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軍
(內蒙古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對蔡松年的研究,學界產出的成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對蔡松年的整體考察。胡傳志以蔡松年的政治立場、出處心態(tài)、詩詞創(chuàng)作為觀測點,撰成《論金初作家蔡松年》一文,對蔡松年其人其事予以細致觀照;孟繁清《論蔡松年》,從建功立業(yè)到情感流露,由生前瑣事到死后傳言,對蔡松年的一生進行梳理和分析,是蔡松年研究的重要成果;曾定華碩士論文《蔡松年研究》,對蔡松年的生平狀況、詩詞的主要內容及藝術風格進行了全方位探討。二是對蔡松年仕歷狀況、詩詞創(chuàng)作等某個方面的具體考察。王慶生依據(jù)詳實史料,詳加考證,成《金代文學家年譜》一書,對蔡松年仕歷狀況做了考辨梳理;王曉玲《蔡松年詩歌研究》,專注于蔡松年詩歌題材、風格及其接受進行論述;郭帥《蔡松年詩詞研究》,探討了蔡松年詩詞的情感主題、藝術特色、文學淵源和影響,對蔡松年詩詞創(chuàng)作的各個方面進行剖析;尉月玲《蔡松年詩詞比較研究》,對蔡氏詩詞創(chuàng)作軌跡、創(chuàng)作題材及創(chuàng)作特征進行了深入比較,視角獨特。
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就蔡松年詞進行爬梳整理,認為其生存際遇與其詞創(chuàng)作之間有著密切關系。本文所謂生存際遇與詞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是指作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其詞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對應反映。這種對應反映具有正反雙向特征,正向是蔡松年把自己的生存際遇呈現(xiàn)在詞作之中,反向是詞作的書寫是對其生存際遇的一種宣泄和排解。本文結合蔡氏生平和學界觀點,擬對蔡氏的生存際遇進行如下分期:入金初期(1125-1130)、仕金前期(1131-1147)、仕金后期(1148-1159)。①
1125年,燕山被金攻陷,18歲的蔡松年隨父蔡靖入金,直到24歲(1131)之前,蔡松年沒有接受金人的官封。王慶生考辨認為,蔡松年受封令史之職在金初,但前幾年并沒有到職②,認為其到職時間大致在天會九年(1131)③。這一時期可稱為入金初期,其詞作帶有明顯的隱逸傾向,成為此期蔡氏詞的主要底色。
入金初期是蔡松年由宋入金的身份焦慮④時期,受職而不到職是身份焦慮的具體表現(xiàn)。一旦到職,蔡松年“貳臣”⑤的身份就被徹底劃定。曾定華認為,蔡松年作為一個漢族文人,自幼的生長環(huán)境影響著他的人生抉擇。以漢人身份仕于金朝是他腦海中“華夷之辯”的正統(tǒng)思維所不能允許的,是他心理上無法承受的⑥。
為了緩解這種身份焦慮(尤其是隨父入金帶來的心理沖擊),蔡松年過了一段“六年今古,只應花鳥相識”⑦的日子。這六年期間,蔡松年活動的主要區(qū)域是燕山附近(今河北省北部),與金代政治權力的中心一直保有相當?shù)木嚯x⑧。具體而言,1127年,在燕山與使金被留文人吳激討論“求田問舍”事⑨。1128年,在燕山與人合開酒肆。⑩1128年秋,始識范季霑于燕市稠人中?。1129年夏,在燕中游太平寺?并有詞作。從詞序看,蔡松年的生活較為愜意:于己酉年四月閑暇的一天,游歷太平寺,立在古松的綠陰之下,聽著碾茶煮水的聲音,心中不勝暢快。?但從全詞正文來看,“意頗欣愜”的生存狀態(tài)并不能完全概括蔡松年此時的心態(tài),全詞正文有“古殿”“蒼松”“孤云”“丈室”“枯木人”“獨坐”等意象,詞序的愜意被正文的清幽荒寂所覆蓋,顯出一種老者才有的心態(tài),與剛剛二十歲的年齡、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形成了一種現(xiàn)實反差。詞正文最后一句有“更作逃禪小飲”?句,可見蔡松年喜歡“古殿蒼松”是別有目的的。對此,尉月玲認為,此闕詞是現(xiàn)存蔡松年入金的第一首詞?,全詞營造了一個靜雅清幽的畫面,是蔡松年游于古寺時個人閑適心境的寫照,同時,也表現(xiàn)出蔡松年以入禪為機,逃避新朝生活的心理。并進一步認為這種逃禪心理與蔡松年的年齡不符,是隨父入金帶給他沉重的心理負擔所致。?
