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四川省攀枝花大田地區(qū)鈾礦化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找礦方向

2022-03-31 03:51王鳳崗孫澤軒李秋實
關鍵詞:鈾礦礦化花崗巖

王鳳崗,姚 建,吳 玉,孫澤軒,李秋實

(1.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北京 100029;2.核工業(yè)280研究所,四川 廣漢 618300)

0 引 言

四川省攀枝花大田地區(qū)隸屬于康滇地軸,是該地軸區(qū)最重要的鈾礦化區(qū),目前工作程度最高,該地區(qū)開展的鉆探工作量累計超過20 000 m,所控制的鈾資源量達到了小型鈾礦床規(guī)模,成為康滇地軸首個鈾礦床[1]。

自20世紀50年代在該地區(qū)發(fā)現(xiàn)鈾異常以來,陸續(xù)在該地區(qū)開展了幾輪鈾礦找礦工作,但受礦化類型特殊、基礎地質研究程度薄弱等因素影響,鈾礦地質研究中一些關鍵的問題仍存在較大爭議,如該地區(qū)鈾礦化表現(xiàn)形式多樣,不同表現(xiàn)形式可能是同一期同一成礦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還可能是多期不同鈾成礦作用的結果。該地區(qū)鈾礦化的成因也一直是爭議的焦點,存在構造—熱液型[1]、熱液型[2]及深變質巖或混合巖型[3]等多種觀點。不同的成因觀點表現(xiàn)在控制因素上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構造熱液型優(yōu)先考慮構造蝕變對鈾成礦的控制作用,深變質巖或混合巖型則優(yōu)先考慮區(qū)域變質作用對鈾成礦作用的控制。控制因素上的認識不清導致在找礦方向目標不明確,進而影響了該地區(qū)鈾礦找礦工作有效開展。

近年來,國家對該地區(qū)鈾礦找礦工作越發(fā)重視,通過開展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及物探面積測量等工作,不僅在已知鈾礦化外圍發(fā)現(xiàn)了新的鈾礦化,而且對該地區(qū)鈾成礦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認識。本文根據(jù)最近幾年取得的最新勘查進展,綜合研究結果及工作區(qū)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對該地區(qū)鈾礦化空間展布、類型、控制因素進行論述,并根據(jù)最新認識提出了找礦方向,為該地區(qū)今后取得鈾礦深入研究及找礦新突破提供依據(jù)。

1 區(qū)域及礦床地質

四川省攀枝花大田鈾礦化區(qū)位于揚子陸塊西緣(圖1(a))的康滇地軸中部(圖1(b)),區(qū)內發(fā)育一套太古宇—元古界角閃巖相變的中高級變質巖基底,以混合巖、黑云斜長片麻巖、變粒巖、斜長角閃巖為主,原巖為一套基性火山巖和中酸性火山-沉積巖。蓋層為震旦系和古生界、中生界以及零星出露的新近系和第四系。區(qū)域構造以近南北向斷裂為主,大田鈾礦化區(qū)內的構造主要為北西向的F3以及近東西向的F1、F2及F4。區(qū)內巖漿巖以新元古界石英閃長巖、片麻狀鉀長花崗巖和黑云斜長花崗巖為主(圖1(b))。

2 鈾礦化分布規(guī)律及表現(xiàn)特征2.1 鈾礦化分布特征

早期在攀枝花大田地區(qū)共發(fā)現(xiàn)了Ⅰ號和Ⅱ號礦化帶,二者呈近東西向平行展布。近年,通過地表1∶10 000比例尺210Po和氡氣面積測量,在Ⅰ號和Ⅱ號礦化帶北側發(fā)現(xiàn)存在呈帶狀展布的鈾異常,后經地表查證,在放射性異常高值區(qū)內發(fā)現(xiàn)了地表出露的鈾礦化,進而確認在已知礦化區(qū)北部存在Ⅲ號鈾礦化帶。

