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我從未叫過他一聲“爸爸”。每次和媽媽說起繼父,都用“他”來代替,仿佛繼父只是一個局外人。
15歲那年清明,父親去世,我就知道自己沒有爸爸了,我的心變得冰冷而堅硬。到了秋天,同一個村而且就住我家后面的繼父(房子隔了幾百米而已)來到我家。
我和他似乎沒有太多的交集,也幾乎沒什么語言上的交流。我在學(xué)校讀書,星期天回家,我自己做作業(yè)或看電視,他和媽媽干農(nóng)活兒。
過年的時候,我家多了很多親戚,有繼父的老母親、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以及兩個外甥女等一大家子。一開始,我對繼父那一脈的人也保持了距離。這樣的相處,大概過了5年。
直到我大二那年,繼父和母親做主,把家里的老房子拆了蓋新房。他們都覺得應(yīng)該趁還干得動體力活兒時完成這件事。那時,家里光供養(yǎng)我上大學(xué)就已經(jīng)很吃力,繼父主動去找他一個家境不錯的妹妹,前前后后差不多借了10萬元。這樣,我們家的三層小洋樓才拔地而起。
對于這個人情,我和哥都是會終生銘記的。因為,當(dāng)時好多親戚都不肯借錢給我們,更何況10萬元對那時的鄉(xiāng)下人來說,本來就是一筆巨款。
造房子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母親雖然沒提到繼父,但我知道,繼父作為男人,更辛苦。村子小,總有風(fēng)言風(fēng)語傳進(jìn)母親的耳朵。而母親就會轉(zhuǎn)述給我聽。諸如,村里某某跟你繼父挑事,在他耳朵邊說閑話:“你呀,別那么拼命替他們家干活兒了。兩個兒子又不是你親生的,以后他們待你怎樣還不知道哩?!?/p>
待我大學(xué)畢業(yè)后工作了兩年,我家還清了欠繼父妹妹的借款,都是靠全家人一起還的。這以后,我們家的家境才稍微好轉(zhuǎn)。那時繼父已經(jīng)過完六十大壽。
只是,我依然沒有叫過繼父一聲爸爸。倒是繼父那一脈親戚,我都姑媽、姑父地叫著。我也不知道為何,自己就是張不開這個口。哥也如此,從來沒叫繼父一聲爸。
7年前的春天,繼父患癌癥去世,那一聲“爸爸”卻依然還是被鎖在我們的喉嚨里。繼父點點滴滴地履行著父親之責(zé),卻自始至終也沒有聽見一聲“爸爸”。
一起生活了15年,繼父一夜之間就沒了。家里突然少了個人,我這才明白,對此不能適應(yīng)的決不只是母親。繼父在我們的人生中重如大山,他當(dāng)?shù)闷疬@一聲遙遠(yuǎn)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