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展稷,房 沫
(廣西大學 法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快速仲裁(expedited arbitration),又稱快車道仲裁,我國稱之為仲裁簡易程序(summary procedure),是一種精簡和簡化的程序,縮短了時限,從而能夠以有成本效益和時間效益的方式達成爭議的最終解決辦法[1]??焖僦俨玫奶攸c是加快和簡化程序的關鍵方面,例如僅通過書面方式進行仲裁。伴隨著快速仲裁吸引力的提升,此類簡化程序關鍵方面的措施亦引發(fā)了當事人對快速仲裁是否符合正當程序要求的擔憂。
能夠快速解決爭議是吸引復雜且價值高昂的案件選擇仲裁的主要原因,高效也因此成為仲裁的代名詞之一。作為不同于訴訟的爭議解決方式,仲裁的目標是通過程序的靈活性提高效率。當事人選擇仲裁也正是因為其程序的靈活性,從而達到爭議的“快速、經濟和一裁終局”。許多仲裁機構,甚至是一些國家的仲裁立法,都要求“要以快速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仲裁”。但是,這些規(guī)定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被仲裁庭所采納是一個疑問?,F如今商事仲裁受到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及從業(yè)人員的批評,特別是法院的過度審查與仲裁的訴訟化趨勢,以及由此導致的仲裁效率的降低。2015 年,Queen Mary 仲裁調查報告指出:國際仲裁中越來越關注的是,仲裁庭在某些情況下不愿果斷地采取行動,因為害怕裁決因一方沒有機會充分陳述其案件而受到質疑,這種現象被稱為“正當程序偏執(zhí)”。其特點之一表現在仲裁庭過于容忍律師的破壞性行為,例如一再要求延長截止日期和延遲采納新證據[2]。這不可避免地拖延了仲裁程序的進行,造成仲裁效率的下降。
仲裁庭不僅要考慮仲裁的效率問題,還要考慮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問題,這造成了效率與正當程序的矛盾??焖僦俨镁吞幱谶@種矛盾之中??焖僦俨貌扇《喾N方法簡化程序,用以減少時間和成本,其中包括:(1)在指定仲裁庭或提交材料時對雙方當事人規(guī)定嚴格時限,對仲裁庭下達仲裁裁決規(guī)定嚴格時限;(2)程序步驟的限制,如提交材料的數量限制以及聽訊限制。如今,快速仲裁越來越受到關注并被視為現代商事仲裁效率低下的解毒劑[3]。并且當事人能夠采用快速仲裁反映了其意思自治的重要性和仲裁作為爭議解決手段的靈活性,但與此同時,快速程序也將成為觀察平等待遇和陳述案情的“充分機會”的鏡頭[4]。因此,理清快速仲裁提高效率措施是否符合正當程序的要求是有益的。
Queen Mary 仲裁調查報告早于2010 年就指出:文件披露、書面陳述、仲裁庭組成和開庭是導致仲裁程序延長的主要階段。為了解決仲裁效率日益低下的問題,有觀點認為要大膽創(chuàng)新,雖然潛在的解決方案有缺點,但可能比現狀更可取[5]。這些創(chuàng)新措施包括限制書面文件的數量、規(guī)劃嚴格的程序日程、限制文件開示等??焖僦俨貌杉{了這些措施,并將是否實施這些措施的權力賦予仲裁庭。歸納而言,快速仲裁提高仲裁效率的措施可分為兩類:(1)對仲裁程序的限制;(2)對仲裁時限與裁決理由的限制。
1.提出補充請求與反請求的限制
仲裁庭組成之后,申請人提出補充請求或者被申請人提出反請求,可能會影響仲裁效率,因此對仲裁庭組成之后當事人提出請求的權利作出了限制。實踐表明,大量的訴求都因為過于寬泛或缺少關聯性而經常被仲裁庭拒絕接受[6]。要求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提交具有實質性和關聯性的訴求,主要目的是防止當事人故意提出新訴求以拖延程序進程[7]。但快速仲裁并非完全不允許補充請求或反請求的提出??焖僦俨脤μ岢鲂抡埱蟮南拗朴袃煞N形式:一是原則禁止,例外允許。