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培海
【摘? 要】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在其誕生之初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東方,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史料記載中不得不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為后世研究以及考察做了充分的史料證據(jù)。因此,對史料及典籍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對當代素質教育新課改逐漸深化進行的社會教育現(xiàn)狀。我國教育部對文化發(fā)展以及文言文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階段對文言文的學習及作用與目的是意義非凡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面臨的現(xiàn)狀
(一)教學主體接受能力有待提升
教育是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的教育教學正是為高中教學打下基礎的關鍵時期。初中進行文言文的教育是進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普及的基本步驟,只有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才能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掘起到更好的授業(yè)與解惑作用,這對當代教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初中生文言文教學能力來看,學生接受程度不高已經(jīng)成為十分嚴重的問題,學生是否能做到課前自覺的預習,課上認真聽教師講解,課下及時復習,對初學生能否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世界四大文明流域中,中國文明一直延續(xù)至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之所以得以傳承,未曾斷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單音單節(jié)的漢字這一文化的傳承,為中華文化的延續(xù)性提供了保障。有了史料的記載,文化得以傳承,有了史料的記載,文化得以發(fā)展。換言之,對課上講解而言,教師所講解的重點實詞與虛詞是古代文言文需要學習的基本知識點。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初中文言文的表層含義,剖析其內在深層含義,那么初中生學習并且深入了解文言文將是十分困難的。當下,初中生不能夠做到很好的自律學習致使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學生可以做到主動且規(guī)律的學習,那么效果則會大為不同。
例如,初中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桃花源記》,作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如果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課前預習,那么就可以對《桃花源記》所完成的時代背景產生非常明確的認識。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期,這一期間,百姓流離失所,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面對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陶淵明對桃花源的向往也就顯得合情合理,即便是放在當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顯得合情合理。但是,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做到課前預習,那么在課上就需要教師來進行講解,這樣課堂時間則會顯得些許急迫。如果學生進行提前預習,這樣既是對學生自我知識體系的擴充,也為課堂上課程的進行提供良好保障。
(二)教師無法充分活躍課堂氛圍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曾說過,教與學是相伴相生、共同成長的一個階段。那么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互相鼓勵,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對當代初中生教育而言,或許是一個缺失的環(huán)節(jié)。初中生課堂大多為教師站在講臺進行講解,學生認真聽課,缺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必要交流,這樣會抑制學生對古代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教育應該是百家爭鳴,而不是一家獨大。但是,就目前而言,眾多教育理論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實踐,這需要教師群體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尤其是近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大量提倡復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初中生而言,學好文言文無論是對提升個人綜合素質還是為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其意義都是深刻的。
以初中二年級下冊第十二課《詩經(jīng)二首》的教學為例。《詩經(jīng)》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在詩經(jīng)第一篇《關雎》的講解時,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对娊?jīng)》成書于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這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而言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需要教師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講授,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育學生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
我們常說課堂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課前進行自學預習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之前,如果學生有過自學的這一過程,教師在課堂上無論是課堂進度還是講課質量都會大大得到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依靠教師不斷的督促與學生自身觀念的改變,多方努力下幫助初中生培養(yǎng)自學的良好習慣。學生自學習慣的養(yǎng)成,對提升課堂效率,提升文言文閱讀水平與能力的意義是非凡的。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自然會提升文言文授課的有效性,課堂教學也會達到一個更加可觀的效果。
例如,初中一年級的第十一課《論語十二章》一文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生在提前預習“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時,必然會理解為:一個人如果不理解我,但是我不生氣,這樣不也是一個君子嗎?的確是這樣??墒牵绻覀兎湃氘敃r的時代背景之下,以及結合孔子之實際經(jīng)歷來說,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儒家思想時,并沒有受諸侯國的禮遇相待,甚至累累如喪家之犬,被諸侯國所厭棄。所以在這里而言,孔子的個人遭遇其實是不幸的,甚至是可悲的,但是孔子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和方法,因此在這里應該翻譯為:那些諸侯國君不理解并質疑我的志向,可是我卻不生氣,難道這樣不算是君子嗎?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獲得一層理解,通過教師講解后,學生又得到了更深一層的內涵,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理解文言文背后的深層含義,以及文言文所帶給人們的價值觀。
