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展銘
(天津理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天津300381)
日本大正時代作家芥川龍之介(以下簡稱芥川)具有良好的漢學修養(yǎng),受個人經歷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他將關注點放在唐傳奇、明清小說上。幼年時期,芥川就閱讀了《水滸傳》等小說,這為其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選取、借鑒小說中的魔幻元素,芥川極盡巧思地將現代人內心的痛苦與糾結、人性的善惡都融入改編中。許多學者對“芥川對中國文學的借鑒”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如竹中憲一的《芥川龍之介與中國》、孫立春的《芥川龍之介論稿》等研究成果,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對芥川所借鑒的中國文學進行了臚敘并分析其成因。李小龍、郭艷萍等學者則以具體作品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改編后的作品所呈現的藝術效果。
不同于玄幻故事的脫離實際、虛無縹緲,芥川筆下的魔幻情節(jié)是以現實生活為藍本并注入神秘元素,使其富于變幻,呈現別樣的藝術特色,具體可分為真實和虛幻兩種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構成了由奇人異士、狐精花妖等不是人但具有人的形象的行為主體所組成的小說世界,不同情節(jié)各有側重,多角度展現作者的深入思考。芥川改編之后的作品,呈現出外向和內向兩個維度,前者表現為對黑暗社會的諷刺和鞭撻,后者表現為對內心與人性的探尋,反映出芥川創(chuàng)作思想的變化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擔憂。
芥川對幻境、法術等魔幻情節(jié)的關注與其人生經歷有密切關系。幼年時期,因為母親發(fā)瘋,芥川由舅舅撫養(yǎng)長大,這一經歷使他一生都為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和羸弱身體而擔憂。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使芥川形成了內向、敏感的性格,他尤為重視對內心世界的探索,他曾說:“我們內部世界存在的一切,必須進一步伸而展之?!盵1]301內向的性格特點限制了芥川的生活范圍,他只能從書本中探索人性與社會,因此解釋人生、挖掘人性是其文學的永恒主題?!拔也痪哂辛夹?,我具有的僅僅是神經”[2]271,其中“敏感的神經”是芥川的創(chuàng)作源泉。家庭阻撓導致初戀失敗的經歷,刺激了芥川“敏感的神經”并使其加深了對人性的丑惡面的理解。因此,在給友人的信中,芥川說:“周圍的人們很丑惡,自己也很丑惡?!盵3]62經此一事,芥川將矛頭對準人性的自私和陰暗,確定了針砭時弊、揭露人性的創(chuàng)作基調和創(chuàng)作內核?!断扇恕贰毒葡x》等作品,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性愚昧、虛榮的批判。
此外,作家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對其創(chuàng)作有深遠影響。芥川所在“周邊街道處處殘存著江戶享樂主義文化與現代人造文明相融合的頹廢氣息”[4]。芥川在中學時就仿照《聊齋志異》,將“家人、同學提供的故事素材編成了《椒圖志異》”[5]。可見,芥川從幼年時期便對《聊齋志異》產生了濃厚興趣。因此,芥川的成長環(huán)境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蒙上了崇高、詭譎乃至瑰麗的審美外衣。