Ⅰ號礦化帶位于礦區(qū)中部,對應于F1斷裂,長度約3 km,該帶目前是攀枝花大田地區(qū)最主要的鈾礦化帶,無論是規(guī)模、地表鈾異常發(fā)育強度還是鉆探工程揭露深部鈾礦化情況均最好,地表及深部鈾礦化均不連續(xù),鈾礦化主要以透鏡狀為主。Ⅱ號礦化帶位于礦區(qū)南部,對應于F2斷裂,礦化連續(xù)性較差,僅在地表發(fā)現(xiàn)一處鈾礦化,此外,在該帶向東延伸方向發(fā)現(xiàn)了鈾礦化,總體顯示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Ⅲ號礦化帶位于礦區(qū)最北部,對應于F4斷裂,長度約2.3 km,鈾礦化連續(xù)性較差,放射性強度在3個礦化帶中最弱。

Q—第四系;Pt1lz2—康定群咱里組二段含石墨黑云母斜長片麻巖、黑云斜長混合巖;Pt1lz1—康定群咱里組一段斜長角閃巖、斜長角閃混合巖;βγQb—晉寧期黑云斜長花崗巖;ηγπQb—晉寧期斑狀二長花崗巖;δοQb—晉寧期石英閃長巖。圖1 攀枝花大田地區(qū)地質簡圖Fig.1 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Datian area in Panzhihua

通過槽探揭露,在地表共圈定鈾礦(化)體15個,其中Ⅰ號礦化帶圈定鈾礦體7個,鈾礦化體4個,Ⅱ號礦化帶圈定鈾礦體1個,Ⅲ號鈾礦化帶內圈定鈾礦化體3個[1]。賦礦圍巖十分復雜,主要有蝕變斜長巖、眼球狀糜棱巖、接觸變質巖等。

通過鉆探查證,在深部圈定鈾礦體18個,其中Ⅰ號礦化帶17個,Ⅱ號礦化帶1個。礦體多呈透鏡狀,少量脈狀,走向近東西,沿走向長約200~500 m,沿傾向延伸100~200 m,平均水平厚度0.73~1.14 m,平均品位0.077%~0.321%[1]。Ⅲ號礦化帶由于發(fā)現(xiàn)較晚,僅施工了2個鉆探工程,沒有落實鈾礦體。

2.2 鈾礦化特征

根據(jù)賦礦圍巖并結合鈾成礦年齡、鈾礦化特征等,初步將攀枝花大田地區(qū)鈾礦化劃分為接觸變質巖型、蝕變斜長巖型及糜棱巖型3種類型。

1)接觸變質巖型

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主要產于片麻狀黑云斜長花崗巖與富鈣變質圍巖接觸部位,接觸處多形成角礫狀巖石,地表礦化角礫巖露頭規(guī)模一般長約20~30 m,寬約5~6 m,個別地段寬度可達10~20 m。角礫巖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暗色的角礫及淺色的膠結物,二者各自比例不固定,即使同一地點不同地方也存在較大差異。暗色角礫主要為富鈣的變質圍巖,以斜長角閃巖類為主,暗色角礫粒徑大小不一,小者一般5~6 cm,大者可達1~2 m,暗色角礫通常棱角分明,很少呈渾圓狀,暗色角礫的可拼接性也因地而異,有的地方暗色角礫顯示具有較好的拼接性,有的地段則較凌亂,可拼接性較差(圖2(a))。淺色膠結物主要為片麻狀黑云斜長花崗巖,主要由黑云母、石英、斜長石組成,且上述各組成含量較穩(wěn)定,總體以中細粒為主(圖2(b)),局部可見呈“囊狀”的偉晶狀巖石。淺色膠結物中的黑云母具有定向排列特征,形成片麻狀構造。暗色角礫被淺色花崗巖細脈切割的現(xiàn)象較普遍(圖2(a),(b))。角礫巖中的鈾礦化總體呈“星點狀”分布,鈾異常的范圍長約10~30 cm,最長可達40~50 cm,寬與長相當或稍短。鈾異常主要分布于淺色膠結物與暗色角礫接觸部位(圖2(b))。花崗巖膠結物中鈾礦化則很少,鈾礦化發(fā)育處往往伴隨有鈉交代現(xiàn)象。鈾礦物基本都為晶質鈾礦,產于接觸變質作用及混染交代作用所形成的接觸變質巖及混染巖帶內,以接觸變質帶內為主,該帶內廣泛發(fā)育接觸變質作用所形成的鈣鐵輝石、透輝石、陽起石及透閃石等典型接觸變質礦物,有些晶質鈾礦被鈣鐵輝石、透輝石等礦物包裹,形成典型的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圖2(c))。

