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程
“壓”,這是怎樣的構成?《說文解字》說是“從土,厭聲”,這又是怎么回事?原來,“壓”是“壓”的簡化字,篆體作“壓”,上邊是“厭”,即“厭”,“厭”就是“足”,下邊是“土”。這“壓”就是往土上加力,抽象為從上面加力,這個力就是“壓力”??茖W地解釋,壓力就是物體所承受的與表面垂直的作用力,又引申出所承受的負擔。只要基本符合這個意思,從具體到抽象都可以稱之為“壓力”。
不管是具體的物理層面的,還是抽象的心理層面、社會層面的,“壓力”如一枚硬幣,自有它的正面,也有它的反面。
先說正面吧。“化壓力為動力”,我們耳熟能詳的勵志之語,還概括了一個科學道理。18世紀,瓦特發(fā)明蒸汽機,通過加熱讓水沸騰,汽缸內空氣急劇膨脹,壓力迅速增到足夠大,從而推動汽缸內塞運動;反復的直線運動轉化為圓周運動,就可以推動火車前進。這就是壓力轉化為動力,從而開辟了人類利用能源的新時代。不僅如此,還引爆了一場科技革命,從而推動了工業(yè)革命乃至社會革命、思想革命。
有壓力,就有進步,是因為外部壓力會改變自身內部渙散的狀態(tài),從而突破現有潛能,擴大外在影響,越艱難越上進——這恐怕就是“化壓力為動力”的內在機理吧。對于承受壓力的人或其他主體來說,這種上進絕不是對“壓力”的一種對抗,而是達成一種平衡——最初由于壓力而生發(fā)動力,繼而投入新狀態(tài)。
但是不能不說,“壓力”也有另一面。我們走在人生的路途上,少不了要筑夢,樹目標,也就給了自己一定的壓力。按說肯定可以化為動力,但目標樹得太高太多,反而影響目標的達成,以致有可能失去動力;一路走著,老是盯著遠方和高處,望而生畏,以致無心邁好每一步,也勢必影響目標的達成。想想登山就是這個道理吧。
目下流行“打卡”,這打卡也有兩面性——打卡就意味著壓力,有壓力就意味著兩面性。還有一個詞挺流行的,那就是“內卷”,這打卡也就是制造一種“內卷”?!皟染怼币馕吨鴫毫Γ灿袃擅嫘?。一定程度的“卷”,自己被推著前進,未嘗不好。但卷得太厲害,卷自己,卷別人,卷得生無可戀,最終也許就是卷無可卷,前進就成為一場空夢?!鞘呛茏屓撕ε碌氖?。
其實這也是符合物理學基本原理的。請看,氫氣球充氣適量能輕盈美好地飄飛起來,但充氣過量,壓力突破臨界點就會爆炸。爆炸之后呢?這氫氣球就不可能再飄飛,只會迅速墜落。
那么,我們可以避免由于壓力過大,突破臨界點而產生的爆炸吧?放一放、緩一緩或許就是降壓減壓的好辦法。說說自己的一次小體驗吧。學校舉行運動會,老師們也參加,所穿的運動服是文化衫,新潮但也古老:五角星圖案中有三個甲骨文,一心想著一定要認出來?!叭恕弊趾苋菀妆嬲J,其他兩個字就難認了,老想著到底是什么“人”,一直琢磨不出來,查也查不到。直到今天如廁,順便對著這三個字琢磨,突然認出是“追夢人”,確定無疑,甚至有一種向全世界宣告的沖動,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原來,給自己持續(xù)施壓,真是一籌莫展,一旦放松一段時間,轉移一下注意力,重新撿起的時候,突然“靈感”駕到,那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悅了。