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吶喊》《彷徨》的醫(yī)學思維與診治理路*①

2022-03-18 09:36:51
關鍵詞:理路吶喊現代醫(yī)學

黃 健

(浙江大學 文學院,浙江 杭州,310058 )

對國人的創(chuàng)傷描寫,特別是心理和精神創(chuàng)傷的描寫,是魯迅《吶喊》《彷徨》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因為有在醫(yī)學專門學校接受過現代醫(yī)學的系統(tǒng)和專業(yè)的學習經歷,魯迅對國人的創(chuàng)傷,特別是心理和精神創(chuàng)傷的描寫,是十分專業(yè)、細致和獨到的。從表現方式來看,魯迅采取的不是傳統(tǒng)中醫(yī)擅長的綜合或曰整體認識與把握的診治思維、理路和方式,而是采用現代醫(yī)學分析型的診治思維、理路和方式,對國人的精神和心理創(chuàng)傷進行了十分精細的診斷和描寫,不僅發(fā)現了病癥、病根、病源所在,而且深入剖析了病理,開出診治和療救的方案。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一文中,魯迅明確指出:“說到‘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并坦陳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采用了“醫(yī)學上的知識”。(1)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26頁。同時,他還強調,這樣做也是為了能夠“改變他們(指國人——引者注)的精神”(2)魯迅:《吶喊·自序》,《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39頁。,以踐行他早年確立的“立人”思想主張和抱負。

一、由外而內:尋找與聚焦創(chuàng)傷背后的病源

以醫(yī)生診治思維和理路來對創(chuàng)傷進行描寫,首先是要能夠及時地發(fā)現創(chuàng)傷、聚焦創(chuàng)傷,以便能夠迅速發(fā)現創(chuàng)傷的發(fā)病表象,為下一步確定如何醫(yī)治奠定基礎。以醫(yī)者眼光來看,一般來說,創(chuàng)傷可分為外創(chuàng)傷和內創(chuàng)傷兩種類型。外創(chuàng)傷較易發(fā)現,而內創(chuàng)傷的發(fā)現則要相對復雜一些?;卺t(yī)學思維認知和診治方式,魯迅對國人創(chuàng)傷的發(fā)現,經歷了由外而內的過程。盡管這個過程看似一種常規(guī)醫(yī)學思維和理路,但在魯迅那里,卻有著特殊之處。

在《吶喊·自序》中,魯迅談及他去日本留學的目的時說,由于在南京求學時開始接觸到以西醫(yī)為代表的現代醫(yī)學知識,“便漸漸的悟到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后來又知道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的事實”,所以,到日本留學后,“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yè)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3)魯迅:《吶喊·自序》,《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38頁。以西醫(yī)的現代醫(yī)學思維和認知來發(fā)現創(chuàng)傷,其基本理路是在患者自訴(或代訴)的基礎上,在發(fā)現創(chuàng)傷后聚焦創(chuàng)傷,由此作出初步判斷,再進行相關的醫(yī)學檢查,從而得出相應的病情診治的判斷和結論,并開出治療方案。魯迅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國人創(chuàng)傷的描寫,特別是精神創(chuàng)傷、心理創(chuàng)傷的描寫,所遵循的就是這種現代醫(yī)學思維和理路,而非用傳統(tǒng)中醫(yī)“望聞問切”的思維和理路?!犊袢巳沼洝冯m然是以“狂人”的日記方式呈現出“病情”,但實際上就是一本診治的病歷,是現代醫(yī)學診治程式的完整再現,其特點也就是由外而內地精準發(fā)現創(chuàng)傷、聚焦創(chuàng)傷的病情和病理的呈現。不同于肉體創(chuàng)傷的發(fā)現和聚焦,“狂人”的創(chuàng)傷是心理性的、精神性的,是全身心的。小說對此描寫的是“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從病理上來說,這就是“狂人”的創(chuàng)傷,也是俗話說的“發(fā)瘋”現象,屬于外表性的創(chuàng)傷。小說就是先從這樣的創(chuàng)傷發(fā)現和聚焦中,開始了由外而內的病情呈現過程,同時,也在開展對這種病情的診治發(fā)現過程中,深入對國民心理和精神創(chuàng)傷的病理揭示過程,并最終發(fā)現了國民在精神上、心理上的內源性創(chuàng)傷,也即是“狂人”所說的:

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4)魯迅:《狂人日記》,《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47頁。

用“吃人”來形容歷史創(chuàng)傷的癥結和國民創(chuàng)傷的源頭,盡管不是醫(yī)學術語,卻是最形象、最直觀,也是最深刻的一種病情和病源的呈現,是以最直接方式發(fā)現和聚焦創(chuàng)傷口的一種診治表述。它讓人們知道,國人既在肉體上“被吃”而形成創(chuàng)傷,同時也是在精神上“被吃”形成了心理創(chuàng)傷,所以,必須要正視這種創(chuàng)傷的事實,決不能諱疾忌醫(yī)。這種病情的發(fā)現和聚焦,雖然是以“狂人”之口訴說出來,看似荒唐、瘋癲、不正常,卻深刻地揭示出歷史的頑疾,揭示出國民心理和精神長期被殘害的癥結所在。尤其是發(fā)現了病癥的源頭在于“吃人”,并聚焦于此而展開分析,精準地找到病源,找到發(fā)病機理,進而由此開出診治的藥方——“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發(fā)出“救救孩子”的告誡和醫(yī)囑。這種用現代醫(yī)學思維和診治理路進行的創(chuàng)傷描寫,可以說是高清晰度的,全方位地展示出國人的創(chuàng)傷部位和內源,讓人們能夠清清楚楚地看到,國人從肉體到精神上都是傷痕累累的病狀事實,并告訴人們,如果再不對國人此類病情引起高度重視,繼續(xù)在“瞞”和“騙”的路上逃避,自欺欺人,終將會加重病情,加速“墮落”,直到死亡。(5)魯迅:《墳·論睜了眼看》,《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54頁。

《藥》對華小栓患“癆病”(肺病)的創(chuàng)傷描寫,也是十分詳盡的。小栓的病狀是“大粒的汗,從額上滾下,夾襖也帖住了脊心,兩塊肩胛骨高高凸起,印成一個陽文的‘八’字”,且是“兩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拼命咳嗽”。從病象上來看,這是肺病的典型癥狀。對肺病的診治,中西醫(yī)的思維和理路完全不一樣。小說寫華老栓為兒子治病,信的是中醫(yī)的路子,故相信“人血饅頭”的功效,但在魯迅看來,這不僅會貽誤病情,而且更是精神的愚昧,終將導致小栓的直接死亡。事實也果真如此。無論小栓口服多么新鮮的“人血饅頭”,其結果都只能是在堆堆的“叢?!敝?,多添一座“新墳”而已。用現代醫(yī)學批判傳統(tǒng)中醫(yī)的愚昧落后,從中展示國民從肉體到精神創(chuàng)傷的全過程,并由此找到真正的病根和病源所在,這也是魯迅創(chuàng)作《藥》的目的所在。在魯迅看來,以醫(yī)學思維和診斷來認知,無論是作為自然存在的人,還是作為社會存在的人,此時的國人都是病人,其身心都是創(chuàng)傷累累,幾乎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明天》中寫寡婦單四嫂子為給兒子寶兒治病,信的也是中醫(yī)的路子,結果自然也是與《藥》里的華小栓一樣。從病狀上來看,寶兒的臉在“黑沉沉的燈光”映照下,“緋紅里帶一點青”,且“發(fā)燒”“氣喘”,“喘不過氣來,鼻翅子都扇著呢”,“不住的掙扎”。用現代醫(yī)學來進行診治,一看便知寶兒患的是肺病,只要對癥下藥,應該很快就會好轉起來??墒牵]塞的魯鎮(zhèn)如何會有這種認知?且不說當時魯鎮(zhèn)沒有西醫(yī),即便有,單四嫂子真會帶寶兒去找西醫(yī)診治嗎?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單四嫂子信的是中醫(yī),倒不如說她信的是迷信,她與華老栓的認知一樣,本質上都是愚昧、無知、落后,其結果當然都是一樣。

