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曲目之間互相移植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一種做法。通過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傳統(tǒng)曲目,可以達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從而獲得更加廣闊的音域。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樂器獲得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促進傳統(tǒng)曲目的發(fā)展。無論是從演奏的方式還是演奏的音域來看,弦類之間有著極大的互通性。如中阮和琵琶,兩者同樣作為弦類樂器,無論是從彈奏手法還是從音域的角度,都有極高的相似性,但是又有著細微的不同,正是這細微的不同之處,導致中阮演奏琵琶曲會有新的感覺,就以中阮移植琵琶曲《虛籟》做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中阮;琵琶;曲目移植
【中圖分類號】J6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2-0084-03
一、引言
曲目移植是指根據(jù)原樂器進行創(chuàng)作的曲目由新的樂器進行演奏,可以極大地豐富不同樂器的曲目,同時在曲末移植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些許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從而煥發(fā)樂器的生命力。部分樂器由于歷史相對比較久遠,在傳承過程中傳播范圍相對有限,因此曲目相對較少,受眾面相對較窄。通過曲目移植可以極大地豐富這類樂曲的曲目,從而提高受眾面,能通過耳熟能詳?shù)那縼磉_到了解新樂器的作用,也可以達到豐富傳統(tǒng)音樂的內涵,用新瓶裝舊酒,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讓傳統(tǒng)有新的魅力尤其是對于相同類別樂器之間,影響更加深遠。
二、中阮的特點
中阮是由漢代的琵琶逐漸發(fā)展過來,是中國本土樂器,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背景,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比較傳統(tǒng)而著名的彈撥樂器。演奏主要是以撥片為主,聲音渾厚自然,具有濃厚的歷史韻味在中國歷史上可以查到關于中阮的歷史記錄非常的多。如著名的烏孫公主出嫁之前所攜帶的樂器就是今天的“阮”,昭君所彈的所謂的琵琶也是我們所說的阮,包括魏晉人士,唐宋貴族,都曾非常普遍地使用阮。阮作為一種琴箏共體的樂器,其音色滑、潤,厚重,具有古箏的韻味,又有古琴的技巧,因此適合合奏、獨奏等多種演奏方式。在許多的演奏會中都可以看到中阮的身影,尤其是在民樂方面。中阮和琵琶屬于同胞兄弟,在曲目和技巧上都有共通之處,和琵琶都是異曲同源。
從社會認知角度和群眾受眾面來看,大家對于樂器琵琶的了解相對較多,對于中阮這種樂器的了解相對較少,甚至有一些人完全沒有聽過阮這種樂器,對于阮的初始認知,大概停留在“阮籍猖狂”這一句話上,把阮作為姓氏來進行了解,而忽略了他本身作為樂器專用名稱的說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在中國民樂發(fā)展的歷史上,琵琶作為樂器之王,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無論是在敦煌壁畫中的神女飛天形象中,還是在江南煙柳畫坊上彈琴的歌女,能立刻想到的都是手持琵琶的形象,因此中阮這種樂器很少走進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甚至從來沒有見過中阮這種樂器,更不要說欣賞過中阮的相關曲目。
中阮這種傳統(tǒng)樂器,音色較其他的樂器的音色更加的渾厚多變,樂器能傳承千百年,至今還為人們津津樂道,必然有其出類拔萃之處,同時也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樂中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演奏技巧還是表現(xiàn)形式上都有其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現(xiàn)代生活中,隨著人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人們也從過去的追求吃飽穿暖到現(xiàn)在追求精神享受,依賴于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樂曲也呈現(xiàn)井噴式的發(fā)展伴隨著國家實力的發(fā)展,人們也越來越多的關注到中國傳統(tǒng)的樂器形式,在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薄弱時期,人們普遍追求西方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甚至把會彈奏西方樂器,作為社會地位財富的象征。隨著國家意識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真正欣賞自己國家傳統(tǒng)的樂器。對音樂美的追求的不再是單一的音色,而是追求更加復合的音樂效果。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樂器又登上歷史的舞臺。
