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在線(線上)教育的是與非

2022-03-24 22:42:56袁中文
繼續(xù)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關鍵詞:教育教師學生

袁中文

(四川財經職業(yè)學院 會計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互聯(lián)網+教育”是一個“時髦”的名詞,在“互聯(lián)網+”的模式下應運而生。因為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教育”著實火了,成為“網紅”,但是隨后“線上教育”便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中網絡堵塞的硬件問題,是因為“擠兌”可以理解,不做討論,但教學過程其他一些實質問題值得每個教育人士深度思考,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讓全國人民對“線上教育”有了一個深刻體會。

一、在線(線上)教育的概念與方式

為了全面正確理解在線(線上)教育概念,百度搜索“線上教育概念”或“在線教育概念”,有兩個相對合理的解釋:一是線上教育即“遠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臺的一些文件中,也稱現(xiàn)代遠程教育為網絡教育,學生可以通過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等學習,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后產生的新概念,即運用網絡技術與環(huán)境開展的教育[1]。二是在線教育,即E-Learning,概念約在10年之前提出,肖剛將E-Learning定義為“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美國是E-Learning的發(fā)源地,有60%的企業(yè)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員工培訓[2]。

在維普上,進行關鍵詞搜索“在線(線上)教育概念”都顯示為零,然后在維普上用任意字段搜索“在線(線上)教育”,得出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涉及在線教育的關鍵詞論文很多,但這些論文中很難找到對“在線(線上)教育”的解釋,都是對“互聯(lián)網+教育”的討論。在知網搜索“在線(線上)教育”存在類似情況。

推定:大家都理解在線(線上)教育的含義,所以都在進行在線(線上)教育的分析討論,約定成俗理解為“互聯(lián)網+教育”的具體運用,但它們還是有關鍵的細微區(qū)別。為了說明問題,作如下界定:二者都是在信息技術下的“新”教育模式(準確說是教育方法),可以統(tǒng)稱“互聯(lián)網+教育”或者“空中課堂”,也就是以“網絡”為媒介的教育形式。區(qū)別在于“在線”教育是“即時”的“直播”,“線上”教育可以是“隨時”的“回放”。這樣二者的“新”只是媒介新,把教室和授課移到“網絡”上。

在此界定下,在線教育的方式就比較單一,只是教師講課的“現(xiàn)場直播”,可以教師和學生“互動”,如同騰訊會議。能否互動是“在線”和“線上”教育的核心區(qū)別。相對而言線上教育方式較多,如錄像(課)、短小視頻、PPT、微課、word講義、flash等課程資源,都可以放在網上,學生可以隨時“點播”,如果可以下載,就脫離了互聯(lián)網,可以變?yōu)榕c“網絡”無關的一種模式,如同播放錄像、CD、DVD一樣。

二、在線(線上)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勢

對在線(線上)概念界定后,可以看出“在線教育”的“創(chuàng)新”是跟隨時代,及時擁抱了新信息技術,把教育與互聯(lián)網無縫“對接”,發(fā)揮了互聯(lián)網的“直播”優(yōu)勢,可以實現(xiàn)遠距離的教學功能,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教學資源的對“貧困地區(qū)”扶貧,或者是把“優(yōu)勢資源”利用最大化,如優(yōu)秀教師開直播,可以讓更多學生受益,如同醫(yī)療的遠程專家會診解決疑難雜癥挽救病患一樣。如果在中小學實現(xiàn)這種模式,可以節(jié)省教師人數,省去一大筆財政經費。在大學可以對相同課程的直播,也會產生同樣效果。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挖掘和云計算技術,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精細學情掌握和分析優(yōu)勢明顯[3]。

直播有時間限制和時效性,線上教育則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時間段,優(yōu)秀教師的優(yōu)秀課件、微課通過錄像、視頻等在網上儲存,在任意時間播放,相當于重播或回放。以國家出資方式購買放在網上資源庫中,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地點(有網絡前提下)隨時隨地學習,如果全國普及獲益學生眾多,有利于學生專業(yè)知識素質提升。