良好的漢學修養(yǎng)是芥川借鑒中國古典小說魔幻情節(jié)的基礎。作為大正時代的作家,芥川和谷崎潤一郎、森鷗外等人一樣深受漢文化的熏陶。其“在昏暗的燈光下把《水滸傳》看了好幾遍”[6]512等敘述,都表明芥川對中國古典小說十分癡迷。芥川不但閱讀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還對《牡丹奇緣》《杏花天》等書很感興趣,并認為“都有一讀的價值”[3]269。芥川認為:讀漢詩文既有益于日本古代文學的鑒賞,也有益于日本當代文學的創(chuàng)造[2]47。這些情節(jié)為芥川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靈感,“在這些古書里我會自然地發(fā)現素材”[1]344,進行創(chuàng)作和改編,從而達到“自身體驗的告白”[1]309的藝術效果。囿于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政府對民眾進行思想鉗制,文章發(fā)表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這使得針砭時弊的作品難以發(fā)表,因此芥川將目光放在異域和古昔,“正像前述離奇的事件‘難以將之作為當代日本發(fā)生的事件來記述’一語所示,只能或者求助于‘古昔’發(fā)生的事件,或者求助于異國發(fā)生的事件”[1]323。《聊齋志異》的“假托牛鬼蛇神故事諷刺宮掖陰暗”[1]224等特點與芥川的創(chuàng)作理念不謀而合。
最后,芥川一直有“崇古尊古”的情結。芥川認為:“(古董的)制作者或持有者越老越好。因為那能讓我覺得好像從一位老者口中傾聽中世紀的傳說?!盵3]22來到中國后,芥川置辦古董珍玩寄回日本,到處搜集中國珍稀古籍,并尋訪歷史名勝和文物古跡。上述行為都表明芥川對中國古代文明的仰慕和推崇。得益于良好的漢學修養(yǎng)、豐富的想象和西方的描繪技巧,芥川筆下的中國展現出奇妙、浪漫的異域風情,魔幻情節(jié)、瑰麗的想象在其作品中得以更好地融合。
芥川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廣泛取材,提煉、借鑒原作中的魔幻元素,并從現代人的角度對故事進行改編和詮釋,通過迅速滿足訴求或者對人生進行假設,其筆下魔幻世界中的主人公重新思考人生意義與價值。以“是否發(fā)生在現世生活中并給主人公現狀帶來巨大改變”為標準,芥川筆下的魔幻情節(jié)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真實的法術,另一種是虛無的幻術。真實法術基于現實生活,令主人公的境況迅速發(fā)生改變,如《仙人》(1915)、《仙人》(1923)中的法術給主人公的生活帶來巨大轉變:從貧窮到富有,從凡人到神仙。如此情節(jié)安排促使主人公甚至讀者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虛無幻術的作用則是對主人公進行試煉,從而發(fā)掘其真情實感,從思想層面進行感化和教育,比如《杜子春》《魔術》中對主人公進行試煉,發(fā)現其隱匿在內心深處的情感。
真實法術的魔幻情節(jié)取材于《雨錢》《渭塘奇遇記》等小說,側重于現實生活的切實改變。如《仙人》(1915)中“天降金銀”的情節(jié)借鑒《雨錢》?!断扇恕?1915)中,道士施展“天降金銀”的法術讓李小二獲得萬貫家財,面對這一轉變他陷入沉思,進而點明主旨:把人間苦樂看作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断扇恕?1923)則借鑒“香嚴上樹”的禪宗公案,僅選取從樹上飛升的情節(jié)并展開聯想。在芥川筆下,男仆雖未學到成仙之術,但憑借純真的信心最后飛升上天,助其直登云霄的樹和圍觀的眾人成為“神跡”的見證者。《馬腿》中“魂游地府”最后“還陽人間”的情節(jié)源自《耿十八》和《王蘭》兩部小說。在《馬腿》中,鬼差錯將忍野半三郎帶到“從沒見過的辦公室”(地府),人腿被換成馬腿,醒來后荒誕的幻境成為現實。忍野在地府的遭遇是真實法術的演繹。忍野醒來后精神逐漸被馬腿所控制,面臨被“異化”的結果。這類小說的共同點是神仙示現“神跡”,并且“神跡”扭轉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生活軌跡乃至命運。較之上述小說,《奇遇》是較為特殊的作品?!镀嬗觥方Y尾通過王生夫妻的對話,說明“夢中神游”的情節(jié)都是為彼此順利結合而“欺瞞”父母的謊言?!镀嬗觥穼Α段继疗嬗鲇洝返母木庉^大,更能反映作者匠心獨運。在原著中,男女主人公一見傾心,夢中神游展開交往,最后“終以偕老,可謂奇遇矣!”[7]。而在芥川筆下,最后二人喜結良緣并發(fā)出“戲終于演完”的感慨,而女方父母早已識破這對情侶的計謀并順水推舟,最終二人終成眷屬。芥川所借鑒的真實法術情節(jié),都是截取自《渭塘奇境記》的一個片段并加以豐富和演繹,芥川將有關法術的情節(jié)視為呈現主旨的重要手段。