(二)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活躍課題氣氛
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其重要一環(huán)在于教師群體的選擇上,只有盡量保證高素質的教師群體,才能達到課堂預期效果,使得學生掌握更多關于文言文的知識。就文言文學習這一方面而言,教師授予學生的不僅是課堂知識,更多的是學習方法與學習技能。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開端,所以一定要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為日后的文言文學習提供更好的理解與思考能力。
例如,在初中一年級下冊第九課《木蘭詩》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表演即小劇場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同時將《木蘭詩》編排成情景劇,找學生分別來飾演木蘭、父親、兄弟以及可汗等人來進行表演,通過小劇場表演方式,增強學生對《木蘭詩》的了解。其次通過文中提到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可以得到當時社會的經(jīng)濟信息,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相適應的經(jīng)濟政策,以及按照不同的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所確定下來的政治體制。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學生獲得了更多關于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一舉兩得的方法,同樣也可以使教師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增強教師的教學綜合素質。
(三)教師充分做好課前備課工作
初中文言文的閱讀需要學生具有較為堅實的文字功底以及實詞、虛詞的理解能力,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后也需要教師充分做好備課工作。教師在備課時梳理課程講解過程,這對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與綜合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做好課前備課工作,通過自己的知識儲備將知識體系梳理,然后運用更有利于讓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那么所達到的效果則會事半功倍。對學生而言,教師如果能夠運用比較凝煉簡潔的方式進行闡釋,那么也更有利于自己的知識理解與知識梳理。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教師進行備課工作,同時需要學生進行更多的知識累積,通過積累會對文言文內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主旨大意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性特質的闡發(fā)。
例如在初中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記承天寺夜游》正式講解之前,我們需要對蘇東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蘇東坡此時被貶地方任職,蘇東坡為人正直且文學才情非常高,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天下第二名的優(yōu)秀成績。然而在蘇東坡的科考中曾發(fā)生過一件趣事,當時主考官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歐陽修在批閱試卷時看到一篇文章寫得極佳,便認為這必定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內心暗喜,不能讓自己的學生得到天下第一的名次,故而將此篇文章判作第二名,然而因為北宋的科舉對試卷采取糊名法導致不能夠得知這篇文章是誰所作,最終歐陽修看到蘇軾所作的這篇文章,則言這個人的成就將來必然會高于我呀。雖然蘇東坡沒有取得天下第一的官方成績,但是這也成為一段美談。可是滿腹才學與入世志意的蘇東坡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得朝廷的重用,后又因烏臺詩案被貶官地方。蘇東坡為人正直,其讀書閱歷十分豐富,不僅體現(xiàn)在為官上,更體現(xiàn)在治學為政上。蘇東坡因為某些政治因素無奈被卷入新黨舊黨的爭斗之中,被貶地方為官,但是蘇軾在被貶的地方也能夠怡然自得?!队洺刑焖乱褂巍愤@一篇文章充分闡釋了此時蘇東坡的復雜心境,感受到了此時蘇東坡一種怡然自得、飄飄然的閑適恬淡之情,充分表現(xiàn)了蘇東坡豪邁闊大的胸襟與氣魄。而蘇東坡寫成這篇文章充分體現(xiàn)了其在文學上的造詣與成就,也充分展示了其為人為學之兢兢業(yè)業(yè)。而蘇東坡在被貶的地方不能夠為官任職時也能夠做到如此之曠達的心情則是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所需要探討的深刻本質,并不能僅僅理解為這是蘇東坡和朋友一起賞月色的一篇游記,如此就不能夠理解文言文內在情感的感發(fā)。
(四)學生增強課外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孟子曾經(jīng)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那么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文言文之前有對相關知識的積累與了解。學生通過廣泛閱讀書籍來增強自己的文言文閱讀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內部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通過對實詞、虛詞。典故以及文言句法的理解,進行文言文的深層閱讀,這對學生將來更好地深入文言文的閱讀以及文言文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廣泛的閱讀書籍,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全面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有更好的思考及深度閱讀的體驗,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品德的修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面臨當下教育體制的變革,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深刻進行,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文言文教學是復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近些年來,總書記大力強調復興并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文言文正是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唯有將初中文言文學習好、繼承好,才能為將來更好的發(fā)展提供基礎。對此,提高初中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和課堂實踐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戰(zhàn)略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鵬.淺談初中文言文的課堂教學[J].文理導航.
[2]李曉舒.走出沉悶課堂感受古文神韻——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3]藍秋燕.初中文言文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探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