如《國際商會仲裁規(guī)則》附錄六《快速程序規(guī)則》第3.2 條規(guī)定:“仲裁庭組成后,任何一方均不得提出新的請求,除非仲裁庭授權其這樣做,仲裁庭應考慮新請求的性質、仲裁階段、任何費用影響和任何其他相關情況”。第二種是原則允許,例外禁止。如《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快速仲裁規(guī)則》第31 條規(guī)定:“在根據第41 條結束仲裁程序之前的任何時間,一方當事人可以修改或補充其請求、反請求,但在延遲提交、侵害另一方當事人或任何其他相關情況下仲裁庭認為不宜允許此類修改或補充的除外”。
2.對書面材料的限制
文件披露作為獲取證據材料的重要途徑在商事仲裁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它的主要特點之一是造成時間和成本爆炸式增長[8]。律師往往傾向于窮盡相關的證據并準備詳細的證人陳述,但相當多的案件(很可能是大多數)不需要那種極其廣泛、徹底、耗時的文件披露[9]。2015 年,Queen Mary 仲裁調查報告指出:62%的受訪者希望雙方的律師共同努力限制文件披露。雖然當事人提交的書面材料是進行仲裁的依據,但根據快速仲裁的性質,不可能大量出示書面材料。例如《國際商會仲裁規(guī)則》附錄六《快速程序規(guī)則》第3.4 條規(guī)定:“仲裁庭可在與當事人協商后決定不允許出示文件”。
快速仲裁還可能會對書面證據材料的數量、長度與范圍等作出限制。例如《國際商會仲裁規(guī)則》附錄六《快速程序規(guī)則》第3.4 條規(guī)定:“仲裁庭可在與當事人協商后決定限制書面陳述和書面證人證據(事實證人和專家)的數量、長度和范圍”。此外《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快速仲裁規(guī)則》第30 條對書面意見的提交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原則上當事人可以額外提交一份補充書面材料,在仲裁員認為具有說服力的情況下,仲裁員可以允許當事人進一步提交書面意見;但是書面陳述應當簡短,并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提交;仲裁庭可以命令一方當事人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最終陳述其救濟請求以及所依據的事實和證據,除非仲裁員出于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則不允許超過期限之后當事人修改其救濟請求或提出額外的事實或證據”。
3.僅書面仲裁
原則上,快速仲裁都采用書面審理的形式,只有在例外的情況才需要開庭??紤]到常見的快速仲裁規(guī)則,對當事人采用“僅文件”仲裁,即沒有口頭聽證或口頭證據審查,這似乎已為人們所接受。但快速仲裁并非完全排除非書面形式,對于是否采納“僅書面”仲裁,不同的仲裁規(guī)則或是尊重當事人的意思,或是將這一權力賦予仲裁庭決定。例如《國際商會仲裁規(guī)則》附錄六《快速程序規(guī)則》第3.5 條規(guī)定:“仲裁庭在與當事人協商后,可以僅根據當事人提交的文件,不進行庭審,不詢問證人或專家,就爭議作出裁決”。該規(guī)則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只有在與當事人協商之后,仲裁庭才可進行裁決。但《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快速仲裁規(guī)則》略有不同,其第32(1)條規(guī)定:“只有在一方當事人提出請求并且仲裁員認為理由令人信服的情況下,才能舉行庭審”,雖然也尊重了當事人意思自治,但最終由仲裁庭決定是否開庭?!断愀蹏H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第42.2(e)條則把是否開庭的權力完全賦予仲裁庭,其規(guī)定:“仲裁庭應僅依據書面文件裁決爭議,除非其認為有必要進行一次或多次開庭審理”。