三、在線(線上)教育的適用性與劣勢

在線(線上)教育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了“硬件”要求,從目前及未來的技術發(fā)展趨勢看,沒有大問題,出現(xiàn)的網絡卡頓,是因為“擠兌”造成,未來網速提升可以解決。目前如果課程分開更多網站或者調開時間段,問題也不會太大。出現(xiàn)的學生“戲弄”教師、亂發(fā)言等學生問題,這不是在線特有的問題,是孩子的“天性”或者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師“手忙腳亂”既是暫時問題,熟悉有一個過程,也有疫情急迫情況下教師家里硬件、環(huán)境不完善的原因。同時在線教育作業(yè)批改、答疑等都可以同步及時完成。

(一)在線(線上)教育模式的適用性

1.在線(線上)教育適合的年齡層次。對于小學生和初中生,因為心智尚未成熟,課堂出現(xiàn)“熊孩子”影響整個課堂,教師的處理只能是關閉該學生的連線,無法馬上后續(xù)教育處理,因為教師與孩子不在同一現(xiàn)場,無法及時處理。如果需要家長協(xié)助管理,對雙職工家庭肯定不適合,靠退休的爺爺奶奶肯定不能管住“熊孩子”,這又增加了家庭成本,不符合帕雷托最優(yōu)。如果把在線課堂放在學校教室,在直播的同時,教室另外有教師管理,教學成本反而增加,但是優(yōu)秀教師的“授課效益”可以成倍放大。不搗亂的孩子不聽課,只連線,教師可能不能發(fā)現(xiàn),如果這樣的孩子多了,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可見在線需要基本“網絡學習環(huán)境”,包括硬件和輔助環(huán)境。

對于中學高年級(幾年級需要界定)和大學生是否適合。排除“熊孩子”,高年級學生、大學生相對自律性強和心智成熟,是不是都適用?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基本事實,線下教育同一個班、同樣的教師,考試成績不一樣,在線下課堂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認真聽講,特別是大學擴招后,大學生素質已經嚴重下降,心智與年齡不匹配更嚴重。

2.不同課程的適應性。對于中小學課程的“同質”性很強,由于缺乏直接面對面的監(jiān)督,適用性不強。大學的基礎課有同質性,相同專業(yè)課程有同質性,但是有些課肯定不合適,如體育訓練課、實驗課(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選修課不適合??傮w來說,文科類課程適用性比較強,理工科類需要學生“動手”的課程適用性差。

3.在線(線上)教育是不是創(chuàng)新??隙ú皇?,只是新技術的應用,準確說是教育手段(方法)在互聯(lián)網上的應用,從專利分類的角度理解只是“實用新型”,而非“發(fā)明”?;叵胍幌?,20世紀的電視大學誕生、發(fā)展歷史,每個省市都有,仔細研究電視教育的現(xiàn)狀,就可以預見今后在線(線上)教育的未來。因為在線(線上)教育是網絡代替電視線路而已,現(xiàn)在電視在具有點播功能的前提下,信號質量還優(yōu)于網絡。

4.在線(線上)教育大面積推廣的前提條件。在線(線上)教育(網課)建立在學生學習的高度自覺性、主動性和自律性(簡稱“三性”)的前提下,這是目前一些網校存在的基礎,特別是一些考證的課件銷售比較好,比如中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的網課,確實對具有“三性”的學生有很大幫助,其次網校的生存還有父母的“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理依賴,父母掏錢買的課件,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這部分“冤枉錢”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和“教育是最好的投資”理念的結果。

