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 712046)
鄯善本名樓蘭,為西域古國,“臨鹽澤”[1]3160(今羅布泊),曾在漢朝和匈奴的夾縫中生存,不得已而兩屬。公元前77年,漢代外交家傅介子入西域斬殺了樓蘭王,另立新王,“更名其國為鄯善,為刻印章,賜以宮女為夫人”[2]3878。東漢時期,鄯善國進一步發(fā)展,“小宛、精絕、戎廬、且末為鄯善所并”[3]2909,國力逐漸強盛。鄯善國在史書中記載較為匱乏,幸而20世紀初在尼雅一帶出土的大量佉盧文書彌補了這一缺憾。佉盧文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的一種字母文字,貴霜王朝的難民將之帶至鄯善等地,成為記載魏晉時期鄯善、于闐歷史的重要文字。近代隨著斯坦因等人盜竊式的中國考古,佉盧文書被大量發(fā)現(xiàn)并逐漸為國外學者轉寫、翻譯,之后才被一些中國學者所研究。根據(jù)佉盧文書的記載,鄯善國王是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事無巨細均在國王的管理之列。各州州長直接對國王負責,州長手下有各級各類官員和辦事人員,鄯善王通過管控層層官吏實現(xiàn)對城邦國家的統(tǒng)治。[4]在鄯善國,駱駝、馬、牛、羊都有很重要的用途,它們不但是王室的重要物資,而且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財產(chǎn),甚至還在其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關于鄯善國駱駝和馬的用途,拙作《鄯善國駱駝用途歸類初探》[5]和《鄯善國馬之用途初探》[6]有所探索,至于牛的用途,學術界研究的很少,即便有所涉及也散見于其他研究之中。然而在廣闊的西域社會生活中,牛的用途雖然沒有駱駝和馬廣泛,但也很重要,絕不僅僅只是耕種那么單一和簡單。因此,對牛在耕種之外的用途進行探討十分必要,此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讀魏晉時期的鄯善社會。
“凡屬牛類家畜,世界上當以在中國的最齊全”[7]。這說明我國牛的種類繁多。據(jù)《史記》記載,漢文帝鏟除諸呂勢力,曾“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1]417。這說明漢王室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牛,否則不會在賜民爵一級之外還賞賜女子百戶牛酒,且一連聚飲五天。鄯善王室也擁有相當數(shù)量的牛群,已經(jīng)解讀的佉盧文書對于“皇家之?!倍嘤杏涊d。例如122號文書[8]28涉及一頭“皇家之?!北荒悄α_色摩在洛迷那那作為禮物送出。一頭牛在畢沙萊被賣給索都吉,牛價以谷物折合。一頭牛在且末被賣給伐難,另一頭大牛在缽康那橋旁丟失。這件文書提及的“皇家之?!焙茱@然屬于王室所有。159號文書[8]37-38很明確涉及皇家牛群,文書中提到“命令書一封亦已自皇廷抵達此處,內(nèi)開:自舍凱該地送來之皇家牛群所產(chǎn)之酥油,必須在凱度多人鳩缽蘇(Kupsu)到達汝處時,才可自凱度多之牲口上卸下和舍棄”,這說明鄯善王室不但擁有駱駝群和馬群,也擁有牛群。駱駝、馬和牛都是鄯善王室和百姓的重要財產(chǎn),而且皇家牛群所產(chǎn)之酥油應該也是鄯善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再比如,725號文書[8]186據(jù)林梅村先生研究是一件國王給州長索阇伽的敕諭[9]33,其中提到應該給奧缽吉耶作特別指示:稅收應該交給稅吏鳩恩多和舍畢伽送至固定地點,而且稅收應由專門的人作詳細調(diào)查和計算,稅收之中的牛和羊應該交給婦女克盧阿并由皇家牛群和羊群領去。這件文書一方面說明牛和羊是稅收的一種,另一方面也說明王廷擁有牛群和羊群,而且王廷的牛群和羊群一般而言以稅收的方式征自民間且有專人照管。