圖2 攀枝花大田地區(qū)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Fig.2 Contact metamorphic 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Datian area,Panzhihua

2)蝕變斜長巖型

包括Ⅱ號礦化帶鈾礦化透鏡體露頭及富鈾滾石兩個方面,該類型鈾礦化具有兩個主要的特點:一是含礦圍巖特殊;二是鈾賦存狀態(tài)特殊。鈾礦化透鏡體露頭呈雁列式展布,與外圍巖石接觸界限清晰、截然,鈾礦化透鏡體與圍巖在巖性特征上也明顯不同,含礦透鏡體堅硬致密,主要以強烈鈉黝簾石化的斜長石為主,見少量石英,基本不含暗色礦物。其中斜長石多為短柱狀,聚片雙晶發(fā)育,半自形-自形為主,粒度一般為0.5 cm左右,中細粒為主,礦物間呈鑲嵌結構。鈾礦化透鏡體露頭可見次生鈾礦物發(fā)育,個別部位可見晶質鈾礦,伽馬能譜測量值最高可達7 000×10-6,取樣化學分析結果顯示U含量為0.96%,Th含量為0.05%。圍巖風化強烈,主要由石英、斜長石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并因風化而疏松,識別原巖較為困難,推測原巖可能為風化的花崗巖或混合巖的淺色體。巖石無鈉交代現(xiàn)象,并包裹較多的暗色巖石團塊,推測為捕虜體或混合巖的古成體。透鏡體中鈾主要呈獨特的“鈾鈦礦物聚集體”形式存在,主要由“金紅石+鈾鈦混合物+鈦鈾礦+晶質鈾礦+鋯石”等礦物組成,且具有由“金紅石(Ti)→鈾鈦混合物(Ti>U)→鈦鈾礦(Ti700 ℃)高壓(>1.5×109Pa)的環(huán)境中形成[4]。

富鈾滾石主要發(fā)現(xiàn)于大田鈾礦化區(qū)Ⅰ、Ⅱ號鈾礦化帶之間的水溝下游,富鈾滾石散落長度超過200 m,已發(fā)現(xiàn)的富鈾滾石塊度大小不一,小者僅2~3 cm,大者超過10 cm,多呈磨圓-次棱角狀。富鈾滾石基本由鈾礦物組成,很少見富鈾圍巖,黑色的鈾礦物為原生的晶質鈾礦,而淺色的主要為次生鈾礦物,主要為硅鈣鈾礦,受次生鈾礦物影響,富鈾滾石多呈鮮土黃色(圖3(a)),個別受表面鎂鐵質氧化薄膜的影響而顯黑色。滾石幾乎全部由晶質鈾礦及次生鈾礦物組成,化學分析結果顯示鈾含量高達50%以上。富鈾滾石中的鈾主要以晶質鈾礦形式存在,且以巨粒的晶質鈾礦為主(圖3(a),(b)),大者可達1 cm左右。粒度較大的晶質鈾礦微裂紋發(fā)育,在微裂紋中可見呈脈狀的瀝青鈾礦(圖3(b))。因遭受長期的表生作用影響,次生鈾礦十分發(fā)育,主要有硅鈣鈾礦、硅鉛鈾礦等。

圖3 大田地區(qū)富鈾滾石巖石及鈾礦物特征Fig.3 characteristics of uranium-rich rolling stone rocks and uranium minerals in Datian area