(二)在線(線上)教育的劣勢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網校的課件銷售也是課件的“共享經濟”。網絡的虛擬使得網課的欺詐、欺騙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4]。最根本的問題是在線(線上)課程,不能完全滿足教育的核心“育人”?!艾F(xiàn)場”互動與“網絡”互動,在全局把控以及“情感互動”傳遞上還有極大的區(qū)別,這對中小學教育至關重要。對于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不只是在德育、馬列、毛概等政治課程獨有的教育,而在線(線上)教育只注重了知識點傳授,其實“寓教于樂”“潤物細無聲” 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線下教育的優(yōu)勢,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更有人性和人格魅力的感染。特別情感的傳遞,這是一個國家、民族保持穩(wěn)定以及歷史文化、文明傳承的基石,魯迅先生回憶的藤野先生、法國都德的“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就是例證。對我國香港地區(qū)“占中”和“修例”風波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以及對我國臺灣地區(qū)年輕人的歷史認知思考,都說明了“育”的重要性,這是線上教育“只是知識點教育”無法完成的。互聯(lián)網教育對于知識技能的“傳授”具有相當的優(yōu)勢,可以對線下教育的不足之處進行完美補充,這一點已經由互聯(lián)網教育的使用者中學生驗證[5]。

四、在線(線上)教育的思考

“互聯(lián)網+教育”概念提出和實踐已經有十多年,一味“唱贊歌”[6][7]的有,但是冷靜對其利弊分析的人[8][9]也大有人在,值得欣慰的是對于新事物沒有一邊倒。一個新東西到底如何,需要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小范圍或特殊狀態(tài)可能表現(xiàn)很好或者沒有問題并不能說明沒有問題,就像汽車的某些故障,停車或低速看不出來,高速或者山路就出來了,這就是故障的“在線檢測”。在工廠對于機器設備的故障進行“在線檢測”是一種高級的檢測手段,“在線”是指讓機器設備在工作狀態(tài),比較危險但是“診斷”準確性高。這次“全民網課”就把以前沒有體現(xiàn)的“故障”給檢測出來了,也讓教育管理者、教師、家長、學生對線上教育有了一個切身體會?!盎ヂ?lián)網+教育”的時髦概念,在輿論的炒作下,讓多少人失去了“自我”,這次的“停課不停學”引起的一窩蜂,暴露的問題需要教育界冷靜思考:首先,“互聯(lián)網+教育”有時代特征,代表了利用信息技術的趨勢,在對“知識點”的傳授上,有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其次,可以隨時、隨地地解決學生的疑問,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但是對于在線(線上)教育的全面推廣,需要有前提條件,即適合高度自覺性、主動性和自律性的學生,這是全面推廣不可能滿足的條件,只能作為線下教育的一種補充。如各種網校的蓬勃發(fā)展,說明有市場存在基礎,但魚目混珠也是現(xiàn)實[10]。

回顧一下過去教育的幾種“流行病”,對全面正確認識、理解“在線(線上)教育”大有裨益:

(一)20世紀80年代全民學英語的時代

最早是錄像、電視——學英語FOLLOW ME,在我國應該是“網絡教育”的鼻祖,隨后的全民“瘋狂英語”,也是一陣風過去了?!隘偪裼⒄Z”讓一部分人成功了,但不是絕大多數,一開始就證明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途徑,不一定人人都能“復制”李陽模式。

(二)20世紀90年代電視大學的盛行

當時是教育資源匱乏(學校規(guī)模小,教師少,學生錄取比例低),而“科技春天”剛剛到來,民眾對知識的渴望,滿足了適合“高度自覺性、主動性和自律性”的“前提條件”。后來電視大學也開始了線下教學,部分電視大學變成“寬進寬出”文憑教育,質量下降以至于被詬病,同時大學的擴招也滿足了文憑的需求,所以電視大學在慢慢淡出歷史舞臺。其實大部分的網課都是電視教育的“翻版”[11],網絡的普及對于知識的“易獲得性”極大提高,大部分的網課不是“文憑”教育,大多數是證書教育,效果由“應試”檢驗,同時也開線下小班輔導教育,真金白銀的付出有回報,這才是網校存在的理由。也可以說現(xiàn)在的線上教育是電視教育的進一步“改頭換面”成為遠程教育,遠程教育中間發(fā)生許多管理上的劣跡[12],至今未消除。

