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際組織語言政策與國家語言能力建設*

2022-03-31 06:45:06張?zhí)靷?/span>陳練文
關鍵詞:官方語言政策國家

張?zhí)靷ィ?陳練文

(1.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能力發(fā)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 武漢大學 文學院/中國語情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2)

引 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組織在國際交往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fā)揮著設立規(guī)則、調節(jié)爭端、調配資源、維護和平和安全等重要作用,因此是我國提高國際影響力必須要重視和研究的對象。學界關于國際組織的研究較多,但之前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等層面,而與語言相關的選擇、使用和具體規(guī)定及其背后所體現(xiàn)的各組織的宗旨、策略、態(tài)度,則是近期研究的熱點。如Borjian比較了世界銀行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語言教育政策的異同;(1)Borjian,M.Language-education policies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The World Bank’s vs UNESCO’s global framework[J].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2014.文秋芳調查了中文在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中的影響力;(2)文秋芳.中文在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中影響力的分析及其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2015,(3).McEntee-Atalianis以聯(lián)合國為案例來研究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的網絡模型;(3)McEntee-Atalianis,L.J.A network model of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The United Nations as a case study[J].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2016.張治國認為中國參與國際組織中的語言是一個問題,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4)張治國.中國參與國際組織的語言問題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張慧玉等認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語言多樣性上采取了多種舉措,但在政策落實和成效上仍有問題(5)張慧玉,邵鈺嵐,俞曄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語言多樣性的舉措與成效[J].語言文字應用,2020,(3).等研究。

“國家語言能力指國家圍繞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國家需求、國家意識等維度,運用語言及其各種手段,處理一切相關事務的能力,在國際上,與國家綜合國力、軟實力密切相關?!?6)張?zhí)靷?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完善與研究實踐[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5).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問題直接關系著組織內官員和職員的來源、機構工作的開展和各國語言在國際事務等相關領域中發(fā)揮的作用、話語權以及產生的影響,是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學者們之前所做研究或集中于某一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或就中國與國際組織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或專注于某一方面的問題,目前尚未見對國際組織語言政策與國家語言能力之間關系的研究。因此,本文擬從國家語言能力視角出發(fā),結合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研究基礎,梳理世界主要國際組織的顯性和隱性語言政策,分析其背后所隱藏的現(xiàn)實性因素及其體現(xiàn)的語言意識形態(tài),探討國際組織語言政策與國家語言能力之間關系,并提出相應建議和措施,以此提升中文國際影響力,助力我國國家語言能力建設。

一、國際組織的語言使用情況

(一)國際組織數(shù)據(jù)來源及其官方語言使用情況

根據(jù)國際協(xié)會聯(lián)盟官網(7)國際協(xié)會聯(lián)盟官網.https://uia.org/yearbook.數(shù)據(jù),目前世界上共有不同規(guī)模、不同類型的國際組織74000多個,包括全球性和區(qū)域性、政府間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等不同類別,但在政治、經濟上起重大作用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由于不少國際組織權威性和影響力不足,與本文所要論述的主題關聯(lián)性不強,因此本文將數(shù)據(jù)來源限定為中國外交部官網(8)外交部官網.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上所列的全部國際組織,數(shù)量一共85個。這些國際組織既包括了聯(lián)合國、歐盟、東盟等在國際事務中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球性和區(qū)域性的國家間政治組織,也包括國際奧委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刑事警察組織等專業(yè)領域國際組織。

本研究通過4種方式獲取各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信息:(1)通過名單查詢各組織官方網站,在網站中用“l(fā)anguage”作為關鍵詞搜索,對搜索結果一一梳理,尋找有關語言政策的表述;(2)通過官網查找各組織的charter、treaty等文件,在文件內搜索語言相關信息;(3)通過“國際組織年鑒”數(shù)據(jù)庫查看語言相關信息;(4)通過維基百科等查詢各國際組織介紹中的語言信息作為補充。查詢完成后,綜合各部分內容確定該組織的語言使用情況。

本研究通過上述方法,對85個國際組織的語言使用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得出結果如下:(1)有55個國際組織有關于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的表述,其余30個國際組織沒有語言使用方面的明確文件或規(guī)定;(2)不同國際組織在表述自身語言政策時使用的術語不同,有的將官方語言和工作語言分開,有的只列官方語言,有的都稱工作語言,雖然二者之間有區(qū)別,(9)文秋芳.中文在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中影響力的分析及其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2015,(3).但為方便統(tǒng)計,本研究對二者不做細分,將它們看成是表同等地位的概念;(3)國際組織所使用的語言中,英語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共51個國際組織選擇其為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其余法語、西班牙語也使用廣泛,如圖1所示。