1.裁決時限的限制
快速仲裁對裁決的作出一般規(guī)定六個月的時限。例如,《國際商會仲裁規(guī)則》《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德國仲裁院仲裁規(guī)則》都采納六個月的期限。但也有仲裁機構規(guī)定作出更為嚴格的限制。例如《斯德哥爾摩商會快速仲裁規(guī)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知識產權組織快速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三個月的期限;《澳大利亞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快速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四個月的期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仲裁的起算時間點,各個機構的規(guī)則也不統一?!秶H商會仲裁規(guī)則》《德國仲裁院仲裁規(guī)則》以案件管理會議為起算點;《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以仲裁庭組成為起算點;《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以案卷轉交仲裁庭為起算點。除了以上的常規(guī)規(guī)定之外,還有頗具特色的規(guī)定。例如《國際爭議解決中心國際快速程序》規(guī)定裁決的作出自最后聽訊或收到最后書面材料三十個歷日內,除當事人另有約定。
山風比午間更加狂烈,呼嘯著,像一群怨魂,在天葬場的地面處游蕩。白鷲仍然沒有離去,它們中的一些盤旋在眾人的頭頂上空,另一些則站在天葬臺對面的高坡上,不時發(fā)出一聲聲令人揪心的悲鳴。
2.裁決理由的簡化
鑒于快速仲裁的特殊性,為了節(jié)省更多時間而免除裁決理由的要求并不少見[10]。現有的仲裁規(guī)則大多規(guī)定仲裁庭應當以簡要的形式進行說理,而不必全面地闡述所有事實和法律事項,而且在當事人明確排除裁決理由的情形下可以不予說理[7]139。例如《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第42.2(g)條規(guī)定:“仲裁庭可簡要說明裁決所依據的理由,除非當事人同意無須說明理由”;《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快速仲裁規(guī)則》第35 條規(guī)定:“除非一方當事人明確要求,否則沒有義務說明裁決的理由”。
正當程序確保每一方都享有受到公平審理的權利,主要是平等待遇、陳述的權利以及合理機會。正當程序的淵源包括國家立法、國際公約以及仲裁機構制定的仲裁規(guī)則。自然正義是英國普通法下一項歷史悠久的學說,其內容包括法官的公正和獨立(nemo judex in sua causa)和公平審理(audi alteram partem)[11],該原則已經體現在英國1996 年《仲裁法》第33 條中。無獨有偶,美國憲法所載的正當程序概念與英國普通法下的自然正義概念具有同等的功能[12]。美國最高法院在Goldberg v. Kelly 案中闡明了正當程序的基本原則,它們是:獲得公正的法官的權利、獲得案件通知和聽證機會、提出證據的權利、聘請律師的權利以及獲得帶有理由的書面裁決的權利。此外,在國際公約中也體現了正當程序要求?!都~約公約》第5.1(b)條將“當事人之一未得到指定仲裁員或仲裁程序的適當通知,或因其他原因無法進行申辯”作為拒絕承認與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原因。因此,作為對當事人權利的保障,遵守正當程序原則也得到仲裁機構規(guī)則的強制性要求。