(三)21世紀初職業(yè)教育對德國“二元制”追捧[13][14]

開始由于對職業(yè)教育的陌生,一大批官員、學者、基層干部、教師,公費去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取經,初衷善良,學習訪問回來得到的結果呢?兩個最明顯的例子:一是考查結論德國職業(yè)教育成功于“二元制”,然后開始推行“二元制”,結果發(fā)現(xiàn)資質不符合要求,實踐教師數量不夠,同時實習(實訓)場地不夠,實行不下去。師資開始要求“雙師”認證,如何認證?沒有統(tǒng)一標準,開始了以某個“職業(yè)資格證書”為依據風行[15],如中級會計師等,殊不知中級會計師等證書也是“考試”得到的,對于大部分教師并無企業(yè)實踐經驗,現(xiàn)在開始要求教師必須到企業(yè)實習一段時間,理論上也是對的,但是短時間的“實習”或短時間的工作,“實踐經驗”能否滿足“雙師”要求值得懷疑。實訓場地不夠,開始實行“校企融合”一陣風,結果發(fā)現(xiàn)企業(yè)沒有動力,開始出臺鼓勵企業(yè)政策。二是教材體系改革的一陣風。認為過去教材是“學科”體系不符合“工學結合”,要推倒重來,而新體系如何?沒有成熟理論構架,以至于改革變成了“章節(jié)”換“項目”或者“情境”[16],改名字而已,必須全面增加實際工作案例(原來也有)。如同大學更名一樣,名字一換能不能“質的飛躍”?更值得思考的是,很多教師都知道這是一種形式主義,各個學校還要大張旗鼓地進行“改革”,對比一下改革前后的教材,有多少是“新”東西?不可否認有人是主動改革、有人是被動改革,但是有多少人站出來呼吁呢?這是“皇帝的新衣”中國版。實質問題是目前的教育系統(tǒng)有獨立思考校長、中層、教師太少,或者被“裹挾”的慣性太強大。如果教師都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能培養(yǎng)出獨立思考能力的優(yōu)秀學生呢?

(四)SCI論文的掛帥

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捅破“窗戶紙”,這個問題會持續(xù)下去。近幾年,我國在國際上頂級期刊論文發(fā)表數量直線上升,各個大學排名、個人業(yè)績考核無不與此掛鉤。原因是“上”“下”共同需求造成的,首先是上面的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時,沒有考慮周全——政策是指揮棒,出發(fā)點無可置疑,只是把“正能量”考慮太理想化,對“負面清單”考慮不充分,以至于下面在執(zhí)行時,只看其一不看其二,是現(xiàn)代版“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這次糾正,會不會“矯枉過正”不敢斷言,因為已經有了現(xiàn)實的例子,如改變“唯論文”的職稱難評,而采取的權利下放,已經有了“兩篇正教授”,即兩篇核心論文,把原來的基本條件打折,更極端的是“扶貧”“支教”后可以直接職稱晉級,完全不懂職稱的內涵,當成了“榮譽”給予獎勵。“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是中國社會多年的痼疾。最近,湖北地方出臺的對一線抗疫醫(yī)護人員的獎勵也是職稱晉升[17],是否合適是值得商榷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表示異議——好心辦壞事[18]?!胺鲐殹薄爸Ы獭薄耙痪€抗疫”,天經地義應該獎勵,獎勵金錢、物資、榮譽等都可以,用職稱做獎勵很不妥當,相當于政府公開給職稱“注水”,人為制造“磚家”。