美國學者凱博文在談到疾病的社會根源時指出:“我在研究中國的抑郁和神經衰弱上所做的努力,讓我得以更好地理解一般意義上,文化是如何與情感、精神疾病,以及人類苦痛相互關聯起來的,同時,尤其讓我了解中國人的病痛體驗?!?6)[美]凱博文:《苦痛與疾病的社會根源——現代中國的抑郁、神經衰弱和病痛》,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第1頁。就人類疾病史而言,任何病理意義上的病癥,其背后都有人類社會性的原因,有著歷史和文化的原因。中西醫(yī)的診治思維和理路,受到各自文化理念的規(guī)約,對創(chuàng)傷的診治思維和理路不盡相同。特別是到了現代社會,西醫(yī)受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尤其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在診治思維、理路、方式、手段等方面有了巨大的變革和進步,從而代表了現代醫(yī)學發(fā)展的方向。而中醫(yī)卻還是傳統(tǒng)一套,未能與時俱進。魯迅到日本學醫(yī)后,對此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愈發(fā)覺得中醫(yī)的診治思維和理路及其方式的落后,加之父親就是因病而死于這種落后的醫(yī)治,自己更是有著切膚之痛,故到了完全不信任中醫(yī)的地步。所以,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魯迅對國人創(chuàng)傷的發(fā)現和聚焦,所依憑的現代醫(yī)學思維與診治理路,顯示出深厚的社會學和文化學的意義。與傳統(tǒng)的中醫(yī)相比,以西醫(yī)為代表的由外而內的現代醫(yī)學診治思維和理路,不僅細致、精準,而且從中反映出先進與落后的鮮明對比,這更使魯迅通過對國人創(chuàng)傷的發(fā)現、聚焦,能夠深入發(fā)現其背后的社會、文化的諸多原因,并揭示出其中所蘊含的社會和文化的寓意,讓國人明白,在新的文明到來之際,國人其實并沒有能夠獲得觀念上的轉變和更新,也沒有在心理上作好接納新文明的充分準備,依然是在閉塞、落后的社會環(huán)境中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著,沒有出路,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如同他所描寫的魯鎮(zhèn)那樣,總是那么幽暗閉塞,那么死氣沉沉,“沒有什么大變化,單是老了些”,即便是舊歷的年終,除了幾聲“送灶”的“爆竹”響,以及年復一年的所謂年終“祝?!贝蟮?,其他依然是舊的,沒有更新的氣息,也沒有變革的活力。因此,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弱中國的子民”都已到了近于無法醫(yī)治、無法拯救的地步。盡管在內心深處,魯迅依然還抱著火一樣的熱情,依然要努力地去進行“療救”。

二、由表及里:觸及與診斷疼痛背后的病根

從醫(yī)學的角度來說,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創(chuàng)傷,伴隨而來的必然都是疼痛。肉體的疼痛是由創(chuàng)傷直接形成的,而心理上、精神上的疼痛,則有著諸多的因素,有的是直接由肉體疼痛而引發(fā)的,有的則是由心理和精神的原因如恐懼、憂郁、壓抑等導致的,甚至也可以說,心理上或精神上的疼痛則是真正的病根所在。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魯迅依據現代醫(yī)學思維和診治方式,對疼痛進行了由表及里的描寫,力圖診斷出疼痛的內外層的病狀、病源,找到病根所在。

