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是向右下方伸展的筆畫,要有一波三折的姿態(tài),有起伏感,既要厚重又要鋒利。“永字八法”把捺稱作“磔”,強調(diào)捺畫要力飽勢足,氣勢開張。寫時必須有提按,逐步頓挫,沉著痛快地向右出鋒,不要下拖作狐尾狀,也不可上翹。
斜捺為一波三折的捺畫,起、行、收要表現(xiàn)出波折來。起筆自左上向右下切入,行筆輕快,略作弧狀,再由輕漸重運筆,中部向左下方稍作弓形,重按后向右出鋒,寫捺最忌捺腳與斜畫棱角分明,猶如兩筆寫成,其關(guān)鍵在于重按時筆尖不能停滯。
取勢較平,形態(tài)較長。逆鋒起筆,略頓后向右下行筆(稍平),再頓筆寫捺腳。捺腳有長有短,如“逐”字的捺腳較長,角度也有變化。中間較細,逆起露收。
短捺形似斜捺,形態(tài)短小而粗,筆力內(nèi)含,但勢態(tài)與斜捺有所不同。起筆切入,略帶弧勢,向右上拱,重頓后再提筆向右下出捺腳,捺腳宜短。
捺畫的收筆取勢向右,而反捺收筆取勢向左,與之相反,故稱反捺,它的形態(tài)較多。起筆順勢切入,用筆漸重,行筆漸慢,重頓后向下或向左收筆。反捺的弧度有大小之分,形態(tài)有長短之別。
起筆承上筆意切落,重頓后向右行筆,至中段稍提,行筆漸快,取平勢,收筆較輕。“送、通、迢”等字的捺用回鋒收筆,意向下?!斑€”字的捺則露鋒收筆,呈尖狀。
這類捺的寫法類似平反捺,取勢較斜。起筆切落即頓,再向右下快速行筆,漸行漸提,收筆稍駐后向左提筆空回。起筆處粗大、方折,中段則略有弧度。
起筆或重頓或切入,依上一筆連帶筆意而定,中段行筆向右上弓出,速度較快,收筆時向右下重按后向左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