平等對待當事人體現了仲裁程序的公正性。當事人必須遵守相同的程序規(guī)則,并獲得相同的權利和機會以及仲裁庭的平等對待,這本質上是對當事人雙方不歧視的要求?!堵摵蠂鴩H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規(guī)定了平等對待各方當事人的強制性要求。這一規(guī)則已經落實到以示范法為基礎制定仲裁法的國家和地區(qū)。非以示范法為基礎的國家或地區(qū)同樣重視平等待遇。例如法國《民事訴訟法》第1510 條規(guī)定:“無論采用何種程序,仲裁庭均應確保當事人受到平等對待,并堅持正當程序原則”。此外,以《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為代表的國際商事仲裁規(guī)則中同樣提到了這一要求,其第17 條規(guī)定仲裁庭應當“為解決當事人的爭議提供公平有效的程序”。
平等待遇并不意味著雙方需要得到一模一樣的對待,而是確保雙方在具體情況下不會得到不利的對待。對平等待遇進行嚴格解釋,會陷入“完全同等待遇”的境況。例如,為了案件事實的查明,一方當事人有必要申請十名證人出庭,但另一方當事人無需申請證人出庭,仲裁庭出于對效率的考慮不準許后者的證人出庭請求。在這種情況下,請求未被準許的一方當事人可能會認為沒有得到“平等待遇”。所以,不能將“平等待遇”解釋為“一模一樣的待遇”。而應當解釋為“相對”的平等對待,即“只有相同的情況才必須平等對待,不同的情況應該區(qū)別對待,并且要綜合考慮所有相關情況”[13]。
為了避免當事人認為“平等”就是“一模一樣”,《國際商會仲裁規(guī)則》使用了不同的措辭,其第22.4 條規(guī)定:“在所有情況下,仲裁庭應公平公正地行事”。這種措辭不是為了減少當事人的正當程序權利,而是為了防止以正當程序的名義提出不合理的程序要求,從而防止使用模糊語言可能導致的濫用。同時,這種措辭也表明對平等待遇的判斷不能完全以形式為依據,應當注重實質。
向仲裁庭陳述意見是當事人固有之權利。仲裁庭必須給予每一方公平的機會就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陳述與辯論。這一權利得到紐約公約的保障。《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也對當事人陳述的權利進行了確認,但兩份文件對于當事人陳述的機會是“充分”還是“合理”并不一致?!堵摵蠂鴩H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8 條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被給予充分的機會陳述其案情”。乍一看,“充分”這個詞可能會產生誤導,它讓人聯想到一方有權提出其認為合適的盡可能多的論據和證據[14]。在審議草案時挪威提出使用“充分”的表述會成為“采取拖延戰(zhàn)術的根據”,建議改用其他詞語,如“足夠”。雖然“充分”一詞最終被保留下來,但工作組的評注強調:“該條款與其他條款一起,以便確保仲裁迅速有效進行,‘充分機會陳述其理由’并非使某一方有權采用拖延戰(zhàn)術,例如直到作出裁決的前夕才提出異議、修正意見或出示證據,來阻撓仲裁的進行”。因此,“充分機會”的措辭當然不是要為當事人提供將其用作拖延戰(zhàn)術的選擇,起草者既考慮了效率,也考慮了發(fā)表意見的權利。
不同于《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2010)第17(1)條規(guī)定:“在不違反本《規(guī)則》的情況下,仲裁庭可以其認為適當的方式進行仲裁,但須平等對待各方當事人,并在仲裁程序適當階段給予每一方當事人陳述案情的合理機會。仲裁庭行使裁量權時,程序的進行應避免不必要延遲和費用,并為解決當事人爭議提供公平有效的程序”。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示范法》的制定以《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1976)為基礎,其第15(1)條規(guī)定:“在不違反本《規(guī)則》的情況下,仲裁庭可以其認為適當的方式進行仲裁,前提是各方受到平等對待,并且在程序的任何階段,每一方都有充分的機會陳述自己的情況”。