中阮和琵琶屬于相似度比較高的樂器,從外形上來看,二者非常的接近,形質上非常相似,都是有品和相構成,形似是一個“由”,區(qū)別在于中阮相對要圓潤,而琵琶相對要橢圓,從演奏坐姿上來看,二者基本都是以環(huán)抱姿態(tài),因此部分人會將中阮認作是琵琶。從子弦到老弦,琵琶和中阮的相似度較高,同樣作為四弦樂器,曲譜的相似度較高,僅僅在細微之處有不同,對于演奏者來說,上手難度更小,因此在樂曲轉換上,難度相對較低,中阮和琵琶樂曲之間相互移植成功概率較高。因此對于現(xiàn)在討論的中移植琵琶曲《虛籟》有很高的操作性。
三、琵琶的特點
琵琶雖然是外來樂器,但是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演變,血液里早就都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血液,琵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以前,在長時間的演化過程中,琵琶早已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是中國樂器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之一。琵琶名稱來源于彈奏琵琶時的兩種手法,主要指右手的前彈后挑技法,前彈為琵,后挑為琶。琵琶的演奏依賴于左右手的分工,在演奏技巧上琵琶以五根手指演奏輪弦技巧,技巧同時琵琶的外形也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了多次的改革,演奏的技巧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也因為演奏流派的不同,也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彈奏手法和彈奏技巧,不同流派之間相互有共通之處,又各成一派。琵琶的聲音偏向清脆柔和,如山中泉水擊石的凜冽,干脆清澈;阮的音色更偏向渾厚,如飽經(jīng)滄桑的中年男子,舉手投足之間充滿歷史的厚重感。琵琶多次出現(xiàn)在唐朝的文學作品和史料記載之中,在中學階段的語文課文中就有對琵琶的描述,對琵琶這種樂器的描述就十分到位,通過急雨、私語、玉珠滾落的聲音生動傳神的寫出了琵琶的天籟之音;在不同時期的文物中也有關于琵琶的描繪,如歷史上著名的南唐皇后燒槽琵琶,雖然目前不可考,但是也可以看出琵琶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琵琶演奏流派也是百家爭鳴,各具特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物命運,對琵琶的演繹都各有千秋。琵琶的演奏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在唐代發(fā)展到了頂峰,在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了大批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如曹保、曹善才、曹綱等這樣世代演奏琵琶的家族,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有非常多的音樂,大家對琵琶的創(chuàng)作進行過改革,如中國著名音樂家劉天華、中國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錦龍等,在發(fā)展中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又為琵琶的演奏和推廣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讓這種傳統(tǒng)樂器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這些派別各具特色,同時又都表現(xiàn)出了琵琶這種樂器的豐富音色。
琵琶作為傳統(tǒng)民族樂器中的翹楚,音色婉轉動聽,清脆獨特,富于變化。同樣的琵琶的演奏難度要遠遠高于其他樂器,同時在表現(xiàn)力和音域方面相對較弱,也就決定了琵琶演奏的樂曲層次不夠豐富,對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的樂曲來說,琵琶的能力相對較弱。對于像《虛籟》這樣。包含有多種樂器形式的曲子來說,單一的琵琶演奏不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曲子的內涵,這樣曲子的演奏往往需要進入其他的樂器,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出曲子的內涵。鋼過硬則易折,琵琶過于明顯的優(yōu)點也就決定了它十分突出的缺點。但是琵琶流傳較廣,發(fā)展相對較為廣泛,曲目多,涉及生活的各個層面,大到莊重的國家禮樂,小到纏綿的兒女情長,這都是其他樂器比不了的。中國許多樂器的傳統(tǒng)曲目都從琵琶曲目中選材和借鑒,作為發(fā)源于東南亞的樂器,琵琶的曲目更加的廣泛,對當代學習中外傳統(tǒng)音樂有較為積極的借鑒作用。
