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囡
(北京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手術室,北京朝陽 100021)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是一類導致男性排尿障礙的常見疾病。目前臨床上治療本病的方法包括藥物手段和手術治療,藥物主要采取α1受體阻滯劑,但療效不佳。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目前是外科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首選方案,其治療優(yōu)勢在于損傷小、恢復快[1],但術中需要大量灌洗液沖洗切除的增生組織從而保證手術視野清晰明亮,在此過程中會導致患者體溫降低,影響身體相關機能和術后康復情況[2]。手術室綜合護理通過術前全方位指導、術中多角度護是維持患者體溫恒定、術后及時觀察患者恢復情況并采取對應的護理方法,進而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在術后出現低體溫情況的發(fā)生?;诖?,本文探討通過手術室綜合護理預防患者低溫和術后恢復進程的影響,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月至12月于北京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治療的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研究的病例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手術期間行不同的護理方案:對照組患者為常規(guī)護理方案;研究組患者為手術室綜合護理。研究組共45例,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62.47±8.25)歲,體質量指數BMI(18.7~25.2)kg/m2,平 均BMI(22.08±1.29)kg/m2;對照組共45例,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63.12±8.96)歲,BMI(18.5~23.9) kg/m2,平均BMI(21.84±1.55)kg/m2。經統(tǒng)計學檢驗證實兩組患者性別、年齡、BMI等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研究對比的可行性。北京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查通過本次研究,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泌尿外科學》[3]良性前列腺增生診斷標準的患者;②首次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的患者;③美國麻醉醫(yī)生協(xié)會(ASA)分級為Ⅰ~Ⅲ級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損傷或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肺功能損傷等不適宜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②有腦外傷史或顱內腫瘤曾行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③有膀胱手術史的患者。
1.2 護理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取患者截石位,對手術部位和手術器械進行消毒,尿道內注入碘伏進行消毒,鋪置無菌巾。將電切鏡內外鞘和組件置入尿道并用甘露醇溶液灌洗,可在儀器視野內觀察到前列腺側葉、中葉的增生部分,無腫瘤或結石跡象。在患者恥骨上膀胱處進行膀胱穿刺并引流,采用半環(huán)狀電切環(huán),首先切除前列腺中葉,其次切除兩側葉和前列腺尖部組織,期間注意電凝止血。切除完畢后用沖洗器清理切除組織并清洗膀胱,術后留置導尿管。對照組患者術中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術中給患者蓋手術室常用的普通棉被,沖洗液選擇35~37 ℃恒溫水箱的等滲沖洗液,術中輸液的液體溫度采用恒溫箱加熱等。研究組患者手術期間采用手術室綜合護理方案:①手術當天早晨指導患者通便灌腸,防止麻醉術后肛門括約肌松弛導致糞便排出污染手術術野;術前積極治療原有疾??;術前確認患者病史,針對有糖尿病的患者指導術前2 h口服溫開水,避免應用碳水化合物影響術中血糖水平。②術中采用Level1溫毯機(美國史密斯公司)聯合加溫毯對患者臍部到頸部進行覆蓋,調節(jié)溫度至40 ℃并覆蓋常規(guī)手術室棉被;對患者術中輸液的液體采用恒溫箱加熱至35~37 ℃,根據患者生命體征和指標調節(jié)輸液速度;等滲沖洗液選擇恒溫水箱進行保溫;手術進行時根據患者體溫變化情況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和濕度,溫度控制在22~25 ℃,濕度控制在40%~60 %,手術即將結束前調高室溫。③手術結束后轉運患者時注意加蓋加溫毯,給予吸氧、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等常規(guī)護理,定期觀察患者導尿管中尿液顏色、性狀和排出量,每周更換尿袋,保持膀胱沖洗通暢。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期間低體溫發(fā)生情況,其中術中低體溫判定標準為監(jiān)護儀顯示鼻咽溫低于36 ℃。②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包括術前(T0)體溫、麻醉后10 min體溫(T1)、持續(xù)沖洗10 min體溫(T2)、停止沖洗體溫(T3)和手術結束體溫(T4),對比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等。③評估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膀胱痙攣標準為以下癥狀出現即記1分:患者出現尿意急迫感,膀胱區(qū)疼痛,因膀胱壓力升高而導致沖洗不暢;以下癥狀出現即記2分:膀胱區(qū)劇烈疼痛,導尿管有漏尿,沖洗液反流;相加即為膀胱痙攣積分,總分≥4分則判斷為膀胱痙攣。④參考Wrench分級[4]評估并對比兩組患者寒戰(zhàn)發(fā)生率和寒戰(zhàn)發(fā)生程度,其中0級為無寒戰(zhàn),1級表現為毛發(fā)豎立和(或)外周血管收縮以及外周青紫,肌顫肉眼不可見,2級表現為僅有1組肌群肌顫,3級表現為1組以上肌群肌顫但無全身肌顫,4級表現為全身肌顫。⑤參考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發(fā)布的尿失禁評分量表(ICI-Q-SF)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尿失禁情況,ICI-Q-LF量表包含漏尿頻率、漏尿量、漏尿時間、影響程度等,總分21分,ICI-Q-SF評分越高則患者尿失禁程度越嚴重[5]。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記錄的研究數據采取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并采用χ2檢驗,數據差異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體溫變化情況T0時刻兩組患者體溫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T2、T3、T4時刻研究組患者體溫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體溫變化情況(℃, ±s )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體溫變化情況(℃, ±s )