對比之下,《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2010)有三個變化:首先,當事人應當在“適當的階段”而不是在程序的“任何階段”陳述他們的案件;其次,當事人有權獲得陳述案情的“合理”機會,而不是“充分”機會;最后仲裁庭在仲裁過程中行使自由裁量權時,需要考慮效率、成本以及正當程序的公平性。這些變化并非縮小當事人正當程序權利的范圍。其帶來的信號是:不要向當事人承諾一個“充分”的機會來陳述他們的案件,從而招致帶有正當程序標簽的投訴[15]。現如今,商事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都采納了“合理”一詞的表述,例如《國際商會仲裁規(guī)則》《斯德哥爾摩商會快速仲裁規(guī)則》《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都規(guī)定了當事人有“合理機會陳述案情”。
1.限制提出補充請求或反請求的正當程序檢視
仲裁庭組成后提出補充請求或者反請求通常會造成程序拖延。仲裁庭在很大程度上會考慮行使限制當事人提出補充請求或者反請求的自由裁量權。但這種限制并不會造成當事人無法陳述其訴求。首先,仲裁程序由申請人啟動,申請人具有足夠的時間考慮自己的仲裁請求。其次,被申請人被給予一定的時間提出反請求,而不要求被申請人在此階段對其反請求作出詳細的論證。但是仲裁庭應當注意到在發(fā)生新的事件和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時以及在規(guī)定的最后提出期限之前提出的補充請求或反請求應當準許,否則可能構成對當事人正當程序權利的侵犯。
限制反請求的提出往往會導致被申請人認為其受到不平等待遇。從被申請人的角度講,其不具備同申請人一樣的充足時間去準備。這樣的論據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實是對平等待遇的錯誤理解。平等待遇并不保障當事人“一模一樣的待遇”。此外,在爭議提出之前,當事人之間往往已經經過協商解決的階段,對自己的訴求與相關依據已經有較為明晰的認知。但是,這也不意味著仲裁庭完全不考慮被申請人的反請求,仲裁庭依然有義務遵循正當程序,在考慮反請求的性質等相關情況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2.限制書面材料提出的正當程序檢視
仲裁庭得以斷案的根據是當事人提交的書面證據,在快速仲裁中,仲裁庭拒絕大量的證據出示或者拒絕延長提交書面材料的時間導致當事人無法提交書面證據可能會導致仲裁裁決得不到承認與執(zhí)行。例如,根據瑞士法律之規(guī)定,當事人擁有出示證據的權利,原則上,拒絕證據出示請求可能構成對被審理權的侵犯,并導致裁決無效。事實上,法庭對仲裁庭拒絕證據開示或證據出示一般都保持謹慎態(tài)度,只要保障當事人的陳述權與合理機會,并不會導致裁決因此被撤銷。例如,奧地利最高法院在第6Ob572/90 號案件中以特別狹隘的方式解釋了撤銷裁決的理由,其認為,只有在根本沒有給予申請人發(fā)表意見的權利的情況下才能撤銷仲裁裁決,對案件事實的不完全確信或對法律相關事實的不充分討論不構成撤銷裁決的理由。正當程序不僅保障當事人陳述的權利,也賦予當事人免于不必要的證據開示或證據出示的權利。因此,不能僅因為拒絕當事人的證據出示請求而撤銷仲裁裁決。
仲裁庭拒絕證據出示是否違反平等待遇,應當考慮該限制是否在相當程度上適用于雙方。例如,仲裁庭同意一方當事人的所有證據出示請求而拒絕另一方當事人的所有證據出示請求,并不一定代表仲裁庭違反了平等待遇。這可能只意味著第一方的證據出示請求符合仲裁庭的要求,而第二方的證據出示請求不符合。相反,如果仲裁庭對當事人適用不同的要求,平等待遇原則將受到威脅。
同樣,對書面證據材料的數量、長度等進行限制同當事人的陳述權利與合理機會也沒有直接的聯系。大量的書面證據材料并不意味著比以清晰簡潔方式提出的證據材料更具有證明力。只有提出同案件事實與訴求相關的證據材料才能夠發(fā)揮書面證據材料的價值。但是對書面證據材料的數量、長度等進行限制需要在合理范圍內進行,過分地限制以至于當事人不能行使陳述權是對正當程序的違反。