與駱駝群、馬群一樣,鄯善國皇家牛群一般也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例如,134號文書[8]31是國王給州長克羅那耶和稅監(jiān)黎貝的敕令,這件諭令提及萊迷羅正在負責管理皇家之牛,但又有人讓他管理駱駝。按照當時鄯善國的法律,官吏不能身兼數(shù)職,因此國王敕諭州長和稅監(jiān)對此事展開調(diào)查,如果情況屬實應該按照法律秉公處理,堅決不能“為這些人之口頭(edesa azia dhamena)之法律而放棄國家之法律”。這件文書中的萊迷羅就是皇家牛群的專職管理人員。439號文書[8]117-118是一份國王敕諭,根據(jù)苾摩犀那的報告,他是耶吠村的看羊人,還兼任司稅等其他職務,而現(xiàn)在又讓他擔任皇家牛群的管理人員。根據(jù)鄯善國的規(guī)定,公務人員的職務不能兼任,因此苾摩犀那報告中提到他正將國王的母牛交給其他人看管。除了以上文書,還有一些文書也或提及皇家牛群、或提及皇家牛群的看守人,因此可以推定,牛和駱駝、馬都是鄯善王的重要財產(chǎn),而且王廷存在專門看管畜群的管理人員。
據(jù)《史記》記載,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沛公破秦軍防線先入咸陽,還軍霸上,與老百姓約法三章,一時“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1]362。從百姓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可以看出,秦末漢初普通百姓家中已普遍養(yǎng)殖牛羊,否則不會拿來勞軍。西域地區(qū)也不例外,牛在鄯善國也普遍被養(yǎng)殖,鄯善“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它”[2]3876、“出蜀馬、牦牛”[10]2538。不但王室擁有牛群,百姓家中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牛。例如686號文書[8]179-180是一件專門登記母牛走失的籍賬文書,這件文書A、B兩面的文字均與牛有關,是一份記載多頭牛越界甚至走失的籍帳。文書中涉及的牛有的走丟了,有的跑至漢人的居住地,有的跑至于闐信差處,有的跑至且末漢人處,有的跑至精絕,有的甚至被別人牽走。從這件文書一方面可以看出當時西域各民族友好雜居相處的事實,另一方面也說明牛是當時各族百姓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牲畜。
56號文書[8]16是國王給州長索阇伽的敕諭,在這件文書中,萊比雅對曹長烏耶吉和伐普提出控告,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就將屬于萊比雅所有的牛和綿羊各一頭強行牽走,而且舍伽比雅的奴隸支沒伽也遭到兩名曹長無故毆打。曹長無故牽走百姓的牛和羊,而且法庭專門為此開庭并有相關文檔存留,這說明牛羊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財產(chǎn)。7號文書[8]2也是一件國王敕諭,其中提到稅吏萊比上告王廷,三年前法庭已將阿辛那的兩牛判給了萊比,可是阿辛那并未執(zhí)行命令,現(xiàn)在這兩頭懷胎之牛中的一頭已經(jīng)生產(chǎn)而且小牛未滿一歲,另一頭懷胎之牛尚未生產(chǎn),因為阿辛那拒不執(zhí)行法庭命令,因此稅吏萊比再次上告王廷。王廷敕令州長應該按照之前的判決堅決執(zhí)行。在這件文書中,因為兩頭牛雙方的官司長達三年,可見牛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據(jù)《漢書·西域傳上》記載:“西域諸國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與匈奴、烏孫異俗,故皆役屬匈奴。匈奴西邊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領西域,常居焉耆、危須、尉黎間,賦稅諸國,取富給焉?!盵2]3872這說明匈奴曾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諸國并從各國普遍征收賦稅。至漢武帝時,西域內(nèi)屬,不再受匈奴奴役,西域暫時擺脫了匈奴重稅的盤剝。然而王莽篡位后貶易侯王,導致西域各國由怨生恨再次叛亂,從而與中原王朝失去聯(lián)系,再次為匈奴所奴役,“匈奴斂稅重刻,諸國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內(nèi)屬,愿請都護”[3]2909。及至莎車王賢移書西域諸國,詐稱大都護之后,對西域諸國“重求賦稅,數(shù)攻龜茲諸國,諸國愁懼”,而且“賢以大宛貢稅減少,自將諸國兵數(shù)萬人攻大宛,大宛王延留迎降,賢因將還國,徙拘彌王橋塞提為大宛王”[3]2925。以上情形說明西域一帶納稅制度由來已久。