這一心理負擔轉化到詞作之中,便是蔡松年常在寫給朋友的詞作中表達自己樂于隱逸的想法,把對自身身份的焦慮轉化為對歸隱山林的向往。如《水調歌頭》(東垣步秋水)一詞?,從詞序來看,詞的主要內容是送別陳詠之歸鎮(zhèn)陽,但詞的正文卻只有零星幾句與送別相關,提到“共約”田園、欣賞“煙雨”的往事,對陳詠之的“歸”表示一種“羨”慕之情,別無其它。其余所寫便幾近是自己向往自然、樂賞“東晉奇韻”,為了“三升春酒”卻又不能歸去的遺憾。胡傳志分析這種心態(tài)時認為,身處亂世的蔡松年,隨父入金,會被固有的思維意識所困擾,如“‘不仕二姓’的忠君思想”或者是“‘華夷之防’的民族意識”,都會使他對出仕新朝產生困惑,甚至是畏懼。而逃離困惑和躲避畏懼的最佳方式便是歸隱田園、縱情山水,就不免“想到山水田園抑或是假山假水中尋求精神慰藉和心理平衡?!?相類的詞作還有《水調歌頭》(年時海山國),此詞為蔡松年寫給友人曹浩然的生日賀詞,與上詞較為相近。在寫給友人的壽詞中,蔡松年也摻雜進了自己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平衡”,可見蔡松年對自身身份的焦慮程度。其它如《水調歌頭》(丁年跨生馬)、《滿江紅》(老境骎骎)等皆屬此類。從這些詞中可以看出,身份焦慮是蔡松年不可逾越的心理鴻溝,他需要時時地用詞作中的山水來慰藉自己。但精神的慰藉意味著現(xiàn)實的反差,曾定華分析,蔡松年雖然隨父入金,但在一定時間內只是“身”入,內心深處與金政權還保持很大的距離,這一距離產生的原因便是鎖在他心頭之上的出處之鎖,份量極重,帶給他很大的心理負擔。?曾定華的分析與胡傳志的看法較為相類,很是妥當。確實,出處之間形成一種巨大的張力,不斷繃緊蔡松年的神經并困擾了他的一生,隨著其身份的飄忽不定,在蔡松年的思想深處不斷升級,愈演愈烈,成為了他詞作中較為突出的思想傾向,貫穿蔡松年詞作的始終。
這里所說的仕金前期,是指蔡松年1131年到職以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官位沒有明顯上升的時期。這一時期,蔡松年的活動區(qū)域發(fā)生了改變,首先是由燕山到汴京。1137年,偽齊政權被廢,在汴京設立尚書省,蔡松年出任行臺刑部郎中一職。?而后,蔡松年逐漸走近金代政治權力中心上京。1142年正月,蔡松年由汴京出發(fā),于二月到達上京。?這一時期,蔡松年不斷向權力中心靠近,但仕途發(fā)展并不順利,此時詞作不僅有對隱逸生活的極度向往,還有對仕途不順、人生坎坷的慨嘆和無奈。
在徘徊了六年之后,蔡松年終于按捺不住建功立業(yè)的心緒,1131年開始到令史任上就職,?蔡松年不仕金朝的心態(tài)開始轉變。《滿江紅·翠掃山光》是此時期的作品,其中有“老驥天山非我事,一蓑煙雨違人愿”?一句,曾定華認為這句詩是蔡松年不再樂于隱逸山林,想于年少志壯之際建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表露。?
但這種轉變并不徹底,而是帶著一種渴望被理解和自我平撫的心態(tài),如詞序所寫“非知心人,亦殆難名此意”。?王慶生認為,蔡松年的出仕不能自主,是“身不由己,被迫入宦”,又由于蔡松年仕于異族,所以難免“悲郁傷懷”,從而深刻感受到嵇康、阮籍當年為求自保佯狂大醉的心境。?“被迫”與否并未可知,但仕于金朝帶給蔡松年的矛盾和糾結是很明顯的。劉鋒燾認為,無論出于何種原因,蔡松年仕金已經成為事實,從蔡松年仕于金朝開始,就意味著他最初“‘守節(jié)’心志的失敗與幻滅”,從而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不忠陰影,注定陷入“彷徨郁悶之中”。?