虛無的幻術多表現為奇人異士巧設幻境,對主人公進行試煉。對進入幻境的人而言,倥傯歲月都在幻境中得到切實的感受,但主人公的現實生活并未因此而改變,這些魔幻情節(jié)主要取材于唐傳奇《杜子春傳》《佟客》《諸城某甲》等作品。
針對《杜子春》,芥川曾表示:雖然作品名為《杜子春》,但較之著名的《杜子春傳》則有多處不同[2]613,主要包括仙人形象、獲得錢財的方式、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失戀的目的、失敗的深層原因以及失敗后的態(tài)度等5方面的不同。值得注意是,從《杜子春傳》中“老人果與錢三百萬”到芥川筆下杜子春從自己的影子中挖掘金錢的變化,可看作鐵冠子對其忍耐力不斷降低,亦可看作杜子春本人擁有無窮潛力,鐵冠子幫助其挖掘自身價值。在仙人最后一次施予錢財的過程中,《杜子春傳》中杜子春因“人間之事可以立”而收下仙人的施舍,而芥川筆下的杜子春直接拒絕老人的金錢。前者強調人應當盡社會責任;后者則體現出人應具有超然果斷的氣質,為后文重新生活、發(fā)現人性之善打下基礎。相比于唐傳奇中的戀戀不舍,芥川筆下的杜子春則展現出重新生活的希望與勇氣。在試煉的目的上,《杜子春傳》是為了考驗杜子春是否具有成仙的根器,芥川筆下的試煉是考驗他是否具有善良的品質和面對生活的勇氣??梢?,芥川僅僅借鑒《杜子春傳》的整體框架和主要故事情節(jié),至于故事的細節(jié)則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編,注入了作者自身的思考。同樣,《魔術》與《佟客》在情節(jié)安排上也有相似的地方。《魔術》中的“我”和《佟客》中的董生都認為自己意志堅定,相信自己一定能摒除私欲或成為忠臣孝子。但在試煉過程中,“我”內心隱藏的貪欲、好勝心很快顯露,進而失去學習魔術的機會;董生逐漸認清自己的猥瑣平庸。但是“我”和董生的不同之處在于,“我”看著“他正面對油燈,沐浴在一片光亮之下”[8]626進入了幻境之中,而董生則是在毫無防備的狀態(tài)下,走進幻境接受考驗。此外,“我”在試煉的過程中牢記與米拉斯的誓言,并且能感覺到自己“私欲抬頭”,而董生則將“忠臣孝子”的誓言忘在腦后。此外,《佟客》在董生走出幻境后故事戛然而止,但《魔術》中“我”對未能信守諾言感到慚愧。
在上述小說中,幻境是對主人公的考驗,而《掉頭的故事》是通過幻境揭露人性的善變。《掉頭的故事》中何小二從馬上跌落,眼前顯現過往回憶的幻境。在唯美的幻境中,何小二發(fā)覺人生的荒謬并流露出對過往所作所為的懺悔,“我愿意為補償自己的過去,去做任何事情”[9]。但在被救活后,何小二卻“不修品行,沉溺酒色”,最終在一場斗毆中斷送了性命?!兜纛^的故事》雖然借鑒《諸城某甲》中掉頭的情節(jié),但芥川將這一情節(jié)深化,著重描寫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思想變化。在《黃粱夢》中,雖然幻境只是作為故事背景,但從盧生的陳述中可以看出,盧生在幻境中經歷了完整的人生。原作《枕中記》中呂翁原本想借此告訴他人生無常之理,但在芥川筆下他卻被盧生“唯因是夢,尤需真活”[8]271的豪言壯語說服。作者將重點放在“黃粱夢”的“幻”和現實生活的“真”上。從《杜子春》到《掉頭的故事》中的幻境是真實的幻境,主人公有切實體會并信以為真。而在《黃粱夢》中,夢境被盧生看作一種人生假設,沒有真正活過的人生并不能稱為人生。芥川對人生的肯定、對人生意義的探尋在這里得到解答,即認真對待生活、切實感受生活才是人生的價值,這和《杜子春》、《仙人》(1915)的結尾不謀而合。