厘清互聯(lián)網與教育的關系實質,有助于正確認識和實踐教育的核心內容。互聯(lián)網是一種工具,線上、在線、網課等只是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體現(xiàn),過度夸大其功能和作用是“唯武器論”,毛主席早就說過“武器不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唯一因素”,紅軍的四次反圍剿、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都證明這一點。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主觀和客觀”,主觀是指學生的天賦以及“三性”,客觀是教師的教學水平、方式以及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資源、社會環(huán)境、家長理念)等,主觀起決定作用,“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這一點。看看中國歷史的學霸青史留名瀚若星辰,而“名師”留痕的孔子、鬼谷子等寥寥無幾,未來也會證明這一點,現(xiàn)在的人才培養(yǎng)是眾多教師和各種因素的合成。近代西南聯(lián)大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惡劣的教學條件下也能培養(yǎng)出眾多的優(yōu)秀學生,名師只是起到“助推”作用,學生的天賦以及“三性”才是成功的根本元素。當代的馬云、任正非等的客觀因素的“三性”決定成功也是如此,最有說服力的應當是鐘南山先生,一個“問題少年”45歲后的逆襲[19],靠的不是客觀而是自己的主觀,更是具有說服力的樣板“教材”。

五、總結和反思

“互聯(lián)網+教育”的國外發(fā)展勢頭也很好,但也存在和國內一樣的問題[20],只能作為補充。因為其適用有前提條件,課程也不是全方位,不能隨意擴大。對于在線教育僅憑感性、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在探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的部分問題解決之前,不適合全面推廣。搭上互聯(lián)網快車的共享經濟模式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如共享單車也就是“互聯(lián)網+單車”,一窩蜂地推向市場,造成的資源浪費歷歷在目。共享單車在解決短途交通、環(huán)保、方便性等方面有絕對的優(yōu)勢,但是缺乏市場飽和度調研造成的資源浪費、缺乏政府參與管理導致的市場混亂,造成的局部街道擁堵也為百姓抱怨,以及在使用中被個別素質低下者據為己有等,都是在推廣之前未考慮到的。類似的還有曾經風行一時3D打印,也在最近偃旗息鼓了[21]。

(一)教育政策、政令忌諱朝令夕改,十年樹木影響一代人

一個政策出臺需全方位地利弊權衡,在沒有局部實驗、實踐、探索清楚利弊之前,以不變應萬變,就像高考一樣,雖然一考定終身被詬病,在目前無法找到更公平的方式之前,不變是最好的選擇。反思一下,大多數政策出臺的初衷很好,為什么執(zhí)行結果會事與愿違?就像論文指標一樣,本身是鼓勵研究、創(chuàng)新,執(zhí)行結果就變成“為論文,唯論文”,一些論文看起來“高大上”但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點在社科類論文方面尤為明顯,如會計理論研究和實務研究,從會計近代數百年的發(fā)展歷史看,大方向的理論重大突破難度很大[22],但是實務卻是年年變化,比如會計準則和制度、稅法均是如此[23],而實務研究論文就符合“寫在大地上”原則。如何理解論文“寫在大地上”是關鍵,基礎性研究論文一時無法轉化為實際應用,對后續(xù)的研究打基礎有幫助,但是對于一些非基礎性研究成果,出來后只能束之高閣,也是目前值得重視的問題。高新技術孵化園以及應用技術型高校建設,說明國家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目的是為了解決評審中的“不合理”,結果又變成打破舊制度,卻沒有建立新的合理可行性規(guī)則,以至于“群魔亂舞”,某些官員為自己“量身打造”的規(guī)則,提升自己的職稱等級;對扶貧、支教、抗疫的獎勵初衷美好,而“執(zhí)行偏差”關鍵在于部分官員的“拍腦袋決定”或者對“職稱”的含義無知。

(二)“全民”網上教學,也在于追趕時髦——互聯(lián)網大潮,上面一個命令“停課不停學”,下面就是“全民”網上教學

其實質可以看出:下級服從指示很用心,如何執(zhí)行不操心。教師有沒有能力、直播條件(網絡、軟件等)是否具備,這不是基層官員所操心的,如何不讓上面“找麻煩”,不管下面多麻煩才是關鍵。欣慰的是四川已經覺悟了,四川省教育廳組織名師統(tǒng)一錄制,以“同一年級同一課表,同一學科同一教師”錄制教學視頻,在電視上播放。這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保證了教學的質量,錄制的教學視頻將通過電視播出,有點播和回放的功能,利用電視解決網絡的問題[24]。