古西域“國無常稅”[10]2538,《魏書》中也有“國無常賦,須則稅富室商人以充用焉”[11]的記載。在西域,很多物品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充當完稅的物品,這種國無常稅的狀況在鄯善國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鄯善國稅收的種類各種各樣,“稅收征收的物品包括動物、糧食作物、經(jīng)濟作物、生活日用品等。稅收按年度征收,一般而言,一年征收一次,統(tǒng)一收取、統(tǒng)一押送至固定地點統(tǒng)一存放?!盵12]75從佉盧文書反映的內(nèi)容來看,牛不但是鄯善王室和百姓的重要財產(chǎn),而且是稅收的重要來源。例如207號文書[8]49-50中涉及各種稅,其中也涉及牛。在這里牛和綿羊都以所欠之稅的形式出現(xiàn)。207號文書是一份籍帳文書,文書分為正、反兩面。正面提及文書的性質(zhì):這是一件涉及阿夷耶摩村的欠稅的文書;文書的反面則列舉了阿夷耶摩村欠稅的具體情況,欠稅種類涉及糧食、石榴、衣服、酥油、粗地毯、布、袋子、籃子、綿羊、酒、谷物和牛。而且關于欠稅,這件文書兩次提到牛。而在725號文書中也明確提到稅收的種類包括了牛和羊。這說明牛在鄯善國和駱駝、綿羊一樣,也是稅收的來源之一。
牛在鄯善社會生活中也用作交換的媒介,該城邦國家的交換媒介分為實物和貨幣兩種,以實物交換為主,貨幣交換為輔。城邦國家使用的貨幣包括穆立錢、金幣、德拉克馬等,實物包括牲畜、紡織品、糧食等。[13]112以實物為交換媒介的交換方式反映了該地區(qū)商品經(jīng)濟并不發(fā)達的狀況。其中以牛為交換媒介的現(xiàn)象可見于一些土地買賣文書。例如186號文書[8]45和327號文書[8]79-80就是兩件很典型的以牛為交換媒介的土地買賣契約。186號文書雖有殘缺,但并不影響對文書的解讀:奧伽凱和舍昆伽在弗祗沙、沙門菩陀伐摩和司帳摩羅的見證下,將一塊能種30希種子的土地賣給了鳩伐耶,地價為懷胎之牛一頭,牛在此處充當了交換的媒介。327號文書也涉及1頭作為地價支付的牛,這件文書提到在某位鄯善王在位23年2月4日,樓色都和齊摩耶的奴隸阿僧那賣給阿注那耶的奴隸柯啰尸一塊地,雙方在執(zhí)政官面前達成協(xié)議,元老伐缽、太侯鳩答里耶和迦羅沒蹉、州長樓色都等人都是證人,地價以實物形式支付,實物包括一頭牝牛。以上情況說明,鄯善國的??梢栽谏唐方粨Q中充當交換的媒介,這種支付方式體現(xiàn)了商品經(jīng)濟不發(fā)達時期以物易物的狀態(tài)。
此外,在一些法庭判詞中也能看見牛被作為罰金之用,例如482號文書[8]122-123是一件國王給州長的敕諭,在這件文書中,舍迦控告莫萊那已接受自己領地上的土地,但是土地卻被百戶長和甲長強行霸占并不讓耕種,而且百戶長和甲長還將地里的樹都砍掉并私自賣出。按照鄯善國的法律,砍倒別人的樹木屬于非法行為,因此國王敕諭州長接到泥封楔形文書和印信之后,務必對誓言和證人加以詳細調(diào)查,研判事情是否屬實。倘若事情屬實,必須立即制止百戶長和甲長的行為,讓他們不要再侵害舍迦的合法權益。而且從文書最后一句,“從前法定之協(xié)定規(guī)定,(至于)樹(仍)活著,應阻止任何人將樹連樹砍斷,罰款系馬一匹。若彼砍斷樹之樹枝(lada)則應罰母牛一頭。決定應依法作出”可以看出,馬和牛在鄯善國作為罰金使用。再比如,345號文書[8]84-86記載的事情發(fā)生在鄯善王夷都伽·伐色摩那在位9年3月5日,據(jù)州長啰蘇報告,僧人阿難陀犀那在精絕曾向注瞿缽借了30米里馬谷物,此后又借了15希酒。而僧人阿難陀犀那的奴隸菩達瞿沙從啰蘇和注瞿缽家里偷走了12馬身長的絲絹、兩條繩索、三件氈衣、四只綿羊和其它東西,總計價值達100穆立。法庭判決結果為全部東西應由僧人阿難陀犀那交還注瞿缽和啰蘇。而且,僧人阿難陀犀那被法庭罰款牝牛1頭。