《阿Q正傳》中對阿Q的疼痛描寫,魯迅就是從他的“體質上還有一些缺點”開始的。因為對阿Q來說,最令他懊惱的是“在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于何時的癩瘡疤”。這是他的疼痛點,雖然不是通常所說的急性發(fā)作的疾病,如外傷直接導致的傷口疼痛,卻是伴隨他一生都難以消除的疼痛。所以,阿Q最忌諱的是當著他的面說瘡疤的事,對與此相關的詞語也是十分警惕和排斥的。小說描寫道:“他諱說‘癩’以及切近于‘賴’的音,后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后來,連‘燈’‘燭’都諱了。一犯諱,不問有心與無心,阿Q便全疤通紅的發(fā)起怒來”。人所患的癩瘡疤,是一種頑固性皮膚病及其留下的印痕,醫(yī)學上稱為“疥癬(Mange)”。魯迅在《書信集·致山上正義》中對此診斷說是“癩瘡疤,即因疥癬而禿變處的痕跡”(7)魯迅:《書信集·致山上正義》,《魯迅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186頁。。按照現代醫(yī)學診治,此病基本上是可以治愈的,至少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且還可以通過現代醫(yī)學美容的方式,使之恢復正常狀態(tài)。然而,在阿Q所處的時代,現代醫(yī)學尚未在中國普及,尤其是像魯鎮(zhèn)這樣閉塞的江南小鎮(zhèn),不可能獲得現代醫(yī)學診治,更何況對于像阿Q這樣處于底層社會的人來說,根本沒有機會獲得這種醫(yī)治,同時,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會相信現代醫(yī)學的診治方式。這樣,癩瘡疤就成為他永遠的疼痛。然而,對于阿Q來說,這種疼痛不僅僅來自皮肉傷痕的疼痛,更是來自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所帶來的心理疼痛、精神疼痛。魯迅用現代醫(yī)學思維和診治方式,一層層地剝開阿Q這種由表及里的疼痛,找到了其疼痛的病源,也找到了他的種種行為舉止和心理活動的總根源。他的忌諱、他的心理變異、他的精神勝利法,都是源自這種總病源、總病根的,換言之,也都是由這種源自內外的壓迫而造成的心理病態(tài)和精神變異所引發(fā)的,其結果使阿Q變成了一個“非人”,盡管活著,但卻不知道自已為何活著,已完全失去一個正常人活著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所以,魯迅說:“我之作此篇(指《阿Q正傳》——引者注),實不以滑稽或哀憐為目的”(8)魯迅:《書信集·致王喬南》,《魯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45頁。,并一再強調,是“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9)魯迅:《集外集·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83、84頁。,同時,也更“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的”(10)魯迅:《偽自由書·再談保留》,《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154頁。。顯然,這種由表及里的醫(yī)學診斷,在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其主旨是為了找到國人魂靈疼痛的病源和病根,以便制定“療救”的醫(yī)治方案。

《祝福》對祥林嫂疼痛的認識與診斷,也是沿著現代醫(yī)學思維與理路來進行的。當年“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祥林嫂,至少直觀上并不見所謂的創(chuàng)傷,自然也不會有能看得見的疼痛。可是,兩年之后,“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祆,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最后見到她時,則是“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fā),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11)魯迅:《祝?!?,《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6頁。。如果用中醫(yī)的診斷來說,多半是說她氣血不調、陰陽失衡之類的。事實上,這種籠而統(tǒng)之的表述,無法精準地發(fā)現和聚焦創(chuàng)傷,找到真正的疼痛點。魯迅依據現代醫(yī)學思維和診治,在對祥林嫂前后三次出現的對比中,則很快地發(fā)現了祥林嫂的創(chuàng)傷及其疼痛點,認定是源自心靈的疼痛,是魂靈的疼痛。雖然有關“魂靈”有無問題,“我”也“說不清”,但以醫(yī)生的眼光來觀祥林嫂前后面色和神態(tài)的變化,特別是她向“我”詢問死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事情,就表明了她的疼痛是源自內心的糾葛、恐懼、失望,乃至絕望。這才是她的病根所在。小說中寫她四處說自己犯傻,逢人就“反復的向人說她悲慘的故事”,寫她想到的是“地獄”,是在“地獄”里“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問題,是如何在“陰司”里,不被“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她,怎樣不被“閻羅大王鋸開”分給原先的兩個男人的問題。實際上,透過這些表象的病情描述,魯迅的目的就是要告知國人,祥林嫂自己是無解的,因為那些問題始終纏繞著她的魂靈,讓她活著看不到希望,死了也無法擺脫糾纏,最終成為一個“木偶人”。這些都說明,祥林嫂的疼痛是揮之不去、無法消除的。除非對她而言,所有內外在的束縛都被解除,讓她獲得真正的自由,且她自身的觀念也能由此獲得現代意義的轉變與更新,否則,所有的醫(yī)治都是無效的,是無藥可救的。