(三)從現(xiàn)實情況看,存在一些教育官員,包括學校的校長以及中層,是否有過基層上課的實際經歷,以及有多長時間的上課經歷,外行領導內行[25]等情況

讓一個或者一群沒有教育經驗、不懂教育、或者不理解教育實質的官員下命令,如同一個戰(zhàn)地指揮官瞎指揮一樣(如紅軍時期的德國人李德)。衛(wèi)生系統(tǒng)有一問三不知的官員,教育系統(tǒng)同樣存在,“口號式”“高情商、低能力”的基層官員,也是目前教育系統(tǒng)的不能忽視一個現(xiàn)象,只追求“流行”高大上,而不管這種流行是否“合腳”,由這些官員制定出一些不符合教育理念、實際的政策,或者以創(chuàng)新、改革正能量名義出臺一些措施,對教育的危害不會立竿見影,但會危害一代或幾代人,進而危害國家、民族的穩(wěn)定。

(四)教師目前處于“下跪”的地位,表現(xiàn)在一方面來自學生及家長的壓力(怕挨打和告狀),不敢批評不敢管理;同時還有學校基層官員的壓力,不管對錯板子先打教師

有現(xiàn)實的例子,在詢問青年教師為什么對學校明顯錯誤的政策還要投贊成票時,無可奈何回答:“我是編外,投了反對票,學校不要我怎么辦?”這是何等的悲哀。基層教師對一線教學情況最了解,由于種種原因不敢“發(fā)聲”,所制定出的政策能符合實際?好在有人覺醒開始呼吁:沒有站著的教師,培養(yǎng)不出獨立的學生,或許就是我國目前大學培養(yǎng)不出諾貝爾獎人才的原因之一吧。如果網課的全面推行,教育同質化、模式化,也不符合“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由于40多年的飛速發(fā)展,物資生活的豐富,教師素質、學生素質、社會環(huán)境、觀念理念、輿論導向等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每個人的思維模式,特別是智能手機,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隔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家長、教師與家長的“物理距離”,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娛樂,甚至爭吵,都有利于身心發(fā)展,特別是青少年,同樣是游戲,網絡游戲的精彩與校園同學、社區(qū)伙伴現(xiàn)實游戲娛樂,不可同日而語,國外已經有禁止小學生帶手機的規(guī)定,而我國還一直處于倡議狀態(tài)[26],直到最近才終于有了官方的明文規(guī)定[27]。如果在家模式的空中課堂推廣,這種人為的“距離隔離”,對青少年的心智成長是絕對不利的。

查閱一下網上各省、各校的資源庫、精品課等建設,對于相同課程的重復建設何其多[28],同一課程,如高數、毛概等基礎課程,在網上幾乎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精品,同樣一些相同的專業(yè)課,如會計基礎、機械制圖等也是如此,如果再加上學校院系的精品課,數量龐大,而這些都是財經資金撥款的重復建設,還不包括各種重復獲獎的獎勵,至于這些重金建設的資源庫、精品課產生了多大的社會效益,卻是一筆糊涂賬。經濟效益無法衡量,因為這種教育資源的投入本身不能用經濟效益衡量,但這不能作為國家教育經費浪費的理由,如何把這些資源庫、精品課社會效益最大化,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猜你喜歡
教育教師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趕不走的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托克托县| 彭水| 莫力| 周宁县| 达拉特旗| 鹿泉市| 民勤县| 四会市| 江西省| 开鲁县| 措美县| 滕州市| 元朗区| 孟连| 都昌县| 平度市| 驻马店市| 齐河县| 阳谷县| 三门县| 汉寿县| 蕲春县| 邹平县| 武强县| 华池县| 万宁市| 炎陵县| 九台市| 宁蒗| 弋阳县| 古浪县| 巴林右旗| 东安县| 革吉县| 临海市| 玉门市| 昌吉市| 五寨县| 化德县| 伊宁市|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