3)糜棱巖型

糜棱巖型鈾礦化主要分布于黃泥田巖體邊緣的糜棱巖化帶中(即Ⅲ號鈾礦化帶),局部可見黑灰色鉀長石呈眼球狀定向排列,眼球狀方向與區(qū)域片理方向一致,總體呈東西向。礦化糜棱巖主要由鉀長石及石英組成,礦物定向排列現(xiàn)象極為強烈。經γ輻射儀測量發(fā)現(xiàn),鈾異常值一般為地表本底值的3倍左右,最高可超過300×10-6(圖5(c))。由于礦化強度總體不高,地表基本看不到原生鈾礦化存在,僅在局部見少量次生鈾礦物。地表控制鈾礦化長度百余米,總體呈近東西向展布。

3 控制因素分析

初步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鈾礦化類型主要的控制因素也不同。

3.1 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控制因素分析

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均產出于花崗巖與富鈣變質圍巖接觸部位(見圖2及圖4),花崗巖在侵位過程中發(fā)生了分異作用,在巖體邊緣與剛性暗色富鈣圍巖接觸的某些部位形成了P、Ti、Na、Cl、F等揮發(fā)組分的高度聚集,隨著巖漿分異作用的不斷增強,內壓不斷增大,當壓力超過巖層靜壓力后就形成了角礫巖。

圖4 大田地區(qū)鈾礦化巖心特征Fig.4 Characteristic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ore in Datian area

在深部封閉的環(huán)境中,花崗巖與富鈣變質圍巖發(fā)生了廣泛的接觸變質和混染交代作用,作用的結果形成了鈣鐵輝石-透輝石及陽起石-透閃石等典型接觸變質礦物。同時,因熱作用導致變質圍巖中的暗色礦物發(fā)生分解,且花崗巖體分異出的Na交代了富鈣圍巖中斜長石為主的富Ca礦物,從而形成了混染交代作用。在接觸變質及混染交代作用中,被Na替換出的Ca與Ti、P等形成榍石、磷灰石,導致U與Ti、Na、P等組成的絡合物發(fā)生分解,從而形成了U的結晶,形成鈾礦化。無論是接觸變質作用還是混染交代作用均需要一個較長的階段,有利于晶質鈾礦的生長,從而形成大顆粒的晶質鈾礦。

由上可知,該類型鈾礦化在整體上受花崗巖體與變質圍巖接觸界面控制,進一步細化可分為“聚、運、沉淀”3個方面。聚是指花崗巖的分異作用,分異的結果使U、Ti、P、Na等成礦組分趨向于在巖體的邊緣聚集,在此過程中形成了鈾的富集;運是指絡合遷移方式,可與U形成絡合物的主要是Ti、P、Na等,特別是U可與Ti、Na形成復雜的絡合物并進行遷移[4-5];沉淀是花崗巖與富鈣變質圍巖之間發(fā)生的接觸變質作用和混染交代作用,該作用過程中導致絡合物發(fā)生分解,促使鈾沉淀,并在接觸部位的接觸變質巖中形成鈾礦化。

3.2 蝕變斜長巖型鈾礦化控制因素分析

蝕變斜長巖型鈾礦化的賦礦圍巖主要為蝕變斜長巖,且鈾與斜長巖具有同源、同時形成的特征,因此,該類型的鈾礦化主要受斜長巖控制,其中斜長巖中的Ti是U遷移富集的關鍵[4]。

3.3 糜棱巖型鈾礦化控制因素分析

糜棱巖型鈾礦化產于黃泥田巖體邊緣,因該巖體邊緣廣泛發(fā)育眼球狀構造,故以往一直將其看作是眼球狀混合巖。近年來通過野外地質調查及室內綜合研究證實為花崗巖體,主要證據(jù)如下:1)經野外地質調查,在該巖體中心部位發(fā)現(xiàn)了未變形的核部(圖5(a)),且該巖體從中心到邊緣具有由未變形粗粒鉀長花崗巖—粗粒眼球狀鉀長花崗巖—細粒眼球狀鉀長花崗巖—糜棱巖的變化規(guī)律(圖5),該現(xiàn)象否定其為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的混合巖的可能性;2)野外及室內綜合研究發(fā)現(xiàn),組成眼球的為鉀長石單礦物而不是多種礦物組成的聚斑晶,因此該眼球為礦物變形而不是混合巖化所致[6];3)采自眼球狀花崗巖樣品中的鋯石具有典型的巖漿鋯石特征而無變質鋯石特征;4)巖體與變質圍巖接觸部位可見二者明顯呈侵入接觸關系。