圖1 國際組織官方語言使用情況

(二)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特點

從數(shù)據(jù)來看,上述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有以下特點:

1. 總體上,國際組織選用的語言與國家經濟實力有一定關系,但各成員國的國語、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對該組織語言政策的影響更大,這種狀況與語言發(fā)展的歷史關系更密切。根據(jù)世界銀行公布的2020年各國GDP情況(10)世界銀行官網.https://datacatalog.worldbank.org/search/dataset/0038130/GDP-ranking.,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印度、法國、意大利、加拿大、韓國位居世界前10名,但其所使用官方語言在國際組織中的使用情況差別較大,見表1。

表1 GDP排名靠前各國的語言在國際組織中的使用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國家經濟實力與國際組織中語言的使用關系復雜,需要綜合分析。經濟實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對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有較大影響,如美國、英國、印度、加拿大所使用的英語,法國、加拿大使用的法語在國際組織中選用較多。中文的主要使用國只有中國,選用的國際組織數(shù)量卻已經達到9個,超過了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一些西方傳統(tǒng)強國,其原因最有可能的就是中國的經濟實力提升和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

但是,國際組織的語言選用與語言使用國的經濟實力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名第3的日本和排名第10的韓國,其語言日語和朝鮮語沒有被主要國際組織選擇,而傳統(tǒng)西方強國德國、意大利所使用的語言德語和意大利語也只有個別組織選用。從歷史源流來看,圖1中使用最多的4種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就是殖民擴張得利最多的幾大強國所用語言。這些語言在西方殖民過程中,通過強制語言政策,取代了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一部分亞洲國家的土著語言,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極大的傳播,又隨著二戰(zhàn)后的民族解放運動,成為新興國家的官方語言和教學媒介語,從而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也成為國際組織語言政策優(yōu)先考慮的語種。特別是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英語的使用已難以抗拒,成為大多數(shù)國際組織的首選。所以,語言影響力與經濟發(fā)展并不完全同步,其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可能更大。

2. 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數(shù)量受多種因素影響,與組織的規(guī)模及涉及范圍有關。一般來說,全球性國際組織比區(qū)域性國際組織使用的官方語言數(shù)量更多,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類型國際組織官方語言數(shù)量

以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為代表的全球性國際組織,大多都采取和聯(lián)合國相同的語言政策,秉承語言多樣、權利平等等理念,因此聯(lián)合國6種工作語言同時使用的情況較多。這些全球性國際組織中,只有世界經濟論壇、地球觀測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奧委會這4個組織的官方語言僅選擇英語或英語加法語。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與本地區(qū)的語言同一性有關。阿拉伯國家間的國際組織大多將阿拉伯語作為官方語言,南美洲的國際組織多以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但是亞洲和非洲的國際組織還是多選擇英語。歐盟的語言政策是一個例外,它將所有成員國的語言都規(guī)定為官方語言,共計24種,這與歐盟的多元化理念有關。

(三)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價值取向

Spolsky將社會語言生活分為10個常見的語言域,超國家組織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11)Spolsky,B.Language Manage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206~224.他的語言管理理論分為語言實踐、語言管理和語言意識形態(tài)3個主要部分。我們認為語言意識形態(tài)是語言政策的關鍵要素,也是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核心。在語言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下,不同國際組織在實用性和多樣性這兩種價值取向上會有不一樣的選擇,但整體上采取兼而顧之的方式。

1. 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語言平等與語言多樣性

語言多元化是文化多樣性的典型代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2001年通過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第六條明確指出“表達的自由、傳媒的多元、語言的多元……這是文化多樣性的保證?!?12)聯(lián)合國官網.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files/UNESCO-2000.shtml.國際組織作為20世紀以來重要的國際事務參與者,在語言多元、文化多樣這一價值取向上認同和體現(xiàn)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如歐盟在其綱領性文件《里斯本條約》中規(guī)定,歐盟的目標包括“尊重豐富的語言文化多樣性”,其價值觀為人類尊嚴、自由、民主、平等、法制、人權。(13)歐盟官網.https://europa.eu/european-union/about-eu/eu-in-brief_en.從中可以看出,歐洲深受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在價值選擇上注重對個人權利的保護。語言作為人權的一種,也在歐盟的價值體系中得到確認,因而歐盟的官方語言達到24種,每一個成員國的語言在法律上都處于平等的地位,每個歐盟公民都擁有使用本民族語言與歐盟機構進行咨詢并得到同語言答復的權利。