仕途的坎坷把原有的“彷徨郁悶”再次放大,使蔡松年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以田玨黨獄為核心的金代內部政治斗爭是蔡松年受到政治排擠的重要事件之一。目前學者對這場政治斗爭的屬性有兩種看法:一是從《金史》《歸潛志》記載來看,田玨與蔡松年等有嫌隙,蔡松年直接參與了這場斗爭,并致使田玨等三十四人蒙冤受難?!稓w潛志》記載了事情的起因,蔡松年、曹望之、許霖三人因身居下位心有不甘,欲攀附田氏一黨,田氏一黨認為“松年失節(jié)、望之俗吏、霖小人”,遂拒絕,由此結下恩怨。?《金史》記載了事情的結果,田氏一黨在斗爭中失敗,波及幾十人之多。?二是認為田玨黨獄是金朝集團內部黨派間權力爭斗的結果,與蔡松年關系不大。?結合這兩種觀點來看,蔡松年在整個斗爭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有限,主動參與的程度不高,但其因此受到的排擠是有的。受到排擠的直接表現(xiàn)是此期蔡松年仕途上的停滯:天眷三年,蔡松年出任從六品行臺刑部郎中,在這一職務停滯十年,直到皇統(tǒng)七年開始擢升。與蔡松年境遇不同的是,以田玨為代表,依附于韓企山的黨派勢力散布“到臺省的各個部門”。?
以田玨事件為代表的政治排擠和打壓,擊碎了蔡松年建功立業(yè)的夢想,并讓他感到仕途的風險。這在蔡松年的詞作中得到了完整的表達。如《永遇樂》(正始風流)詞序中“共論流俗鄙吝之態(tài),令人短氣”?和詞句中“朝市心情,云翻雨覆,千丈堆冰炭”?,相類詞句還有“東晉風流雪樣寒,市朝冰炭里,起波瀾”等?,皆可以看出仕途的艱險和蔡松年內心的苦悶與擔憂。此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詞作是《念奴嬌》(離騷痛飲),元好問評價該詞是蔡松年樂府作品中最可得意的作品,從作品中可以見出蔡松年“平生自處”的心性。?從全詞?來看,蔡松年出處矛盾的際遇狀態(tài)達到了極點,一面感嘆著王夷甫和謝安晚景凄涼,未得善終,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風雪”交加,不知如何自處;一面又以美“夢”好“酒”自釋,尋求人生的慰藉和解脫,可以說這闕詞明確地表達了蔡松年對仕途不順的感嘆和對自己未來人生走向的不知所措。尉月玲提出:
這種風雪之憂,塊壘之慮,被蔡松年以近似于議論的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這首詞中運用了王衍和謝安二人的典故,王衍才氣過人卻為人所害,不得善終。謝安雖然曾經建功立業(yè),但是最后只能將權柄上交,病逝西州。從這兩個典故可以看出,蔡松年面對人人自危的環(huán)境所產生的惶恐的情緒以及對自己未來發(fā)展走向的一種擔憂。?
但惶恐的情緒或者對未來的擔憂都沒有使蔡松年辭官而去,出處矛盾不斷升級,使得蔡松年此期的詞作凸顯出一種強烈的掙扎態(tài)勢,“他意欲‘徇世’,又不愿‘違己’,他艷羨功名,又不愿勉強自己,所以便只有彷徨憂慮、苦悶煩躁。”?
總體看來,這一時期,蔡松年仕途不順的苦悶、徘徊與最初的身份焦慮相互疊加,其由生存際遇所引發(fā)的內心矛盾和擔憂成為此時期詞創(chuàng)作的主調,體現(xiàn)出“蔡松年在這種復雜的環(huán)境中意欲退隱的迫切心情以及在現(xiàn)實中卻又無法實現(xiàn)的痛苦心境?!?