3.僅書面仲裁的正當程序檢視
不進行開庭審理可能在執(zhí)行階段會引起正當程序方面的關切。當事人和證人的口頭證詞在裁決中起到了證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作用。僅通過書面形式進行裁判對于評估證據的真實性更具挑戰(zhàn)。未經開庭審理作出的仲裁裁決,即使當事人不提出違反正當程序的訴求,也會在某些國家面臨因違反公共政策而得不到承認與執(zhí)行的風險。例如在奧地利最高法院第7Ob111/10i號案件中,申請人以仲裁員拒絕了其開庭審理(oreal hearing)請求為由,認為其聽訊權遭到了侵犯,仲裁違反公平審判和公共秩序。法院根據《奧地利民事訴訟法》第598 條的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提出開庭審理要求,仲裁庭應當進行開庭審理,但當事人已經同意不開庭審理的除外”,認為仲裁員無視當事人提出開庭審理的要求,侵犯了當事人的聽訊權,因此應當撤銷仲裁裁決。但在有些國家,不開庭審理并不構成違反正當程序。例如在瑞典斯韋亞上訴法院第T6238-10 號案件中,上訴人以開庭要求被仲裁庭拒絕致使其無法對案件進行陳述為由對仲裁裁決提出質疑。法院根據仲裁準據法之規(guī)定,認為仲裁庭可酌情決定是否開庭審理,獨任仲裁員在起草裁決時考慮了當事人的陳述和書面證人陳述,當事人的陳述權利與機會得到了保障。另一個角度來看,瑞典案件也表明快速仲裁規(guī)則是否賦予仲裁庭決定開庭審理的自由裁量權也會影響裁決的效力,仲裁庭在決定是否開庭審理時應當按照仲裁規(guī)則的要求進行,以免造成對仲裁規(guī)則的違反。
1.限制仲裁時限的正當程序檢視
對仲裁裁決作出的時限限制,本身并不會違反正當程序。但由于快速仲裁不同規(guī)則對作出裁決期限的起算點不同,仲裁庭可能未注意到該問題,從而超期作出仲裁裁決。例如,在瑞士聯邦法院第4A_188/2016 號案件中,上訴人以仲裁庭超期作出仲裁裁決為由對仲裁裁決提出質疑,法院根據仲裁準據法之規(guī)定:“作出裁決的起算時間是獨任仲裁員收到文件的第二天”,認為獨任仲裁員在規(guī)定的最后期限內作出了最終裁決,駁回了上訴人的請求。因此,仲裁庭需要注意仲裁規(guī)則中仲裁期限的起算時間,避免因為對起算日期的錯誤理解而超期作出裁決,進而引起當事人以違法正當程序為由質疑仲裁結果,影響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
2.限制裁決理由的正當程序檢視
仲裁裁決作為界定當事人之間權利和義務的具有約束力的決定,應當說明裁決理由。對裁決進行推理的要求構成了程序公正性的基本保證,如果裁決不包含其所依據的理由,則可能被視為違反公共政策,從而導致仲裁裁決被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例如,根據奧地利最高法院的判例,仲裁裁決若不包含“充分推理”,可能違反公共政策[17]。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法院在陳述裁決理由方面沒有一致的看法。例如在瑞士的一個案件中,被申請人以其陳述權被侵犯,特別是該裁決“沒有實質推理”為由,請求法院撤銷仲裁裁決,但法院認為,發(fā)表意見的權利并不一定需要對仲裁裁決進行推理,即使存在這種義務,簡要說明理由就足夠了[18]。
雖然當事人經常以違反正當程序為由對仲裁裁決提出質疑,但法官傾向于謹慎地解釋正常程序,以鼓勵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在快速仲裁中,雖然仲裁庭被賦予簡化程序的自由裁量權,但應當避免對正當程序的違反,確保對當事人的平等待遇以及每一方都能有陳述的權利和合理機會。在不開庭審理或者不給出裁決理由的情況下,可能會在某些國家或地區(qū)因違反公共政策而導致裁決的撤銷或者不予承認與執(zhí)行,這需要仲裁庭在具體案件中考慮此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