2. 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實際價值取向:經濟性、實用性為主

國際組織的跨地域、跨領域、跨語域特性使得溝通成為其基本要求。目前世界上的語言和方言數(shù)量數(shù)以千計,大大超過個體溝通所能達到的極限。從國際組織的實際來考慮,將語言多元化價值觀念嚴格執(zhí)行,將會增加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以聯(lián)合國為例,聯(lián)合國目前有193個國家和地區(qū),假如貫徹執(zhí)行文化多樣化價值原則,平等對待每一個國家的語言,那么光是每次會議的翻譯成本就會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遑論由此帶來的時間損耗、議程冗長等問題。歐盟奉行語言的多元化,規(guī)定了24種官方語言。但“從機構語言使用狀況看,這些語言存在明顯的等級差別,英語、法語和德語是歐盟機構最常用的語言,且英語已經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其他官方語言無法在機構語言使用中與這3種語言匹敵;歐盟其他語言更無緣成為機構的常用工作語言。”(14)戴曼純.歐盟多語制與機構語言政策[J].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2017,(1).

3. 不同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現(xiàn)實選擇:兩種價值取向的矛盾與妥協(xié)

“國際組織語言政策具有象征性和實用性兩種功能,其中象征性是顯性語言政策,是實用性的基礎;實用性是隱性語言政策,是象征性的體現(xiàn)和延伸。官方語言的規(guī)定和憲章宗旨的表述是一種顯性的語言政策,體現(xiàn)了象征性功能;但同時,大多數(shù)國際組織在實踐運作過程中的實際價值取向是經濟性和實用性為主導,這是一種隱性語言政策,體現(xiàn)了實用性功能。在國際組織實踐中,語言的絕對平等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每個組織的語言政策都是兩種價值取向矛盾和妥協(xié)的結果?!?15)張?zhí)靷?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研究需要關注象征性和實用性的博弈和競爭[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2,(2).如歐盟的語言政策:“當突出各國政治利益時,尊重多語成為首選,以保證語言文化的平等和交際的準確性。當強調工作效率時,高效交際成為首選,壓縮工作語言數(shù)量不可避免。”(16)戴曼純.歐盟多語制與機構語言政策[J].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2017,(1).

各個國際組織會綜合考慮組織的歷史、目的、成員國價值觀、實際業(yè)務需要等因素,在顯性的語言規(guī)劃和顯隱性結合的語言實踐上爭取達到平衡,為本組織影響力的發(fā)揮提供保障。在這個選擇過程中,國際組織本身的意識形態(tài)和認同發(fā)揮了主導作用。成員國數(shù)量、覆蓋地域、組織歷史、現(xiàn)實需求對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意識形態(tài)特征都有特定影響。一般來說,成員國越多的國際組織,越注重其表面上的語言平等與語言多樣性;區(qū)域性和專業(yè)性特色越明顯的國際組織,其語言政策越注重實用性和工作需要;涉及事項越單一的國際組織,越傾向于使用該領域內影響力最大的國家的語言。涉及事項越全面復雜的國際組織,越注重保護不同成員國的語言權利。

(四)中文在國際組織中的使用現(xiàn)狀和問題

中文在國際組織中的使用情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中文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上文統(tǒng)計中,中文已在9個國際組織中成為官方語言。自1973年中文成為聯(lián)合國大會工作語言以來,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意識到了中文的重要作用。2021年,國際旅游協(xié)會、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lián)盟和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等國際組織將中文添加為官方語言,這使中文成為國際航協(xié)76年來唯一增加的官方語言。聯(lián)合國中文日影響越來越大。中文在國際組織語言政策中的向上趨勢也反映了其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目前中文在國際事務中的使用比率還比較低。如在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中,“其5大主要機構和重要的16個下屬組織中大約有50%未完全確認中文的法定地位;在獲得法定地位的組織中,中文的法定權利并未得到充分行使”(17)文秋芳.中文在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中影響力的分析及其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2015,(3).。上節(jié)數(shù)據(jù)中,中國加入的30個國際組織,只有9個將中文列為官方語言,比例還是偏低。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由中國倡議設立、總部設在北京,中國是最大出資方,但是其官方語言只有英語。這樣的語言政策不利于中文和中國作用的發(fā)揮。而且,中文即使被列為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其意義也更多地體現(xiàn)在象征性上,在實際使用中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中文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提供文本和同聲傳譯,工作中直接溝通交流所使用的語言還是以英語為主。如筆者在對聯(lián)合國駐華機構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英語基本上是唯一使用的工作語言,即使機構工作人員主要是中國雇員,但他們日常開會、員工內部郵件交流、與聯(lián)合國總部以及與其他國際機構之間的往來一律使用英語。”(18)文秋芳,張?zhí)靷ィs.提高中文在國際組織中影響力的對策研究報告[R].報送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2012.

