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龍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是漢民族古老的民族樂器,流行于中國各地。古箏彈奏時若玉珠落盤,時若翻江倒海,跌宕起伏,變幻莫測,氣勢磅礴,令人陶醉。它常用于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qū)拸V、音色優(yōu)美動聽、演奏技巧豐富、表現(xiàn)力強,而被稱為“眾樂之王”,亦被稱為“東方鋼琴”,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古箏就在秦地(今陜西省一帶)流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古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岳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古箏的面板大多數(shù)采用河南省蘭考縣的桐木制造,框架為白松,箏頭、箏尾及四周側(cè)板為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
自秦、漢以來,古箏從中國西北地區(qū)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并與當?shù)貞蚯?、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比較有代表性的為浙江箏、山東箏、河南箏、客家箏、潮州箏、福建箏等,各派的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古箏的名曲有很多,如《漁舟唱晚》《出水蓮》《高山流水》《漢宮秋月》《戰(zhàn)臺風》等。它們是舞臺上長盛不衰的經(jīng)典曲目。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古箏更加接近人民大眾的生活,在大眾的生活娛樂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流水般婉轉(zhuǎn)動聽的曲調(diào)、落落大方又不失優(yōu)雅的演奏姿勢,使古箏被更多人接受,也讓古箏成為能與西洋樂器相媲美的民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