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立足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而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成為教師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識字與寫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而就學段要求而言,低學段的識字與寫字任務最重,學生不僅要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欲望,還需要學會獨立識字,能正確運用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小學低學段多樣化識字策略展開探討,旨在更好地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滿足如今教學理念對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否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成為增強整體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低年級教學中,要想有效增強識字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字動力。
如今的教學更加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發(fā)揮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為教師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手段,相比傳統(tǒng)教學手段,其在形式上更加新穎,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將低年級的識字和寫字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以后的高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授《拍手歌》歌曲時,教師可以先以視頻展示《拍手歌》,帶領學生演唱。這能快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后續(xù)的學習活動。在學習“錦”“熊”等生字詞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利用動畫給學生展示生字的筆畫,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識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識字的興趣。
當下,教師要想改變課堂的教學結構,構建游戲化課堂,不僅需要重視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也需要注重提高教學活動本身的活力。游戲教學法是如今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游戲活動對他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利用游戲教學法,促進學生充分參與。
例如,在教授《春夏秋冬》一課時,在學習字音、字形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你來比劃我來猜”游戲。這一游戲是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其中一個人通過比劃一系列動作,引導另一個學生猜測相應的季節(jié)。比如,發(fā)抖的動作表示冬天,擦汗的動作表示夏天。當然,教師也可以結合信息技術開展游戲,比如,教師可以用屏幕展示拼音和漢字,讓學生完成“連連看”游戲,增強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部分漢字的特點,給學生準備相關的謎語,以猜謎的方式讓學生識字。字謎活動歷史悠久的特點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增強活動多樣性方面有著相當大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猜字謎》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猜字謎”作為識字最主要的方法,在激趣導入環(huán)節(jié),展示“大口包小口”這一謎面,讓學生猜生字。在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說出思路,再帶領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謎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謎語給大家猜一猜,以此拓展課外知識。通過謎語,教師有效增強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實現(xiàn)了師生的有效互動。
在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識字與寫字方面的要求中,學生需要獨立識字。因此,在如今的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變革,從以知識學習為重點轉變?yōu)橐越虒W過程和學習方法教授為重點。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多種識字方法,降低學生自主識字的難度,增強識字教學效果。
中國的文字最初是從圖畫演變而來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象形識字提高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將所學生字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這對學生充分理解生字含義、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有著相當大的作用。
例如,在《口耳目》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象形識字為最主要的識字方法。在“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現(xiàn)實中嘴巴張開的圖片,讓學生將其與生字“口”作對比,探究其相似之處。在“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耳朵的形狀。而在“目”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給學生播放“目”字的演變視頻。這樣,通過象形識字,學生能有效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切實增強識字效果。
描述識字法要求教師根據(jù)字形特點,利用動作、語言對漢字進行描述,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加強對生字詞的記憶。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通過描述識字法,教師不僅能有效增強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降低識字的難度,也能教授學生正確的識字方法,這對于增強學生識字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
例如,在《樹之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朗誦課文的過程中,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在讀到“楊樹高”時,教師可以舉起手臂,代表“高”;在讀到“榕樹壯”時,教師可以將雙手張開,形容“壯”;在讀到“梧桐樹葉像手掌”時,教師可以張開手掌,形容梧桐葉子的形狀。通過語言與動作相結合的描述,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畫面,幫助學生將所學生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
在低年級的識字與寫字教學中,很多漢字加一筆、減一筆,或者變一筆,就能成為一個新的漢字,這些漢字往往也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字。比較識字法要求學生比較兩個相似生字,找出其中的不同,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記得又快又牢。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比較識字法,讓學生區(qū)分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易混淆的生字,引導學生觸類旁通,更好地記憶生字,完成識字任務。
例如,在日常的作業(yè)中,教師可以布置類似“在‘日’字上加一筆,你能將其變成哪些漢字”的作業(yè),并畫出一道橫線,讓學生將答案填在橫線上。如在“日”字上加一撇,變成“白”;在中間加一豎,變成“田”“甲”“由”;加一橫,變成“旦”“目”等。通過總結性的回顧,教師有效引導學生比較相似的漢字,讓學生精準區(qū)分已學過的漢字,并記憶新的漢字。
有些字有著很強的派生能力,加上不同的偏旁,就會變成不同的字。低年級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學會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換偏旁識字法是將同根字編成富有韻律的詩文或者順口溜,幫助學生記住所有相近的漢字,這對于加強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小青蛙》一文的教學中,學生需要學會“青”字族生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編一系列的順口溜,讓學生通過換偏旁的方法記憶與“青”有關的生字,如“遇水變清”“遇日變晴”“說話用請”“心里是情”等。當然,在學完順口溜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些生字組詞。
漢字有著一定的結構,而很多復雜的漢字都是由數(shù)個偏旁部首組成,這些漢字往往也是生字詞教學的難點。拆字識字法要求教師將一個生字拆分成數(shù)個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分別記憶。因此,在較難寫的合體字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拆字識字法,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例如,在《姓氏歌》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拆字識字法進行教學。如在學習“李”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木子李”的方法進行記憶;在學習“張”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弓長張”的方法進行記憶。在學習完課本上的生字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的姓氏,讓學生試著拆分自己的姓氏,引導學生運用拆分姓氏的方式進行記憶。通過引導學生拆字識字,教師既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注重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在低年級識字與寫字方面,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對學生識字與寫字的效果進行檢測,一方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了解識字策略的實施效果,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依據(jù)。
作業(yè)是中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教師需要更好地落實“好鋼用在刀刃上”的理念,做好作業(yè)的減負提質工作。在小學階段,作業(yè)有著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通過布置以生字詞為主的專題作業(yè)和開展測評活動,教師能有效了解學生這一階段學習生字詞的效果。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之后,教師布置了以識字為主題的單元作業(yè),并在學生完成作業(yè)后,統(tǒng)計分析學生的錯誤,發(fā)現(xiàn)學生“猜字謎”一課作業(yè)的正確率較高,這說明以字謎輔助學生識字的效果較好。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將生字詞的學習與字謎活動結合在一起。通過專題作業(yè)的測評活動,教師了解了學生識字學習的情況,也了解了自己所采取方法的效果,這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新的教與學的方法。利用其中的識字游戲,學生能在充滿趣味的測評過程中了解自己學習中的薄弱點。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一些軟件進行生字詞積累的測評。軟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游戲,可以提高測評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積極性。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適時改進教學方法。
總而言之,識字與寫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師需要充分落實義務教育新課標的理念,利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興趣,教授學生識字的方法,并以合適的手段對學生識字的效果展開測評。只有綜合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師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提高學生識字與寫字的能力,滿足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