究其原因,中文在國際組織中的困境是由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共同造成的??陀^上來說,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時間太短,相比起來,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歐洲語言隨著殖民主義進行了幾個世紀的擴張,中文基本上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后才開始在國際上發(fā)揮作用,被世界所認知和重視更是遲至改革開放之后,到現(xiàn)在也不到半個世紀。因此,中文的影響力需要有一個漸漸積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主觀上來看,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于中文在國際組織中的語言主權還缺乏足夠的語言意識。中國人一直以來的觀念是學好外語看世界,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與外界溝通的語言障礙,而如何提高國家通用語言的影響力,讓別人來學習中文則相對較少。國家層面也缺乏有效的措施來影響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語言是由人來使用的,在一個組織內部,說同一母語的人群數(shù)量會直接影響到該組織內部的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國際組織中中國雇員的數(shù)量較低,會直接導致中文的使用率降低。國家對國際組織中中文使用的場合和頻率不加以堅持和強調,就會使中文使用范圍越來越萎縮,助長英語一家獨大的語言霸權。

二、國際組織語言政策與國家語言能力的關系

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功能雖然有象征性和實用性之分,但對具體語言而言,都是提升該語言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是各國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反過來影響著不同國家的語言教育和規(guī)劃實踐。國家語言能力強的國家,其主體語言往往是國際組織語言的實際性選擇,表現(xiàn)為國家主體語言的拓展能力;國家語言能力弱的國家,其主體語言在國際組織中難以實用或只能依靠象征性語言政策維持影響力。國際組織常用的語言大多是各國外語教育的主要語種,是各國提升國家外語能力的重要考量,也是個人語言學習的主要選擇。

(一)國際組織語言政策是各國國家語言能力的直接體現(xiàn)

國家語言能力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目前學界對其有各種定義和分析。李宇明認為,“國家語言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語種能力、領域語言能力和話語權上?!?19)李宇明.語言規(guī)劃學說略[J].辭書研究,2022,(1).國際組織是語言運用的重要領域,也是彰顯話語權的重要領域之一。因此國際組織語言政策是國家語言能力,特別是國家主體語言拓展能力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研究對象。2021年9月1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語言能力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布2021全球各國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對193個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進行量化分析,得出了全球各國通用語言在處理國內國際事務時的能力指數(shù)(具體數(shù)據(jù)排名可參見《全球指數(shù)2021》第4部分“國家語言能力”)(20)楊丹.指數(shù)全球2021[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21:130~198.。從指數(shù)數(shù)據(jù)來看,以國際組織經常使用的官方語言為通用語言的國家,其國家語言能力較強。

從上文分析可知,國際組織最常使用的幾種官方語言是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中文、俄語。而在指數(shù)數(shù)據(jù)中,各國按照國家語言能力可分為3個集團,美國、中國、英國屬于第一集團,西方發(fā)達國家大多在第二集團,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是第三集團。(21)張?zhí)靷?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完善與研究實踐[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5).表2反映了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表2 國際組織官方語言代表性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

表2中的11個國家中,處于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排名前10名的有6個。其余幾個如西班牙、葡萄牙分列12和15名,阿拉伯語國家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排名較靠后,但也基本屬于第二集團,他們主要是在語言管理能力和開發(fā)能力方面和別的國家差距較大??梢?,國際組織的常用語言一般也是語言能力較強國家的通用語言。

