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琴
【摘? 要】本文先闡述了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素材累積的積極意義,從深度挖掘教材知識、引入學生生活經(jīng)驗、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優(yōu)化校園文化熏陶、設計課外實踐活動等五個方面,探討了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素材;課外閱讀;文化熏陶
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經(jīng)常會面臨沒有東西寫、不知道如何下手等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不夠。事實上,寫作文并不僅僅是對語言文字的組合,同時也要結合自身感悟進行感性表達。如果小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不夠,那么就很難結合自身感悟進行作文寫作,強行寫作也會導致他們的作文變得非常空洞。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重視小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情況,并積極拓展作文素材積累渠道方式,降低他們作文寫作的難度。
一、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積極意義
對于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做好作文素材積累是非常重要的,這里也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闡述。第一,作文素材積累有利于降低作文寫作的難度。當前很多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都遭遇了較多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作文素材積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做好作文素材積累工作就可以顯著降低他們的寫作難度,使得他們在寫作的時候真正有東西可寫,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提高作文的質(zhì)量。第二,作文素材積累有利于緩解城市與農(nóng)村的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在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農(nóng)村教育資源相較于城市地區(qū)來說還是比較匱乏的,導致農(nóng)村小學生在教育中很難享受教育公平。但在作文素材積累方面,農(nóng)村小學生也具有較好優(yōu)勢。這是因為農(nóng)村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更貼近自然,村民之間的情感關聯(lián)也更加緊密,使得農(nóng)村小學生更容易從生活環(huán)境中提取作文素材。
二、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策略
結合當前農(nóng)村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現(xiàn)狀來看,較多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情況都存在較為顯著的不足,有必要結合學科教學現(xiàn)狀和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層次進行針對性的優(yōu)化與調(diào)整。
(一)深度挖掘教材知識,累積基礎的作文素材
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可以在平時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針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層次挖掘與分析,使得學生可以在課本教材中積累作文素材。事實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各個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對于小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升和身心成長都有較為突出的幫助。與此同時,很多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給學生的習作活動提供較好支撐。因此教師如果能夠深層次挖掘這些教材內(nèi)容,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科學習的時候不斷累積作文素材,同時也可以較好提高學科教學的最終成效。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剛剛開始接觸習作活動,因此他們自主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比較有限,通過課本教材積累素材的方法是比較便捷的,同時也可以取得較好效果。特別是部分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本身就遇到了較多困境,自身只能勉強完成課文要求。此時教師開展作文素材積累活動是很難在這些學生群體中取得較好成效的。但是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教材知識展開教學活動,就可以較好提高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水平,最終取得較強的綜合教學成效。
比如在《習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于本單元講述的各個“奇思妙想”進行回顧,并感知當代科技帶來的各類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結合本單元的課文文本內(nèi)容進行綜合分析,帶領學生回顧各個課文的重要知識點,使得學生對課文知識有更深的認識。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立足于習作的角度分析各個課文,對比課文文本結構和文字描述,從中積累作文素材。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交談自己想要實現(xiàn)的新技術,并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這個時候,學生的想象力就可以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使得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教師在學生充分交談以后,可以讓他們結合自己所想象的新技術完成短篇作文。為避免給學生帶來壓力,作文作業(yè)在字數(shù)等方面可以不做限制,使得學生的想象力可以真正轉(zhuǎn)化為作文素材。在評價作業(yè)的時候,也主要以想象力為指標,從而充分挖掘?qū)W生習作的興趣。
(二)引入學生生活經(jīng)驗,提高素材的內(nèi)在情感
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時候,也應該結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與生活場景,使得小學生的作文可以流露出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時候應該積極引導小學生關注自身生活場景,并在生活環(huán)境中不斷感悟。事實上,小學生因為自身身心發(fā)展層次不高,因此他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就很難進行邏輯思考和藝術創(chuàng)作。但如果能夠?qū)φ照鎸嵤挛?,作文寫作的難度就可以顯著降低,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好融入真情實感。對于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更容易感受到大自然風光,因此平時可以在生活環(huán)境中深入感知外部環(huán)境,積累作文素材。
比如在《習作:寫日記》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充分關注自身的生活,并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同時還要將自己的日記內(nèi)容保存下來,在以后寫作文的時候使用日記中記錄的內(nèi)容,將其當成作文素材。這些日記內(nèi)容是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真實記錄,同時也代表著學生的真情實感,因此在轉(zhuǎn)化為作文素材以后,也可以提高學生作文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得他們的作文作品更加成功。在具體寫日記的時候,應該適當拓展日記內(nèi)容的范圍。即學生的日記不僅僅要記錄自己生活中的瑣事,同時還可以記錄一些自己平時生活中的感悟,使得日記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在使用日記素材的時候,學生也應該先回憶自己寫日記時的場景,并將自己代入到那個場景中,使得這些作文素材的使用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
