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河秀
現(xiàn)在的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獲取信息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遠遠在我們成年人之上。 身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如果教書乏招, 創(chuàng)新乏力, 探究乏術(shù),語言乏味,無法面對互動生成的課堂;雖責任心很強,埋頭苦干,但可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反思能力低下,學生未必領(lǐng)情,成績未必給力?,F(xiàn)實告訴我們,必須能夠做到:且教且學且珍惜,以此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那么,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如何做到且教且學且珍惜呢?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腹有詩書氣自華
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如是說:“關(guān)于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視野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的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shù)家和詩人?!?這個“無可比擬”,這個博大和深厚是需要花一番真功夫才有可能企及的!
因為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是融財政經(jīng)融、哲學、政治、心理學、數(shù)學、甚至服飾、飲食、建筑、雕刻、繪畫等多種文化于一體的文學。如果說作家在建構(gòu)時把各種文化精華加以提煉、濃縮、融合進作品里,那么作為文學“解構(gòu)”者角色的老師,不懂,甚至沒聽說過相關(guān)內(nèi)容,又如何去“解構(gòu)”文學作品呢?相反,如果老師本身具備各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能準確深刻理解建構(gòu)者的意圖,與建構(gòu)者達到神交的境界,講起課來自然游刃有余,舉例信手拈來,生動形象,學生聽得自然津津有味,所以凡是學生應當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應該讀到。而閱讀諸如哲學素養(yǎng)、自然科學素養(yǎng)、心理學素養(yǎng)、豐富的閱歷(感情積淀)、邏輯推理素養(yǎng)等等方面的書籍,都能幫助語文老師給文學的解讀帶來奇妙的韻味。
二、萬紫千紅總是春
如火如荼的新課程改革,大刀闊斧的新課堂革命,風起云涌的改革新思潮,層出不窮的創(chuàng)新理念,如此熱鬧的教育世界,總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不覺茫然,無所適從。
然而新課程改革讓人領(lǐng)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的驚喜,上海師范大學的崔允漷教授團隊的悉心指導,讓我們的課改高屋建瓴,高瞻遠矚;我校的課題研究讓我們的課堂萬紫千紅、百花齊放。作為語文老師,要能看到政治老師的詩情畫意,歷史老師的厚重博學,地理老師的詩意山水,外語老師的清新風趣,數(shù)學老師的幽默詼諧,物理老師的縝密謹嚴,生物老師的深入淺出,化學老師的圖文并茂,每位老師都是一首詩,要善于從各科老師那里學習,欣賞享受并汲取每科老師的才學。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還會看到趙老師的豪邁,董老師的婉麗,仝老師的細密,田老師的風趣,魏老師的居高臨下,閆老師的從容大氣,李老師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黃老師的生動傳神……那一個語文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要向?qū)<覍W,向同事學,甚至向?qū)W生學,教學中適時調(diào)整方向,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在萬紫千紅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堅守靈魂詩意的本真,給教師的責任以無憾的交待,我想,這也是一個語文老師追求提升人格魅力的一條正路。
三、紅杏枝頭春意鬧
當課改由稚嫩走向成熟,當學校教育在中原杏壇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作為教育人,語文人,在課改的春天里,我們應該思考些什么?
我想,現(xiàn)實一點,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有多少人想聽聽河南大學魏宏聚博士的課卻沒有機會,而我們卻享受著手把手的指導;有多少人仰慕崔允漷教授的課改高見而沒有機會聽聽他的報告,而我們卻能夠與他面對面交流。
我想,專家的指導,無論河大還是華師大,都能讓我們開眼界,長見識,這對一個中學老師來說是一種幸運。向同事同伴學習,無論本學科還是兄弟學科,都能給一個追求上進的人以智慧的啟迪和教法的喚醒。
沒有人不追求進步,沒有人不渴望成功。今天,物質(zhì)的豐盈讓人沉迷,當紙碎金迷,燈紅酒綠,人人都做著發(fā)財夢,個個都不自覺的炫炫自己的時候,我們該選擇什么呢?“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醨?”還是心存一汪美好,手捧一本書,躲在某個安靜的角落,獨享一份心靈的饕餮盛宴呢?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那么在教育這株繁茂的紅杏上,你應該是哪一抹俏麗的春意呢?
四、立志讀盡人間書
新的高考改革的信息,引發(fā)了對語文的各種猜想,讓人迷茫。以往,迫于高考功利的壓力,語文課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么喜歡讀書,語文素養(yǎng)更無從談起,新高考應該更重視閱讀,因為,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心靈發(fā)展史。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課改之后探索開設選修課,本意就是拓展閱讀面, 近年來也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另外,這兩年很多試卷都出有背誦填補經(jīng)典名句名段的試題。我認為都是應當鼓勵的。讀書狀況其實最能體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高考語文理所當然要重視。鑒于此,我們新高一應在繁忙的課本教學中大膽取舍,整合時間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向蘇軾學習,“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我們看到已經(jīng)有這方面更“大膽”的嘗試,如高考四川卷就曾有這樣的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xù)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边@樣的題其實就是考文學修養(yǎng)和閱讀面,考表達能力,非常好。我相信類似的考察讀書情況的命題,在今后的高考語文試卷中肯定會增多。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了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才能駕輕就熟、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不至于照本宣科、捉襟見肘;教育學生才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深入淺出,不至于就事論事、簡單粗暴;與人交往才能豁達開朗、從善如流,做到詼諧幽默、妙語連珠、啟迪心智,不至于腹中空空、語言干癟。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我們且教且學且珍惜,努力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了。
262750118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