T0:術前體溫;T1:麻醉后10 min體溫;T2:持續(xù)沖洗10 min體溫;T3:停止沖洗體溫;T4:手術結束體溫。
組別 例數 T0 T1 T2 T3 T4研究組 45 37.08±0.22 37.10±0.23 37.03±0.30 37.05±0.32 36.95±0.28對照組 45 37.05±0.20 36.76±0.25 36.53±0.28 36.12±0.29 36.03±0.26 t值 0.677 6.714 8.173 14.446 16.152 P值 0.5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術中低體溫發(fā)生情況和臨床指標研究組低體溫患者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和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低體溫發(fā)生情況和臨床指標[例(%)]/( ±s )
表2 兩組患者術中低體溫發(fā)生情況和臨床指標[例(%)]/( ±s )
組別 例數 低體溫例數 術后首次下床時間(h) 住院天數(d)研究組 45 2(4.44) 22.05±4.36 6.15±1.94對照組 45 8(17.78) 29.41±4.17 7.49±2.16 χ2/t值 4.050 8.134 3.096 P值 0.044 0.000 0.003
2.3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研究組患者膀胱痙攣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膀胱痙攣持續(xù)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膀胱痙攣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例(%)]/( ±s )
表3 兩組患者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例(%)]/( ±s )
組別 例數 膀胱痙攣評分 膀胱痙攣持續(xù)時間(min) 膀胱痙攣例數研究組 45 2.94±0.52 7.45±2.26 5(11.11)對照組 45 3.76±1.19 12.29±3.63 13(28.89)χ2/t值 4.236 7.593 4.444 P值 0.000 0.000 0.035
2.4 兩組患者寒戰(zhàn)發(fā)生情況研究組患者寒戰(zhàn)發(fā)生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寒戰(zhàn)發(fā)生情況[例(%)]
2.5 兩組患者尿失禁評分對比情況研究組患者ICI-Q-SF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尿失禁評分對比情況( ±s )
表5 兩組患者尿失禁評分對比情況( ±s )
組別 例數 尿失禁評分研究組 45 6.12±1.94對照組 45 8.84±2.39 t值 5.927 P值 0.000
現代醫(yī)學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以手術治療為主,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作為本病的首選手術方案。該手術由于術中需要通過大量灌洗液對已切除的前列腺組織進行沖洗,沖洗過程中易造成患者體溫降低[6]。本次研究采用手術室綜合護理方案對手術患者進行干預,在此方案中,術前需積極指導患者進行腸道準備和并發(fā)癥對癥治療以防止手術意外情況發(fā)生,術中針對保溫額外采用了溫毯機聯合應用加溫毯以覆蓋患者身體,并對輸液液體和等滲沖洗液進行37 ℃恒溫加溫,原因在于患者手術過程中基礎代謝水平低下,大量輸液液體和沖洗液進入體內,在寒冷刺激下可能導致膀胱逼尿肌敏感性增加而不自主地收縮,導致膀胱痙攣的發(fā)生,但輸液液體溫度也不可過高,過高會促進全身血液加速和血管擴張,增加切面出血,需要更久的膀胱沖洗時間,因此維持35~37 ℃接近人體體溫的沖洗液和輸液溫度對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7-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T0時刻兩組患者體溫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T2、T3、T4時刻研究組患者體溫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低體溫患者例數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室綜合護理可有效預防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術中出現低體溫的情況,且患者手術過程中體溫更接近正常機體體溫。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和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室綜合護理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膀胱痙攣評分和膀胱痙攣持續(xù)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膀胱痙攣例數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室綜合護理可有效預防患者術后痙攣的情況發(fā)生,原因在于加溫至接近體溫的膀胱沖洗液相較于低溫沖洗液不會誘發(fā)膀胱無抑制收縮和膀胱內持續(xù)高壓,從而導致尿意急迫感、尿道口溢尿以及尿液返流等癥狀的出現,引起膀胱痙攣。針對術后出現膀胱痙攣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對癥治療,如肛門塞入消炎通栓或肌注鎮(zhèn)痛藥物等。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寒戰(zhàn)發(fā)生例數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室綜合護理對于患者術中保溫效果較好,減少寒戰(zhàn)的發(fā)生。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ICI-Q-SF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室綜合護理可減少尿失禁癥狀,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手術室綜合護理可有效預防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術中出現低體溫的情況,同時降低術后寒戰(zhàn)發(fā)生率、膀胱痙攣發(fā)生率及尿失禁程度,促進患者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