(三)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素材視野
在引導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深度,并從中提取作文素材。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寫作水平,引導他們閱讀合適的課外文本,并通過這些文本累積作文素材,能夠熟練寫作。在最開始提取課外文本中寫作技巧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可以感知課外文本素材的文字之美。當學生可以熟練感知文本素材以后,教師再面向?qū)W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課外讀物,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科視野,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水平。
比如在《習作:我來編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里閱讀一些童話書籍,豐富他們的作文素材,并完成關于童話故事的作文。通過閱讀這些課外讀物,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童話故事寫作方式的認知,同時也能夠受到這些書籍的教育。在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以批注的方式標注好閱讀重點段落,使得學生的閱讀活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深層次感知這些課外讀物的語言藝術。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自己將那些優(yōu)美句子劃出來,并跟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分享,共同探索寫作經(jīng)驗與技巧。在安排寫作任務的時候,教師也可以考慮讓學生直接續(xù)寫熟悉的童話故事,具體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小紅帽》等。但續(xù)寫任務需要在學生具有較多童話故事儲備以后再進行安排。
(四)優(yōu)化校園文化熏陶,拓展素材積累的途徑
教師在平時的時候也應該做好文化氛圍的搭建,在學校內(nèi)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小學生群體展開文化熏陶,拓展他們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因此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也應該在小學校園中積極建設校園文化,并在學校的幫助下開展一些文化活動,豐富小學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他們的情感經(jīng)驗,更好積累作文素材。在策劃這些文化活動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切實提升學生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谶@方面考量,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文化活動,并讓學生在文化活動中自由發(fā)揮。通過這種方式,各個學生的語文文化修養(yǎng)就可以得到較好提升,同時也能夠在各類校園文化活動中不斷累積作文素材,提高他們的作文寫作能力。
比如在《習作:多彩的活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學校內(nèi)部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并引導學生在文化活動中積累作文素材。在具體設計文化活動的時候,可以先從班級文化入手,開展一些文化墻等日?;顒?,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必過多參與文化墻等活動的設計與進行,但是在每次活動中需要對學生的成品進行評價,使得這些活動可以越變越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文化熏陶。在重要節(jié)日的時候,也可以在校園內(nèi)開展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里語文教師可以跟其他學科教師聯(lián)動在一起,并在學校的引導下共同開展文化活動,最終在校園內(nèi)部營造和諧氛圍,使得學生的情感與思想得到較好升華。在活動結束以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活動體驗進行作文寫作,鞏固學生的作文知識與寫作技能。
(五)設計課外實踐活動,提高作文素材豐富性
教師引導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時候,也可以考慮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并提高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體驗水平,并在活動中積累作文素材。在具體設計課外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jīng)驗,保證實踐活動可以在小學生群體中發(fā)揮較好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作文主題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感悟?qū)懭氲阶魑闹?,不僅能夠提高作文素材的豐富性,同時也可以強化他們的寫作實踐能力。在進行完實踐活動以后,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教學反思,明確語文學科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成效,并立足于作文素材積累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
比如在《習作:寫觀察日記》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積極觀察周圍事物,并開展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課外實踐活動。對于部分寫作文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先將自己的調(diào)研結果整理下來。在后續(xù)習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再結合調(diào)研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專項輔導與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將調(diào)研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一篇充實的作文。這樣以后,學生就可以在課外實踐活動中不斷累積作文素材,并逐步掌握作文素材的有效應用方法,提高他們寫作文的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綜合來看,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系著小學生作文寫作的整體水平。對于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可以深層次挖掘教材知識內(nèi)容,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生活環(huán)境中提取作文素材內(nèi)容,并積極借鑒優(yōu)秀作文的寫作方法。這樣以后,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就可以得到較好的拓展,顯著提高他們積累素材的整體水平,降低他們寫作文的難度,并提升作文的整體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金鎮(zhèn).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6):45.
[2]陳金銘.生活作文才能扣人心弦——芻議小學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積累方法[J].考試周刊,2019(51):28.
[3]汪蕾.有效引導小學生進行作文素材的積累[J].安徽教育科研,2020(14):59-60.
[4]成芹.探討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途徑[J].作文成功之路,2020(42):58.
[5]盛曉紅.生活化視野下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指導探究[J].智力,2021(20):89-90.
[6]李國英.小學語文六年級作文教學中素材的積累方法探析[J].新課程,2021(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