鈾礦化主要產于巖體最外緣的糜棱巖帶中(圖5(c)),雖然該礦化帶中鈾的存在形式尚未查明,但從礦化表現(xiàn)形式看,鈾礦化強烈處并未見明顯的構造及熱液蝕變現(xiàn)象,排除了熱液鈾成礦的可能性,由此推斷,鈾礦化主要與巖體邊緣的糜棱巖有關,受控于巖體邊緣的糜棱巖化帶。

圖5 大田地區(qū)黃泥田巖體演化特征Fig.5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nitian rock mass in Datian area

4 討 論

4.1 鈾礦化時間及期次

攀枝花大田地區(qū)鈾礦化是康滇地軸最為復雜的地區(qū),這種復雜性既表現(xiàn)在礦化形式多樣性方面,也體現(xiàn)在成礦多期次性上。王鳳崗(1)王鳳崗.康崗地軸永郎—祿豐地區(qū)鈾成礦遠景預測評價[R].北京: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2017:69-85.等系統(tǒng)研究了該地區(qū)鈾礦化年齡,研究結果顯示,蝕變斜長巖透鏡體中鈾礦物LA-ICPMS原位U-Pb年齡為889 Ma,富鈾滾石中晶質鈾礦LA-ICPMS原位U-Pb年齡為887 Ma,二者在產出位置及賦礦圍巖都具有很好的可對比性,二者共同形成了該地區(qū)最早一期鈾礦化,在成因上與蝕變斜長巖關系緊密,屬蝕變斜長巖型鈾礦化。Ⅲ號鈾礦化帶中黃泥田巖體礦化糜棱巖及粗粒眼球狀花崗巖SIMS鋯石U-Pb同位素年齡分別為813 Ma和840 Ma,且均具有巖漿巖鋯石特征,可代表巖體及礦化糜棱巖形成年齡,目前暫未獲取鈾礦物年齡,但根據(jù)鈾礦化與巖體之間的關系推斷,鈾礦化年齡應與巖體年齡應該接近,糜棱巖型鈾礦化形成該地區(qū)的第二期鈾礦化。地表及深部鉆孔礦化巖心中接觸變質巖中晶質鈾礦LA-ICPMS原位U-Pb年齡測試結果主要集中于746 Ma~751 Ma之間,代表了該地區(qū)最晚一期鈾成礦作用,同時也是最主要的找礦目標類型。由此可見,大田地區(qū)鈾礦化可初步劃分為3個期次,最早一期鈾礦化形成于889 Ma~880 Ma,第二期鈾礦化形成時間約813 M~840 Ma,第三期鈾礦化形成于746 Ma~751 Ma,分別對應于蝕變斜長巖型、糜棱巖型及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

4.2 接觸變質作用、混染交代作用、角礫巖化及鈾礦化之間的聯(lián)系

典型的接觸變質作用形成于基性-酸性巖體與碳酸鹽接觸部位,而攀枝花大田地區(qū)富鈣圍巖主要為斜長角閃巖類,因此接觸變質作用發(fā)生的強度和范圍均較為有限,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規(guī)模通常集中于花崗巖體與變質圍巖接觸部位數(shù)厘米到數(shù)十厘米范圍內,鈾礦化即產出在接觸變質巖范圍內。因受巖漿侵位過程中熱作用影響,除形成接觸變質巖外,還形成了更為廣泛的混染交代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圍巖中暗色礦物分解及淺色花崗質熔體不同程度地混入到圍巖中,形成既不同花崗巖也不同于正常圍巖的復雜巖石,并形成一系列復雜的地質現(xiàn)象,如特殊的巖石結構,不同世代礦物共存,某些礦物的超常富集等,同時伴隨著強烈的交代現(xiàn)象,主要有黃鐵礦化、鈉黝簾石化、綠泥石化、硅化等。

