右邊的單詞都是不可數(shù)名詞。教師繼續(xù)引導:“Countable nouns and uncountable nouns are different in form,so are they the same in use? Please explain it in combination with your own cognition.”學生認真思考,從中尋找規(guī)律。語法學習的針對性強,難度較大,教師要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指導、點撥作用,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從一個語法知識點過渡到另一個語法知識點,使語法知識的學習變得簡單起來。
上述教學,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教師激發(fā)學生探索的動機和熱情,在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中,引導學生對單元的語法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為構建智慧課堂、高品質課堂奠定基礎。
單元學習需要從整體展開突破,實踐訓練亦是如此。單個的課時訓練固然重要,能夠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如果想要學生的學習質量獲得提升,教師還要進行整體設計,讓學生在綜合性檢測中完成知識輸出,獲得更加豐富的認知。具體操作時,教師應先根據(jù)教學需要將幾個單元整合為一個小的整體,然后借助月考或者小測驗的形式進行知識關聯(lián),使學生在實踐運用中完成知識整合。當學生具備過硬的應試能力,能夠將知識吸收、內(nèi)化,而不是單純地記住某個知識點時,教學的意義也就實現(xiàn)了。
例如,教學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Road safety 時,教師將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三個課時完成,前兩個課時主要教學語言知識,并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訓練。教學后,教師設計單元檢測,將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整合處理,以練促思。從反饋效果來看,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如單詞記不牢、混淆詞組等。很多問題在實踐訓練中暴露出來,為后續(xù)第三個課時的彌補訓練的設計提供了依據(jù)。設計訓練題時,教師將Unit 3、Unit 4 兩個單元整合成一個整體,訓練題中既有Unit 4 的單詞,也有Unit 3 的單詞。這樣的整合讓學生意識到不能丟掉前面的知識點,應利用課外時間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單元檢測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寫訓練反思,即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反思,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參考。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教師應化繁為簡,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突破學習難點。面對豐富多元、零散分布的英語知識,教師要有整合優(yōu)化意識,主動調(diào)整訓練策略,設計趣味性強的實踐訓練,讓學生主動完成訓練,以實現(xiàn)訓練效益的最大化。
英語教學生活化,彰顯其人文屬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是新課改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的具體要求。教師要充分踐行新課改理念,從宏觀視角出發(fā)對文本進行綜合考量,明晰單元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從不同角度和維度探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深化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單元知識內(nèi)部、單元與單元之間看似涇渭分明,有各自的特點和屬性,其實是統(tǒng)一的整體,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促進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引者,要將學生與文本、文本與文本串聯(lián)起來,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的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