這一時期,蔡松年活躍于金代政治權力的中心,在上京和燕京?間行走:1150年,升任吏部侍郎,和張浩等人增筑燕京城,受命承擔修建宮室的工作;1152年2月,跟隨車駕向燕京行進;1153年2月,到達燕京,并于同年升任戶部尚書。?這一時期,蔡松年的生存際遇發(fā)生改變,其詞創(chuàng)作也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與仕金前期相比,此時期的蔡氏詞少了很多的矛盾和擔憂,多了些淡然自處和人生得意。
蔡松年際遇轉變的標志性事件是出使高麗。?按照金朝的官制體例,出使高麗正使官職需在正五品,這意味著蔡松年官階的上升。?在出使高麗后,蔡松年寫下了與以往詞作迥異的《石州慢》(云海蓬萊)?,全詞的主要內容是寫蔡松年與館妓的相遇、相知到離別。上半闕寫記憶中館妓的姿態(tài),從“風霧”般的長發(fā),到飄飄然的“仙衣”,再到“纖弱”的腰肢,讓人動容、動情;下半闕寫離別之后的心緒,綿綿的思念只能在夢中得到彌補,清早醒來還能嗅到館妓身上淡淡的香味,夢中魂牽夢繞的場景應該被楊花覺察到了吧。從全詞來看,沒有了對“風波千尺”的擔憂,也沒有了對山水歸隱的強烈渴望,“新愁”換了“舊愁”,有的是“與館妓告別,寫得風情搖曳,情意綿綿?!?整體來看,出使高麗是蔡松年生存際遇的轉折點,這種生存際遇的轉變與海陵王完顏亮的器重有關。1140年,蔡松年與完顏亮同在宗弼軍中,結下了很深的友情,?這為蔡松年仕金后期生存際遇的轉變做好了鋪墊。
受到海陵王的重用和提拔,蔡松年心態(tài)的轉變趨勢更為明顯。如《一剪梅》(白璧雄文冠玉京)一詞,寫于其子蔡珪應試中舉之后,詞中“桂月名香”“能繼家聲”?等語看出蔡松年在兒子中舉之后的高興和自豪。魏道明注曰:“公父大學誨靖,字世安,以雄文茂德為世主所重。白璧雄文,宋制語。政和中……此句美大學也?!?在兒子功名有成之時,蔡松年感受到的是整個家族的榮耀,這樣聲勢全開的寫法在蔡氏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并不多見。詞的下闕也有寫到歸隱,但遠不如仕金前期詞作那么強烈,詞作中所充斥的苦悶也不可見。
這一時期,蔡松年詞中的隱逸味道由厚轉淡,這種帶有淡淡的隱逸意味,沒有了苦悶和擔憂味道的詞作是仕金后期蔡松年詞創(chuàng)作的一個基本走向?!端堃鳌罚ㄌ兄辞遢x)詞序做了很好的說明,“晚被寵榮,叨陪國論,上恩未報,未敢遽言乞骸”?,受到重用的蔡松年對仕金一事不再逃避,應該說,此時的蔡松年進入到人生的一種消釋狀態(tài)。這種消釋帶有雙重特征,既有對入金初期身份焦慮的消釋,也有對仕金前期仕途不順、內心徘徊矛盾的消釋。如《滿江紅》(端正樓空)一詞?寫出的怡然自得的人生狀態(tài)便是“消釋”以后的呈現(xiàn),全詞主要寫到蔡松年與友人虎茵老人二十年未見,老友重逢,暢飲于明秀峰下一事。“淡云”“新月”“疏星”一起營造出閑暇、寧靜的夜晚境界,在這樣美好的夜晚,與友人對飲,“蕭閑老”“平生樂”,還要遣詞造句以助興致,吐露自己的凌云之志,顯露自己的胸中丘壑。這樣的樂趣要悄悄進行,不可讓兒輩察覺。與前面兩個時期的詞作相比,這首詞所體現(xiàn)的出處心態(tài)已截然不同。劉鋒燾認為,此時的蔡松年與宋室臣子已不著邊際,在蔡松年此刻的心目中,忠于一姓與華夷尊卑的困擾已然不在,原來的屈辱、隱痛悄然作罷,“消釋殆盡”。[51]胡傳志也認為,蔡松年在對自身身份的認知轉變中,比其他由宋入金的文人思想觀念更為進步,甚至認為把蔡松年此一時期的身份定義為金臣更為合適。[52]確實,全詞基調明亮,春風得意,一片祥和,蔡松年已別有一番模樣了。
但這種人生的消釋狀態(tài)在1156-1157年間發(fā)生了一些改變。1157年,海陵王以泄露軍事機密對蔡松年產生懷疑。[53]海陵王的懷疑在一定程度上勾起了蔡松年自我的身份焦慮,但在仕金后期,這種身份焦慮已經遠不如以前那么強烈了。如其寫于1153年的《朝中措》(十年鰲禁謫仙人),這也是一首寫給朋友的賀詞,詞序可見:“癸丑歲[54],無競生朝?!盵55]全詞簡短,夸贊友人仙風道骨,鶴發(fā)童顏,為“謫仙人”。與前面所舉的詞作相較,這篇壽詞里沒有了蔡松年個人或隱逸或苦悶的內容。尉月玲指出,這首詞雖也是為友人而作的壽詞,但也不難看出,蔡松年心中原本沉積的矛盾與痛苦已經得到消解。這源于蔡松年生存際遇的改變,只有“已經位極人臣的他才能有如此平和的心境去感受如今的太平盛世?!盵56]