國家語言能力處理國家內部事務的時候體現(xiàn)為管理和掌控能力,在國際上就是傳播和影響能力。國際組織作為國際事務的具體參與和承擔者,其語言選擇正好能體現(xiàn)出不同語言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廣泛度。如國際奧委會官方語言的變遷就反映出英語和法語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的強弱變化。國際奧委會是由法國人顧拜旦創(chuàng)立的,其創(chuàng)立之初,法語在歐洲是通用語言,影響力大于英語。因此奧委會的官方語言一直是法語。即使后來奧委會擴大后成為全球性的體育組織,英語也成為奧委會的官方語言,但是法語的地位仍然在奧委會的憲章中得到確認。最新的《奧林匹克憲章》第23章第3條規(guī)定:“如果《奧林匹克憲章》和任何其他國際奧委會文件的法語文本和英語文本之間出現(xiàn)分歧,應以法語文本為準?!?22)國際奧委會官方網站.https://library.olympics.com/Default/doc/SYRACUSE/355508/olympic-charter-in-force-as-from-17-july-2020-international-olympic-committee但在現(xiàn)代奧運會的實際組織和舉辦過程中,英語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法語,英語的功能是實用性的,而法語已經逐漸偏于象征性,反映了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大趨勢。正因如此,法國采取了種種措施來保持和提高法語的國際影響力,如建立法語聯(lián)盟推廣法語、通過法語國家共同體弘揚法國文化等,因而法國的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排名第6,依然居于世界前列。

(二)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直接影響各國的國家語言能力評價

國家語言能力對內體現(xiàn)為語言管理能力,對外實質上是國際傳播能力。國際組織是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重要渠道,因此,該國語言是否能在國際組織中發(fā)揮作用是衡量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只有國家語言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影響到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在北外2021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評價指標體系里,有3個三級指標與國際組織相關,分別是拓展力中的“該國官方語言是否聯(lián)合國大會工作語言、是否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的官方語言、是否主要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23)張?zhí)靷?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體系完善與研究實踐[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5).??梢?,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直接影響到國家語言能力的量化評價。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在國際組織中使用得越普遍,說明其在世界上發(fā)揮的作用越大,影響力越強,越能幫助該國取得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該國的國家語言能力也就越強。如聯(lián)合國大會最初只有英語和法語兩種工作語言,西班牙語、俄語、中文、阿拉伯語都是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加入的。尤其阿拉伯語的加入,與阿拉伯國家致力于提高自身語言能力密切相關。阿拉伯國家于1945年成立了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將阿拉伯語確立為聯(lián)盟官方語言,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維護阿拉伯語在各成員國的地位,使得阿拉伯語在國際上漸漸成為阿拉伯國家的整體形象代言者。另外由于阿拉伯國家多地處中東這樣戰(zhàn)后政治紛爭的焦點地區(qū),同時又是世界石油的主要產區(qū),這種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重要性,推動了阿拉伯語在1973年成為聯(lián)合國第六大工作語言。

(三)國際組織語言政策間接影響各國的語言教育和規(guī)劃

由于國際組織的重要性,主要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也會間接影響其成員國的語言政策和規(guī)劃。一方面,各國語言教育政策會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影響。國家語言能力的基礎是語言資源,關鍵是語言教育。某種語言一旦被確立為重要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各國為了在國際組織中增大話語影響力,就會將這些語言列為教學媒介語或重要的外語教學語種,加大培養(yǎng)該語種人才,儲備更為豐富的語言人才資源。因為國際話語權的競爭實質上是國際性人才的競爭,這種高端人才的培養(yǎng)首先要過語言關,在通曉語言的基礎上打造全方位的知識體系。以我國外語專業(yè)語種的設置為例,目前全國開設英語專業(yè)的高校數(shù)量遙遙領先,這與英語在國際組織中使用的廣泛性不無關系。其次就是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朝鮮語、俄語等語種。日語、朝鮮語是鄰國語言,且日本、韓國與中國經濟文化來往密切,而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專業(yè)的設置更多地與其在國際組織中廣泛使用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不同國家會因為國際組織語言政策而產生不同的語言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對一些語言能力較強的國家,其對外語言政策主要是鞏固本國語言的地位,擴大本國語言的影響。如法國為了推廣和傳播法語及其文化,率先在世界上成立了語言文化傳播機構——法語聯(lián)盟。法語聯(lián)盟對二戰(zhàn)后法國維持其在非洲、亞洲等前法國殖民地的利益貢獻巨大,對法語語言影響力的保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對一些語言能力不發(fā)達的國家來說,遵從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多樣性還是考慮語言政策的實用性,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兩難境地。如果為了更積極、更有效率地融入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當然應該采用更通用的國際語言,如英語、西班牙語等;但是要保持自己民族語言的影響力,努力讓本國通用語言在世界語言發(fā)展中不掉隊,又應當強調國際組織中各語言平等使用的權利。如何在這二者之間權衡利弊,加以選擇,不僅是國際組織本身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各組織成員國,尤其是國家語言能力較弱的成員國必須進行的選擇。