芥川在“虛化世界竭力使寄托遙深的‘考驗歷程’不占用任何物質的現實的時間,只是在虛擬的世界里、在概念中瞬間完成”[10]。所有試煉都在不同程度地激發(fā)人性的陰暗或光芒?!敖娲堉榈男≌f敘述注重吸納西方現代小說結構藝術,讓近代日本小說家忽略已久的虛構問題重新在小說中大放異彩?!盵11]《聊齋志異》中豐富的想象、精彩的情節(jié)受到浪漫主義作家們的追捧。在借鑒魔幻情節(jié)的基礎上,“對歷史事實進行新的解釋,在古典的氛圍中抒發(fā)了現代人的生存意識”[12]。芥川在借鑒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情節(jié)后作品呈現了和原作不一樣的特點。
改編后的作品呈現以下兩大特點:第一,主人公具有現代意識,作者在肯定現代人的生存價值和現世意義的基礎上,反映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和內心不安,并對人性的本質進行探尋;第二,反思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異化和對人性的摧殘,抨擊天皇制度和日本社會的好戰(zhàn)思想。
芥川雖然對人性持較為悲觀的態(tài)度,但他將奮斗視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此外,芥川也強調精神的作用,相信內心的澄明能抵抗世俗的污濁,從而達到超然之境?!队赍X》原是諷刺人的懶惰,芥川卻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華,探討人生意義與價值?!断扇恕?1915)中,李小二獲得陶朱之富后,反而懷疑神仙的真實性。作者在文章最后的詩句中肯定了人生經歷以及價值,人生價值在于經歷和奮斗。這一點和《黃粱夢》相似,當盧生發(fā)覺這是呂翁給自己施展的幻術時,他對人生意義進行了思考。《仙人》(1923)中的男仆面對欺詐但是仍保持一顆純潔的信仰之心,最終在大家的見證下成為神仙,施展神跡?!断扇恕?1923)是芥川晚期的作品,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并未抹去對生活的肯定,作品認為只要有一顆純潔的心終究會擺脫人世間的爾虞我詐、虛偽欺騙,最終成為遠離喧囂的“神仙”,影響甚至拯救仍然執(zhí)迷不悟之人。而在芥川所借鑒的《渭塘奇遇記》中,作者翟佑早年受到陸學影響,主張正視人的情感,謳歌男女愛情。翟佑筆下的人物敢于大膽追求愛情,“反映了新興的市民階層要求沖破傳統(tǒng)倫理的愿望”[13]。芥川在謳歌男女愛情的同時也將人性的精微和狡黠描繪得淋漓盡致。
將原作《佟客》與《魔術》進行比較后發(fā)現,蒲松齡注重轉念的重要性,芥川更加注重人內在心理的變化過程。前者著重對一個時間節(jié)點的深入挖掘,后者則是對一段時間變化的探尋。蒲松齡在《佟客》中借異史氏之口說:“古來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豈遂無提戈壯往時哉?要皆一轉念誤之耳!”[14]蒲松齡通過強調瞬間的重要性,對人們盲目的愚忠表示嘲諷和鞭撻。忠勇和怯懦往往就在一念之差,在蒲松齡看來,人與鬼之間的差別十分微小,“此心一動,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鬼也”[15]。《魔術》中幻境試煉的情節(jié)傾向于展現內心世界,發(fā)掘人深藏已久的私欲。芥川并沒有像蒲松齡一樣,從人起心動念的思考上升到個體與群體、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更高維度的思考?!赌g》中,“我”一直被自己的內心所欺騙,對“去除一切欲望”充滿信心。而在試煉后,“我”暴露出隱藏已久的貪婪、強大的占有欲和勝負欲。面對人性潛藏的貪婪,“我”感到羞愧,卻并未因錯失學習魔術的機會而感到遺憾??梢?,“我”的心中不只有想學魔術這一件事情,“我”也認識到自己潛藏良久的劣根性。作者含蓄地表達出人性的虛偽和自私。“我”的“虛偽”本質上是潛藏在內心深處無意識的惡,反映出“人終究是靠不住”的理念?!赌g》的原型《佟客》中,董生未能通過試煉但結尾卻僅僅止于“乃知佟異人也”,未對“人心的善變”這一命題詳細地展開。由于《杜子春》和《魔術》是童話,不能直接表達人性的丑陋和陰暗,故而芥川采用較為含蓄的表達方式。