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梅 馬曉敏
他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勛卓著,歷經(jīng)湘江血戰(zhàn)、強渡大渡河、突破臘子口等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被授予“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英雄”稱號,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他就是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之一的劉金山。
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
劉金山小名劉伢子,1908年出生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田村鎮(zhèn)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劉金山參加了本地農民暴動并加入赤衛(wèi)隊。1930年1月參加紅軍,193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4年10月,劉金山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在土城戰(zhàn)役中,他身負重傷,行軍非常困難。部隊準備將他留在老鄉(xiāng)家里養(yǎng)傷,但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是個孤兒,是紅軍讓我翻身做人,部隊就是我的家,無論如何也要和紅軍在一起!”就這樣,他憑著堅定的信念和鐵一般的意志,連拖帶架地跟隨部隊前進,他的傷勢也在他積極配合下慢慢好轉了。
1935年5月,劉金山傷好后不久,他所在的紅四團接到飛奪瀘定橋的任務,要求紅四團用3天時間趕到。結果在趕了1天路后,紅四團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必須在一天一夜的時間里把剩下的120公里路趕完。他們以驚人的毅力,第二天一早按時趕到瀘定橋。即便如此,當紅四團趕到瀘定橋時,瀘定橋的橋板早已被敵人拆走,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鐵索,寒光閃閃地高懸于奔騰怒吼的大渡河上,令人看了不禁倒吸一口冷氣。橋對面,還有一排排的槍口正等著他們。敵人憑借天險,狂妄地叫囂道:“有種你們就飛過來呀!”為了盡快攻下瀘定橋,紅四團從紅二連中挑選了21位勇士組成奪橋突擊隊。紅三連的劉金山得知沒有自己的名字,便強烈要求參加戰(zhàn)斗,甚至咬破手指按下指印以表決心?;谒侨B黨支部書記,又有近戰(zhàn)殺敵的豐富經(jīng)驗,組織上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增補他擔任突擊隊指導員。
劉金山全身掛滿手榴彈,腰間別上大刀,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抓住搖搖晃晃的鐵索義無反顧地匍匐前進。盡管大渡河在咆哮示威,盡管子彈打在鐵索上叮當作響、火光四濺,勇士們都毫不畏懼,仍英勇地向敵人逼近。槍林彈雨之中,4名勇士不幸中彈犧牲,墜入江心。這沒把勇士們嚇倒,反而讓他們更加堅定了必勝的信念。他們個個咬緊牙關,目光如炬,用盡全身力氣向前進。當他們快爬到橋頭時,狗急跳墻的敵人竟將煤油澆到堆在橋頭的橋板和鐵鏈上,點起熊熊大火。瞬間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突擊隊的前路被嚴密封鎖住了,鐵索也被大火燒得通紅滾燙。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傳來了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的吶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最后的勝利,勇敢地沖呀!”沖在前面的劉金山聽到后精神為之一振,他抓住通紅的鐵索,揮舞著大刀和勇士們一起沖向火海,盡管衣服被點燃,頭發(fā)被燒焦,他卻全然不顧。敵人被勇士們這不要命的氣魄嚇得四處亂竄。直到戰(zhàn)斗結束,他才感到陣陣鉆心的痛,原來他身上大片大片的皮膚都被燙焦了,甚至右手手心還和刀把黏在一起,血肉模糊。這場戰(zhàn)斗在他身上留下的數(shù)處疤痕,一生都沒有褪盡。戰(zhàn)后,中革軍委給劉金山等18位幸存的勇士頒發(fā)了獎品:每人一套寫著“中革軍委獎”的列寧服、一支鋼筆、一本日記本、一個搪瓷碗和一雙筷子。這在當時是最高的獎賞。
抗日戰(zhàn)場驍勇善戰(zhàn)
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zhàn)中,劉金山所率領的營大部分時間都是擔任主攻任務,因為戰(zhàn)斗力強而得到上級的表揚。有一次,他所在的軍分區(qū)機關被日軍包圍,時任營長的劉金山奉命拖住日軍的主力,掩護機關突圍。經(jīng)過一天的激戰(zhàn),雙方傷亡非常大,劉金山更是被5個敵人團團圍住,面臨寡不敵眾的困境,他沉著冷靜、面不改色,揮起刺刀就把最前面的敵人給刺死了。其中兩個敵人見狀,嚇得當場逃跑,另有兩個敵人仍纏著他不放。在拼殺的過程中,由于用力過猛,劉金山的刺刀被挑斷了。手無寸鐵的劉金山急中生智,立刻側身拔起身旁的一棵樹向敵人掃去。在拔樹的一瞬間,他的肚皮被敵人的刺刀劃破了,腸子隨著噴涌的鮮血一齊流出。他顧不了那么多,強忍著劇痛,揮起樹就把這兩個敵人給劈死了。稍做包扎后,他并沒有停歇,仍堅持指揮作戰(zhàn),直到戰(zhàn)斗結束。從此,他被戰(zhàn)友們譽為“劉大膽”。
戰(zhàn)后,劉金山被送到五臺山養(yǎng)傷。由于戰(zhàn)地醫(yī)院條件有限,他的腸子被打斷后無法接上,傷口化膿、高燒不退,生命垂危。恰逢白求恩醫(yī)療巡視隊路過,得知他的英雄事跡后,白求恩不顧疲勞,冒著被日軍轟炸的危險,決定第一時間給他做手術,終于把他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祻秃?,他婉拒了中央軍委讓他留守后方這一照顧性安排,又繼續(xù)戰(zhàn)斗在抗日戰(zhàn)場最前線,還率隊參加了著名的黃土嶺戰(zhàn)斗。
和平時期淡泊名利
劉金山的一生,不僅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一生,更是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一生。他不僅是火線上的英雄,更是共產(chǎn)黨人的模范。1952年,他的檔案里寫著:“對黨一貫忠實可靠,從來沒有鬧過個人問題……作風正派,生活樸素……個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p>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準備安排他到軍委工作,但他深知要做好現(xiàn)代化軍隊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而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便數(shù)次婉言謝絕了這一安排,并向組織要求轉業(yè)到一個小的地方,例如工廠、礦山或農村,準備為黨做幾年工作。1955年授銜時,他主動讓級,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提高老紅軍待遇時,他又主動要求降級,一心只想著黨的事業(yè)。他不僅淡泊名利,還謙虛低調,從不提起自己打仗的事,連子女都不太了解他過去的經(jīng)歷,甚至連飛奪瀘定橋勇士的身份也是因楊成武將軍的回憶錄才得以浮出水面。有一次,中央軍委派人來給他寫傳記,他連連擺手拒絕說:“戰(zhàn)斗不是我一個人打的,要寫就寫那些犧牲的戰(zhàn)士。”他就是以這樣一種真誠而樸實的方式,向黨遞交了自己的答卷,踐行著一位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
在生活上,劉金山艱苦樸素、甘于清貧。他的衣食住行都很簡單,從不鋪張浪費,住的房子墻壁斑駁、設施簡陋,但他很知足,從不讓人修繕。他不僅嚴于律己,還嚴格要求家人,從不允許子女拿公家的東西,更不允許子女因個人問題向組織開口。他的子女無論上學還是工作,都沒有沾過他的光,更沒有搞過特殊化。而且,他的子女都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作風,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地工作著,因此被笑稱是“軍長家里的農民工”。1999年9月,劉金山在蘇州逝世,享年91歲。他的一生,雖然沒有留下富足的物質財富,但留下了寶貴的精神信念,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題圖 劉金山大校
責任編輯/程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