接觸變質作用、混染交代作用、鈾礦化等通常都與角礫巖化相聯(lián)系,前文對角礫巖的形成已有論述,主要與花崗巖體分異出的揮發(fā)分有關,而揮發(fā)分則是鈾重要的礦化劑,與鈾形成絡合物進行遷移并在巖體邊緣聚集,鈾絡合物因接觸變質作用而分解,從而在接觸變質巖內形成了鈾礦化。

4.3 成因初探

攀枝花大田地區(qū)鈾礦化成因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因某些鈾礦化在表觀上與混合巖十分相似,因此很容易認為鈾礦化與混合巖化有關,但一些關鍵的地質現(xiàn)象明顯與混合巖化不符:一是變質作用時間與鈾礦化時間不對應,徐爭啟等測得大田地區(qū)變質作用時間為840 Ma~900 Ma[2],柏勇等通過基性巖脈年齡限定該地區(qū)混合巖化時間早于780 Ma[7],且鈾礦化具有多期性,變質作用與鈾礦化時代不對應,特別是主要找礦目標類型的鈾成礦時代(約750 Ma)與變質作用時間間隔很大。二是通過野外地質調查發(fā)現(xiàn),混合巖化作用并不普遍,僅在局部發(fā)育,且混合巖的巖石中無明顯的鈾異常甚至鈾含量增高現(xiàn)象,結合混合巖形成機理,混合巖化作用過程中鈾經歷了一個“由分散到分散”的過程,不利于鈾的聚集也不能夠提供足夠的鈾源。三是主要找礦目標類型鈾礦化主要產在暗色巖石中,如為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鈾礦化必然會產于淺色體中而不是暗色巖石中。

因該地區(qū)具有多期、多類型的成礦特征,因此很難運用一種成因模式去解釋該地區(qū)所有的鈾礦化,但該地區(qū)所有鈾礦化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鈾礦化都與熔體有關,結晶分異及部分熔融是熔體中鈾礦化形成最主要的兩個方面[8-9],熔體分異作用會促使鈾趨向于在巖體的邊緣、接觸帶及捕虜體中富集[10-11]。攀枝花大田地區(qū)Ⅰ號、Ⅱ號礦化角礫巖及鉆孔中揭示的鈾礦化都產于弱片麻狀黑云斜長花崗巖體邊緣與變質圍巖接觸帶附近,弱片麻狀黑云斜長花崗巖分異作用導致U、Ti、P、Na等組分在巖體邊緣富集,并因接觸變質作用導致鈾礦物形成。Ⅲ號鈾礦化帶在成因上與黃泥田巖體分異有關,黃泥田巖體由中心到邊緣具有“未變形粗粒鉀長花崗巖—粗粒眼球狀鉀長花崗巖—細粒眼球狀花崗巖—糜棱巖”的演化過程,鈾礦化隨巖體演化在邊緣富集,并因侵位深致使在侵位過程中因與圍巖發(fā)生作用而導致邊緣發(fā)生糜棱巖化。蝕變斜長巖中的鈾礦化無論是富礦圍巖還是鈾的存在形式均極為罕見,目前僅見于攀枝花大田地區(qū),具有特殊的成因,鈉長石化則為斜長巖熔體演化到最晚期自交代作用形成,推測為鈾礦化也在此過程中形成。

不同產出環(huán)境、成因類型、物理-化學條件下的鈾礦床,其鈾礦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可以用來表征鈾礦床的成因[12-15],王鳳崗系統(tǒng)研究了大田地區(qū)鈾礦物特征,研究結果顯示鈾礦物稀土配分曲線與納米比亞羅辛等典型巖漿成因礦床一致,∑REE-(U/Th)圖解顯示,鈾礦物形成與高溫(>450 ℃)巖漿作用有關,進一步驗證了巖漿作用有關的觀點。

