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磊,王順杰,野學范
(海軍潛艇學院,山東 青島 266199)
受技術條件制約,魚雷存在極限射距[1],其極限射距是潛艇攻擊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基本信息之一[2]。對潛艇根據(jù)戰(zhàn)場態(tài)勢迅速作出攻防決策,以及提高魚雷命中概率具有重要意義。
極限射距分為最小射距和最大射距,以往的文獻主要集中于對尾流自導魚雷最大射距的研究,文獻[2]研究了尾流自導魚雷極限射擊范圍的數(shù)學描述;文獻[3]研究了尾流自導魚雷齊射極限射距的計算與分析。針對魚雷最小射距的研究相對較少,文獻[4]主要從概念上討論了魚雷最小射程及其戰(zhàn)術意義。目前,未見有針對線導魚雷最小射距進行研究的相關文獻。
本文主要針對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最小射距問題進行研究,通過研究影響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最小射距的因素,可進一步明確線導加聲自導魚雷的使用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可為相關人員進行可攻性判斷或攻擊決策提供參考。
在魚雷性能一定條件下,按照線導魚雷射擊控制確定的魚雷射向發(fā)射魚雷并進行系統(tǒng)導引,如果魚雷發(fā)射出管,到其戰(zhàn)斗部能正常工作,或者魚雷的自導裝置能夠正常發(fā)現(xiàn)目標時間內(nèi)魚雷航行的最小距離稱為魚雷的最小航程,則發(fā)射魚雷時潛艇和目標之間的距離稱為最小射距。顯然,在一定條件下,不考慮射擊誤差時,若線導魚雷按正常的系統(tǒng)導引方式無法捕獲目標,則發(fā)射魚雷時的目標距離小于最小射距。
在一定目標態(tài)勢條件下,對于自導魚雷而言,影響魚雷最小航程,進而影響最小射距的主要因素有魚雷管制距離、自導自適應時間及最小雷目距離[4]等,且隨著魚雷管制距離、自導自適應時間及最小雷目距的增大而增大。但對于線導魚雷而言,魚雷發(fā)射后,根據(jù)選擇導引方式的不同會執(zhí)行不同的彈道,也就是在相同的射距下,由于導引方法或參數(shù)的不同,魚雷的實際航程會有所區(qū)別。
為了保證發(fā)射平臺的安全,避免魚雷在較近的距離上爆炸造成發(fā)射平臺自身的毀傷,魚雷通常都要設定一個管制距離,該參數(shù)決定了魚雷發(fā)射出管后,必須航行到該距離之外才能進行自導開機。
無論是自導魚雷還是線導魚雷,都需要魚雷自導裝置正確檢測目標所產(chǎn)生的某種物理場,魚雷自導開機后,必須首先完成自導自適應,而后才可以對目標進行搜索和跟蹤。因此,魚雷自適應時間是影響其最小射距的一個重要因素。
魚雷完成自適應后開始搜索目標,當自導裝置發(fā)現(xiàn)目標時,需要有一定的雷目距離保證魚雷能夠正常確認并跟蹤目標,一旦雷目距離過小,由于魚雷速度較高,很可能導致魚雷無法跟蹤目標。
線導魚雷導引過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修正方位導引法和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選擇的導引方法不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魚雷彈道,如當選擇修正方位導引法時,魚雷航程會增大,客觀上會更容易滿足由魚雷的管制距離、魚雷自適應時間、最小雷目距離等主要因素確定的魚雷最小航程,進而影響最小射距。
由于魚雷從發(fā)射到捕獲目標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范圍之內(nèi)目標距離會根據(jù)目標運動要素的不同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因此,除了距離因素會影響魚雷航程外,目標的航向、航速的不同也會導致目標與本艇之間相對運動趨勢的不同,進而影響最小射距。
由系統(tǒng)控制的線導魚雷基本導引方法主要有修正方位導引法、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前置點導引法[5-10]。為了降低魚雷出管后魚雷噪聲對艇載聲納的影響,假設首先采用修正方位導引法對魚雷進行初始導引。根據(jù)修正方位導引法基本原理,隨著魚雷遠離本艇系統(tǒng)將逐漸減小偏離角γ,其偏離角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Dl魚雷航程,Dl0為修正導引距離,γ0為初始偏離角。從式(1)中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修正導引距離和初始偏離角將直接影響魚雷彈道。
執(zhí)行修正方位導引時,每個導引周期魚雷航向為:
式中,ΔB=Bm(t)-Bl(t),Sl=Vl·Δt,Bm(t)為目標方位,Bl(t)為魚雷方位,sign(LR)為目標舷別,右舷為“+”,左舷為“-”,Rlw為魚雷到本艇之間距離,Rc后為魚雷滯后于目標的距離。
經(jīng)過一個導引間隔Δt 后,線導魚雷的位置為:
當魚雷航程等于修正導引距離時,偏離角為0°,此后系統(tǒng)控制魚雷按照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進行導引。
執(zhí)行現(xiàn)在方位導引時,每個導引周期魚雷航向為:
若魚雷在Tbh時刻自導裝置發(fā)現(xiàn)目標,則利用式(3)和式(5),可得魚雷發(fā)現(xiàn)目標時的航程為:
假設魚雷能夠正常工作的最小航程為Sl_min,最小雷目標距離為Slm_min。
若滿足:
對于魚雷來講,魚雷管制距離、自導自適應時間及最小雷目距離3 個因素都是由魚雷性能決定的。使用線導魚雷時,在導引方法一定、目標運動要素一定的情況下,魚雷管制距離、自導自適應時間及最小雷目距越大,魚雷最小航程就會越大,最小射距也越大。由于在使用過程中,無法改變魚雷的基本性能,因此,本文不重點討論;在魚雷性能一定,即魚雷最小航程一定的情況下,其最小射距受導引控制方法和目標運動態(tài)勢的影響較大。下面主要通過一定條件下的仿真來分析線導魚雷導引參數(shù)的設定,及目標運動態(tài)勢對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最小射距的影響程度。
基本想定:
假設本艇航向030°,速度4 kn,目標方位020°,目標舷角右舷30°,目標初始速度為16 kn,采用線導加聲自導魚雷,射距30 cab,目標定向定速運動,魚雷平均速度40 kn。魚雷自導作用距離1 500 m,采用修正導引距離2 000 m,初始偏離角20°。
圖1 為根據(jù)基本想定得到的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從圖1 中可以看出,仿真條件下,當魚雷自適應結束開始搜索目標時,目標處于最小雷目距離之外,因此,可認為該態(tài)勢下的射距滿足魚雷最小射距要求,目標是可攻的。
從式(1)可以看出,在執(zhí)行修正方位導引時,修正導引距離和初始偏離角直接影響了魚雷彈道,進而會影響魚雷對目標的搜索。假設在基本想定的基礎上,修正導引距離增加到3 000 m,初始偏離角增加到30°。圖2 為修正導引條件變化后得到的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比較圖2 和圖1 可以看出,魚雷開始搜索目標后,圖2 所示的目標處于魚雷自導扇面的位置要離魚雷更遠一些??梢娡ㄟ^適當增大修正導引距離和初始偏離角的方法,可以使魚雷適應更小的最小射距要求。
圖1 射距30 cab 時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
圖2 修正導引條件變化后得到的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
當目標向著本艇運動時,目標速度的大小直接影響了目標與魚雷的接近快慢。假設在基本想定的基礎上,目標速度增大到22 kn。圖3 為速度條件變化后得到的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比較圖3 和圖1 可以看出,圖3 所示的目標處于魚雷自導扇面的位置要離魚雷更近一些。因此,在目標高速時,更要特別注意最小航程的要求限制,防止射距不滿足要求。
圖3 速度條件變化后得到的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
目標舷角越大,目標向本艇接近速度越慢。假設在基本想定的基礎上,目標速度舷角增大到80°。圖4 為舷角條件變化后得到的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比較圖4 和圖1 可以看出,圖4 所示的目標處于魚雷自導扇面的邊緣,且自導開始搜索一段時間后才發(fā)現(xiàn)目標,更有利于滿足最小航程的要求。因此,在小目標舷角時,要特別注意最小航程的要求限制,防止射距不滿足要求。
圖4 舷角條件變化后得到的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
通過以上仿真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1)通過適當增大修正導引距離和初始偏離角的方法,可以使魚雷適應更小的最小射距要求。2)當目標向著本艇運動時,目標高速時,要特別注意最小航程的要求限制,防止射距不滿足要求。3)在小目標舷角時,要特別注意最小航程的要求限制,防止射距不滿足要求。
本文主要針對線導加聲自導魚雷最小射距問題進行研究,給出了在線導魚雷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當然,在使用線導魚雷過程中還可以人工進行干預,關于這一方面的問題將在以后的工作中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