此外,《魔術》比《佟客》更注重幻境的渲染,貼近生活的環(huán)境描寫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同時環(huán)境描寫還具有暗示后來情節(jié)的重要作用。故事發(fā)生在“秋雨霏微的夜晚”,環(huán)境的設定“給小說帶來一暗淡蕭瑟的氣氛,暗示了‘我’向魔術師拜師學藝將以失敗而告終”[16]。芥川筆下的幻境試煉,都是將重點放在考驗人性,揭露人性隱藏最深、最為脆弱的部分,注重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和渲染,讀起來更加真實、可信。而在《掉頭的故事》中,何小二的行為體現出人性中“性識無定”的特點,面對人生盡頭他深感時間不多進而倍加珍惜,但境遇逆轉后,他之前的“虔心祈禱”立刻消失殆盡,又恢復了胡作非為的本來面目。
上述作品側重于對人性的發(fā)掘和對人生價值的探尋,而在《杜子春》《馬腿》等作品中,芥川將人性的思考上升到社會層面,開始探索人性扭曲背后的社會因素以及時代背景。對比《杜子春》情節(jié)的改編,芥川沒有承襲原著中渴望成仙但仙才難成的主題,而側重于對世俗生活的肯定,鼓勵人們認真地活在當下[17]。其思想內涵為:人生之中有愛,即便失去什么都不可惜,也都是值得的。杜子春在看透人心惟危后萌生厭世之心,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人的欺詐和虛偽,在戰(zhàn)爭摧殘、思想鉗制背景下人內心的痛苦與迷茫。小說《馬腿》則展現出資本主義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加速人異化的過程,并對日本政府盲目發(fā)動戰(zhàn)爭、視民生如草芥的好戰(zhàn)思想進行猛烈抨擊?!恶R腿》的創(chuàng)作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把握住忍野死亡的描述就能“掌握忍野的死亡與整個故事發(fā)展的相關意義”[18]。忍野被換成馬腿后自我意識逐漸不受控制,像馬一樣狂奔,面對這一情況芥川發(fā)問:“作為一家之主是否有妄自發(fā)狂之權利?”[6]533結合前文中忍野壓抑的生活來看,忍野“發(fā)瘋”和長期以來工作和生活上的壓抑有關?!恶R腿》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名譽、職位壓制甚至迫害他人,忍野就長期處于受制于人的低下地位。作者想借不合理的魔幻情節(jié)表明“利己主義是人性走向異化的一個過程,嚴重的利己主義最終會使人走向人性的異化”[19]?!叭桃鞍l(fā)瘋不能盡到家庭責任”等情節(jié)具有深層的內涵。芥川將矛頭對準“歷代政府”和當時的社會,揭露政府對人與生俱來權利的剝奪和壓迫。總而言之,在真實和虛幻交織的魔幻情節(jié)中,作家點明主旨,這為后來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芥川通過特殊的情節(jié)安排,使讀者“感到驚心動魄,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20]。芥川借鑒中國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其思想發(fā)展的過程。以《仙人》(1915)、《杜子春》和《仙人》(1923)為例,芥川的思想經歷了“積極—猶豫—超脫”3個階段。在《仙人》(1915)中,芥川的態(tài)度是肯定人生、經歷人生、體驗人生;在《杜子春》中,鐵冠子在杜子春試煉失敗后所說的“如果你真不作聲,我會立刻取你性命”[8]747表明作者開始對人性之善、社會之善產生懷疑;在《仙人》(1923)中,主人公最終“直登云霄”,表明芥川將創(chuàng)作重點從揭露人性轉向對澄明內心境界的追尋。芥川晚期作品都“充滿著陰森的鬼域一樣的氣氛”[21],芥川試圖在宗教中尋求答案,對人生的思考也逐漸轉變?yōu)閷ψ诮膛c人生的探尋。存在主義哲學先驅克爾凱戈爾將人生境界分為3種,最高境界是“宗教階段”,即“生活的秘密就是每個人都得給他自己縫補”[22]。自身內部的分裂在《馬腿》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忍野的結局是社會發(fā)展令人異化的藝術化表現。但是在“芥川文學中起統(tǒng)帥作用的始終是源自其深深自卑的絕對的‘理智’”[23],理智所帶來的懷疑主義在宗教世俗化的愿望面前完全破滅。坪內逍遙認為“經常以批判人生為其第一目的,然后才可執(zhí)筆”[24]。在人的刻畫上,坪內主張將“注意力集中在心理刻畫上”。由于芥川本身的局限和日本近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芥川的魔幻情節(jié)主要是為展現人的心理、揭露人性服務。
