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八九十歲的老人家在一塊兒,常能聽見他們彼此打聽。
“喂!某人還在不在?好久沒看到了!”
“那個誰誰誰,早該死了!還拖著呢?”
死,明明是個忌諱的字,但是對于他們似乎已經(jīng)沒有什么刺激。遇到朋友駕鶴西去,仍在的老人,會齊赴靈堂,談笑風生,絲毫不見傷慟,倒真像餞行,托死者先去另一邊打點,等等大伙就跟去的意思。
也不知,老人心里是真不感傷,到了這個年歲,在山上的朋友,要比在城市里的多得多,對死亡已經(jīng)看淡?還是覺得自己得了上壽,已活夠本,而處之泰然?抑或活著年老多病,早沒了意思,反不如駕歸道山?
而那些子嗣,則在老人故去之后,掛紅貼金地辦喜喪。那喜之意,是感念上天,已經(jīng)賜予老人上壽,還是暗慶總算脫了這個包袱?畢竟是死去,難道因為老人長壽,生者就能不傷心嗎?
倒是有一位孝子說出道理:“想想!老人家死時,已經(jīng)90多歲,而我也快70歲了!70歲的人,自己都把死看淡了。再說老媽媽能走在老兒子之前,得個死后哀榮,正該為她高興才是;如果我先死,讓90老母送葬,才可悲呢!”
又聽過一位老先生笑呵呵地說:“死,對年輕人是回事!當年30多歲見朋友早死,又害怕,又傷心,后來死了祖父母,死了老爹老媽,又送走了一大堆老朋友,心早麻木了!所以上天是有美意的,讓我們由死親人、死朋友,到自己死,一步一步學著認識死!看得淡!”
記得讀過一個西方的真實故事:
一群老先生集資買了一瓶珍貴的老酒,約定由活到最后的人獨自享用。
老人們紛紛去了,終于傳到最后一人的手上。但是當他打開包裝,才發(fā)現(xiàn)那美酒已被換為清水,其中夾著一張字條——
“對不起!我偷喝了!但你要同情我,因為我早早地就自知活不過你!話再說回來,現(xiàn)在只剩你一個,喝也沒意思,不如別喝,改天過來再一塊兒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