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讀
通讀材料后,我們可將其分為兩層:
第一層是問卷調查,列舉了“雙減”政策落地后首個黃金周孩子們的去向,這是現(xiàn)象羅列。
第二層是家長評論,“減負不減質,減負是為了優(yōu)化教育,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通過家長發(fā)言,明確“雙減”的積極意義:回歸教育初心,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
材料提供的情景真實鮮活,限定了寫作范圍,即“雙減”背景下對教育的思考,它不是國家層面、社會層面的思考,而是結合自身實際,如何借助“雙減”的東風,讓學生寓學于樂,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主教育,促進自我成長。
材料之后,沒有明顯的驅動任務,如實用文體要求和情境、對象、場合等。但“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實則暗含典型任務,即不能圍繞材料,簡單擴寫或同構,應該思考教育的真諦,思考人的發(fā)展等深層次命題。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關注現(xiàn)實的意識,作為2021年的高頻熱詞“雙減”,學生必須有所了解。“雙減”不是減掉學業(yè)和素養(yǎng),而恰好是在學業(yè)和素養(yǎng)方面巧妙地“做加法”,便于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圍繞材料可立意如下:
從孩子角度,“雙減”有利于孩子的自主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如踐行運動、閱讀、審美、研學、實踐等開放性、探究性學習方式,構建立體的全方位的育人體系,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健全人格,重視五育并舉等?!半p減”符合孩子們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讓孩子們身心自由、健康成長。
從家長角度,“雙減”有利于引導家長真正認識教育,從而培養(yǎng)有格局、有見識、有智慧的家長,使家長也成為教育的主體之一。構建孩子、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良性生態(tài)環(huán)境。
也可從社會層面來評析,“雙減”有利于緩解教育焦慮,促進教育公平。
還可以從國家層面切入,“雙減”是教育改革的一聲驚雷,必將促進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人才。
但權衡思考,從孩子和家長視角來看“雙減”,更易寫出真切見解,言之有物。
寫作時,考生可充分展開聯(lián)想,打開思路:
如可通過今昔對比來展開,“雙減”實施以前,教育的內卷加劇,家長焦慮情緒普遍存在,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層出不窮;“雙減”之后,孩子們利用節(jié)假日旅游、參觀、觀摩、體驗、勞動、運動……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寓學于樂,獲得真正全面的知識體系。
還可由剛剛閉幕的冬奧會,聯(lián)想到如何利用全民體育,促進更加全面的教育。“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讓體育成就教育,讓體育啟迪人生,讓體育伴隨一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本文雖無文體要求,但適合寫成時事、現(xiàn)象評論。從現(xiàn)象入手,剖析原因,揭示實質,思考“雙減”之后的變化,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自身,準確中肯的評論。
參考立意
1.“ 雙減”落地,教育歸來
2. “ 雙減”,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
3. “ 雙減”,讓孩子精神自由舒展
素材鏈接
“雙減”后的第一個黃金周,博物館成親子教育課堂
2021年10月4日下午3時,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的當日預約全部滿額,長長的隊伍需要等候15分鐘才能入場。在排隊隊伍中,帶著孩子來博物館的家庭不在少數(shù)。
這個黃金周是“雙減”后的第一個國慶長假,在博物館的人流中,孩子的數(shù)量明顯增加了。博物館逐漸成為素質教育的熱門選擇,許多市民認為在看展看秀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審美能力,融洽親子關系。
黃浦外國語小學二年級鮑同學跟隨父親一起來觀展。父親透露,他們原先是看到了《丁丁與埃爾熱》的海報為丁丁而來,卻又附帶參觀了富有哲學深度的展覽。在展廳內,藝術家呈現(xiàn)了蠶從出生到吐絲,從結繭到破繭的自然生命的變形記,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光影和聲色的生物環(huán)境,形成蠶與自己相互糾纏的天地,讓孩子感到新鮮。
另一邊,凌女士正在和愛好繪畫的兒子討論當代藝術的作畫工具并不局限于畫筆和紙,竹子和蠶絲同樣可以做出別具一格的詩意創(chuàng)造。藝術家梁紹基的創(chuàng)作感悟也引發(fā)了觀展者的思考,藝術是用自己的慧眼,去打開別人的天眼。
為什么要帶孩子來博物館?面對記者提問,很多家長回答:上海有那么多的美術館博物館資源,票價適中,不來太可惜了。許多家長也并不將博物館之行視為日常學業(yè)加碼,而是作為綜合素質日積月累的提升、潛移默化的帶教。
下水作文
“雙減”落地? 教育歸來
徐建華(湖北省遠安縣第一高級中學)
“雙減”后的首個黃金周,“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神獸”出籠。作業(yè)少了,輔導班停了,沒有出現(xiàn)很多人擔心的“荒于嬉”和“躺平”;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家長和孩子們反而做起了教育的“加法”。“雙減”落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正在回歸。
曾幾何時,孩子們學業(yè)方面“壓力山大”——書包越來越重;鏡片越來越厚,身體越來越孱弱。很多孩子,在書山題海中,春花秋月等閑度,可憐辜負好韶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但家事國事天下事,漠不關心。他們不辨菽麥,甚至“不知今夕是何年”,常有“何不食肉糜”的無知。羸弱的身體撐不起夢想,作為高分低能的巨嬰,只能成為新時代裝滿知識的“移動硬盤”、知識時代不會學習的“新文盲”。
而家長們,也是篤信聞雞起舞、秉燭夜讀,更有“虎爸虎媽”和“雞娃”,加劇了教育的內卷,使“偉大的孩提王國正在淪陷”。孩子們的童年,不再有百草園,不再有綠茵場,不再有春天里的風箏和竹馬秋千,有的只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無止無休的英才培訓。
教育難道一定是失樂園?這樣的童年,透支人生,泯滅天性,孩子們無法行穩(wěn)致遠的。
這不是真正的教育。多年以來,“錢學森之問”、諾獎之殤,如一顆苦膽,高懸在教育的天空,需要我們苦嘗。而要培養(yǎng)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人才,必須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走出,而“雙減”政策的落地,無疑正當其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雙減”政策,無疑是教育的一縷春風,吹開冰凍的河流,吹向大地,吹拂教育的一方樂土。
你看,孩子們和父母一起旅游,絕不是曬曬照片和美食,而是跋涉在文化樂旅之中,擴大他們的精神地圖;你看,孩子們沉浸在圖書館里,博覽群書,在詩和遠方中遇見更好的自己,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天堂的模樣;你看,從晤言一室之內,到大山中,到博物館、科技館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觀風明俗,格物致知……讀懂自然、山川、人生、生活這些“大書”,而不只是教科書。
誠如一句教育金句“除了知識,剩下的便是教育”所言,正是這些課本知識之外的、看似對于提升應試成績無立竿見影之效的體育、旅游、審美、游歷、實踐等活動,恰恰可以開闊視野,涵養(yǎng)心志,擴大格局,塑造人格……成為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養(yǎng)分。這就是真正的教育。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薄半p減”落地,使孩子們減掉沉重的學業(yè)負擔,沐浴在陽光春風之中,讓每一個孩子精神自由舒展,讓教育成為“一種優(yōu)美、健康、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沈從文語),成為大寫的人。
130750078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