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害怕”拆解的話,它主要是由“不知道”和“不了解”組成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知識。
—網(wǎng)友@平熱 認為未知令人產(chǎn)生恐懼
成長要求我們體面,要咽得下情緒,才算得上大人。沒有說出口的話,真的不存在嗎?沒有出口的情緒,真的消失了嗎?內(nèi)心的聲音渴望被聽到,情緒的出口如何被打開?出口,是讓不愿咽下的話脫口而出,是有快樂或難過的自由;出口,是在別人的目光中,坦然遵循自己小小的游戲規(guī)則;出口,是在生活的泥濘中為自己編織一張安全網(wǎng),是永遠相信自己能拿回情緒的主動權(quán)。說出口,是最近的出口。
—公益宣傳片《出口》建議我們少些情緒內(nèi)耗,多些勇敢表達
生活愉悅的關鍵,在于先去選擇必要的東西,然后去熱愛所選擇的東西。
—歐文·亞隆《當尼采哭泣》
焦慮的反義詞是具體。你腳踩到具體的路徑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時候,就沒有焦慮了。
—記者周軼君談如何對抗焦慮
這個世界不缺聰明的人,缺的是有智慧的人。站在人類知識的巔峰,望盡天涯路,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拔抑皇强吹搅酥R的驚鴻一瞥,還有那么多的東西我不知道”,這樣才可以遏制內(nèi)心的知識優(yōu)越感,才可以讓你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它,避免狂妄自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
“車窗理論”認為透過火車車窗看到的風景會更加美麗,因為車窗將你與風景隔開,你處于一種抽離的觀景狀態(tài)。你既介入,又在不停離開;覺得憂愁,又十分美好。
—有時候,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有思考的余地
每一類動物都生活在自己的感官世界里。飛蛾永遠無法知道斑胸草雀在歌唱什么,斑胸草雀永遠無法感知黑魔鬼魚發(fā)出的電波,黑魔鬼魚永遠不能透過蝦蛄的眼睛看世界,蝦蛄永遠不可能像狗那樣用嗅覺探索世界,狗也不可能理解作為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覺。只有人類,能夠通過科學研究來了解其他物種的感官世界,人類也是唯一能調(diào)動自己的好奇心和感知能力來理解動物的物種。
—這是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隨之而來的是責無旁貸的義務,“我們有責任調(diào)動我們所有的同情心和智慧來保護其他生物與它們感受我們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
我從來不相信什么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xiàn)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與坐等來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xiàn)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談自律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內(nèi)心,而大多數(shù)人卻受環(huán)境左右。
—采銅《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