5 找礦方向

根據(jù)目前研究,攀枝花大田地區(qū)今后找礦方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

該類型是最主要的找礦目標類型,找礦方向宜從兩個方面開展:即外圍和深部。大田地區(qū)Ⅰ、Ⅱ號鈾礦化帶實為花崗巖體與變質圍巖的接觸帶,該帶在西部未封閉,且在Ⅱ號鈾礦化帶西部延長方向地表發(fā)現(xiàn)了至少2處礦化角礫巖露頭,總規(guī)模與Ⅰ號鈾礦化帶規(guī)模相當,顯示在西側仍具有找礦潛力。此外,通過氡氣面積測量,在F3斷裂東側也發(fā)現(xiàn)了明顯的放射性異常顯示,值得開展進一步的工作。目前深部找礦工作難度較大,一是礦化不連續(xù),二是控制鈾礦化的花崗巖與變質圍巖接觸界面產狀較陡,鉆孔部署近則控制礦化深度淺,鉆孔部署遠則不容易控制鈾礦化,因此深部找礦應從兩個方面開展:一是通過有效的物探方法查明花崗巖體與變質圍巖接觸界面在深部延展情況,為鉆探工程部署提供依據(jù);二是鉆孔施工過程中不宜部署直鉆,傾斜施工鉆探工程找礦效果會更好。

2)糜棱巖型鈾礦化

該類型鈾礦化主要分布于Ⅲ號鈾礦化帶,該帶目前無論是研究程度還是深部控制程度均最低,需進一步加強地質調查、物化探工作及深部鉆探查證工作,因鈾礦化主要受黃泥田巖體邊緣糜棱巖帶控制,故淺表找礦工作重點應圍繞黃泥田巖體邊緣與變質圍巖接觸界面的糜棱巖帶為重點,深部找礦工作應通過有效的物探方法掌握黃泥田巖體與變質圍巖接觸界面在深部延展情況,然后通過鉆探進行查證。

此外,黃泥田巖體被更晚期的大田石英閃長巖分割為兩個部分,規(guī)模較大的部分為黃泥田巖體,該部分控制了Ⅲ號鈾礦化帶產出,規(guī)模較小的部分位于礦區(qū)北部中壩地區(qū),控制了該地區(qū)一些鈾異常,但受巖體規(guī)模所限,總體找礦潛力有限。

3)Ⅱ號鈾礦化帶中的鈾礦化蝕變斜長巖透鏡體該類型鈾礦化較為特殊,目前僅發(fā)現(xiàn)于攀枝花大田地區(qū),經地表工程揭露,在深部仍存在鈾礦化的透鏡體,目前應以地表露頭為線索就礦找礦。

6 結 論

通過野外地質調查、鉆探工程揭露及室內綜合研究,初步形成如下結論:

1)攀枝花大田地區(qū)具有Ⅰ號、Ⅱ號及Ⅲ號共三個鈾礦化帶,目前發(fā)現(xiàn)的鈾礦體主要集中于Ⅰ號鈾礦化帶中,鈾礦體不連續(xù),主要以透鏡狀為主。

2)研究區(qū)的鈾礦化可分為接觸變質巖型,蝕變斜長巖型和糜棱巖型3種,其中接觸變質巖型鈾礦化受控于弱片麻狀斜長花崗巖分異作用及其與富鈣變質圍巖之間的發(fā)生的接觸變質作用和混染交代作用,蝕變斜長巖中的鈾礦化受控于蝕變斜長巖,糜棱巖中的鈾礦化受控于黃泥田巖體邊緣的糜棱巖帶。

3)根據(jù)不同的鈾礦化類型和控制因素,今后找礦方向應集中于Ⅰ號、Ⅱ號鈾礦化帶西部及黃泥田巖體邊緣(包括中壩地區(qū)),在深部找礦重點應集中于巖體與變質圍巖接觸部位。

猜你喜歡
鈾礦礦化花崗巖
溫度對貴州喀斯特黃色石灰土有機碳礦化、水稻秸稈激發(fā)效應和Q10的影響
好氧混菌礦化能力與增強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負碳排放為目標的生物質灰礦化CO2路徑研究
間作和施肥對黃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強風化花崗巖地層中雙護盾TBM掘進參數(shù)和控制要點分析
草店-小林地區(qū)中生代花崗巖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
史前核反應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
新疆花崗巖地貌地質遺跡分布及其特征概述
佳木斯地塊東部二疊紀錦山花崗雜巖體的成因及其地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