三、國際組織語言政策對我國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啟示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文件的第6部分“大力提升中文國際地位影響力”中明確提出,“推動提高中文在國際組織、國際會議的使用地位和使用比例,促進漢語拼音的國際應用?!?24)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30/content_5654985.htm.中文在國際組織語言政策中的影響力是國家語言能力中拓展能力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內容之一,關涉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也是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們需要在工作語言、國際標準、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對策性思考。

(一)推動中文進入更多國際組織成為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國際組織是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者,其語言政策具有實用性和象征性。中文作為聯(lián)合國6種工作語言之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接受和重視。2021年,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和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先后宣布增加中文作為官方語言,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lián)盟確定中文為工作語言。雖然中文目前在很多國際組織中取得的語言地位還更多地居于象征性層面,而在實用性上落后于英語、西班牙語、法語等語言,但語言使用的象征性是實用性的基礎,中文正在后來居上,憑借著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重視。中文作為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理應在所參加的國際組織中要求更多話語權。因此,國家應重視國際組織這一重要的語言能力展示平臺,以此為支點,讓中文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作用,擴大影響,建設國際傳播能力,最終提升國家語言能力。

(二)積極推進國家通用語相關國際標準普及和推廣工作

語言文字國際標準事關國家語言能力和話語權,是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中文由于歷史悠久,有多種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國際組織中的中文使用應該和國家通用語的規(guī)范標準保持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并提高中文的影響力。因此,在國際組織中推廣與國家通用語相關的語言文字國際標準對于國家語言能力建設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廣已有的國際標準,特別是推廣該標準在國際上的使用,如我國現(xiàn)有與國家通用語相關的國際標準ISO 7098《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ISO 10646《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等,需要進一步宣傳和推廣;另一方面,需要把我國已有的語言文字國內標準推廣到國際,如《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等?!秶H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GF0025~2021)2021年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是我國首個面向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全面描繪評價學習者中文語言技能和水平的規(guī)范標準,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外語教學標準,主要有《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和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這兩份標準雖然還不是國際標準,但出臺早、歷史長,在世界各國已頒布的外語教學標準中,均可發(fā)現(xiàn)上述兩份標準的影響?!秶H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與上述兩份標準的可比性、兼容性尚需充分論證。但作為中文母語國,盡快推動《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是提升國家語言能力、構建中國語言文化全球傳播體系的重要抓手。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標準的時代性、適用性、構建科學規(guī)范、系統(tǒng)完備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逐步推動該標準成為國際標準,進而推動該標準進入各國國民教育體系,確保我國對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標準及其規(guī)則制定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提出2025年的發(fā)展目標是“我國標準制定透明度和國際化環(huán)境持續(xù)優(yōu)化,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關鍵技術指標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5%以上”(25)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0/content_5641727.htm.。語言文字標準作為其中一個重要領域,需要在國際組織語言使用和國家語言能力建設中得到重視并加快發(fā)展。

(三)大力提高國際組織任職人員數(shù)量和比率

根據(jù)前期的調研總結,我們發(fā)現(xiàn)要提升中文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關鍵舉措之一是提高中國籍國際組織任職人員的比率,中國雇員多了,中文使用率自然會提高。而合格的國際組織任職人員需要通過教育和培養(yǎng)提供,因此我們需要從兩方面加強這一工作。