綜上所論,蔡松年的詞創(chuàng)作與其生存際遇息息相關,可以說,蔡松年的詞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己生存際遇的一種反映。這一反映帶有雙向性,即蔡松年的生存際遇反映在蔡氏詞的創(chuàng)作之中,而蔡氏詞的創(chuàng)作又反過來成為蔡松年消解現(xiàn)實生活苦悶的一種路徑。但蔡氏詞作對其生存際遇所作出的反映并不是單線型走向,而是雙線型。它是以兩條脈絡線搭配進行,其中主脈絡是蔡松年對于自身身份的焦慮,這一脈絡貫穿于蔡氏詞作的始終,以其隨父入金為端,一發(fā)不可收拾,直到1159年與世長辭;副脈絡是蔡松年對于仕途順或不順時的反映,仕途的不順強化了其身份焦慮狀態(tài),仕途的坦順則弱化了此種狀態(tài)。這樣主副兩條脈絡的搭配,是蔡松年生存際遇的實況,也在蔡氏詞創(chuàng)作中得以完全的表達,它們相互映襯,一起構成了蔡松年的全部心緒??梢哉f,閱讀蔡氏詞,就是在閱讀蔡松年的生存史。
注釋:
①這一分期方式的主要依據(jù)是蔡松年入金后仕途的走向。仕途的坎坷或是坦順,是影響文人創(chuàng)作題材選擇、情感表達的一大因素。就蔡松年來看,其詞作的整體風貌正是其仕途乃至生存際遇的一種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其中,“入金”與“仕金”是對照而言,“入金”是蔡氏入而未仕,而“仕金”又可分為前后兩期,這樣的分法以蔡松年的仕途走向為主線,從而見出蔡松年生存際遇與其詞創(chuàng)作的關系。
②??王慶生,《蔡松年生平仕歷考》,《徐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1期,分別引自第2頁,第2頁,第4頁。
③此處采用王慶生的觀點。王慶生認為“表明他已在官的最早的材料,是作于天會九年的《滿江紅》?!币娡鯌c生《蔡松年生平仕歷考》。
④這里所說的身份焦慮,是指蔡松年對于自己身處金朝的身份定位,尤其是他對于自己入于金朝、仕于金朝所表現(xiàn)出的徘徊焦慮的狀態(tài)。
⑤“貳臣”一詞最早見于清代,這里借用,只是為了便于說明問題。
⑥曾定華,《蔡松年研究》,《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16-17頁。
⑦????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分別引自第20頁,第20頁,第12頁,第16頁,第12頁。
⑧這一時期,金代政治權力的中心在上京,據(jù)王慶生考證,蔡松年開始與上京接觸大致在1140年。參見王慶生《金代文學家年譜》。
⑨???????王慶生,《金代文學家年譜》,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分別引自第50頁,第50頁,第50頁,第53頁,第57頁,第51頁,第66-67頁,第65頁。
⑩《三朝北盟會編》(卷98)。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8頁。詞序原文錄此:“己酉四月暇日,冒暑游太平寺,古松陰間,聞破茶聲,意頗欣愜。晚歸對月小酌,賦西江月記之?!?/p>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8頁。詞原文錄此:“古殿蒼松偃蹇,孤云丈室清深。茶風破睡午風陰。不用涼泉石枕??菽救送氉?,白蓮意可相尋。歸時團月印天心。更作逃禪小飲?!?/p>
????[56]尉月玲,《蔡松年詩詞比較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分別引自第6頁,第6頁,第8頁,第8頁,第7頁。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7頁。詞原文錄此:“東垣步秋水,幾曲冷玻璃。沙鷗一點晴雪,知我老無機。共約經營五畝,臥看西山煙雨,窗戶舞漣漪。雅志易華發(fā),歲晚羨君歸。月邊梅,湖底石,入新詩。飄然東晉奇韻,此道賞音稀。我有一峰明秀,尚戀三升春酒,辜負綠蓑衣。為寫倦游興,說與水云知。”
??[52]胡傳志,《論金初作家蔡松年》,《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6年第6期,第258頁,第261頁,第258頁。
??曾定華,《蔡松年研究》,《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16-17頁,第16頁。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0頁。詞原文錄此:“翠掃山光,春江夢、葡萄綠遍。人換世、歲華良是,此身流轉。云破春陰花玉立,又逢故國春風面。記去年、曉月掛星河,香凌亂。年年約,常相見。但無事,身強健。賴孫壚獨有,酒鄉(xiāng)溫粲。老驥天山非我事,一蓑煙雨違人愿。識醉歌、悲壯一生心,狂嵇阮?!?/p>