《孤獨者》中對魏連殳的疼痛描寫,是直接從他被視作“異樣的”和被視為“異類”開始的。對于S城,特別是對于他的故鄉(xiāng)——寒石山村的人來說,無論是他的行為舉止,還是他的觀念,都是被“當作一個外國人看待”。所以,當他回到寒石山村為祖母奔喪時,不論他怎樣“聽從”族人和村里規(guī)矩的安排,也不論他全然答應什么“都可以的”,卻反而又被“覺得太‘異樣’,倒很有些可慮似的”。這種完全不被人接受,不被人理解的沉默、順從的疼痛,才是魏連殳的真正疼痛,不然,怎會“忽然,他流下淚來了,接著就失聲,立刻又變成長嚎,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這是怎樣的一種病情?又是怎樣的一種疼痛?特別是連他最覺得有希望的孩子們,曾經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天真”、看到了“好根苗”的孩子們,結果也開始“仇視”他了。從這開始,他的疼痛就更加深了一層。不過,造成他更大的疼痛,還有來自一連串的打擊,迫使他不得不向現實、向命運低頭,讓他真正感到了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先前,我自以為是失敗者,現在知道那并不,現在才真是失敗者了。”(12)魯迅:《孤獨者》,《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103頁??雌饋?,他后來似乎找了一份差事,做顧問,當幕僚,實際上是茍活著,并不為人所理解,更不能減輕他的疼痛,而走向死亡,則是他的必然結局?!栋坠狻分嘘愂砍傻奶弁?,則直接來自心理。當他“在榜上終于沒有見”到自己的名字,“單站在試院的照壁的面前”時,他的心就疼痛到了極點。“涼風雖然拂拂的吹動他斑白的短發(fā),初冬的太陽卻還是很溫和的來曬他。但他似乎被太陽曬得頭暈了,臉色越加變成灰白,從勞乏的紅腫的兩眼里,發(fā)出古怪的閃光。”從陳士成木訥的表情中,可見他內心疼痛的苦狀:“這時他其實早已不看到什么墻上的榜文了,只見有許多烏黑的圓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薄斑@回又完了!”屢次的失敗,讓他在持續(xù)不斷的疼痛煎熬中走向了絕望。小說并沒有在他如何選擇死亡及其死亡過程上大做文章,而是用特寫的鏡頭,把他由疼痛而引發(fā)的絕望放大和定格下來:“‘身中面白無須’,渾身也沒有什么衣褲”,且“因為他確鑿曾在水底里掙命,所以十個指甲里都滿嵌著河底泥”。(13)魯迅:《白光》,《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75頁。對于陳士成來說,或許他沒有想過死,更不想自殺,也試圖努力地掙扎,但這些對他來說都無濟于事。無情的現實打擊,沉重的精神壓力,使他無法消除那種由表及里的疼痛,只有選擇死。除了死,他還能有什么辦法來消除這種疼痛呢?在魯迅看來,這些才是國人疼痛的病根所在。不認識到這一點,即便是疼痛過后,他們也是依然如故,什么也記不得,什么也改變不了,在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中,像壓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樣,默默地生長、萎黃、走向死亡。

尼采曾說:“人們烙進某些東西,讓它留在記憶里:只有那些疼痛不止的,才留在記憶里?!@是從大地上最最古老(不幸也是最長久)的心理學中得到的一個基本法則。”(14)[德]尼采:《論道德的譜系》,趙千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373頁。魯迅以現代醫(yī)學思維和理路來描寫國人的疼痛,特別是心理和精神的疼痛,由表及里,深入骨髓,深入心靈,旨在讓國人永遠地記住這種疼痛,使之刻骨銘心,并在疼痛中能夠反思自己,反省歷史和文化,從中萌發(fā)和生長新的希望,如同他在《吶喊·自序》中談到自己曾經一度孤寂、絕望而獲得體會時所指出的那樣:“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15)魯迅:《吶喊·自序》,《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39、441頁。不像尼采那樣追求遺世獨立的“超人”,魯迅始終還是懷有醫(yī)者之心,希望能夠給予國人以最終的拯救,即他反復強調的那樣:“自然,在這中間,也不免夾雜些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療治的希望?!?16)魯迅:《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68頁。