1. 加大國際組織語言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可通過JPO(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簡稱JPO)等項目培養(yǎng)中國籍國際組織任職人員后備人才。JPO是指聯(lián)合國初級專業(yè)官員,始于2001年,由聯(lián)合國人力資源發(fā)展項目辦公室(UNPD’s 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主導,旨在為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及相關國際組織培養(yǎng)后備人才。JPO項目人選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由參加項目的國際組織出資培養(yǎng);二是由各國政府出資培養(yǎng),項目辦公室分配各國后備人選名額。目前已有42個國家參與JPO項目,服務于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內的42個分支機構。(26)聯(lián)合國官網.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jpo/.亞洲的日本、韓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國家都紛紛參加此項目,力圖在國際組織中增加本國國籍職員人數(shù)。迄今為止,在所有國家里,此項目培養(yǎng)的西班牙籍職員最多,日本次之。我國目前已經加入JPO項目,但國內已有的一些相關項目,如北京外國語大學探索國際組織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項目等,與國際不接軌,不對接,國際認可度低,通過加入JPO項目,可以快速提升我國國際組織后備人才的國際化水準。當然,除了JPO項目外,還有其他國際組織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項目。JPO作為初級職位培養(yǎng)項目,可以通過我國政府和聯(lián)合國的機制建設來保證。此外,國家應注重培養(yǎng)復語和復合型人才。國際組織對后備人才的要求通常是復合型人才,而復語技能是最基本條件。我們認為國際組織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除了一直強調的“復語+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外,還可借鑒哈佛大學經驗,不設立專門的語言教學院系,所有的語言教學都在相關的區(qū)域研究院系中進行。我們建議打破現(xiàn)有學科界限和壁壘,將語言教學與區(qū)域研究結合起來,在區(qū)域研究的院系中開設相關的語言課程;同時注重培養(yǎng)后備人才的專業(yè)能力,如法學、教育學、國際經貿、環(huán)境科學、社會學、區(qū)域國別等。

2. 建立健全國際組織職員輸出機制和保障制度。一方面,要鼓勵現(xiàn)有中國籍國際組織職員外派。據(jù)筆者調研,當前,有些資深中國籍職員因為家庭等原因,不愿意外派出國擔任處長及以上職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領導力,影響了中文的全球化傳播。我們建議國家可以制定相關政策,解決這些國際組織職員在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后顧之憂,鼓勵他們外派到其他國家擔任領導職務,進而傳播中文和中華文化,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要為國內已經兼具語言技能和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提供外派國際組織工作的機會。政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一定待遇,并以“筆試+面試”等考核形式和相關激勵機制,在國內政府機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現(xiàn)有工作人員中著重選拔、選調一些符合要求的復語復合型人才,優(yōu)先推薦其參加各國際組織任職人員選拔考試或與國際組織尋求合作機制,直接外派到國際組織工作。

結 語

國際組織語言政策是國家語言能力研究關注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國家語言能力指數(shù)研究的重要指標之一,如2021年的指數(shù)體系中與國際組織語言相關的3個指標是拓展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2022年新修訂的指數(shù)體系將其作為二級指標影響力的評價標準。國際組織語言政策象征性與實用性之間的矛盾和各組織在現(xiàn)實選擇中的妥協(xié)體現(xiàn)了語言政策的復雜性,象征性是底線與基礎,實用性是必需和趨勢,本質上是國際話語權和軟實力較量問題。我國要在國家語言能力建設中重視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研究,從各組織語言政策的歷史演變和現(xiàn)實選擇中發(fā)現(xiàn)其特點和趨勢,以此作為制定相應語言政策和規(guī)劃的依據(jù)。此外,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的內涵和外延也需要進一步明晰,如與國際組織語言使用相關的語言景觀、服務、產業(yè)等問題,也可以納入研究中。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關系到外語專業(yè)教育、新文科建設、國家語言教育政策規(guī)劃、區(qū)域國別研究等一系列問題,以這一問題為突破口,理順各方關系,凝聚不同力量,解決瓶頸問題,是提高我國國家語言能力,助力構建中國語言文化全球傳播體系的一條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官方語言政策國家
政策
房地產導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產導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助企政策
政策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推進高校教改發(fā)展加強英語人才培養(yǎng)
考試周刊(2018年58期)2018-06-28 10:22:1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英語將不再是歐盟官方語言
看世界(2016年14期)2016-07-26 19:30:17
語言的自由與限制:美國官方語言爭議的歷史學視角
临颍县| 克什克腾旗| 旬邑县| 平罗县| 昆明市| 临颍县| 隆德县| 霍邱县| 遂宁市| 宜君县| 凉城县| 武山县| 四平市| 遂川县| 古丈县| 仁寿县| 武定县| 高台县| 富锦市| 泗阳县| 太仆寺旗| 伊宁县| 泾阳县| 洛浦县| 加查县| 沙洋县| 黔东| 长寿区| 清镇市| 绥中县| 隆安县| 乳源| 仪征市| 扶绥县| 大姚县| 治多县| 阿城市| 连江县| 玉山县| 定陶县|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