639號文書[8]171中牛還被作為使用橋的報酬,該文書是一件國王敕諭,其中“ogu”和“kilme”兩個詞,據(jù)林梅村先生的研究,它們分別是“奧古侯”[9]638和“領地”[9]637之意。這件文書提到奧古侯阿久羅迦報告,其領地上的精絕人都已離開,但是祭司霸占道路并將離開的精絕人扣留了很久,于是國王敕諭地方政府,如果報告中提及的精絕人能夠提交一頭牛作為過橋費用則可以任其離開。而且國王敕諭中還提道:“此非從前之法律,asmāti人之道路一定要占領。當汝接此處發(fā)出之命令書,內(nèi)命令在道路必須封鎖和橋必須占據(jù)時,路就該封鎖,橋就該占領。但當命令書尚未由此到達之時,道路應該對凱度多人和平開放。作為使用橋之報酬所需之牛一頭,不應放棄?!睆倪@段話可以看出,無論如何作為過橋報酬的牛都應該讓精絕人付出。
總之,牛無論作為買賣土地的地價、罰金還是作為過橋費其實質(zhì)都說明了牛在鄯善社會生活中經(jīng)常被作為交換的媒介。
祭祀一直是華夏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左傳》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14]的說法,這說明中國從古代開始就非常重視祭祀。至于祭祀所用犧牲為何物,《禮記·曲禮下》云:“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薄妒酚洝分幸灿小耙慌R谎蛞货篂橐焕巍盵1]1655的記載。而《后漢書》則曰:“民常以牛祭神?!盵3]1396地處廣闊西域的鄯善國也不例外,經(jīng)常會有祭祀神靈的活動。鄯善的祭祀中除了使用駱駝、馬、羊之外,牛也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犧牲。例如157號文書[8]36-37中就涉及祭牛一頭,文書是一封稅監(jiān)萊比耶所寫之書信,在這封信中,萊比耶提及君吉耶曾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看見神并未接受橋旁那頭奉獻給神的祭牛。正因為君吉耶所做之夢,所以必須為神選擇其它的祭?!,F(xiàn)在奧畢沒多的牛圈內(nèi)有一頭牛,這頭牛應該作為祭祀用品奉獻給神。這說明在鄯善國,牛和駱駝、馬、羊一樣可以用來作為祭祀之用。
正因為牛在鄯善的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它既是王室和百姓的重要財產(chǎn),又是稅收的來源、交換的媒介和祭祀中的犧牲,因此,偷食他人之牛法律一般都會嚴厲處罰。例如676號文書[8]177-178所載之事發(fā)生于鄯善某位王在位38年12月2日,御牧布啰蹉耶、祭司達祗耶和那羅摩犀那共同審訊了一起案件。該案件中齊摩耶、波蹉耶、伐比耶、耽米凱、羅支吉和佐度被起訴,他們曾偷食一頭屬于齊摩耶的六歲之牛。國王敕諭:“余等現(xiàn)已決定按原價三倍賠償。該賠款之四分之一,(即)六歲懷胎之母牛一頭應由波蹉耶、耽米凱及伐比耶三人交付。(其余之)四分之三,(即)三歲懷胎之母牛一頭應由羅支吉耶及佐度交付。全部賠款應由諸賊交給齊摩耶。余等已笞打彼等五十大板?!边@說明偷竊并宰食他人之牛的竊賊都受到了嚴厲的處罰,每人都被笞打五十大板。除此之外,竊賊們要按照被竊之牛原價3倍的價格賠償受害者,而且應該用懷胎母牛進行賠償。這件文書一方面說明鄯善國法律的嚴格,另一方面也說明牛在鄯善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此外,1號文書也值得一提,該文書是國王給州長索沒阇迦的敕令,從敕令中可以看出,萊比雅的兩頭牛被舍凱的士兵無緣無故牽走,其中一頭牛被宰食,另一頭?;蚴瞧扔趬毫ψ罱K送還了萊比雅。即便是軍人宰殺了百姓之牛,王廷依然要依法追回,這更能說明國家對于牛的重視。
綜上所述,牛在鄯善國不但是王室的重要物資,而且也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財產(chǎn)。它是稅收的來源之一,在經(jīng)濟交往中也經(jīng)常被用作交換的媒介,在祭祀中是被奉獻給神靈的犧牲。由于牛在鄯善國的作用非同一般,因此,國家法律對于盜竊他人之牛的行為嚴懲不貸。牛在廣闊的西域社會與駱駝、馬、羊一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使得古西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