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堂
讀書的最高層次是相對而言的。況且什么算“最高”,也肯定見仁見智,百人百說,不會有定論,也無須定論,故我之言“最高”,也只是“管窺孔見”而已。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把讀書分為四類:沙漏,進(jìn)去多少,流出多少,頭腦中毫無痕跡;海綿,全盤吸收,擠出來原封不動,甚至還弄臟了些;濾豆?jié){的布袋,豆?jié){流出來,留在里面的全是豆渣;采寶石的苦工,淘汰礦渣,只揀純凈的寶石。這種劃分無疑是準(zhǔn)確生動的,但我認(rèn)為還是不夠,“采寶石”式讀書固然是一種高層次的讀書,但很難說是最高層次。因為寶石是自然界固有之物,采之其不會增,不采也不會滅,況且“采寶石”終算不上創(chuàng)造。故最高層次的讀書應(yīng)是“采礦、冶煉、加工”,并不斷地產(chǎn)生出新的產(chǎn)品,即讀書要讀出智慧、讀出思想、讀出新成果來。
我們常說“開卷有益”,其實不然,讀好書,會讀書,則“開卷有益”,否則肯定有害;我們又常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就是沒有讀出自己見解、自己判斷的原因。我們常見一些人“讀死書、死讀書”,以致造成“讀書死”,成了“書呆子”、“腐儒”,也都是“讀進(jìn)去”了,而沒有“讀出來”——沒有讀出思想來的結(jié)果。
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biāo)志,就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思想。這不全在你讀了多少書,學(xué)了多少知識,而在于能否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是否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知識。所以有人說:“知識不是力量,知識只有轉(zhuǎn)化為思想、能力,才能成為力量?!边@是有道理的。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愛讀書的民族之一,而他們卻把死讀書、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比喻為“馱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因此,只有讀書、學(xué)書,而又不迷信書、不唯書,借鑒別人的東西來充實自己,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這樣才算成熟了,進(jìn)步了。
隨著人類學(xué)識的漸增,后人必將悟出許多前人所不知的東西。這并不證明后人一定比前人聰明,而是因為后人站在了前人智慧的基石上來看世界,所以看到的要更多。而我們的后人之所以會看到的比我們更多,則是我們把基礎(chǔ)又增高了那么一毫一厘的緣故。讀書,“讀進(jìn)去”重要,“讀出來”更重要,讀出思想留給后人,就是在做加厚基礎(chǔ)的工作。
有人說,“不如師傅,不是好弟子;等于師傅,也不是好弟子;超過師傅,才是好弟子?!蔽宜贾?,“超過”者,不一定要全面超過,但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卻是可能的;“超過”者,并非我們比師傅聰明,而是因為我們站在了師傅的肩膀上。如果沒有這種精神,那么,人類不僅會停止不前,而且會倒退。學(xué)習(xí)、讀書的最高層次就在這里顯現(xiàn)。
(摘編自河北教育出版社《讀書成就夢想》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