???[51]劉鋒燾,《從守節(jié)彷徨走向消釋超脫——論蔡松年文化人格的轉變.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第114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17頁。
?〔金〕劉祁撰、崔文印點校,《歸潛志》,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10頁。
?[53]〔元〕脫脫等撰,《金史》,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979頁,第2176頁。
?相關內容可見王慶生,《金代文學家年譜》,第59-65頁;曾定華,《蔡松年研究》,第22-25頁。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2頁。詞原文錄此:“正始風流,氣吞馀子,此道如線。朝市心情,云翻雨覆,千丈堆冰炭。高人一笑,春風卷地,只有大江如練。憶當時,西山爽氣,共君對持手版。山公鑑裁,水曹詩興,功業(yè)行飛霄漢。華屋含秋,寒沙去夢,千里橫青眼。古今都道,休官歸去,但要此言能踐。把人間、風煙好處,便分中半?!?/p>
?〔金〕元好問編,趙興勤、王廣超、申士堯箋注,《中州樂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頁。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0頁。詞原文錄此:“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璧。五畝蒼煙,一邱寒碧,歲晚憂風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我夢卜筑蕭閑,覺來巖桂,十里幽香發(fā)。嵬隗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勝日神交,悠然得意,遺恨無毫發(fā)。古今同致,永和徒記年月?!?/p>
?海陵王遷都燕京,改名中都,燕京成為金代權力中心之一。
?劉鋒燾認為“蔡松年思想之轉變、心中塊壘之消解,當以天眷三年(1140年)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币妱h燾《從守節(jié)彷徨走向消釋超脫——論蔡松年文化人格的轉變》。但從時間來看,對蔡松年影響較大的事件集中發(fā)生在1146-1147年左右,而且1147年以前蔡松年的官階改變并不明顯,直到海陵王上位,蔡松年的仕途才呈現(xiàn)出一路上升的趨勢,直至左丞相。所以關于蔡松年思想轉變?yōu)樘炀烊甑目捶ㄊ怯写倘兜摹?/p>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4頁。詞原文錄此:“云海蓬萊,風霧鬢鬟,不假梳掠。仙衣卷盡云霓,方見宮腰纖弱。心期得處,世間言語非真,海犀一點通寥廓。無物比情濃,覓無情相博。離索。曉來一枕馀香,酒病賴花醫(yī)卻。滟滟金尊,收拾新愁重酌。片帆云影,載將無際關山,夢魂應被楊花覺。梅子雨絲絲,滿江干樓閣?!?/p>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5頁。詞原文錄此:“白璧雄文冠玉京,桂月名香,能繼家聲。年年社燕與秋鴻,明日南燕又遠行。老子初無宦游情,三徑蒼煙歸未成。幅巾扶我醉談玄,竹瘦溪寒,深寄馀齡。”
?〔金〕蔡松年撰、(金)魏道明注,《蕭閑老人明秀集注》第二卷。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9頁。詞原文錄此:“端正樓空,琵琶冷、月高弦索。人換世、世間春在,幾番花落。縹緲余情無處托,一枝梅綠橫冰萼。對淡云、新月炯疏星,都如昨。蕭閑老,平生樂。借秀色,明杯杓。吐凌云好句,張吾邱壑。此樂莫教兒輩覺,微官束置高高閣。便歸來、招我雪霜魂,春邊著。”
[54]據(jù)王慶生考,“癸丑”應作“癸酉”。見王慶生,《金代文學家年譜》。
[55]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6頁。詞原文錄此:“十年鰲禁謫仙人。冰骨冷無塵。紫詔十行寬大,白麻三代溫淳。天開壽域,人逢壽日,小小陽春。要見神姿難老,六峰多少松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