四、中阮移植琵琶曲目《虛籟》的現(xiàn)實意義
《虛籟》是創(chuàng)作于1921年的一個琵琶曲,主要是作曲人用來表達對民族音樂未來的思考,內心充滿彷徨不安,在經(jīng)過激烈的思考之后又平靜如水。除了典型的琵琶元素之外,還有其他的樂器的節(jié)奏。融合了多種樂器的因素,使得樂曲本身富有變化和張力,對于情感的宣泄和表達更加的突出。曲子除了考驗演奏人的技藝水平,對于樂器本身的音色要求較高,一方面要考驗演奏者的情感把握和激發(fā)技巧,另一方面是樂器本身是否能夠支持多種音色的發(fā)生。琵琶作為民樂器之王,音色豐富,其實演奏難度相對較高。以琵琶作為演奏樂器,在雙手的技法上十分考究,如左手打音柱等技法將就虛實結合要求,每一個音都準確,同時富有力量;同時也要求右手要能和左手進行恰到好處的配合,對音量的要求比較高,高就會顯得十分突出。同時還強調雙手的配合度,過高和過低都會使。樂曲整體失調,從而影響曲子的流暢性。對于演奏者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對于曲子本身而言,能否用琵琶真是正確完整的傳達出曲子中所要表達的復雜感,難度更大。
阮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樂器之一,由琵琶逐步發(fā)展而來。同時阮的出現(xiàn),彌補了琵琶技巧和音色上的不足之處。從樂曲本身來說,《虛籟》具有中國傳統(tǒng)的風格,又有西式的韻律。樂曲模仿的是古琴的演奏技法,同時還融合了當時北京比較流行的帶有民間風格的音樂,西方音樂三段體的曲式也被運用到其中,也運用了許多西方的音樂術語。從樂器本身的音色上來說,中阮的音色要比其他豐富得多,作為琴箏一體的樂器來說,中阮可以更好地駕馭各種帶有不同音色的曲子,比起琵琶,中阮更具有表現(xiàn)張力。用中阮進行演奏可以突出樂曲中古琴和古箏等樂器的特點。從彈奏的技巧上來看,左右手的指法也非常的豐富。如右手的輪、分、掃、滾燈30多種技法,左手也有打、帶、推、拉等10余種技法,全曲內涵相對豐富,指法相對要求較高的可以更好地做到充分表現(xiàn)樂曲的內涵。《虛籟》作為一首難度上可以較高的曲子,琵琶的表現(xiàn)力永遠比不上中阮的表現(xiàn)力。因此中阮移植琵琶曲目的意義非常重大和深遠。
《虛籟》作為琵琶曲,采用移植的手段,用中阮進行演奏,是舊曲新彈的全新演繹。曲子在用琵琶的演奏方式的研究方向也基本登峰造極,很難對此有全新的見解和新的突破。采用全新的樂器來對傳統(tǒng)的樂曲進行演奏,可以開辟出全新的研究道路和發(fā)展方向。在中阮移植一琵琶曲目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中阮的曲譜模式,對琵琶曲進行改寫。也要對原曲目中內容變化進行信息的調整,以往通過琵琶本身無法完成要借助其他樂器才能完成的部分,可以嘗試用中阮獨立完成,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彈奏風格和彈奏模式。同時再重新整理曲譜的過程中,也可以嘗試加入不同的樂器表演。新年換新符,雖然年年的內容都十分相似,但是新的嘗試可能會帶來新的生機,傳承千百年的文化都是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并在新的時刻有了新的突破,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是在不斷地嘗試正確與錯誤之中前進的。中阮移植琵琶曲的嘗試,也為后期其他樂器嘗試不同類型樂曲打下一定的基礎。《虛籟》是非常經(jīng)典的曲目,對于這樣經(jīng)典曲目的改編,往往都會引來群眾的圍觀。群眾就是檢驗藝術發(fā)展的最有力對象,全新的嘗試可以為發(fā)展指明一定的方向和道路。中華民族有漫長而悠久的歷史文化,許多的傳統(tǒng)樂器不為人們所知,通過移植大眾所熟悉的樂器的曲目,可以很快地吸引注意力,從而讓人們認識到這種全新的樂器,傳統(tǒng)的樂器要在時代的洪流中砥礪前行,就需要這樣一個機會,中阮和琵琶作為同源樂器,可以很好地開頭,為后續(xù)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中阮移植琵琶曲目《虛籟》的現(xiàn)實問題
