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伶
武漢市光谷第十二小學是在中國光谷高速度、高質量發(fā)展背景下創(chuàng)辦的一所公立學校,2018年秋季建成投入使用、招收新生。四年來,學校確立了“適爾教育”辦學理念,并在打造學校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概念提出、實踐論證、認同發(fā)展三個階段,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打下了根基,也為學??沙掷m(xù)發(fā)展提供了核心競爭力。
追問一:“人”是什么?——每一個學生都是學校的主人
二戰(zhàn)期間,一個波蘭農民把一個猶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里,一直到二戰(zhàn)結束。有人問他,你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猶太人?這個波蘭農民說:“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學校在打造辦學思想的初始期就經歷了“假設、彷徨、確立”三個階段。這個故事是我在“假設”階段講給老師們聽的。在學校文化建設的萌動期,這個故事的精髓一直貫穿在“三個階段”之中。
學校接收了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留守兒童,初到學校時,我聽到最多的意見是——“生源不夠優(yōu)秀。”這話的背后是學校年輕教師對職業(yè)的理解還停留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層面,對“人是什么”的問題并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
為此,學校組織教師進行了三天的學習討論和分組展示。在一次次的交流和碰撞中,老師們領悟到了生命的珍貴、獨特和美好,并提煉出了“悅納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的師德觀。
當老師們的眼里、心里有了“人”的概念后,我們創(chuàng)立了學生閱讀習慣銀行,“四三二一”家校工作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月循環(huán)”模式,學校會議召開、大型活動“項目式”模式,建立學校治理體系,研討制定多項制度……
我們由此產生了十二小教育哲學,即師德觀:悅納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教師觀:每一位老師都是珍貴的存在;學生觀:每一個學生都是學校的主人;家長觀:每一位家長都是重要的合伙人。
此時,關于校園文化的定位,我們又進行了反復地思辨。正如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所說:“所謂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學校文化及其所構成的力量才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和基礎,而這種核心競爭力的獨特性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品牌個性和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這也正是學校文化力的核心內容和重心所在。
如何才能為學校量身定制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性的文化品牌?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一所學校也是獨特的,所以,我們堅定走創(chuàng)新之路。
歷經多番波折,學校提出了“適爾教育”。正是之前談得透徹、研得扎實、走得端正,對“人是什么”的追問有了層層思索和追問,“適爾教育”得以應運而生。
“適爾”諧音“十二”,校名中“十二”這個數字象征著寬厚、完整、圓滿、輪回、美好、完美?!斑m爾教育”強調尊重規(guī)律,以“自然”為態(tài)度;認同差異,以“悅納”為境界;針對個性,以“適性”為方式;錘煉規(guī)范,以“審美”為內蘊;基于平衡,以“全人”為目標。
追問二:怎樣讓學校有呼吸、有傳承?——共研、共繪,營造“適爾”校園教育文化格局
莫高窟是敦煌地區(qū)民眾的活動、教育和游覽的場所,回饋、反芻、互濟,讓莫高窟的精神文化與表征文化得以延續(xù),才能真正地讓其有呼吸、有代謝、有傳承。
那么,“適爾教育”空間環(huán)境應該怎樣設計?
讓校園處處有課程資源、處處有景致、處處有故事。2020年5月12日,全校教師共栽了一棵櫻花樹,以此紀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英雄們。5月下旬,學校以“共栽一棵樹”為主題,征集教師“半月談”的作品。黃海燕老師的作品《我的名字叫懷英樹》備受好評,學校正式把這棵樹命名為“懷英樹”,并以此為依,開發(fā)了“榜樣德育”德育品牌、“紅樹林”黨建品牌、“懷英樹下”少先隊課程、 “小紅花”評價體系……
共研、共繪、共愿景。2020年暑期,學校開始組織學生創(chuàng)作故事繪本,并舉行繪本展示、講故事比賽;2020年8月29日,教師讀書報告會暨新教師見面會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朗誦《拖把安家記》《我的名字叫懷英樹》《不會下樓梯的孩子》這三個故事。并由《不會下樓梯的孩子》衍生出了校訓——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再由此生發(fā)了學?!吧P慧建筑長廊”的設計靈感……
時時回應、時時表達、時時延伸?;凇斑m爾教育”內涵“自然、悅納、適性、審美、全人”,學校形成了一道(蒔光大道)、一院(適爾書院)、兩廊(蒔慧長廊、智慧長廊)、三園(阡園、陌園、耕讀園)、三空間(冰雪天地、叢林探險、海洋世界)的體驗性、生成性和教育性的校園教育文化格局。一步步地營造出基于“寬和·適爾”的理念建設系統(tǒng)、視覺識別系統(tǒng)、環(huán)境識別系統(tǒng)。
追問三:實踐與創(chuàng)造如何共存?——以核心、原則、規(guī)劃為抓手,形成“適爾”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山海經》里面有種鳥叫蠻蠻,只有半個身體,一個翅膀,它必須和另外一只合在一起才能飛。學校文化就是經過學校長期歷史發(fā)展積淀而形成的,是全校師生的教育實踐活動方式及其所創(chuàng)造出成果的總和。
校園文化的兩只“蠻蠻”就是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的成果。
“適爾教育”的表征環(huán)境都可以設計,但形成辨識度高的特色校園文化、貼上文化標簽以及各種外部灌輸終不敵來自成員內心的驅動力。如何讓文化深入人心,如何讓其成為教育的一部分發(fā)揮潛移默化的力量,需要師生在不斷地體驗和參與中產生認同,進而轉化為自覺的行為規(guī)則。
如果沒有這兩只“蠻蠻”一起飛,文化特色和師生價值認同、行為導向將是“兩張皮”。
我將從“核心、原則、規(guī)劃”三個方面來總結闡述:
核心。以課程意識和項目式學習統(tǒng)領學校所有工作。
原則。特色立魂,以人為本,就地取材,全員參與,過程積淀,細節(jié)入手。
規(guī)劃。美化校園,打造“十二生肖園”,開發(fā)團隊類群課程;關注師生行為方式、點滴事件,續(xù)寫“十二小十二故事”,用故事全面詮釋“適爾教育”內涵,傳承“適爾教育”精神,開發(fā)“十二故事”相關課程;打造“十二師”(十二師是《鏡花緣》中十二種高潔的花),學校已經提煉出十二師品質,并依據開發(fā)系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師德、評價等課程;依據“十二學子核心品質”(從十二生肖每一種動物提煉一個詞),開展六大年級項目式學習。如,一年級:小鬼當家;二年級:養(yǎng)蠶達人;三年級:櫻花使者;四年級:光谷探秘;五年級:男孩女孩;六年級:畢業(yè)季里。研究“適爾”課堂,形成“適爾”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五千年的文明,經過歲月的洗禮濃縮成我們身邊一本本書籍,一處處實景,而我們在對學校文化的實踐、創(chuàng)新、傳承中,終將通過認知、認同、共鳴表達對祖國、文化、人類最深沉的愛意。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