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第十五中學 張維山 ■淄博理工學校 劉俊峰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國家對教育投入的進一步加大,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學校無論在硬件設施還是軟件投入上,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雖然現(xiàn)在的辦學條件和學生的讀書環(huán)境比起他們的父輩可以說是有了巨大改善,但是學生并未因此增加讀書熱情。作為一名普通中學的教師,筆者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能遵守紀律、認真聽講,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渾水摸魚、調皮搗蛋,他們不愿學習,甚至認為普通學校的學生將來考大學的希望渺茫,于是便自我放棄,在學校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般地混日子……雖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學生的行為,但影響著課堂的整體效果,不僅導致課堂學習效果不佳,而且對學生的成長不利。處于青春年華的學生不僅沒有學到課本上的知識,而且沒有習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俗話說,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豐富專業(yè)知識,將來為我國各行各業(yè)提供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并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和渠道,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中學時期是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最容易出現(xiàn)青春期逆反的階段。有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擾亂課堂紀律,甚至頂撞老師……面對這些問題,教師無論從事哪門學科的教學,都需要樹立“抓德育促教學”的意識。
在當前教育環(huán)境下,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存在著不小問題。有些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常常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這是因為信息技術學科與德育存在顯著差異性。另外,有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德育工作是德育處或班主任的事。因此從思想上就忽視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那么,如何能巧妙地將信息技術學習與德育融合在一起,這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想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師可以將課堂訓練內容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例如:我在進行“文件共享和管理”這一課的教學時,專門將練習的主題定為“如何在生活中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這其中包含了新聞素材、事跡素材、優(yōu)秀黨員照片等,在學生對這些混雜在一起的素材文件進行分類與管理時,自然會對自己操作的內容多加注意,其實這是一種潛移默化滲透德育的教學,教師不用多費口舌和占用課堂時間,學生在練習課堂內容的過程中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當今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和事跡,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紅色教育和黨史教育。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放手”、敢于“放手”,讓學生發(fā)揮自主意識,在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電子垃圾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我不急于將概念傳授給學生,而先讓學生自行上網(wǎng)搜索:什么是電子垃圾?電子垃圾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么危害?我們應當如何處理這些電子垃圾?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電子垃圾對我們造成的不良影響,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在中學階段,由于不計入中考原始分,導致部分學科往往不受同學們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出于“費力不討好,還不如不費力”的心理,便會不那么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甚至任由學生“自我放縱”,只要不太過分,教師往往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實,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而且更加助長學生的不良習氣。因此,作為教師要重視課堂紀律,該嚴管的就要嚴格管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所講授的科目產(chǎn)生重視。
首先,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嚴格管理班級紀律,要求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準時入座,愛護設備,正確操作,如果上課不認真聽講,該批評教育就要批評教育,絕不能心慈手軟。其次,在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時,教師要不厭其煩地耐心回答,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最后,教師要用心對待每一堂課,要做到備課精心,上課有激情。
美術課程能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學好美術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為教師,應在規(guī)范課堂紀律的同時,將課堂內容與德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筆者作為一名教師,發(fā)現(xiàn)盡管學校要求穿統(tǒng)一校服,但是仍有個別學生或者穿著一些“奇裝異服”,或者是在自己的校服上畫出夸張的怪異圖案,以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這些現(xiàn)象的背后反映出兩點問題:一是處于青春逆反期的他們缺乏正確的審美觀。二是學生不知道什么場合應該有怎樣的穿著打扮。這時,就需要美術教師發(fā)揮專業(yè)教學的力量進行引導。首先,教師要注重自身的穿著打扮,穿著不要過于艷麗,也不要太隨便,而應當做到優(yōu)雅、整潔、有氣質,這樣的穿著打扮能從視覺上感染學生。其次,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穿著端莊大方的服裝給他人帶來的美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民俗服裝、傳統(tǒng)服飾、漢服唐裝等,使學生能夠了解服裝的演變,領略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魅力,從而樹立文化自信。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時裝秀,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和學生討論:“這些服裝美在哪?服裝因何而美?”在教學與討論中引發(fā)學生對于自身穿著打扮的思考。在讓學生認識并且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的過程中,教師的態(tài)度不能強硬,這樣反而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逆反,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師應當用引導、尊重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只有讓學生真的想明白了,德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才真正稱得上成功。
眾所周知,藝術作品能帶給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國不少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都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經(jīng)常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此類作品,在提升學生欣賞水平與審美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文化與德育滲透。例如: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甘肅彩陶的圖片,告訴學生:“讀懂中國就必須讀懂中國文化,讀懂中國文化就必須先觸摸中國彩陶?!蔽蚁驅W生認真講述了彩陶的發(fā)展史與藝術價值,告訴他們彩陶的出現(xiàn)為我國圖案工藝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五千年前,只有我們的祖先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器具,如此精美的器具體現(xiàn)了原始社會人類的審美與物質生產(chǎn)水平。在認識與了解“彩陶”的過程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大大提升,了解了我國悠久的文明與輝煌。好的藝術作品,往往有著充足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與道德價值,在欣賞與認識這些藝術品的同時,學生認識到了這些藝術品背后蘊藏的文化意義,從而提升了他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總而言之,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