中阮和琵琶這兩種樂器無論從外形還是曲譜很大的相似之處,但是二者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樂器,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分支,不同的曲目由于受到原創(chuàng)樂器的影響,曲風上會更多地偏向于本樂器的風格,這是演奏技巧無法彌補的問題之一,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段饔斡洝分黝}曲,其中有一段為嗩吶獨奏,而這一段是其他樂器所不能替代的,對于經(jīng)典的片段,其他樂器只能演奏出形式,而不能演奏出其中的韻味。原創(chuàng)曲目對于本樂器的粘連度比較高,因此在移植曲目過程中,可能會讓聽者覺得不倫不類,這是任何一種曲目移植中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雖然二者同宗同源,但是在樂器移植上也可能會出現(xiàn)讓聽者無法從全新樂器上欣賞到傳統(tǒng)曲目的美感,更遑論發(fā)展到欣賞樂器。如近期發(fā)生的黃梅戲事件,采用全新的方式演唱傳統(tǒng)曲目黃梅戲,筆者相信緣初衷是好的,但是演唱人在演唱過程中完全無視黃梅戲本身的特點和傳統(tǒng)演奏方式,完全用現(xiàn)代的方式對傳統(tǒng)曲目進行演繹,并對其中的經(jīng)典部分歌詞進行了魔改,受到了所有人的抵制,創(chuàng)新本身是一件好事,就像用阮來演奏琵琶的傳統(tǒng)曲目,都是為了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不遵循一般規(guī)律,也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
中阮移植琵琶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阮這種樂器本身的魅力和特點,不能僅僅只是在追求中阮移植琵琶曲《虛籟》德可行性,更多的是要讓人們了解中阮,你有大一的水平去研究大二的內容,這是勤奮好學;但如果你只有高中的水平,就去研究大學的內容,這叫好高騖遠。中阮和琵琶也是一樣的,首先要扭轉中阮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要形成自己鮮明的特色,讓人過目不忘,之后再對琵琶曲進行新的演繹,才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不是感覺單純的抄襲。只有同一認知水平的兩個事物才能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目前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中阮的知名度相對比較低,而琵琶的知名度相對比較高,中阮想要真正實現(xiàn)移植琵琶曲,除了本身的技巧手段之外,更多的是要讓人們能夠普遍接受,音樂最終的目的是要服務于人民群眾,而不是曲高和寡,無人欣賞。中阮移植琵琶曲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意義,但任何的學術研究只有放在生活當中,才有它的價值和意義。
中阮移植琵琶曲目的又一現(xiàn)實問題,在于曲譜之間的差異,二者作為弦類樂器,曲譜上是大同小異,但是在許多地方又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之處就對演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演奏者應當是具備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演奏技巧,才能首先實現(xiàn)中阮曲譜和琵琶曲譜之間的轉換,只有真正理解的音樂演奏家才能準確的識別出兩者之間的不同,根據(jù)不同來調整相同曲目在不同樂器上的演奏問題和表現(xiàn)手法。充分考慮琵琶曲目如何在中阮樂器上,才能夠準確地表達出原有的韻味,這也是考驗演奏技巧的重要內容,如何保證用新的樂器演奏原有的曲目,還能讓人準確的識別出是原有的曲目,并且?guī)闲聵菲鞯娘L格,是目前來講比較重要的問題。就像用別的樂器演奏《西游記》主題曲,既要讓人能聽出是西游記主題曲,還要讓人感覺換了新樂器,這個才是問題的關鍵。
六、總結
中阮移植琵琶曲,從演奏技巧上來看,中阮延續(xù)了琵琶一貫的演奏風格,同時在此基礎上,又增添了許多屬于中阮的獨特技法;從演奏表現(xiàn)形式上來看,琵琶的演奏內容相對于中阮略為單一,從某種程度上講,中阮的演奏要略勝琵琶一籌,因此樂曲移植具有可行性,用不同的樂器來嘗試不同類型的曲目,采用不同樂器進行演奏,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推動改曲改譜的發(fā)展,也會增加人們對傳統(tǒng)曲目的了解和探究,讓原本不為人所知的曲子有了新的發(fā)展希望,讓傳統(tǒng)的曲目在新時期發(fā)揮出新的光和熱。同時也可以借助傳統(tǒng)曲目的現(xiàn)有發(fā)展,促進不同樂器的推廣,幫助人們認識其他不同種類的樂器,對未來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具有明確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向琪琪,楊靖.中阮移植琵琶曲《虛籟》之我見[J].樂器,2019,(07).
[2]陸曙鳴.國樂先驅者的心聲——琵琶曲《虛籟》漫筆[J].音樂愛好者,1992,(01).
[3]張瑩.琵琶曲《虛籟》中的“虛”與“實”[J].大眾文藝,2015,(20).
作者簡介:
王磊,漢族,甘肅蘭州人,大專學歷,西北民族大學,副高,就職于甘肅演藝集團敦煌藝術團(甘肅省京劇團),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
152650078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