三、由輕到重:審視與剖析呻吟背后的病理

從醫(yī)學的認識角度來說,疼痛會帶來呻吟,而呻吟聲也會因為疼痛的大小而反映出病情的輕重。通過呻吟來審視與剖析其背后的病理,也是現代分析型的醫(yī)學思維和診治理路。相對中醫(yī)注重綜合、整體認知和把握病理而言,西醫(yī)則多是選擇對癥分析型的認知與把握病理的思維和理路。魯迅在日本學習的是西醫(yī)的診治方式,在《吶喊》《彷徨》創(chuàng)作中,他對呻吟的審視和剖析理路,除了“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就全憑他當年所學的“一點醫(yī)學上的知識”(17)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26頁。。也即是說,魯迅依據現代醫(yī)學對呻吟作了深度的病理剖析和診治。如同他后來所說的那樣:“我以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夠明白底細的。倘沒有病,誰來呻吟?如果竟要呻吟,那就已經有了呻吟病了,無法可醫(yī)。”(18)魯迅:《墳·從胡須說到牙齒》,《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60頁。無疑,深入細致地剖析呻吟背后的病理,是發(fā)現病源、診治病根的現代醫(yī)學之道。

《孔乙己》中寫孔乙己的呻吟,顯得有些特別,即不是寫那種由皮肉疼痛而直接引發(fā)的呻吟,而寫的是一種隱藏性的呻吟。在小說中,孔乙己即便常常是“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且不時地“添上新傷疤”,尤其是在偷舉人家被“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寫了“服辯”后,也沒見他直接呻吟,只是懇求掌柜“不要取笑”“不要再提”,自己說是“跌斷。跌,跌……”,以維持他那點最后的尊嚴??梢?,就皮肉疼痛而言,他的呻吟是輕的,甚至是聽不見、看不著的,表明他對皮肉的疼痛可以忍,可以不發(fā)出呻吟聲,但是在被人嘲弄、被視為“偷竊”后,他就忍不住了,而是以爭辯的方式來表示他的呻吟,雖然這有些古怪,與眾不同,畢竟是“漲紅了臉”“睜大了眼”“顯出頹唐不安模樣”,嘴里發(fā)出一些讓人聽了“全是之乎者也之類”和“一些不懂”的話。顯然,這是他的重呻吟聲,是其內心的呻吟。孔乙己力圖以這種呻吟方式來抵抗眾人的嘲笑、嘲弄,為自己爭辯說:“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然而,透過這沉重的呻吟聲,人們看到的,不僅僅只是他的窮愁潦倒,也不是由他自身的懶惰造成貧窮而導致生存的危機,而是他極力維護那個所謂“讀書人”的體面,這就讓人看清了他的迂腐,看清了他呻吟背后的病理。小說絲絲入扣地剖析了其病理的內在緣由:愚昧、無知與落后。同樣,《藥》在華老栓選擇以“人血饅頭”的方式為兒子治病的故事敘述中,透過華小栓“窸窸窣窣的響”和“一通咳嗽”的呻吟,魯迅也是由輕到重地剖析出其真正的病理緣由。小栓的呻吟是輕的,華大媽(包括華老栓)“哭了一通”的呻吟則是重的。在這輕重轉換之間,透露出來的便是那無盡的愚昧、無知與落后?!睹魈臁芬彩窃趯殐骸按贿^氣來”的呻吟中,由輕到重,層層深入,最終找到了其真正的病理機制。同樣,寶兒的呻吟是輕的,而單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的呻吟則是重的。在給兒子治癆病上,單四嫂子幾乎什么法子都使過,求過神簽,許過愿,吃過單方,但都不見效,只好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省下來的“十三個小銀元和一百八十銅錢”,去找郎中何小仙為寶兒醫(yī)治“癆病”。然而,這真的能夠治好么?當然不能。因為其發(fā)病的病理恰恰就是她自身的愚昧、無知,以及落后的認知觀念,再加上她所處的周邊環(huán)境,即偏僻、閉塞的魯鎮(zhèn)及其看似古樸、其實是落后的風俗。對于這種狀況,單四嫂子,其中也包括她周圍的所有人,自身不可能認識到這一點,也不會承認是神簽、菩薩、單方、郎中何小仙等,治死了患癆病的寶兒,尤其是不會承認她自己實際上也是殺死寶兒的元兇和幫手。