芥川的小說以及他所借鑒的小說中都有魔幻的情節(jié)。有些情節(jié)雖然相似,但是在實際的文本中卻起到不同的作用。小說素材相同卻呈現不同的藝術效果和中心主旨,這反映了中日小說體用的不同。宋末元初《醉翁談錄》記載:“小說者流,……縱橫四海,馳騁百家?!云渖鲜乐t者可為師,排其近世之愚者可為戒?!盵25]這反映了中國古人認為小說具有反映社會問題、揭露社會陰暗面、勸解教化民眾的作用。《杜子春傳》中,“對親子人倫的否定并非無視世俗的秩序與規(guī)則,而是將人倫關系延伸于宗教理想境界中的心性修煉,在秩序的重整中建構起神圣的權威”[26]?!吨T城某甲》雖然情節(jié)荒誕,彌漫著戰(zhàn)亂血腥氣味,實則是在用悲劇的方式書寫當時民不聊生和社會黑暗的現實。從以《杜子春傳》為代表的唐傳奇到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明清小說,創(chuàng)作者將重點放在對社會的批判和對丑惡現實的抨擊上。作品中雖然夾雜著對人性的思考和對內心世界的探尋,但這些情節(jié)依舊是為更好地呈現中心主旨而服務,作品整體呈現出社會批判的外向維度。
以芥川為代表的近現代日本作家及其作品,雖然大量借鑒了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素材,但是創(chuàng)作重點為對內在世界的探尋。作品也呈現出揭露人性、討論人生的內向維度。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1)私小說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日本小說注重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強調“‘對于自我孤獨生活的述懷’……在玩味心境的審美意識上與日本古典文學”[27]有千絲萬縷的聯系。(2)芥川高超的敘事技巧。芥川運用陌生化的敘述技巧,對大眾熟稔的故事進行改寫,通過怪力亂神的情節(jié)展現出“人在心理極限狀態(tài)下的表現、人性的種種欲求”[28],從而打破現實的桎梏,追求個體的本真,超越平庸陳腐的現實。(3)頹廢迷茫的社會環(huán)境。當時社會高度宣揚個體價值,過分重視個體的幸福和權利,忽視集體理性和社會本位,導致享樂主義盛行,社會中充斥著頹廢的思想。芥川將人性訴諸筆端,用以對抗資本社會對人的異化和享樂主義對人思想的蠶食。對自私人性的揭露使芥川將興趣轉向宗教,對人生的思考也逐漸轉變?yōu)閷ψ诮毯腿松乃伎肌男≌f《仙人》(1915)到《杜子春》再到《仙人》(1923),其中所蘊含的宗教性逐漸顯露。但是,其本質還是對人性的探索以及對人性的救贖。芥川在討論內在世界的同時,也在反思社會對人的影響,外在社會和內在人性最終在《馬腿》中得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
芥川在借鑒中國古代文學素材過程中,將自己的思考注入作品中,對整個作品進行新的謀篇布局,從而呈現出和原作不一樣的中心主旨。不同的主旨可以大致分為內向的人性和外向的社會兩個維度。維度上的差異是作家的人生經歷、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理念不同所導致的,經過借鑒、改編后,芥川的作品具有魔幻的色彩和深刻的內涵。研究芥川小說的魔幻情節(jié)對研究其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其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受容和變容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