對于被稱為“狂人”“瘋子”“孤獨者”的呻吟,人們常常會認為是不正常的,無論他們的呻吟是輕還是重。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魯迅十分注重在這些看似不正常人的呻吟中,由輕到重地發(fā)掘出其“病理”的特殊性,以展示他們內在的清醒。《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被周圍人都視作不正常的人,也即是“瘋子”。他的呻吟特別處在于,當大人躲他,投以異樣的眼光,都把他看作是瘋子時,他不感到害怕而呻吟,而當小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時,“我”(狂人)則發(fā)出了呻吟:“這真叫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弊匀?,這種呻吟也不來自皮肉之疼痛,而直接源自內心,是沉重的,而非輕聲的。還有像大家都用“一模一樣”的眼光看他時,他則有了一陣寒顫式的呻吟:“想起來,我從頂上直冷到腳跟?!边@種源自內心的呻吟,促使他對“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的道理體會得更深??梢?,在狂人呻吟的背后,尤其是被看作“瘋”的背后,其“病理”的真相,實際上是比任何人都清醒的那種內在的自覺,因此,狂人重呻吟的內核是對“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的歷史“吃人”本質的揭露,是對有著“四千年文明”歷史的深刻反省,也是他發(fā)出“救救孩子”的歷史使命的一種責任擔當?!豆陋氄摺分形哼B殳的“長嚎”般的呻吟,可謂是震撼心靈的,不然,“我”又如何會像他那樣,“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魏連殳在壓抑了許久之后的呻吟,一開始就是重聲的,后來他死了,也是在看似“安靜地躺著,合了眼,閉著嘴”,但依然是“口角間仿佛含著冰冷的微笑,冷笑著這可笑的死尸”。這種死態(tài)的“呻吟”,可謂是表明了他心底里的徹底絕望,比活著時的重呻吟聲還要可怕,還要沉重。對于他來說,不論是如何的轉換,又是如何的掙扎、頹唐,都擺脫不了不被認同和理解的孤獨、寂寞的命運纏繞,揮之不去,無可奈何,最后只能是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淵。可見,從狂人、孤獨者一類被視作異類人的呻吟中,不難發(fā)現,其病理學的意義已遠遠超出純粹的生理意義,而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的內涵,那就是亙古不變的“超穩(wěn)定”的社會重負和文化陋習,是千百年來習慣成自然的傳統(tǒng)重壓。

魯迅當年與好友許壽裳討論國民性問題時,曾提出三個尖銳的問題:“一,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后來又發(fā)問道:“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yī)學所能治療的么?”(19)許壽裳:《我所認識的魯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第7頁。尋找國人種種病癥,特別是蟄伏在心理、性格、精神背后的根源,反思歷史和傳統(tǒng)給予國人的精神負重,是魯迅在《吶喊》《彷徨》創(chuàng)作的主題思路,也是他自覺地運用現代醫(yī)學思維和診治方式,進行精準、細致的診斷結果。雖然他對國民劣根性的種種表現有所失望,但他始終是懷有醫(yī)者之心,依憑現代醫(yī)學方式進行透視和診治,從中寫出國人病態(tài)背后的愚昧、無知、落后,觸及內源、內核,入木三分,讓人震撼,刻骨銘心??梢哉f,采用由外而內,尋找與聚焦創(chuàng)傷背后的病源,由表及里,觸及與診斷疼痛背后的病根,以及由輕到重,審視與剖析呻吟背后的病理的方式,進行《吶喊》《彷徨》的創(chuàng)作,這些都表明魯迅對于中國歷史、文化、社會和現實人生的反思、反省達到了一個新的思想高度,并為現代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指引了價值方向,提供了寫作范型。

猜你喜歡
理路吶喊現代醫(yī)學
《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基本道德法治化的實踐理路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9:34
皇侃論“學”與南朝玄學的經學化理路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7:26
溫膽湯在現代醫(yī)學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論金岳霖接受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內在理路
郭嵩燾政教思想的內在理路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10
鼠疫促進現代醫(yī)學
特別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0
閱讀《吶喊》《彷徨》的記憶
評方小平《赤腳醫(yī)生與現代醫(yī)學在中國》
湖北省| 炉霍县| 朝阳区| 高邑县| 惠水县| 上蔡县| 大宁县| 班戈县| 平罗县| 兴宁市| 阿城市| 石首市| 红安县| 遂溪县| 慈利县| 习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敦煌市| 喀喇| 新源县| 鲁甸县| 祥云县| 衡东县| 罗源县| 司法| 新丰县| 泰来县| 贞丰县| 巢湖市| 巍山| 随州市| 鄯善县| 界首市| 宾川县| 两当县| 漠河县| 万盛区| 文水县| 齐齐哈尔市| 丽水市|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